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护理干预价值探讨

2017-04-14杜晚楠

当代医学 2017年26期
关键词:肢体下肢血栓

杜晚楠

(沈阳市中医院,辽宁,沈阳110003)

预防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护理干预价值探讨

杜晚楠

(沈阳市中医院,辽宁,沈阳11000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脑梗死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价值。方法将15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8例,观察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24 h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在病情稳定后7天时间内给与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15 d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15 d的DVT发生率为1.3%(1/78),对照组11.5%(9/ 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老年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早期护理干预;脑梗死;深静脉血栓

脑梗死因脑供血发生障碍,导致脑组织出现缺氧缺血性的病变坏死而形成梗死的一种内科常见疾病,老年人为其主要发病人群。具有发病急,变化快,致残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1]。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老年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这是脑梗死患者多伴有一侧肢体瘫痪,由于长期卧床,运动减少,下肢血液呈高凝状态,失去了肌肉的挤压作用,使血液回流减慢淤积而成,可出现下肢肿胀,发硬,疼痛,皮温降低,严重者血栓脱落可并发肺栓塞(PE)[2]。威胁患者的生命和生存质量,因此对于脑梗死患者并发DVT必须引起高度关注,为了降低DVT的发生率,本科对近几个月收治的156例患者分组对比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具体实施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采选2014年6月~2016年3月本科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56例,男85例,女71例,年龄53~89岁,平均年龄63岁,全部经头CT确诊,其中大面积梗死35例,小脑梗死12例,脑干梗死9例,基底节区梗死73例,多发腔隙性脑梗死27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其中观察组男45例,女33例,平均年龄70.28岁。对照组男40例,女38例,平均年龄69.46岁,两组患者均脑梗死首次发病,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排除严重心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精神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样本先期均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控制血糖,血压,降颅压,控制感染,营养脑细胞等,观察组在病情稳定后24 h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7 d时间内给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保护静脉上肢穿刺DVT的发生率不足下肢的1/ 3[3],无特殊情况应上肢静脉进行穿刺,为避免多次穿刺,应选用套管针进行输液,少用或避免使用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以防止静脉炎,若必须下肢静脉输液,必须严格控制次数和时间,持续静脉输液时应密切观察周围皮肤的变化,一旦发现立即停止输液,为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绝对禁止在瘫痪的下肢行静脉穿刺和补液。同时应避免血液呈高凝状态,应及时检查生化指标,保持水电解质处于平衡状态。

1.2.2 早期功能锻炼发病早期指导患者家属及帮助患者在病床上做小幅度被动运动,以患者能耐受,不抗拒为原则,如感到疲劳,疼痛立即停止,对患者实施体位转换及运动平衡能力的的训练,对患者由仰卧状态转成俯卧状态的功能辅助锻炼[4],活动量要逐渐增加,不可过猛,让患者慢慢适应节奏,对腓肠肌进行自下而上的有节律的挤压,挤压1 s与放松1 s交替进行[5],同时应指导家属对患者肢体进行挤压按摩,方向一般从足踝部开始向大腿根部位置循环操作,力度不可过猛,循序渐进进行,鼓励患者多使用患肢,当肌力恢复到一定的程度后,鼓励患者下床,先学坐位,然后扶物站立,慢慢过渡到原地踏步,轮流抬腿,扶物前行到独立行走,走平路,上楼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步到精细运动[6]。

1.2.3 健康知识的宣传向患者详细介绍脑梗死及DVT形成的原因,病情的发展过程和预后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增强患者的信心,以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重视,使患者能够主动的配合治疗,尤其对一些下肢静脉曲张,高龄,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等合并其它基础疾病的患者,更要详细讲解DVT发病的常见临床症状,一旦出现不适或有相关的症状,应该立即通知医务人员进行处理。

1.2.4 饮食护理要注意合理膳食,鼓励患者多食用低脂肪,高纤维素,以粗粮为主,采取低盐,低胆固醇,高蛋白饮食,饮食宜清淡,禁止食用动物油,蛋黄,肥肉等高脂食物,宜食用高维生素的食物,如韭菜,香菇,海带,洋葱,粗粮等,鼓励患者多饮茶水,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每天的饮水量应保持在2 500~3 000 mL/d,应锻炼每天按时排便,防止因用力排便造成腹压增高,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血糖高的患者要限制精细糖和含糖食物的摄入。

1.2.5 体位干预保持患者功能体位,患肢抬高20°~30°,腘窝处可垫上枕头,以促进静脉回流,定时翻身并按摩背部,活动关节,做四肢向心性按摩,每次10~15 min,每天2~3次,促进静脉回流,防止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如果肢体出现肿胀,疼痛,嘱咐患者必须卧床休息,并停止按摩,避免栓子脱落,引发肺栓塞。

1.2.6 加穿弹力袜用弹力袜压迫瘫痪肢体的表浅静脉,进而增加深静脉的血液流动速度,降低DVT的发生率,根据患者的小腿粗细选择合适尺寸的弹力袜,根据患者身体的承受能力和病情发展情况决定弹力袜的使用面积和松紧程度,对于老年活动少,恢复慢的患者,应适当延长弹力袜预防性使用时间。每2小时检查压力袜有没有扭曲,移位,如发现卷曲应立即抻平,防止影响血液循环,每4小时检查腘动脉及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观察皮温,颜色,用于判断末梢的血液循环,每天询问患者或患者家属的佩戴情况,并作出进一步调整,做好记录。

1.2.7 辅助治疗应用间歇式气压治疗仪,原理是脉动气流通过管道进入气囊,气囊随压力的上升和下降对肢体进行大面积的挤压,按摩,气压力可刺激深部肌肉,促进血液淋巴液回流,压力降低时使血液迅速的充盈,显著提高血流速度[7]。具体操作方法为:患侧平卧于床上,患侧肢体佩戴上套筒,松紧度适中,连接好气泵及袖带接头,保证连接的气管没有扭曲,缠绕,打结,打开电源设定压力为30~150 mmHg,设置时间为20 min,然后按开始键,充气顺序为踝关节到膝关节依次充气,将远端血液向近端进行挤压,然后放气-充气-放气循环进行,直到设置时间结束。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下肢静脉发生的情况,主要的观察指标有:①皮肤颜色,温度;②下肢肿胀的程度,压痛;③浅静脉曲张,淤血;④辅助检查:血液D-二聚体浓度测定,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静脉显像,容积标记法,下肢静脉造影等。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录入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15 d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DVT的发生率为1.3%(1/78),对照组患者DVT的发生率11.5%(9/78),对照组的DVT发生率明显比观察组高(χ2=5.348,P<0.05)。

3 讨论

影响深静脉血栓的因素很多,主要是由于血液的处于高凝状态导致静脉血流缓慢,同时静脉壁不同程度的损伤,每一个因素的改变都与血栓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多因素改变更易导致DVT的形成,深静脉血栓多发生于脑卒中发生后的5~7天,少数发生于10~15天或更久[8]。由于脑梗死后患者长时间卧床,下肢深静脉血流减慢,所以深静脉血栓好发于下肢,如果发生DVT诊治不及时可导致患侧肢体致残,严重者血栓栓子可以脱落,随着血液循环形成肺梗死,成为患者死亡和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脑血管意外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大约30%~40%,而大约60%~75%的患者发生在在严重偏瘫患者中。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三种主要的方法有机械性预防,药物预防和早期护理干预,早期护理干预是一种有效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手段,能对可预见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作出预防,并通过按摩等手段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采用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等一系列的功能锻炼,可以增加上下肢血液流量,通过相关的健康宣传,优化老年人饮食结构,多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食物,避免高脂肪,高糖,高胆固醇饮食,清淡的饮食可以缓解和预防血液的高凝状态,保护静脉可以将血管壁的受损程度降到最低,加穿弹力袜可通过压迫增加静脉血流速度,减少血液的瘀滞,促进血液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并可以减轻疼痛。应用气压治疗仪优势在于对患侧肢体进行大面积均一力度的按摩,可以根据病情自动调节按压的力度,可以使末梢的血流量增多,增加了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给,并可以刺激深部的肌肉和淋巴结,加速毒素的排出,还可以促进组织液的吸收,快速的缓解肢体的肿胀,同时减轻劳动量可以和人工按摩交替进行能显著提高预防的效果。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行早期的护理干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不仅能够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可以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郭玉华.优质护理服务用于老年脑梗死临床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33):111-112.

[2]刘丽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用于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探讨[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13(5):560-561.

[3]张冬梅,刘敏.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76-77.

[4]赖丽英.脑梗死致肢体功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对策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30):110-111.

[5]彭伟英.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0):3151-3152.

[6]毛志琴.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4,20(124):174-175.

[7]雷淑琴,董跃华,魏玉磊,等.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预防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深静脉血栓的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2014,42(5):58-59.

[8]伍应芳.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2016,7:30-3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6.080

猜你喜欢

肢体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肢体语言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肢体写作漫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