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童年储藏起来
2017-04-14张圣华
把童年储藏起来
我们必须把童年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财富︐小心储存起来︐这会让你感到一生都很“富有”︐有信心︐让童心随着人生一直跳动下去︒
张圣华:
2014年10月至今,任中国教育报副总编。曾组织全国城市教师阅读状况大型调查。开创了中国教育报“年度推广读书十大人物评选”项目,历时已十余年。
“早熟的果子早落”
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无数次地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一定要刻苦学习,长大才有出息。如果学习不好,以后连个工作也找不着,吃饭都成问题。
这样的文化之下,中国人的孩提时代注定要承重度过。
童年像只彩色气球,但很多孩子的童年还没有撑开,还没有显示出绚烂多彩的空间,就空瘪着被略过结束了。我们中国似乎正在遭遇不需要童年的季节。尽管我们总听到有人煞有介事、不乏矫情地说“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许多聪明的家长,摸索出了“早熟的桃子好卖”的真理,还有张爱玲“出名趁早”的语录,社会上刮起了略过童年、追求成功的教育风尚。近期又闻两个儿童要横渡琼州海峡的报道。看来“早熟的桃子”们要在市场上踊跃摆出了。过早“起跑”的孩子越来越多,风真的越刮越大了。
听孩子们背书的味道,千篇一律,众人同声,什么文章都一个味,一个老师教的就是整齐;
看电视台采访儿童,问题基本意义重大,回答可谓语重心长;再看孩子们的作文,看得直牙疼,怎么老说一些只有成人才说得出的平庸之句?
哪里还有童年的影子?这就是污染——对童年的残忍污染!
是什么使我们对童年如此残忍?真的可以用一句“为了孩子好”能解释得通?
评家有言:中国的高考竞赛,从幼儿园就开始了。此言不虚。等到了初中、高中,这种竞争已白热化,孩子们纷纷落马。竞争对于社会和人的进步来说是必要的,但恶性竞争、有大面积孩子失败的竞争,肯定是有违人性的。这种恶性竞争,对于童年来说,几乎等同于屠杀。农人有言:“早熟的果子早落”,不可不戒。
就目前我国儿童的生存状态而言(尤其是学龄儿童),以人为本的理想显得过于遥远。作为家长,陷于这种不得不玩到底的“勇敢者的游戏”之中,似乎人人无奈,不得不拿出大量的精力来“折磨”孩子,顺便也折磨一下自己,谁也不敢懈怠,全社会的家长几乎概莫能外。中国儿童似乎只是为了受教育才出生的。把儿童一味当作学习的工具,就是对童年的忽略或摧残。童年空洞、苍白,孩子们甚至失去了感动的能力和资格。
“不可再生的财富”
西方国家的心理医生在为病人看病时,经常让病人从童年说起。因为病源可能来自童年。目前的中国社会中成人世界的许多流行病也未必不是来自童年。
童年并不是只作为童年阶段而存在。作为一生的生命底色,童年有意或无意留下的印记都不可避免地在未来人生中“秋后算账”,每一笔的账目都会很清楚。我们许多家长对待孩子的所谓“成功教育”,其实是在为他们的成年阶段埋下祸根。
像许多人一样,我看到老年爱因斯坦伸出舌头做鬼脸时的样子非常感动。作为世界顶级的科学家,一生都保持着一份童心。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成功只是把童年时的问题和兴趣一直保持下来。这就是童心的力量。
童心的价值远远超越了年龄界限,在一生中发挥着神奇的力量。童心可以让一个人生命力旺盛,让人生龙活虎、魅力四射;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发育几乎都是从童心好奇开始;拥有童心的人,能够真切感受到新鲜生命的脉动所带来的兴奋和快乐。
想想看吧,一个人过早地结束了童年时代,过早堵塞了童心,该有多么悲哀。这意味着麻木侵入了心灵,程式化的生活霸占了生命,再走得远一点,就奔着阴暗和仄闭而去,离物质和精神的监狱越来越近。
所以,我们必须把童年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财富,小心储存起来,这会让你感到一生都很“富有”、有信心,让童心随着人生一直跳动下去。
用阅读的方式储藏童年
既然童年如此珍贵,我们最好想个办法把童年储藏起来,用一生的过程来享受这份快乐。
储藏童年的前提是:让童年丰富多彩,从而有足够的童年精神剩余;让童年撑破童年的时空界限成为强大的童年,以至于你已经很成熟了、地位很高了,但童趣依在。
童年或在风景秀丽的大自然中展开,在爷爷奶奶的故事中延伸,或在与伙伴们无忧无虑的游戏中烂漫笑过——这些都是储藏童年的一种方式,但这是一种自然状态的储藏方式,是平面的。最好的储藏方式应该是折叠的方式。
这种折叠式储藏童年的方式就是阅读。
几乎每一本童书中,都装了一份精彩童年。如果孩提时代,通过读书无数次地经历了多彩的童年,从而开发出尽量大而精彩的空间,这就等于为终生储存了大量的童年精神,今后将经常生活在彩虹般的光环里。这样的道理似乎太浪漫了,需要慢慢体会。
从更现实的层面来说,平安度过童年,必须要有一定量的童书阅读,什么也无法替代儿童对童书的阅读过程。最能与孩子沟通的,还是童书。如果说某些经典童话过时了,孩子们真的不喜欢了,意味着现实世界的孩子正在接受“现代污染”,正在被变得功利、世故,变得不会感动——难道这不正是一种灾难吗?
一群不会感动的孩子意味着什么?或者一群只是为了深刻理解课文、为了写好作文而感动的孩子,除了矫情哪有真诚?
只要孩子们捧起童书,就在开始了对童年的储存,就在开始储藏快乐和快乐的能力。至于读什么,怎么读,这些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家长在儿童阅读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倒是家长们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别让家长们的功利主义思想一不小心会又腐蚀到儿童阅读:有些家长总是见缝插针地强调“读书学知识”“写读后感”“提高某种能力”等,这些就偷梁换柱地成了儿童阅读的主要目的。
作为家长,在儿童阅读过程中有责任做好这样几件事:引导孩子接近书,培养对书的情感和兴趣,以及持久的读书习惯;帮助孩子克服阅读障碍,引导孩子进入书中;与孩子共同阅读,相互交流阅读感受;给孩子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把读到的说出来(这一点,在学校班级读书中也很重要);对孩子进行读书奖励。
这个过程中,家长尤其注意,不要给孩子布置作业,不要强迫阅读某些书,不要打扰正在阅读的孩子。读什么其实不是最重要的,只要不是问题书,只要孩子感兴趣,家长和老师尽可放手;也不必对孩子们读后的“胡思乱想”刻意进行纠正,他们会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而自我修正;尽量引导孩子读经典童话,因为里面有着超越时间的美:美的心灵、美的情感和孩子们感到无限神奇的故事——这是童年的必要营养。
只要孩子的眼睛盯到了美丽的书页上,一个美丽的故事就开始了,世界就正在发生着神奇的变化。
假如你错过了童年
错过童年的人并不在少数,关键是自己能否认识到这个问题。尤其在目前汹涌澎湃的考试大潮下,错过童年的人正在成倍增加。
假如你错过了童年,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有补课,补上童课。
时下流行成人过“六一”儿童节,这就对了。儿童节属于每一个人。成人过儿童节别有一番趣味。这只是补童课的一个标志性动作。当然,自己不是作为陪衬过节,必须有计划、有激情,全身心投入,把脑袋彻底扎入童年的清泉中,喝几口泉水,目光随着泉中小鱼自由游动——总之要认真做一回儿童节大梦。
儿童节过完了,并不意味着已经补完了童课。建议有计划读一些经典童话,经常看一些动画片。笔者就不止一次大看安徒生、格林童话,如痴如醉地拜读连环画,忘乎所以地大笑着欣赏迪士尼的动画片。这一切的关键是体味童趣,再次激发好奇心,最好对目前的表象世界有所遗忘,让心灵扎入童年世界更深一些。
通过补童课,如果可以激活当年未曾开发的童年空间,让童年再次回归,伴随着每一天的生活,日子变得立体多元,可谓善之善者。突然有一天,你尝到了生活中的鲜活味道,也许童年真的就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