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探索与经验*
——以湘潭大学承办湖南省“概论”课开放式课堂培训为例

2017-04-14李雅兴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湘潭概论开放式

李雅兴

(湘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湘潭大学基地,湖南 湘潭 411105)

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探索与经验*
——以湘潭大学承办湖南省“概论”课开放式课堂培训为例

李雅兴

(湘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湘潭大学基地,湖南 湘潭 411105)

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开放式课堂培训是湖南省教育厅为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而采取的一种新模式。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培训教师,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有助于加强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湘潭大学承办了2016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开放课堂培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领导重视是前提,恰当安排是基础,改革创新是动力,精心组织是保障,教师素养是关键,教书育人是目的,学生喜爱是标准。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改革创新;经验

为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实效性,加强思政课教师间的学习和交流,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湖南省教育厅勇于创新,率先于2015年在全国开创了以开放式课堂培训思政课教师的新模式,得到参训教师的充分肯定。2016年上半年,湖南省教育厅决定继续举办开放式课堂培训。湘潭大学于2016年3月25日至6月3日,承办组织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的培训,来自全省各个高校思政课教师主要是“概论”课教师共500多人次前来参加培训。

一、安排与做法

根据湖南省教育厅的要求,开放式课堂培训班每学期为6次,每次为2课时,承办单位主讲3次,邀请校外单位主讲3次,全省各高校“概论”课教师,每校每次选派1人参加培训。主讲教师随堂上课,不打乱教学进度的安排,课后师生共同评课,指出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和教训,目的在于真正提高教学实效,把高校思政课打造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湘潭大学承办这次培训工作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一)精心安排主讲教师和主讲内容

提高“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关键在教师。开放课堂培训是本省教育厅、高校工委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重大创新举措,主讲教师的选择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我们根据全省“概论”课开课的基本情况,在主讲教师的遴选上坚持“七结合”原则,即坚持一本与二本、部属院校与省属院校、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名师与普通教师、科研型与教学型、高职称与低职称、年长教师与中青年教师的结合。在“七结合”原则指导下,“概论”课教研室在充分调研全省高校“概论”课教师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采取主讲教师所在学校推荐和承办学校诚心邀请相结合的方式,最后选择了以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佑新教授为代表的来自全省不同层次7所高校的11位主讲教师。主讲教师确定以后,主讲内容又成为重要环节,其原则是在教材规定的范围内,既要源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由主讲教师根据自己的强项自行选择。为避免重复,最后由湘潭大学“概论”教研室统一协调,确定主讲内容。主讲教师和主讲内容要精心安排,覆盖面越广越好。就教师而言,既有年长的科研型名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佑新教授,又有刚刚走上工作岗位而又热情似火的年轻博士——黄徐平;既有教育部直属院校的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的教师,又有来自省属重点大学的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的教师;既有本科院校的教师,也有两位职业院校的教师。就内容而言,既有困扰师生的疑难问题的解答,又有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热点的阐述;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还有历史维度;既有政治经济,又有文化外交,还有党建统战。所有这些,都为开放式课堂培训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

(二)用心备课和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和中心环节,包括教学导入、内容讲授和课程小结以及思考练习。课堂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良性互动,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场所,是教师的讲课艺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集中展示。参与开放式课堂培训的11位教师各有特色,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可谓用心备课和组织课堂教学。首先,主讲教师对教学内容十分熟练,基本都做到了脱稿讲课,有的还基本不用看PPT课件,材料是顺手拈来,既紧扣教材内容,又与时俱进,增加了前沿问题的解答,对重点难点把握十分准确,把科学性、理论性、思想性和时代性紧密结合起来。其次,PPT课件技术含量都较高,素材资源规范合理;界面布局合理、活泼,有的很有创意;文字大小合适,图片、音频、动画搭配得当,切合教学主题;课件色彩搭配协调,整体效果好。

(三)细心组织听课和评课

根据省教育厅的安排,每校每次派一人参加听课,即培训,课后参加评课。前来听课(培训)的老师,最多达到150余人,最少也有60多人。我们事先对教室的座位都进行了安排,学生坐在前面6排,后面的座位留给参加培训的教师坐,这样显得非常紧凑,也方便师生互动交流。评课环节,首先是主讲人分享讲课心得与感受,其次是每次留下听课的4位学生代表点评,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听课感受及对本门课程的期望。学生有条不紊地陈述主讲教师的优点,还能比较恰当地指出不足以及他们期待的课堂,他们侃侃而谈,常常语惊四座,让在座的老师啧啧称赏,因此,每次学生点评成为评课的一大亮点。再次,参加培训的教师畅所欲言,既谈主讲教师的优点,也说不足;既说自己的经验,也说出自己的困惑;既有经验总结,也有对策建议……有时还进行了激烈讨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大家还言犹未尽,简直是一场教学研讨的盛会,大赞教育厅开放式课堂培训的举措好。最后在主持人简短的总结中结束了评课环节。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我们还专门设计了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二、成效与经验

以开放式课堂培训高校思政课教师,是湖南省教育厅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的创新举措。我们在承办湖南省2016年“概论”课开放式课堂培训中,深深感受到这一举措让全省“概论”课师生深受其益,它不仅为全省“概论”课教师提供了交流教研教改经验的良好机会,而且为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还为“概论”课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让师生在互动交流中愉快教学,具体经验如下。

(一)领导重视是前提

领导重视是承办好湖南省“概论”课开放式课堂培训的前提。2016年1月,湖南省教育厅、高校工委通知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2016年上半年“概论”课开放式课堂培训班。接到通知后,学院十分重视,召开了党政联席会议部署相关工作,具体由“概论”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概论”教研室多次召开会议,邀请院领导参加,商讨开放式课堂培训班的具体事宜,确定时间、地点、主讲教师和具体实施方案,院长李佑新教授带头讲授第一堂课。2016年年初,我们入选湖南省首批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后,学院更是把这次开放式课堂培训班纳入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中加以重点扶持。培训班开讲以后,书记、正副院长以及院长助理不仅亲临现场听课评课,而且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二)恰当安排是基础

恰当的时间、地点和人员的安排是办好培训的基础。我们根据“概论”课是每位大学生的必修课的实际情况,预测每所高校都可能派一人参加培训,加上上课的本科生人数,至少要找一个可容纳300人的教室,最后与教务处协商,选择在一个可容纳300多人的宽敞明亮的大教室,且一下午均可使用。评课也可以就地进行,不用因转移地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并方便我们挂取宣传横幅。时间选择在每周五下午,方便湘潭以外地区兄弟院校的同行前来培训,还可利用周末时间去韶山参观,游览红色胜地。在主讲教师的选择上,我们根据全省“概论”课开课的基本情况,坚持了“七结合”原则。同时,在讲授时间上进行了重大调整,除李佑新教授连讲2节课外,其余每位教师主讲的时间均为一节课,即45分钟,这就使得更多的学校和教师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也让前来参加培训的教师有更多的收获,每一次能听到两位不同教师的讲课内容,感受不同的上课风格,让开放式课堂培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调查显示,参加培训的96%的老师认为,这次开放课堂的安排非常好,尤其是有高职院校的老师上课,感到特别新颖。

(三)改革创新是动力

古人云:“尊新必威,守旧必亡”。习近平总书记亦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进步之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思政课要承担起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大责任,必须大胆改革创新。从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机制、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实行全方位的改革。本次“概论”课开放式课堂培训处处体现了改革创新,从时间、内容安排来说,每人只讲授一节课,让师生感受不同讲课风格不同内容;从教学风格来说,各有特色;从听课评课环节来说,师生共同听课、共同评课,给人激励,给人鞭策,共同进步,让人耳目一新。调查显示,参加培训的97.5%的老师和92%的学生认为这次开放课堂打破了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是一次大胆的改革创新。

(四)精心组织是保障

湖南省“概论”课开放式课堂培训班每学期安排6次,每次2节课,这相当于举办6次会议,每次都有来自全省兄弟院校的同行,精心的组织与服务是办好培训班的保障。首先,采取一些得力措施。“概论”教研室以承办开放式课堂培训为契机,整体提高教师的讲课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规定每人必须讲一堂公开课,并开展听课评课。对于刚毕业的年轻博士,反复试教,教研室其他教师不断提出修改完善建议。为提高PPT课件整体质量,“概论”教研室抓紧制作“概论”课2015年版教材的PPT课件,统一模板和格式,每人承担至少一章的任务,利用寒假时间完成;并请相关人员指导,采取匿名打分方式进行评比。其次,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湘潭大学校园比较宽广,来自兄弟院校的同行大部分不熟悉布局,培训、住宿、餐饮的地点在哪?开车怎么走?步行怎么走?都得有人引路,或有导航。食宿登记、签名签到及通讯录的发放,包括横幅的保管,话筒、音响等设备的调试,录音、摄像的安排,矿泉水的发放,教室卫生的打扫,等等,都得有专人负责。我们每次都安排了专门的老师,并有研究生协助。调查显示,参加培训的95%的老师认为这次开放课堂组织得好,服务十分周到。

(五)教师素养是关键

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养。教师的素养包括道德素养、能力素养,道德素养包括爱国守法、敬业精神、平等理念等;能力素养包括理论功底、知识储备和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等。本次所选的11位主讲教师,个个都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较高的能力素养,都能认真备课,充分准备。比如,李佑新教授作为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主任,尽管他公务繁忙,但也绝不敷衍了事,为了上好开放式课堂培训班的课,他从百忙中挤出时间认真备课,把高校思政课必须要解决而又长期没有解决好的疑难问题“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讲深讲透,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还有历史的维度,再配合简洁精美的幻灯片,图文声像并茂,让人耳目一新。还比如,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阮东彪老师和长沙民政职业学院的黄丹老师,他们在上公开课的当天,上午在本校连上了4节课后又马不停蹄地从长沙赶来,中餐都用盒饭解决,这种敬业精神深深感染了全体师生,等等。同时,各位主讲教师讲课各具特色,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的采取问题式专题式教学法,直接提出问题后再进行解答,看似寻常,却不容易解答,把真正困扰学生的问题解答好是本课程的真正目的;有的课堂导入十分新颖,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的循循善诱,采取案例式教学法;有的紧密结合自己的科研进行深入探讨,别开生面;有的极具亲和力,语言极富感染力;有的知识渊博、旁征博引。总之,11位主讲教师的良好素养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成为开放式课堂培训成功的关键。调查显示,参加培训的85%的老师认为这次开放课堂上课老师的素养都非常不错,91%的学生认为上课老师都十分敬业。

(六)教书育人是目的

中宣部、教育部在2015年联合颁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可见,高校思政课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即“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概论”课又是高校思政课的核心课程,不仅要求教师要讲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而且要求学生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于心,树立崇高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四个自信”,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和顽强拚搏。纵观本次开放式课堂培训内容,涵盖面非常广泛,既紧扣教学大纲又与时俱进,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融入课堂教学;既有理论性和知识性又有政治性和思想性。如湘潭大学李佑新教授主讲的“中国为什么要选择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归根到底解决的是旗帜问题和道路问题;长沙民政职业学院黄丹老师主讲的“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解决的也是道路问题,有利于坚定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湖南大学周树辉老师主讲的“中国的政党制度”和湘潭大学李雅兴教授主讲的“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最终解决的都是政党制度问题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问题,有利于坚定制度自信;湘潭大学周金华老师主讲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等等。把理论性与思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调查显示,参加培训的95%的老师认为这次开放课堂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97%的学生认为在开放课堂中思想上受到了启发。

(七)学生喜爱是标准

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真正的裁判员。课堂教学的标准应该是学生是否喜欢,是否受益。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功夫”,而且要做马克思主义的“真信徒”,同时还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去解决困惑学生的疑难问题,去“真实践”。这就要求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手段实行全方位的改革创新,去适应学生的“胃口”,把深奥的理论通俗化,把传统的方式现代化、网络化,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本次开放式课堂培训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适合学生的“口味”,从开场到结尾,从第一堂课到最后一堂课,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从课堂上学生的密切配合可以说明。开放课堂的每节课,学生都十分配合,课堂气氛很好,学生们积极思考、认真回答主讲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湖南大学周树辉老师感叹“在自己班上学生都没有这么配合得好”。湘潭大学学生在“概论”课开放式课堂培训中表现出对该课浓厚的兴趣和前所未有的热情,确实让教师们“震撼”,也点燃了教师们的希望之火。这足以说明“概论”课堂受到学生的青睐。调查显示,80%的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开放课堂的方式,每次上课之前都非常期待,非常喜欢这样一种上课方式,“概论”开放式课堂培训成为学生“概论”课的一场“盛宴”。调查也显示,参加培训的93.5%的老师认为开放课堂提高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95%的学生认为这次开放课堂值得推广,92%的学生很期待教师能应用开放课堂上所学到的经验去进行教学改革。

三、不足与建议

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情,开放式课堂培训亦是这样。开放式课堂培训本来是一件新兴的事物,肯定还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我们通过座谈、收集整理调查问卷,也发现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针对这些不足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领导还要进一步重视

在我国,任何事情只要领导重视都能办好。湖南省高校思政课开放式课堂培训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下文,省高校工委主办,各高校轮流承办,得到了湖南省高校工委和各承办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困难,建议省高校工委领导多下基层,多倾听群众意见,最好派出督导小组,督导各高校对思政课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听取老师和学生的意见。高校领导更要从意识形态的高度关注思政课教学,跟踪其效果。

(二)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分开

不同层次高校的学生基础、来源不同,对教学要求也有所不同,一本院校学生的知识面广博一些,对教学要求也高一些;二本院校的学生次之;而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特别差,学习的积极性明显不如本科院校的学生。针对生源的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即因材施教。就本科院校而言,一些学生知识面广,理解力强,学习积极性高,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功底、渊博的知识和很强的教学能力;就高职院校而言,学生的基础比较差,理解力较弱,更要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加之全省130多名“概论”课教师集中在一起进行培训,其组织难度也很大。因此,建议“概论”开放课堂培训把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教师分开比较好,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实效性,也让更多的高职院校教师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三)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

实践没有止境,改革创新也永无止境。“概论”课要真正发挥思政课的核心作用,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就教学内容而言,以全国统编教材为蓝本,并随时增加补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即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思想。调查显示,65%的学生希望课堂上能将理论知识与当前社会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就教学方法而言,尽管本次开放式课堂培训采取了专题式、案例式、情景式、启发式、开放式等一系列教学方法,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调查显示,60%左右的学生仍然希望采取如实践式和研讨式等更多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就教学手段而言,尽管本次开放课堂的课件制作都十分精美,所有课件都做到了图、文、声、像俱茂,但离学生的要求还有距离。调查显示,55%的学生仍然希望视频资源用卡通版的解说,更能贴近他们实际。语言方面,学生更希望老师多用点网络词语更能贴近他们的生活,增强语言的吸引力。有学生提出“老师讲课形式有创新但是观念突破不大”。可见,改革创新任重而道远。

(四)进一步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互相促进,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本次“概论”开放课堂,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调查显示,95%的学生和96%的老师认为本次开放课堂“学生积极性高,气氛活跃,上课认真”,但学生还是希望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有的学生建议“适当增加课堂互动的形式,如小组讨论、小组PK、情景模拟、课上成果展示等,而不是单纯一问一答的形式”;有的学生还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参与评课。

总的说来,开放式课堂培训是湖南省高校工委为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举措,是一次大胆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相信下一步继续完善后将会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Exploration and Experience of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Courses ab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 Universities——Acasestudyoftheopenclassroomtrainingaboutthecourseof"BriefIntroductionofMaoZedongThoughtsandSystematicTheory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inHunanProvinceundertakenbyXiangtanUniversity

LI Yaxing

(CollegeofMarxism,XiangtanUniversity,Xiangtan411105,China;ResearchBase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WorkofHunanprovinceinXiangtanUniversity,Xiangtan411105,China)

Effectiveness is the life of classroom teaching. Open classroom training is a new model which the Bureau of Education of Hunan Province adopts in order to further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courses ab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 universities.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raining teachers help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course and strengthen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which was welcome by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By way of undertaking the open classroom training of the course in 2016, Xiangtan University accumulated some precious experience.

universities;courses ab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teaching effectiveness;reform and innovation;experience

*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概论’课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模式创新与推广应用研究”(湘教通[2016]400号)之阶段性成果。

2016-11-21

李雅兴(1966-),女,湖南隆回人,湘潭大学教授,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湘潭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0.16396/j.cnki.sxgxskxb.2017.03.007

642

A

1008-6285(2017)03-0026-05

猜你喜欢

湘潭概论开放式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湘潭是个好地方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湘潭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研究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湘潭大学艺术学院作品选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湘潭高新区两大特色产业园跻身“湖南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