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农合联会员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构建
——以浙江省为例

2017-04-14□朱

山西农经 2017年23期
关键词:农合评级会员

□朱 明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浅议农合联会员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构建
——以浙江省为例

□朱 明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农合联以为农民服务为宗旨,主要为会员提供生产、供销和信用服务。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信用风险通过农合联服务平台加以防范和抵御。信用评级成为农合联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对会员的信用风险加以防范,是农合联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文章通过对农合联会员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建设现状分析,从信用评级指标的构建原则、要素和指标的选取、赋值提出了构建的意见和建议。

农合联;会员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构建

“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简称“农合联”)以为农民服务为宗旨,是介于政府和市场主体之间的社会服务综合体,主要提供生产(技术推广、生产性服务、农产品加工等)、供销(农资供销、农产品营销、消费品流通等)和信用(资金互助、保险互助、融资担保等)服务。农合联作为社会服务综合体,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农民合作社及联合社、行业协会等)和规模较大的家庭农场、合作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了达到公平竞争,实现“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农合联以信用评级为基础进行服务决策,监督和激励农民从“道义小农”转向“理性小农”、“理性大农”,从而提高政府扶持和融资效益。通过信用评级结果的分析,农合联还可以向政府反映农情农意,以利于政府加强农业管理与扶持。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是农合联当前核心工作之一。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是农合联当前一项重要工作。

1 农合联会员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1.1 完善的农村信用体系,是农合联发展的坚实基础

经过十多年“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从“信用户”、“信用村(组)”到“信用乡(镇)”以信用评级为核心、以制度信任为基础的农村信用管理模式已为浙江省农业贷款、农业发展创建了良好的信用环境。依靠农村各级党政组织,建立起来的信用评定制度,不仅对各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信用评级,而且在建立了信用档案,为农合联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信用基础。

1.2 日趋成熟的农村信用理论,使农合联会员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构建有据可依

随着我国农村信用研究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人士和理论研究专家,对“三农”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运用结合我国“三农”特点进行了深入、全面、细致地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科学、合理和实用的农户、家庭农场、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信用评级理论,为我国农业融资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较为成熟的“三农”信用评级理论为新兴的农合联构建会员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提供了依据,可以使农合联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构建少走弯路,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

1.3 单向服务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不能满足农合联服务所需

农合联是一个社会服务综合体,其信用评级则既要满足农业融资和担保服务所需,还要为“三农”提供销售和生产服务所需。但目前,涉农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多用于融资机构、担保机构对农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的融资或担保信用评级的单向服务,均不能满足农合联“三位一体”服务所需。

1.4 专业人员缺乏,信用评级缺乏客观性

农合联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既懂农业生产、经营,又懂农业融筹资、会员信用管理的人才,然而由于缺乏信用管理专业人员和实践经验,到目前为止,尚无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的适合农合联对会员进行信用评级的指标体系,信用评级多借用贷款或担保信用评级指标加主观判断来实施,主观性大于客观性,妨碍了农合联的发展。

2 信用评级对提高农合联服务能力的作用

信用评级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其作用不仅仅是偿债意愿和能力的评价,而且还是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促进剂、催化剂。信用评级对促进农合联搞好农业服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塑造品牌,提升会员信用形象,拓宽融资渠道

信用状况是衡量农业经营主体履约能力、交易信誉的主要因素。信用等级是农业经营主体综合竞争力的证明。农合联会员的信用等级越高,说明其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能力越强,是融资机构和农信担保公司最青睐的对象,也是获取政府扶持的通行证。

通过信用评级可以促进会员塑造农产品品牌、信用品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信用形象,既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又为农产品拓宽了销售渠道,为会员赢得更多融资机会。

2.2 强化会员内部管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通过信用评级,农合联可以促进会员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规范农业生产的操作流程,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生产标准实施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达到国家甚至国际标准;规范财务管理、农业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强风险防范能力。通过农合联这一服务平台,实现农业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2.3 准确判断,科学定位,发挥农合联服务作用

通过信用评级,农合联对会员能够准确进行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判断,科学进行融资、担保、销售、生产服务定位,及时解决会员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融资、销售和生产问题,极大发挥服务功能,提高“三位一体”服务效应,做到“农民不愁卖、不愁贷,下游企业不愁品质,实现多赢”。

2.4 协助政府发挥扶持和监管作用

农合联通过对会员实施信用评级还可以帮助政府监督会员合法合规地进行农业生产经营,落实扶持政策,并将信用评级中发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反馈给政府,以利于政府进行宏观调控,设计和实施更加有力的农业扶持政策。

3 农合联会员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农合联构建会员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原则

农合联对会员的信用评级与金融机构、农信担保公司的信用评级不同,它既要满足外部融资需求,又要满足内部服务管理需求,需将融资信用评级与客户信用评级结合起来运用;同时,由于农合联的信用评级工作是由农合联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的,目前既懂农业生产经营又懂信用管理的人才奇缺,因此,目前农合联对会员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应易于理解和操作,以满足农合联发展所需为宜。随着农合联的发展,循序渐进,再逐步完善会员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为农合联极大发挥服务功能发挥作用。因此,在构建会员信用评级指标时,农合联除了坚持全面性、科学性、针对性、可测性、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静态与动态指标相结合等原则外,还应坚持指标体系的双向服务和易操作的原则。

3.2 农合联会员信用评级要素与指标的选取

信用评级要素与指标是对各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的揭示,在进行选取时,除了借鉴以往对农户、专业合作社、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信用评级理论和研究成果外,还应借鉴企业客户信用管理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并将农合联“三位一体”服务特征有机结合起来,将那些对农合联会员信用等级有实质性影响的因素明确列入信用评价指标中来,并科学地加以赋值。笔者认为农合联在构建会员信用评价指标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3.2.1 对影响会员信用风险要素和指标重新进行筛选。经过多年信用评级,农合联会员大多获得有融资机构、农信担保公司的信用等级,但是这些信用等级是站在融资机构或担保机构角度对会员偿债能力的评价,且这些信用等级在会员加入农合联后,也已不能反映会员的现实信用状况,不能满足会员融资需求。因此,农合联需要站在为会员提供“三位一体”服务的角度对影响会员信用风险的因素和指标进行重新筛选、补充、重置,以使评级指标能够更好地满足服务所需。

融资服务评级要素和指标的选取。农合联对会员的信用评价指标应以融资、担保信用评级为基础,选择和使用适合自身服务所需的信用评级指标。在进行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的选取时,应首先考虑融资机构、担保机构最关注的信用风险影响因素,以既满足融资机构和担保机构防范信用风险所需,也有利于促进会员不断完善生产经营管理,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对于一些农合联会员农业生产经营的自然因素、政治因素进行选择使用时应考虑到: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科学技术的发达,农业生产经营的政治环境越来越好,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尤其是在农合联的综合服务下,这部分风险影响较以往有了大大的降低,因此,在自然因素和政治因素的选取方面,可减少数量,保留主要的、不可控因素即可。

对于会员所在农业经营体的主要经营者影响因素应着重加以考虑。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决策是否成功往往取决于主要经营者的生产经验、管理能力和水平。会员所在农业经营体的主要经营者的年龄、学历、从业经验、嗜好、健康状况、履约习惯等依然是农合联会员信用评级的重要指标。

产销服务评级要素和指标的选取。农合联通过供销社为会员联系销售渠道销售农产品,或以销定产,并为了确保农产品质量,会及时为会员提供生产技术服务。为了准确、有效地提供服务,农合联必须十分清楚会员的生产能力和水平、履约习惯和能力,在评级要素和指标的选取时,应注重会员生产经营规模、特长和习惯、从业年限、标准化生产状况、履约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在产销服务评级要素和指标的选取可参考工业企业客户信用评级要素和指标的选取方法进行选取。

在农合联工作初期可采用“5C”法、主成分分析法结合工作经验选取信用评级因素,确定信用评级指标,随着信用评级工作能力的增强、会员信用档案的不断完善、信用评级技术的提高,可利用计算机软件和数据库,从多维度、全面而科学地构建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从简单到复杂,从主观到客观,通过构建、完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逐步提高农合联信用评级的效率和效果,促进农合联服务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分类设计信用评级指标,提高信用评级的准确性。农合联服务的对象除了农民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营体,还包括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农业服务组织等。服务对象的生产经营内容和方式不同,影响信用的要素也有所不同,在不增加信用评级成本的前提下,为确保信用评级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农合联可将会员按生产经营特点进行归类,按类别进行信用评级指标的构建。如对于农产品生产会员应注重经营主体特征、生产经营能力和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要素的选取;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则侧重资本实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要素的选取。

3.2.2 信用评级指标的赋值。信用评级是否客观、准确,除了正确确定信用评级要素外,还应科学、正确地进行指标赋值,即权重的确定。权重使信用评级指标得以量化,从而提高信用评级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目前层次分析法(AHP)加专家分析法是一种比较适合当前农合联构建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方法。AHP通过把复杂的系统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再将这些因素分组形成递阶层次结构,通过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决策者的判断,确定决策方案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简便易行。由于农合联会员大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不规范,生产经营管理视频低,一些评级指标还需要评经验就行调整,因此,专家分析法在目前农合联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构建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主观评级指标科学、合理化,使客观指标准确化。将AHP和专家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可以大大提高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有效性。

3.3 建立健全会员信用档案,提高信用评级的有用性

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过程。信用评级需要信用信息来源,信用信息除了来自于各政府职能部门的记录,还包括各种媒体的披露,但是这些信用信息的来源存在准确性和及时性问题。获取会员信用信息的最好办法是农合联建立健全会员信用档案,将会员的信用记录按日期进行顺序逐笔登记,以连续、系统地反映会员的信用状况,并定期对其进行信用评级,动态管理会员信用。一方面促进会员规范操作、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信用能力;一方面为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素材和依据,以使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保持常新、常适用,确保信用评级能够为农合联的农业服务提供可靠依据。

结束语

农合联要真正发挥“三位一体”的服务作用,应建立健全信用评级体系,通过信用评级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规范化、规模化,实现“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促进我国农业的大发展。

[1]马一宁,徐东方,王惠,官小燕.农户信用评级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2).

[2]陈永明,吴蔚蓝,周龙,李双红.农户信用评级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践[J].西部金融,2014(2).

[3]朱明.构建家庭农场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几点思考[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6(1).

[4]朱明,沈国兴.论农信担保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0(9).

1004-7026(2017)23-0053-03

F832.2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3.035

朱明(1967.6-),女,湖北十堰市人,本科,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信用管理、审计。

猜你喜欢

农合评级会员
嵊州市鹿山街道农合联农事服务中心
浙农与嘉兴多市县农合联签署服务协议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第三届“农合之星”产品展示
分析师最新给予买入评级的公司
第二届“农合之星”产品展示
百度遭投行下调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