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农产品品牌建设问题分析与对策
2017-04-14李文强
□李文强
(山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山西 晋中 030801)
临汾市农产品品牌建设问题分析与对策
□李文强
(山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山西 晋中 030801)
我国政府在发展农业时,一直致力于将农产品品牌做大做强。近年来,虽说取得了不小成就,但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对品牌建设的有序进行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主要论述了临汾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增强品牌意识、提高技术含量、产业化发展、降低运输成本等建议。
农产品;品牌;建设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不断优化,农产品的产量持续增加,消费方式由原来的有形物质消费逐渐走向精神消费。在当前的农产品竞争中,价格、质量、服务的竞争是一方面,品牌之间的竞争更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实施是实现农产品价值有效提高的必然选择,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是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必不可少的措施。本文通过对临汾市农产品方面的相关实际调研,分析了临汾市农产品市场中品牌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建议旨在为临汾市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参考。
1 临汾市农产品品牌的发展现状
临汾市位于山西省的南部,以小麦、玉米、黄瓜、苹果和葡萄为主要农作物。截止到2017年,全市的农产品注册商标已达到300余件,其中认证地理标志19个、绿色认证2个、有机认证9个、无公害认证313个,拥有吉县苹果、汾西核桃、戎子葡萄酒、翼州黄小米、众鑫黄瓜等诸多知名品牌,在省内外都享有盛誉,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强。
近年来,临汾市政府非常重视农产品品牌的发展,在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但品牌的打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临汾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发展相较于其他地区起步晚,具有真正竞争优势的品牌较少,国际知名度也偏低。同时,受限于农业本身的特点,主体结构的分布不够合理,规模较小,这些因素在品牌建设方面的影响不可忽视。
2 临汾市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产品经营者的品牌意识不强
临汾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虽说拥有不少具有特色的优质农产品,但部分农产品的经营者不够重视其品牌建设,秉承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来发展,品牌、商标方面的意识有待增强。他们仅重视农产品的附加值,当产品向市场推广时,对市场供求信息的反应比较迟钝,在生产决策时也略显盲目。另外,还有部分商家并没有注册商标,因此没有形成品牌保护,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2 农产品的标准化和科技含量偏低
临汾市的部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并没有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进行生产,导致了农产品的质量存在很大差异,给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发展造成了很大障碍。比如,一些农产品在生产和销售时缺乏严格的标准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规范,导致产品无法顺利出售等。目前,临汾市部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仍然偏低,品牌潜力仍有很大挖掘空间。许多公司在科技方面的投入较少,如农产品的产后加工、保鲜和运输等环节的投入。产品的开发方面只停留在初级阶段,对产品的深度开发有待提高,这就导致了二次增值的产品较少,产品附加值低。如临汾市的蔬菜种植面积较大,但是由于没有相应的加工设备,导致一遇到冷市就会造成产品腐烂等问题,致使农民的利益受损。
2.3 农产品的生产规模较小
龙头企业是品牌建设的关键所在,临汾市的农产品的生产规模较小,龙头企业的实力不足,总实力也较弱,生产总量低,缺乏领军性的龙头企业,不足以形成竞争规模。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以小规模的家庭农户为主,相对来说产地比较分散且生产质量良莠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的生产规模,规摸不足限制了其市场竞争力,从而阻碍了品牌建设的发展。
2.4 农产品的流动资金短缺
在农产品的品牌建设阶段,无论是种植、加工、包装还是销售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支撑,但是农业资金在投放之后所需回收时间较长,会引发严重的流动资金短缺。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一我国农业的属性为用地不能够抵押,这就使得企业无法利用土地资源从银行贷款来进行周转;二农业生产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使得企业前期的累积投入过大;三农产品的物流具有自身的特性,运输成本过高,物流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资金流动。
3 临汾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对策
农产品的品牌建设相较于工业产品的品牌建设来说具有较强的地域性限制。同时,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又是一个多方面、多阶段的工程,具有系统性,政府、企业、农户三者要多方合作共同发力,推动品牌建设的顺利开展。
3.1 提高企业经营者的品牌意识
要提高经营者的品牌意识就要激发他们对注册商标的激情,这就需要政府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并开展相关的服务工作,帮助农产品企业积极注册商标。“品牌就是竞争力”的理念要深入每个相关人员的内心,通过对本地农产品特性的了解来制定发展路线,为本地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进行详细规划。另外,要让企业和农户充分意识到品牌建设的好处,从而使其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品牌建设的工作中来。
3.2 科技化、标准化进行生产
提高农户的科技意识,通过对农户进行培训、加强下乡活动等操作性强的方式,利用当今主要的传播媒介,加大科技知识的普及并拓宽科技理念的影响范围。标准的制定要将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进行结合,生产的开展要将农产品的标准化和先进技术相结合,以便于形成农产品优势特色产业。对于企业和农合,要进行农产品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借以促进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和规范的普及和推广。
3.3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在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方面,地方政府要做好管理、引导的工作,龙头企业是品牌建设的关键,要通过龙头企业来促成生产规模产业化。政府应大力扶持以龙头企业为基础的协会,在金融政策、税收等方面给予照顾,使其成为本地区品牌建设的领头羊。此外,并对已成规模的企业进行保护,进一步引导农产品向产业化发展。
3.4 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
政府和龙头企业要积极带头推动专业化的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建设,加大农产品流通中的科研投资,加速构建完备的技术支撑体系。提高农产品在流通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将多种传播媒介与农产品流通相结合,共同推动流通领域信息的传播。精简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同时,大力加强“农超对接”和“农贸对接”等供应链模式的建设,从而减少途中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产品品牌的建设,没有品牌建设就没有农业现代化。通过建设农产品品牌,不断提高农产品的档次,为农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保障。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政府、企业和农户要从多角度出发,共同努力,为农产品品牌建设扫除各种障碍,坚定不移地推动和完善农产品品牌建设。
[1]陈告,梅锐.关于怀化市农产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15(11):114-116.
[2]王伟,王芳.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研究——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J].宁夏农林科技,2012(1):108-112.
[3]李建芳,王建新.农产品品牌建设问题研究——以保定市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3(29):56-57.
[4]姚媛.标准化,品牌农业之基[N].农民日报,2015-07-11(05).
1004-7026(2017)23-0060-02
F323.5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3.039
李文强,男,山西曲沃人,山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