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刻理解习主席关于国防教育重要论述

2017-04-15肖天亮

国防 2017年2期
关键词:国防爱国主义全民

肖天亮

深刻理解习主席关于国防教育重要论述

肖天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准确把握国际战略格局和国家安全形势深刻变化,对推进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搞好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习主席 国防教育 重要论述

作者:肖天亮,国防大学副校长,中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准确把握国际战略格局和国家安全形势深刻变化,对推进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所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体现了习主席指导国防教育工作的深谋远虑,蕴含着居安思危的战略清醒和治国安邦的远见卓识,谱写了国防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的崭新篇章。

一、习主席关于国防教育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习主席历来重视国防教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习主席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就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如何凝聚民族力量、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全民素质和培养后备力量等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纲领性、方向性和创新性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于搞好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凝聚民族力量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科学指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厅,习主席深情阐述中国梦;12月8日,在会见广州军区部队师以上领导干部时强调指出:“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习主席的伟大构想给人们带来无限憧憬和向往,但同时又警示我们,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中国梦就难以真正实现。这是我国由大向强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挑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绕不过的门槛,需要国防教育来凝聚民族力量。习主席指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国防教育的战略地位和时代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战略眼光和广阔视野,是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

增强忧患意识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思想武器。习主席指出:“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习主席的重要论述把国防教育上升到治党治国重大原则的高度,为国防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我国由大向强发展的前进道路上,国家安全呈现拓展深化的新需求,安全态势呼唤掌控全局的新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高度重视全民国防教育,注重增强忧患意识。习主席强调,“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面对国际国内安全的严峻形势,习主席带头倡导、推动、参加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和烈士纪念日等重大活动,体现了党的领袖、我军统帅对国防教育的高度重视,赋予了国防教育新的时代内涵,开创了国家最高层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的宏大局面。

增强全民综合素质培育民族精神的根本遵循。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筑起民族精神的基础工程,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全民爱国热情是国防教育最根本的目的。“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在长期生存发展的实践中,要想凝聚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必须有一个具有自身特色、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的共同精神家园。这一精神家园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是习主席对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有作为民族独特精神的本质认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繁荣昌盛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习主席要求“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这是习主席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国防教育提出的带有根本性长远性全局性的要求,明确国防教育既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战略工程,也是增强全民综合素质、培育民族精神的伟大事业,事关国家兴衰、民族存亡。

培养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战略指导。习主席历来关心、重视和支持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强调建设世界一流军队,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在军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主席深情地回顾了他与军队的不解之缘,“从小我就较多接受了我军历史的教育,亲眼目睹了我军很多老一辈领导人的风采,从少年时代就形成了对军队的真挚感情”。在视察北京民族小学时,习主席以自己小时候的亲身经历,勉励少年儿童要像民族英雄岳飞一样“精忠报国”。在参加北师大“五四”青年节座谈会时,习主席指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闽工作期间,习主席提出:“国无防不稳,民无兵不安。支持预备役部队建设,就是支持经济发展,就是支持改革开放。”习主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进一步强调了国防教育对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意义。习主席的重要论述,从战略上指导我们,必须重视国防后备力量的培养,尤其要抓好广大青年学生的国防教育,引导他们既崇文又尚武、既获知又养德、既果敢又担当,真正成为国家、军队需要的栋梁之才,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合格后备力量。

二、习主席关于国防教育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

习主席关于国防教育的重要论述,意蕴深邃、内涵丰富,为凝聚民族精神之魂、强固国家安全之基、提升国富民强之力,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和战略指导。我们必须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时间维度,国家、军队和民族的战略高度,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

强调全民国防教育的改革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把握天下大势,洞察时代风云,着眼战略全局,提出了一系列国防和军队建设方略。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主席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家大战略背景下深化国防教育改革的重要论断,为国防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习主席的重大战略思想把加快深化国防教育改革纳入国防和军队改革总体布局,上升为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引领全国人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各级党委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国防教育是国家行为,必须由国家来主导。中央国家机关、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大局观念,把支持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当做分内的事,拿出一些特殊措施和倾斜政策,主动帮助解决好退役军人、职工安置工作,党政军民齐心协力,共同落实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各项任务,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切实突出国防教育重点。习主席明确指出,国防和军队改革千头万绪,必须牵住牛鼻子,下决心在重点难点问题上进行突破。国防教育要以领导干部、青少年学生、民兵预备役人员为重点,要将国防教育作为夯实领导干部管武装、抓国防的思想根基,作为引导青少年树立热爱军队、崇尚英雄的思想观念,作为增强民兵预备役人员光荣感、使命感、责任感的思想先导,重点推进,全面普及。

积极创新国防教育方法。习主席指出,“开展国防教育要形式多样”,“老同志讲传统,小学生讲故事”。国防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创新方法手段,使其富有渗透力感召力。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激发群众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充分利用现代媒体优势,将其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大力宣扬爱国奉献、爱军精武等时代典型,让军人好样子深入人心。

科学统筹形成合力。习主席要求:“地方要注重在经济建设中贯彻国防需求,自觉把经济布局调整同国防布局完善有机结合起来。要深入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支持军队建设和改革,配合军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有力保障。”要求国防教育改革要抓好顶层设计,健全国防教育领导和工作机构,推动国防教育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将国防教育纳入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各级领导主动抓的责任意识;要优化国防教育体制机制,形成军地一体、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注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2013年3月17日,习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2015年12月30日,习主席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强调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要求我们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贯穿于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国防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它与习主席强调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的宗旨是一致的,目的都是培育民族精神。为此,习主席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要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运用艺术形式和新媒体,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习主席的重要论述,为在国防教育活动中培育民族精神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

重视领导干部和青少年的国防教育。习主席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和青少年的国防教育。2016年3月23日,习主席在视察国防大学时指出:“国防大学承担对地方高级干部及地方高校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培训的任务,要帮助他们强化国家安全意识和国防观念,增强关心和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责任感。”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加强领导干部和青少年学生的国防教育,是新形势下进行国防教育的使命任务。关于着力推进领导干部国防教育。习主席明确指出:“领导干部要结合工作需要,学习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要求领导干部要认清现实工作与国防教育的关系,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他不仅是这么说的,而且也是这么做的。1989年,他在宁德主政期间,组织和指导军地各级各部门,坚持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通过军民座谈会、文艺演出、国防教育演讲比赛等形式,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电影等宣传媒体,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及时宣传和推广双拥先进事迹和经验,做到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影像、报刊有报道,使国防意识深深扎根于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军民心中。1989年8月,宁德地委召开专题办公会议,传达学习省国防教育座谈会精神,部署国防教育工作。会后专门成立了地区国防教育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国防教育工作。关于加强青少年的国防教育。习主席指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新陈代谢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未来总是由今天的少年儿童开创的。”这告诉我们,民族复兴绝不是一日之功,国防建设绝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又一代人迎难而上、艰难探索和不懈奋斗。要想不断推进中国梦强军梦,关键在于一代代后起之秀的强力助推,重点在于从源头上抓好青少年的国防教育。强化了青少年的国防观念,就等于找到了本源、抓住了重点,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此,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阐明了青少年国防教育的重要性。2015年5月30日,习主席来到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看望少年儿童,参加少先队员入队仪式,了解学校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情况,看到孩子们写的“精忠报国”时有感而发,“精忠报国,是我一生的目标”。加强青少年国防教育,要结合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让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推进国防教育法治化制度化建设。加强国防教育,最有效的是法治,最管用的是制度。这是习主席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在国防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处,肩负富国强军和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对依法治国进行着深邃思考。习主席反复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要求全面推进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各领域各方面工作的法治化,为国防教育的法治化指明了方向。推进国防教育法治化,要深化对依法施教重大意义的认识,构建和完善国防教育法规体系,为推进国防教育事业提供重要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执行力,维护法规制度权威性,让铁规生威、铁纪发力。要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各级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做到心中有法、行有所畏、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要把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搞严实,明确主体责任中政治领导责任、具体工作责任、当事人直接责任,切实让制约有规、追责有矩、法治生效。

法治的重点就是制约和规范权力,约束权力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刚性的制度。党的十八大明确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习主席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明确要求在法治框架下建立有效的制衡和约束机制。随着国防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要以改革的精神抓好国防教育制度建设,坚持用务实管用、于事简便、于法周延的原则建章立制。要对现有国防教育制度进行全面的研究梳理,该留的留,该废的废,该改的改;进一步完善国防教育制度体系,把各级党委和政府出台的国防教育法规政策衔接好;强化法规制度执行力,确保国防教育制度有效执行,坚决纠正制度形同虚设问题,真正让制度落实到位、发挥作用。要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树立国防教育的法制意识、规矩意识,增强执行国防教育制度的自觉性,维护国防教育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国防教育重要论述的对策举措

学习领会习主席关于国防教育的重要论述,最终要贯彻落实到实践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是以习主席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在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大背景下,推进新形势下国防教育的创新发展。

探索创建党政军统筹协调制度机制,推进国防教育工作。习主席指出:“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事业。要调动全党全国力量,齐心协力做好工作。”全民国防教育必须举全党全国之力,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寻求突破。一是加强对国防教育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坚持把国防教育纳入党委议事日程,建立和完善国防教育领导机构,全面统筹、科学谋划、协调推进。坚持把国防教育作为党委工作的重要环节,纳入目标考评体系,完善运行机制、明确主体责任和细化目标任务。积极破解国防教育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构建党委政府重视、军地密切配合、社会各界支持、全民踊跃参与的国防教育新格局。二是修订完善国防教育法规。尽早修订《国防法》和《国防教育法》,对国防教育的职能定位、运行机制、保障体系等从法律的高度进行重新梳理和规范,形成刚性的约束机制。制定出台《社会组织法》,对社会组织参与国防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责任和保障等作出明确规定。各级地方政府制定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国防教育的配套政策制度,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国防教育的积极性。三是明确军队的社会责任。军委机关各部门、各战区和各军种要指导开展国防教育工作,督促抓好落实。省军区、军分区、人民武装部要协同同级地方党委政府搞好组织、协调、指导和有关保障。驻地部队、军事院校要积极支持和参与国防教育,配合做好学生军训工作,帮助提供必要的人才、场地、物资器材等保障。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丰富国防教育内容。习主席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国防教育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一是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一个国家要保持民族特性,最根本的就是要保持自己的文化特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结晶、文化之根、智慧之魂和精神命脉,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开展国防教育,可以唤醒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繁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国由大向强发展创造先决条件。二是加强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在当今世界复杂的大背景和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敌对势力竭力虚化我军历史,肆意恶搞我英雄形象,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蛊惑性和危害性,使我军优良传统和英雄形象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和考验。必须深刻认识这些消极现象对铸魂励志带来的巨大“杀伤力”,只有在国防教育中加强红色基因教育,才能形成缅怀先烈、崇尚英雄的良好社会氛围,使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才能使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道路上涌现出勃勃生机和强大动力。三是加大军魂教育在全民国防教育中的分量。一个国家,没有强烈的尚武精神,即便是经济繁荣、富甲天下,也不能获得真正的尊严。一个民族,缺乏英雄精神旗帜的指引,人们就会迷失方向,人心涣散,思想混乱。在全民国防教育中加大军魂教育的分量,就是要切实推动中国特色基本军事制度教育进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进入学校教育教学内容、进入全民宣传思想工作,强化广大民众对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理论、价值和思想认同,坚定听党的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

积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改进国防教育方式方法。习主席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信息时代加强国防教育,必须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借助媒体力量,改进国防教育方式方法,抢占信息制高点,推进国防教育的全面普及。一是坚决依靠主流媒体的强大实力,扩大国防教育影响力。主流媒体融合传统价值、承载现代元素、着眼创新驱动、体现中国特色、代表国家意志,它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强大的公信力和广泛的影响力。全民国防教育必须凭借主流媒体的强大力量,占领意识形态和社会舆论主阵地,扩大影响力。二是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信息优势,增强国防教育传播力。新媒体是一种基于数字和网络技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兴传播形式,具有覆盖面广、成本较低、无处不在等特点,其广泛传播力、交互影响力、舆论渗透力、社会凝聚力与日俱增,是人们吸取、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国防教育必须利用新媒体、自媒体互联互通的功能,随时随地传播国防知识、增强忧患意识和强化国防观念,使国防权利和义务在潜移默化中变成公民的自觉行动。三是注重把握国防教育的正确方向,着力传递正能量。现代传媒,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前所未有,已经呈现出意见主体隐匿、自由、分散,传播渠道多元、共生、交互,涉及内容海量、散乱、复杂等特征,给媒体格局、舆论生态、思想观念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已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国防教育必须针对网络媒体串改戏说革命历史,丑化、诋毁英雄形象的现实,重视规范舆论宣传阵地,引领主流思想,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环境,提升国防教育保障水平。国防教育是面向社会各界的全民性教育,要贯彻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扩大覆盖面。一是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喜闻乐见的普及活动。积极拓展国防教育的方法途径,可在城镇街道、乡村集市、公园广场、车站机场、港口码头等场所设立国防教育宣传标识,营造国防教育的良好氛围。可利用阅报栏、宣传橱窗、电子屏幕等公共设施,制作发布以国防教育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加大国防教育的宣传力度。可运用新媒体互联便捷开放的功能,发挥其辐射面广的作用开展国防教育;利用互联网开办国防教育网站或网页,制作动漫、微视频,扩大国防教育的覆盖面;发挥手机微信、QQ等自媒体作用,增强国防教育的吸引力。二是利用重大活动,推动形成国防教育的浓烈氛围。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公祭日,通过组织广大民众走进军史馆、烈士陵园、红色遗迹等形式,重温历史、重感耻辱、重悟责任,用直观、具体的红色载体,教育广大民众形成“国家兴亡、我的责任”的国防观念。结合全民国防教育日、军营开放日、征兵宣传、阅兵等重大活动,宣传国防建设成就,目睹军队进步发展,激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自豪感,使广大民众自觉产生热爱国防、支持国防、献身国防的强大动力。三是狠抓工作落实,促进国防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效果。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综合考虑社会和经济条件,选择有利于全民参与、长期坚持和营造氛围的国防教育形式,创造有利于学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区居民、乡镇村民等全体公民开展国防教育的条件,真正将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落到实处;认真落实“军事日”、议军会、第一责任人、检查考评机制等工作制度,定期开展国防教育检查考评;完善表彰激励机制,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国防教育向社会各界深入普及。

(责任编辑:孙永钰)

E25

A

1002-4484(2017)02-0004-07

猜你喜欢

国防爱国主义全民
全民·爱·阅读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国防小课堂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