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财政调控制度

2017-04-14朱思洁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财政调控区域

曾 艳,朱思洁

(大连财经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财政调控制度

曾 艳,朱思洁

(大连财经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区域经济发展的财政调控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参与的宏观财政调控方针;二是具体的区域财政调控措施。从这两方面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财政调控制度进行分析,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财政调控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区域经济是在某一区域中,影响经济发展的外界环境因素与区域内部条件相互作用而生成的综合体。为了缩小我国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达到各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政府部门必须参与区域经济发展计划,对区域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而地方也要配合政府工作,将财政调控计划落实到位,为区域经济发展打好基础。

一、区域经济发展当中出现的问题

(一)优惠政策分配不平衡

优惠政策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的优惠政策长期偏向东部沿海地区,导致西北部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从经济特区优惠政策的实施开始,我国的优惠政策就一直偏向于东部沿海地区,即使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已经比西部地区发达太多,但优惠政策的目标依然没有发生改变,这样非常不利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从税收方面就可以看出,以对应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参考,西部地区的税收水平甚至比东部地区的税收水平还要高。而税收过高导致许多外资企业在选择建设地点时,大多都会选择发展前景更好、人才资源更多、技术水平更高、税收水平更低的东部发达地区,而不会选择人才稀少、技术落后、税收又高的西部经济落后地区。这种反差使得东部发达地区更加发达,而西部落后地区则更加落后,区域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二)转移支付不合理

我国近年来虽然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尽量完善支付转移,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转移支付依然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

1.税收返还不合理

从增值税、消费税的税收返还可以看出,东部发达地区依然享受到了更大的优惠,而西部地区税收返还所获得的利益依然比较少。而普通的转移支付重心虽然正在慢慢向西部地区转移,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东部发达地区所获得的转移支付还是比较多的,导致西部经济落后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2.转移支付的标准尚未统一

我国目前使用的转移支付制度都是比较随意和盲目的,并没有标准性、规范性的转移支付制度。所以,在转移支付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规范的行为以及隐瞒实情的行为,大大降低了转移支付的效率。

(三)对于国有企业太过重视

在当前的区域经济发展当中,国有企业数量比较少,产值也只占区域经济的30%,但许多优惠政策及福利都是围绕着国有企业。政府对于国有企业太过重视,而忽略了非国有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十分活跃的中小型企业。这些中小型企业恰恰对于区域经济的推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政府的宏观财政调控方针

(一)协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自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各区域之间的竞争开始活跃起来,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为了保护区域经济,各地政府开始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比如刻意降低当地土地价格以及减免区域内的税务。这些措施只是政府单方面的考虑,并没有注意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而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不应该是政府,而应该是企业,所以要协调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发展规则是以市场经济自我调控为主,再辅助以政府宏观调控的正确引导作用,所以政府不能太过干预企业的发展,应当予以放权,让企业自由运转。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充分发挥其主体的作用,努力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与其他企业积极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

(二)促进各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我国各区域之间的发展极为不平衡,贫富差距比较大。某些区域经济十分落后,虽然具有丰富的资源,却得不到很好的利用;而某些区域的经济相对发达,但是缺乏经济发展的必要资源。针对这种矛盾,政府部门可以介入进行宏观调控,使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互补结合,促进双方发展。比如我国的内蒙古地区,石油资源、煤炭资源以及矿产资源都十分丰富,同时还是我国较大的粮食生产基地以及林业发展基地,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等区域更是油井、矿井、发电站较多的地区,也是我国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这些巨大的资源优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佳基础条件,只要将这些资源合理的利用,必将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资源利用过程中,这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一定要注意避免牺牲资源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在这一方面,当地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的方式,帮助当地企业了解区域的优势条件,正确引导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中央政府对国民经济发展制定了整体的经济发展战略,而后将区域管理权利分到各区域政府,各区域政府再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分别制定符合区域实际发展情况的经济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必须要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相协调,既能保证与其他区域的合作关系,共同完成中央政府所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又能具有区域特色,保持与其他区域的合理竞争关系,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在此期间,地方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其调控职能,促进当地经济积极发展,又要避免只顾自身利益而忽略整体利益的情况出现,促进中央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各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与竞争。

三、区域经济财政调控措施

(一)根据区域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财政调控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政策的制定往往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新政策的出台能改变当地的企业管理模式、市场运行规律等,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当地的经济发展速度。而当这些区域的经济增长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与固定的发展模式,继续实施这些政策所取得的效果甚微,而且还会阻碍其他经济落后区域的发展。所以,对于这些经济发展优惠政策,如果在原有的经济特区逐渐失去了作用,就应该及时结束特区优惠政策的实施,从而转移到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同时,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调整发展政策。比如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创新,而对于能源丰富的中西部,则鼓励东部地区的能源开发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一来可以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的能源优势,二来可以带动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区域的经济发展。[1]

(二)完善转移支付,加强对西部经济较落后区域的财政支持

区域之间的经济水平相差越大,越难以实现区域之间的合作,只有经济水平较为接近的区域之间才有可能实现互帮互助、利益共享。所以,西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不能只靠东部地区产业的带动来实现经济发展,必须要充分利用西部特有的能源优势,形成西部的特色产业经济,这样才能与东部地区实现优势互补,建立相互合作的关系。但是鉴于西部地区的平均收入比较低,经济发展条件也比较落后,许多人才都进入其他区域发展,导致西部地区人才流失严重,所以需要中央政府加强对于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1.在对区域征税时,不能仅仅以原有的基数作为参考进行税款上缴,而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各项因素,用“因素分析法”替代“基数统计法”,防止我国区域发展贫富差距的扩大。

2.要根据区域的实际发展情况适当调整政策优惠对象,而不是单纯地固定某一区域。比如某些财政收入排在全国前十位的地区还能获得国家的经济补助,而某些财政收入排在全国最后几名的地区却还需要上交,这显然就是优惠政策分配不合理所导致的。

3.对区域经济的扶持并不意味着对每一个地区都分配同等的资金,而是应该集中财力为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促进西部经济落后区域的经济发展。

4.合理利用国债资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变传统的“全国通用”国债资金使用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降低国债对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的转贷要求,体现国家对不同区域的差异化扶持与重点化扶持。经济落后区域的国债使用需要注意其区域的特性以及国债的适应性,同时,还要关注各大政府部门之间的转移支付。首先需要将原体制进行改革,规范其中的转移支付方式,并进行合理分工;其次需要建立区域之间的合作发展关系,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重视非国有企业的发展

1.我国的税收来源主要是国有制企业,而国有制企业的数量较少,且其经济收入只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30%。以较少的收入承担着较多的税收,这显然不符合当前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所以,国家应该重视非国有企业的发展,把税收的重点放到较为活跃的非国有企业上。

2国家经济优惠政策应该主要作用于非国有企业上,促进非国有企业的发展。非国有企业当中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企业,活跃程度比较高,在科技创新以及促进就业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而且中小型企业受国家政策影响比较大,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中小型企业可以更好地发挥出国家的政策优势,再加上中小型企业规模较小,灵活程度比较高,善于变通,所以国家政策通常能得到很好的落实与利用,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另外,公共服务部门也可以开办民营企业,以公共资源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基础。

3.将政府与企业的发展分割开来。民营企业属于私有制企业,其市场适应性比较强,经营的自由度比较高,而大力推进民营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善政府过度干预经济的情况,强调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规律,突出民营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打破原有垄断关系,有效解决收入不均匀、贫富差距大的问题。

结束语

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财政调控,不仅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进行宏观调控,通过协调政府与企业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等方式来正确引导区域经济发展的走向,还需要有具体的区域经济财政调控措施作为基础,根据区域发展实际情况调整政策,重视非国有企业的发展。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必须注意环境的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区域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1]李志勇,赵贵栋.促进河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对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1,25(6):73-76.

[2]荣宏庆.财政政策如何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J].改革与战略,2012,28(11):78-82.

[3]周金荣.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研究[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7):39-41.

[4]陈海燕,刘建江,王欣.论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财政政策选择[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2):44-47.

(责任编辑:孙建华)

The 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Control System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ZENG Yan,ZHUSijie

(Dal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Liaoning 116622, China)

The financial control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first,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nvolved in the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policy, the second is the specific regional 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his article,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the promo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control system analysis, provides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acro control; financial control

2016-11-14

曾艳(1980- ),女,辽宁大连人,讲师,经济师,注册税务筹划师,从事财政理论与政策研究。

F812

A

1671-4385(2017)04-0010-03

猜你喜欢

财政调控区域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SUMO修饰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