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玉米常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2017-04-14□杨琦
□杨 琦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莽格吐达斡尔族乡人民政府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21)
浅析玉米常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杨 琦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莽格吐达斡尔族乡人民政府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21)
近年来,玉米病虫害已经逐渐成为危害玉米生长的重要因素,会导致玉米发生减产。玉米病害一般分为大小斑病和病毒病等,虫害分为红蜘蛛和玉米螟等,这些病虫害都是玉米常见的病虫害,因此,做好防治工作尤其重要,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治病虫害的侵蚀。本文结合黑龙江地区玉米种植现状,详细讨论了玉米大斑病、小班病及黑粉病几种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
玉米;病虫害;大斑病;黑粉病;防治
黑龙江作为我国玉米生产的关键地区,无论是气候还是土壤环境都比较适合玉米的生长,产量高,给我国提供丰富的玉米资源,而且我国对于玉米的需求量较高,所以在黑龙江省推广种植玉米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而且会给黑龙江省带来经济收益。
1 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
1.1 玉米主要病害
1.1.1 玉米大斑病。大斑病会在玉米的整个生长过程中,不仅会危害玉米的叶片,而且会危害玉米的包叶,该病的发病特征是首先玉米的植株底部开始长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危害到玉米的枝叶,由初期的小斑会发展成为大斑,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玉米死亡。该病的发生和发展不仅与玉米的品种有关,而且与气候也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情况下空气湿度大的条件下,病菌较多,这样会导致病菌的繁殖和蔓延,而且大斑病的常常发生在北方地区。
防治建议:首先在品种选择时要尽量选择抗病的品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其次,做好农业防治,通过轮作的方式进行耕种,这样能够减少土壤中的菌落量,将田地内的病菌通过深耕的方式进行清除,这样能够有效减少玉米被病菌侵染,在刚刚发现玉米发生该病时,要及时将病叶去除,这样能够防治病情加重,在播种时候可以根据当地气候尽量早点播种,同时做好肥水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最后,还有结合化学防治的方法,药剂可以选用50%的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间隔一周重复喷洒一次,这样能够让药效发挥更好。
1.1.2 玉米病毒病。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都属于玉米病毒病,其中玉米的矮花叶病会出现在玉米生长的每个时期,而且在出苗到七叶期这一区间内更易发生该病,发病初期会叶根部会出现褪绿条点状的叶片,进而蔓延到整个叶片,叶片内由于缺少绿叶素而呈现黄色,这样就形成了黄绿相见的叶片。玉米矮花叶病的传染途径是叶片之间的摩擦而出现的汁液,由蚜虫进行传播,所以这种疾病对于玉米的危害较大,蚜虫产生的唾液可以导致玉米生长缓慢,甚至会影响玉米的扬花授粉,进而导致玉米空苞现象的发生。玉米粗缩病的传播途径是灰飞虱,这种病菌的生寸能力强,可以在虫子体内进行生存越冬。
防治建议:①选用抗、耐病品种。②早期用药剂把蚜虫和灰飞虱消灭在迁飞至玉米田之前。用40%氧化快乐果3 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25~300g/hm2对水750~1 125kg/hm2喷雾。③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1.2 玉米主要虫害
红蜘蛛
玉米红蜘蛛是玉米螨的一种,也称为火龙,该病在玉米抽穗期发生,有的地区发生较早,在玉米六叶的时候就会发生,红蜘蛛以叶片为食物,经常会啃食叶片,所以害病叶片会呈现黄白色的斑,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叶片发黄干枯甚至植株死亡。
防治技术:首先通过深耕将螨虫翻进土壤深层,在初春进行浇水,这样能够让螨虫窒息而亡,及时将田地里的杂草清除,这样能够防止螨虫蔓延和繁殖。其次,化学防治方法,用20%的三氯杀螨醇乳油进行防治,此外在防治红蜘蛛时候使用的药物也可以在防治螨虫方面起到效果。
2 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栽培防治
实行田间套作,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勤中耕,科学灌水。调节农田小气候使之不利发病。施足基肥,适时分期追肥,以促使植物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
2.2 化学防治
玉米抽雄灌浆期是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每667m2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g,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g,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g,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160g,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100g,或50%蒲海银可湿性粉剂200~400g,加水50kg喷雾。
结束语
在玉米实际种植过程中,会出现多种病害和虫害,危害植株的生长,所以必须及时地进行治疗,这样才能保证玉米的高产,此外,为了防止由于病虫害导致玉米减产要积极进行病虫害的防治,采用农业物理化学等多种防治方法进行防治,这样才能更加高效。
[1]王延宾.如何防治玉米病虫害[J].农民致富之友,2011(23).
1004-7026(2017)19-0077-01
S435.13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9.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