APP下载

对话世界 做视野开阔的现代人

2017-04-15李春歌陶维理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4期
关键词:双语校本学科

李春歌+++陶维理

在“双语学贯中西,德能行走天下”办学理念引领下,四川省成都双语实验学校以课题促进学校特色建设,努力探索适合区域发展、学校实际情况的国际理解教育模式,不断践行“融汇中西,对话世界”的课程文化理念,建构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体系,为培养具有国際视野、国际竞争实力的现代人奠基。

学校的课程设置统整中西文化,完成了三级课程体系,即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特色课程三大板块。基础性课程,即部颁课程和地方课程;拓展性课程,即教研组开设的第二课堂;特色课程,即自主开发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目前,学校形成了小初衔接课程、双语学科课程、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三大特色课程体系,已经完成并使用小初衔接校本教材、双语学科校本教材,以及国际理解教育学科校本教材、德育活动校本教材,通过特色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校近年来在构建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实施体系方面的实践探索如下。

一、双语学科课程

为丰富英语课程内容,完善英语课程功能,让英语成为了解多元文化的主要路径,学校开发了双语学科课程和英语拓展课程,设置了“X+1+1+2”校本课程。“X”为各学段英语周课时;第一个“1”为英语拓展课,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小学每周增设1节英语视听课,初中每周增设1节英语阅读课;第二个“1”为每周1节的外教口语课,为配套英语教材的话题训练;“2”为每周开设的双语课程。目前,学校设置的双语学科包括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科学、生命生活与安全、数学、生物、地理等。如今,学校在课程开发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双语课堂教学策略。

一是确定学科双语使用量。各个学科根据每一节课的不同教学内容及不同的学科知识要点,基于教学要求制订出不同的双语教学目标,即学科教学目标和英语学习目标。同时,针对不同年级,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英语渗透:一至二年级为10%~30%,三至四年级为30%~40%,五至六年级为50%以上,七至八年级为50%~70%,九年级为70%以上。但在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双语教师可根据班级的实际英语水平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便大多数学生能很好地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总之,双语课堂能针对不同班级、不同英语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英语渗透。

二是整合学科目标和英语目标。当前课题研究缺乏现成的双语教材,虽有一些英文原版的学科教材,但是这些教材在编写体系和课程标准上跟学校的实际所需教材有一定的差异,只能研究借鉴,不能原样照抄。这就要求学科双语教师能够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一些内容进行整合,而且必须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去研究、选择适合他们的英语学科用语。当学生现有的英语基础知识水平与较难的学科专业术语掌握的难易度差距较大时,在保证原有词汇需求的基础上,应尽量选择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简单词汇或简单语句,这样既照顾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又基本保持了学科专业术语的纯正性,即科学性。

三是实施双语铺垫课。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也提高了。鉴于此,学校加强了课程的整合。在英语课上,加大了信息输入量,除了教材上的内容外,注意结合各学科知识给学生扩大知识量。为保证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各学科根据课程需要,每周或隔周利用早读或者上课时间上一节双语铺垫课,将这一周该学科双语教学中需要掌握的术语及新单词教给学生。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形象直观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尽可能地用第二语言获取信息、参与交流以及直接借助第二语言进行思维。

四是制订双语课堂教学科学评价体系。随着双语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课题组逐步制订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这可以为从事双语教学的学科教师提供参考标准。不同年级、学科,采取的标准、模式是有差别的。如何评价教师、学生的双语教学目标,应该成为着手研究的问题,只有在科学评价体系指导下才能有健康发展的双语教学。所以,学校教科室制订出了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双语教学评价表格,便于双语学科教师更好地开展学科双语教学。

二、国际理解教育学科活动课程

基于教育国际化视野下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开发,学校实施了课堂教学与活动开展相结合的策略、引进教材与校本教材相结合的策略,逐步构建了丰富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实施体系。每周一下午和每周五下午在小学和初中开设活动课、选修课,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校本活动课。目前,开设的课程包括小学段的“游学美国篇”;中学段的“世界人文篇”等。国际理解教育学科活动课程的内涵包括:了解国际知识,具有全球视野;理解多元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培养国际法则意识;引导学生对国际问题产生正确的观点和态度;包容各国各族文化,尊重中西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学校在进行国际理解教育校本教材的编写时,遵守以下原则:国际性原则——教材从内容到理念都要体现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展现国际视野,培养国际意识等;文化融合性原则——通过课程实施,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并以一种尊重理解的态度来包容他国和其他民族的不同文化;学生主体性原则——校本教材内容的设计与选择都切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了解中西方的历史文化;活动性原则——教材的编写要体现学生的感知,要再现学生参与、体验、思考的过程,尽量用各种形式的学生活动来进行内容的呈现,尽可能地使用多种教学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三、德艺体双语特色活动课程

一是开辟双语大课间。每日大课间融入英语元素,为学生搭建在运动中应用第二语言的平台。比如,设置英语喊数抱团、单词填空接力、英文歌、手语操等游戏。在中国元素方面,也设置滚铁环、跳房子等成都传统游戏,意在让学生了解家乡,传承文化,进而放眼世界,体验并包容东西方文化。

二是创作双语单词墙。学校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利用各种材质,运用各种办法制作自己的单词卡片并展示在各班单词墙上,半学期更换一次。在使学生从中认识掌握更多英语单词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智慧。

三是开辟海外课堂。学校开辟的海外课堂,以更开放的教学环境、更丰富的教学模式为师生开启了一扇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便捷通道。学校不断开拓对外交流的新渠道,扩大海外联谊新领域。一方面,邀请国外专家来校参观并交流探讨双语教育的思路、模式和经验,以促进学校双语教育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合作计划或共同设立研究基金,实现师生交换学习。近年来,学校与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等国家的教育同行建立联系;师生先后参与了韩国、新加坡、英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课堂游学活动。这样的交流合作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既实现了文化交流,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为学校不断地融入了多种文化精髓。

四是开展班级文化巡礼活动。即以各民族、各国文化元素为载体,建设特色班级社团,开展社团活动,为进一步了解中西文化奠定基础。班级文化巡礼的主题也是一年一换,如2016年为“品世界名著,赏各国风情”,旨在通过体验、赏析和表演,打开了解世界文化的窗口,使师生不出国门就能领略世界文化特色。

四、建设校园环境文化,发挥环境课程浸润作用

学校紧紧围绕“双语学贯中西,德能行走天下”这一顶层文化设计,在环境文化建设上,不仅有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和园林环境,也有体现西方文化的建筑和艺术园,更有体现民族文化差异和共同性的环境,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认识世界、了解不同文化的平臺。学校校园环境分为建筑篇、景观篇和绿化篇,在成华区教育局大力扶持下,校园环境已初步完成西式建筑风格整体立面改造,一座美丽、充满国际化教育氛围的学校已经落成。学校将进一步打造中西合璧的校园景观,设置“心语桥”“双语长廊”“时尚林”等,浸润中西文化。同时,还要完成校园绿化——打造花园式学校,栽种与校园文化相匹配的花草树木,让校园一年四季各具风情,并辅以走廊文化、教师文化,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此外,学校探索和尝试着开设第二外语选修课,即小语种选修课,选拔部分学生参与日语课、法语课、韩语课的学习,尝试双外语教学,培养学生对多门外语的学习兴趣。

五、形成双语办学特色

在教育国际化视野下,在“学贯中西”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双语教育办学特色,在成都市、四川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校双语教育课题研究年度考核于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成都市优秀课题,学校也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十一五”双语课题研究优秀实验学校。

短短两年半时间,学校7次主办或承办全国、省、市、区各级研讨会,交流经验,推广实验价值。学校多次参加教育国际化论坛活动,显著的实践成果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2012年12月21日,学校承办了以“关注内涵发展,聚焦国际理解”为主题的成华区区域推进教育国际化现场会;2014年3月28日,学校再一次承办以“开发校本课程 聚焦国际理解”为主题的成华区中小学推进教育国际化现场会。同时,学校以“龙头”课题引领特色建设,如2010年至2013年5月顺利完成的成都市“十一五”规划课题“九年一贯制学校双语教学的实践研究”等。

探索教育国际化,是学校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作为“成都市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研究实验学校”,学校将不断推进课程改革与研究,以国际理解教育为载体,融汇中西文化,大力培养德能兼备、个性张扬、对话世界、视野开阔的现代人。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双语校本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