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电影传播的美国价值观研究
2017-04-14陈跃娟
陈跃娟 黄 玮 相 梅
(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好莱坞电影传播的美国价值观研究
陈跃娟 黄 玮 相 梅
(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好莱坞电影作为一种文化霸权的形式,打着文化交流的旗号,而实质是美国生活方式、价值观的传播工具。个人主义、成功意识和宗教主义是好莱坞电影以洗脑的方式向他者传递着主要价值观,侵蚀着他者的本土文化。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要审慎对待好莱坞电影,利用文化霸权理论深刻剖析好莱坞电影,扎实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传统文化免受腐朽思想的侵蚀。
葛兰西;文化霸权;好莱坞电影;价值观
意大利著名思想家、革命家安东尼奥·葛兰西在其著作《狱中札记》中首次提出文化霸权理论,他指出:一个社会集团常常会“清除”甚至以武力来制服敌对集团,这个社会集团必须在赢得政权之前开始行使“领导权”,但即使是牢牢地掌握了政权,也必须继续以往的“领导”[1]。这一论断强调了政治统治和文化霸权是霸权的两种形式,更强调了文化霸权的重要性。约翰·斯道雷在《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中对葛兰西的文化霸权作了进一步说明:“一种正在进行中的条件,在这种条件下,某个居支配地位的阶级不仅统治着一个社会而且还通过其在道德和精神方面的领导地位引导着这个社会。”[2]这说明文化霸权是一个处于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斗争的过程,是两种力量相互融合、互相较量,并不断地寻找一个力量均衡的过程。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是文化所具有的统治功能的理论[3],这个理论对我们现在审视和发展文化事业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世界电影发展报告》指出:好莱坞每年生产的影片量不到全世界的10%,但票房收入却占全球票房总收入的75%以上,每年全球票房排名前20位的影片都是好莱坞主导或合拍的[4]。由此可见,好莱坞电影是美国巨额利润的来源之一,已经成为美国全球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美国便通过各种政治和经济手段向全世界推销其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好莱坞电影就已经成为推销美国形象、美国民主,进行政治宣传的重要工具[5]。好莱坞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媒介正在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方式被他者积极地接受,实现不知不觉的文化和行为的控制,从而以非强制手段达到长期的精神、文化控制的目的,是文化霸权的重要社会表现形式之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好莱坞电影依托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的科技手段大量输出美国的价值观,个人主义、成功意识和宗教主义是好莱坞电影以洗脑的方式向他者所传播的主要价值观,使他者在日常的电影消费中效仿电影人物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不知不觉中改变着自己的世界观和对本土文化民族性的理解。好莱坞电影正是通过对他者文化的渗透和控制,来达到重塑他国公民价值观的目的,其本质是为美国的利益服务的。
一、美国文化的核心——个人主义
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贝拉在《心灵的习性》一书中写道: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美国人最高尚的愿望、美国人本身及美国社会的一些最深层的问题,都是同个人主义密切相连的,摒弃个人主义,就意味放弃美国最深刻的民族特性[6]。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中最受重视的价值观,注重自我、张扬个性,强调个人的自我价值,好莱坞电影对此大加渲染。《007》系列电影风靡全球,到2015年为止已经拍摄了24部,邦德,一个足智多谋、勇敢善战、潇洒英俊、铁骨柔情的个人英雄主义形象也通过其历险旅程被饱满地刻画。电影中邦德都以英雄形象出现,总是在与那些惨无人道的犯罪分子对抗,虽然他也会深陷危机,但是他总能从容地应对,历经磨难而奇迹般地化险为夷。这种叙事显示了邦德的无所不能,符合美国对个人主义的界定,强调个人的自主意识,依靠自我,做出判断、做出选择,而且强调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我。
同时,好莱坞电影也展示了极度膨胀个人主义贪婪的一面。《华尔街之狼》描写的是股票经纪人乔丹·贝尔福特传奇的一生。他一夜暴富,进而迷失自我,过上了沉浸于性与海洛因的糜烂生活。影片中充斥着脏话、欺骗、背叛、性欲和毒瘾等人性丑陋的一面,赤裸裸地反映了犯罪和腐败等社会问题。乔丹成为一个膨胀个人主义典型的代表,反映了个人主义膨胀之后人性中丑恶的一面。好莱坞电影对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的过度宣扬容易使人偏执地依赖自我,造成人际关系的冷漠,严重影响集体力量的发挥。严重膨胀的个人主义还会导致自利主义,带来道德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严重问题,因此,对好莱坞电影所传播的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我们要审慎地对待。
二、美国社会的动力——成功意识
美国人崇尚的成功意识是美国精神的根基[7]。成功是美国的国家灵魂——向前奋进的灵魂[8]。美国的成功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但是从那些贫苦的工人、农民和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历经险阻来到北美新大陆的动机和期望来看,美国民族从最开始形成时,就把追求财富、追求金钱作为他们的奋斗目标,成为他们自身成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电影《阿甘正传》中的主人公阿甘是一个智商只有75的残疾儿童,经常受到别人的白眼和欺凌。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儿童,却接连成了橄榄球明星、越战英雄、中美乒乓外交的一名使者,受到三任总统的接见。阿甘退役回家,成为捕虾大王,利用计算机技术成了亿万富翁。跨越美国的长跑后,他回到家乡,重拾了爱人,与妻子儿子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整部电影包含着传奇历史事件的描述和美国民族精神的刻画,展现的是一个集幸运、事业、名誉、财富、幸福生活于一身的智商低下的、一个普通美国人的传奇。影片将阿甘定位成一个普通人,而又不仅仅是个普通人,他那神奇的成功史。在这部为每一个美国人所编织的“美国梦”中,我们不难发现,美国人的“梦”里金钱是必不可少的,拥有金钱就代表着拥有名望和地位。这一点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表现的更加突出。主人公克里斯·加德纳从一个丢掉工作、妻子离家出走、独自抚养儿子、交不起房租而流浪街头的人变成了华尔街拥有自己股票投资公司的老板,成为了百万富翁。克里斯的成功当然少不了他的坚持和付出,但是他的成功更多地体现在金钱的获得,地位的提升,也就是他所追求的“幸福”。
《阿甘正传》和《当幸福来敲门》在说明美国人精神力量强大的同时,也发出了一个重要信号,那就是成功人士少不了对财富的追求,对金钱的拥有是评判成功的重要标尺,传达了美国的民主和个人主义使美国人可以逾越任何的障碍,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质而获得成功,即使是穷人也可以从底层爬到上层,实现地位的逆转。这容易使他者把成功理解为对金钱的追求,也容易被“美国人的美”和“美国的美”所吸引,尤其是使年轻的他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种价值观,这样美国也就达到了其“不战而占”的霸权意图。
三、美国人的精神支柱——宗教主义
美国是以新教为基础的基督耶稣教义的国家,美国人的宗教意识也很浓厚[9],美国人信奉耶稣,相信耶稣是世界的救世主,相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相信上帝是无所不在的,又无所不能的,他们相信上帝的神明,他们用自己的虔诚去除“原罪”,以便死后能进天堂。宗教是美国社会中的重要力量,通过国民的信念、态度和行为对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宗教主义也一直贯穿于好莱坞电影的发展历程中。电影《超人》中超人本质上就是耶稣的变体,拥有无所不能超能力的他总是在人们危难的时候出现,危机也随后化险为夷。半空中飞行的超人形象如同耶稣受难时的“十”字,抛弃爱情而重获超能力也与耶稣的复活暗合。总之,影片中种种显示,超人如同耶稣,总是能够给人们救赎。这样的科幻片都被涂上了浓重的基督教色彩,都在宣扬着救世主拯救人类世界的基督教思想,可见,在美国人的价值观中,无论是在过去的世界、现在的世界亦或是将来的世界,救世主无处不在,都会一次次地复活拯救人类。
宗教主义也是美国人的精神寄托。在《火星救援》中,马克·瓦特尼被误认为无法救援而留在火星,为了产生水而把钉有耶稣的十字架削成木屑。马克在那样一个与外界沟通断绝的环境中,上帝是他的精神支柱,上帝会保佑他,会拯救他。《参孙和大利拉》《十诫》和《埃及王子》等都是对圣经的演绎和延伸。好莱坞好多类型电影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宗教这一主题,向我们传达的是美国人的宗教观,美国是上帝的选民,是世界的救世主,向他者传达的是一种“臣服于救世主”的思想。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强调文化的领导功能,对我们剖析好莱坞电影和积极传播我国的民族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好莱坞电影是传播美国价值观的工具,其本质是在推行其霸权主义。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对他国人民进行文化上的渗透和控制,来达到重塑他国人民身份、行为方式、价值观,甚至颠覆其社会制度,使之为美国的利益服务的企图。我们不能忽视好莱坞电影的文化同化作用,既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该将其完全拒之门外,应该在文化融合过程中批判地接受。其次,我们要认清我国传统文化的优势,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助力。要传播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加大力度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改变自身在国际交流中的弱势地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推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在电影等文化产业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再次,我们要踏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好莱坞电影中所传播的美国文化价值观对我国国民,尤其是对青少年的侵蚀,我们更要深入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它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精华,引领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为规范[10]。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多种价值观的较量中,守住自己的阵地,才能真正做到个人、社会和国家多层面的和谐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真正强大。
[1]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M].曹雷雨、姜丽、张跣, 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38.
[2]何磊.葛兰西与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69.
[3]孙晶.文化霸权理论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85、88.
[4]尹鸿主编,中国电影博物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编.世界电影发展报告[K].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4:6,10.
[5]陈泽伟.电影市场国产片占多大份额[J].燎望新闻周刊,2003(30):17.
[6]Robert N.Bellah et al.Habits of the Heart:Individualism andCommitmentinAmericanLife[M].NewYork:Harper&Row, Publishers,1986:142.
[7]HaroldJ.Laski.AmericanDemocracy:ACommentaryand an Interpretation[M].New York:Kelley,Augustus M Publishers, 1984:14.
[8]HerbertF.Smith.ThePopularAmericanNovel,1865-1920 [M].Boston:TwynePublishers,1980:3.
[9]朱永涛.美国价值观——一个中国学者的探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67.
[10]张丽娟.好莱坞电影传播美国价值观的模式及其对我国价值观教育的启示[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责任编辑 王占峰]
J905
A
2095-0438(2017)02-0108-03
2015-10-15
陈跃娟(1980-),女,黑龙江绥棱人,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教师教育与发展、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2015年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2015D026)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