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太平洋幽灵》中基于人性的宽容理论探析

2017-04-14高天行

山东工会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基恩哈罗德托尼

高天行

(山东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7)

电影《太平洋幽灵》中基于人性的宽容理论探析

高天行

(山东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7)

电影《太平洋幽灵》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二战期间美国战机机组三人因机长失误,迫降太平洋,仅靠一只皮筏,完成34天漂流,最终幸运登抵陆地的绝地求生故事。运用宽容理论知识,对电影中负疚者与被负疚者心理过程进行剖析,可以通过绝境因果中裸露的人性探讨,发掘人类如何在宽容中获得内心的和平与自由。

宽容;人性;理性;内心的和平与自由

宽容别人和宽容自己哪一个更需要勇气?电影《太平洋幽灵》给出了答案——在面对造成绝境的错误时,宽容自己需要的勇气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只有达成与包括自责、羞耻等复杂情感在内的内心世界的和解,才能获得纯粹的内心和平。34天漂流,忍受烈日炙烤无处藏匿,靠运气才勉强有一口食物,淡水完全依赖雨水。在濒死状态下,面对其他两位机组人员托尼和基恩关于事故发生前为何不适时改变航向问题,机长哈罗德承认,是因为自己在导航时疲劳过度而睡着错过了折返点。托尼和基恩的心理经过了由否定到抵触到愤怒再到接受四个不同的阶段,最终选择宽容哈罗德,宽容自己,宽容命运的安排。本文通过对电影中人物行为和心理的变化来探讨基于人性的宽容理论。

一、宽容、人性与理性的内涵及关系

宽容的内涵主要有两点:主体容忍与宽恕他者言行。我们可以将宽容定义为:主体在有能力干涉的情况下,选择容忍和宽恕他者给自己思想和权益带来消极影响的言行[1]。

人性在日常用语和表达上有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狭义上是指人的本质心理属性,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部分属性,是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属性,其中包括在人身上得到深层发展甚至是人独有的情感——怜悯、内疚、浪漫、宽容、嫉妒等等;广义上是指人普遍所具有的心理属性,其中包括人与其他动物所共有的那部分心理属性,其中包括一般性的情感——愤怒、欢愉、悲伤等等。英国著名哲学家大卫·休谟曾在《人性论》中指出:“一切科学对于人性总是或多或少地有些关系,任何学科不论似乎与人性离得多远,它们总是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径回到人性。”[2]人性是一个与生俱来、与身同在的问题,本文探讨的是狭义的人性:基于复杂情感的人性。

宽容作为人性中独有的复杂情感,往往在面对决定生死时,人们才能关注到它的可贵。影片中,三个人几乎到达生存极限并自知死亡不远时,哈罗德终于放下仅存的尊严,面对事实——三个人之所以陷入朝不保夕的绝境,是因为自己的失误把两条年轻的生命逼到了悬崖边。“我想我当时睡着了,里面太热了,可能不到几分钟,但是……是我带大家迷失了,而我不知道怎么向你们认错,永远说不清,我做不到。我是个玩丢了自己的飞机,外加搭上了自己和机组成员生命的,迷失了方向的飞行员。我非常抱歉,我非常对不起大家,我很抱歉。”面对机长的坦白,托尼和基恩并没有展开问责,短暂的沉默后,基恩将自制的画在救生衣上的航海图重新交给了哈罗德。这短暂的沉默中,托尼和基恩感同身受、设身处地地成为了哈罗德——这样的失误虽然造成了无可挽回的严重后果,但这并不是哈罗德有意而为之的,是命运将三个人置身于与世隔绝的太平洋中央。这样的坦白与宽容,让三个人如释重负,重新寻找精神支撑点来对抗命运。这里要强调的是,如此的坦白与宽容,并不是信手拈来或驾轻就熟,而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在内心经过反复斟酌权衡后才有的举动。

我们需要达成以下共识——对于生理因素等不可抗力条件下造成的难以接受的结果,应宽容对待。在闷热的机舱当中,机长因为不可控的生理因素而眯了一小会儿,这种事情是哈罗德也不想发生的。当他坦白事实后,托尼和基恩虽然一时间无法面对这个事实,但是却没有问责或实施进一步的过激行为,这其中一个原因是:人们在通常情况下都会理解“生理因素”是我们所不能控制的。

宽容是理性的产物,没有理性的思维,就不存在宽容的情感。正是这种理性所带来的宽容使得三位飞行员能够达成理解,相互支撑到最后。试想:如果托尼和基恩始终纠缠在“是哈罗德的失误导致我们朝不保夕”这件事上,即使三个人有幸得救,余生也将会蒙上永恒的阴影——“我的机长曾差点葬送了我们的生命”。理性拯救了托尼和基恩,理性告诉他们,比起关注他的失误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更应该关注哈罗德的失误不是有意加害。

二、宽容的主体与客体探析

宽容是两个人之间的行为和情感的选择,宽容在实践的过程中必然包含着主体和客体。宽容是发生在客体的言语或是行为对主体的心理或是权益造成消极影响甚至是造成伤害时,客体选择不追究、不计较的一种实践活动。

电影中那三名士兵就是宽容的主体和客体,加瑞特·迪拉胡特饰演的飞行员是宽容的客体,而费尔顿饰演的投弹手和杰克·阿贝尔饰演的无线电通讯员是宽容的主体。

三个人驾驶美国海军的一架飞机,出发执行侦察任务。飞机燃油耗尽,不得不在南太平洋上迫降。三个人没有任何补给,只有一艘4英尺宽、8英尺长的黄色救生筏,让他们在危机四伏的海面上漂流。生还者一开始都还比较乐观,结果也不出他们所料,第一天就有搜救的飞机飞临他们的上空,但由于迫降仓促,三个人谁都没带信号弹等任何可以引起救援机注意的工具,尽管大声喊叫和挥舞衣服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飞机远去。机长无意中发现了还在自己口袋中的铅笔,可以绘图计算位置。

但是一周之后,并没有见到机长说的预想中的岛屿,下属开始质疑机长,认为他们这样毫无意义。机长的判断也是漏洞百出,坠机地点、海域地图都是个人推测,海流方向也不是一成不变,根本无法明确所处的位置。最后两位下属更是质疑机长为什么会将飞机驶离航线。机长坦白是机舱内太闷热,他睡着了一会儿。这时,两位机组成员就成了宽容中的主体,哈罗德机长在不可抗生理因素的影响下,非故意做出损害他们的生命的行为,成为了宽容的客体。其实,电影情节的前半部分,两位下属就已经开始怀疑是不是机长导致了这次的坠机,但是他们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而没有一再地去向机长深究下去。从那个时候开始,机长其实就已经成为了宽容当中的客体,因为在这三个人当中,机长已经做了有损主体的行为。两位机组人员心中已经有很大把握说是机长的原因造成了本次的坠机,但是却没有说出来驳倒机长的尊严,这就表现了两位机组成员对于机长的宽容的社会情感和行为。

但是当他们在海上漂流了十多天之后,身体上的痛苦使得他们再也忍受不住了,又因为机长通过铅笔计算出的位置根本没有预想到的小岛,这使得他们更加质疑机长的判断到底是不是正确的。联想到机长在漂流刚开始的时候让他们丢掉了鞋子、却留下自己的鞋子等一些事情,这些都让下属感觉到不可宽容:一切都是机长的自我推测,根本没有确凿的根据,最后更是质疑机长为什么会将飞机驶离航线。

有学者认为,我们可以将宽容定义为:主体在有能力干涉的情况下,选择容忍和宽恕他者给自己思想和权益带来消极影响的言行[3]。但是反观《太平洋幽灵》中,不管是主体两位机组成员,还是客体机长哈罗德,都对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干涉。机长哈罗德在闷热的飞机上眯了一小会儿,这也是机长哈罗德所不期望的,但是这些不可抗拒的生理因素是他自己无法干涉的。从主体两位机组成员来说,在太平洋中间漂流的这个事实是他们目前无法干涉的,命运对他们这样的安排他们完全无能为力。但是,在无法干涉的情况下,选择容忍和宽恕他者给自己的思想和权益带来影响的言行,应该说也是宽容。

三、如何在宽容中获得内心的和平与自由

电影当中,宽容这种行为发生以后,三个人仿佛都得到了解脱,机长哈罗德在坦白完之后如释重负,他放下了作为机长的尊严、放下了那所谓的隐瞒实情的负罪感,这些都是之前绑在机长哈罗德身上的锁链。两位机组成员在得知事情的真相之后,因为都是不可控因素造成的伤害而宽容了机长哈罗德,宽容了命运对他们不公的安排。看淡了这些之后,他们就获得了内心的和平和自由。

霍布斯认为,尽管人类容易陷入不和平的状态,但是人类同时又具有理性的自然律:每一个人只要有获得和平的希望时,就应当力求和平;在不能得到和平时,他就可以寻求并利用战争的一切有利条件和助力。霍布斯认为,追求和平之所以会成为一种自然律,是因为人类天然具备倾向于和平的理性。正如施特劳斯所讲:保存生命是首要的善,这一点可以被理性确认,而且只有在理性那里才能得到确认。因此,人们必然利用这一理性,想尽一切办法达成和平[4]。这是理想的展现,在一系列的内在因素的驱动下,我们往往会选择宽容对方的过失。电影当中的宽容是在特殊的较简单环境当中发生的,但是在现实中要比这复杂得多。

在当今社会,要想做到宽容,来达到内心的和平和自由,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因为它的包容性直接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用马克思主义重建宽容理念与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精神是一致的;其次就是要用宽容思想的新理念去分析和包容差异;再次是要承认差异性的存在,没有差异,只有单一和纯粹则谈不上宽容[5]。

获得内心的和平和自由,就需要通过合理的社会制度安排来容纳和保护个人。电影当中发生的宽容的行为是发生在小范围群体当中的,在大范围的社会群体当中,宽容更显得难能可贵,也更难以实现。这就要求在分析和处理差异性存在时,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协调各方,通过求同存异的方式去解决矛盾,化解冲突,维系整个社会协调、稳定发展,促进社会的繁荣。

四、结语

本文通过阐述人性和宽容理论来探讨如何在宽容中获得内心的和平与自由。电影中的三个人之所以能相互宽容,彼此没有相互对立,深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的天性所致。通过探讨宽容理论在电影中对单个人或者几个人的小群体中的影响,进而深层次地来研究宽容对社会的现实意义。正是宽容,使得两位飞行员对机长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使得彼此之间更好地配合,这就是宽容所带来的有利的影响。

[[1]高政.宽容的概念分析与教育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35(4):41.

[2][英]大卫·休谟.人性论[M].石碧球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7.

[3]高政.宽容的概念分析与教育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35(4):41.

[4]魏福明,孙旭鹏.自然·和平·自由——荀子与霍布斯政治哲学比较[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6(4):26.

[5]赵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重建宽容[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9,30(4):23.

J974.3;D669

A

2095-7416(2017)06-0097-03

2017-11-02

高天行(1985-),男,山东新泰人,大学学历,山东管理学院教师。

郭伟宏)

猜你喜欢

基恩哈罗德托尼
《一个人的朝圣》:在路上,重拾遗失的美好
理发师托尼
墓碑铭文必须译成英语?
我想自己做
追寻黑人民族之根
哈罗德的帽子
生活中的爱与宽容
托尼逃跑
浅谈小说《迷惘》中涉及的中国元素
失明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