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2017-04-14□张勇
□张 勇
(界首市国土资源局任寨管理所 安徽 阜阳 236514)
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张 勇
(界首市国土资源局任寨管理所 安徽 阜阳 236514)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时代的进步,计算机自动化办公系统在目前企事业单位日常办公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计算机自动化办公系统能够有效提高资料处理、数据分析、部门管理以及各种信息整合的工作效率,而且计算机自动化办公系统也是目前土地管理部门信息化办公的重要发展趋势,因此探讨和研究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了计算机自动化办公系统在土地管理部门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随后对其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计算机系统;办公自动化;土地管理;应用
1 实行土地管理自动化办公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土地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的必行性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推进了办公自动化进程,如今大到集团化公司,小到个体经营私企都在使用针对其内部业务优化了的计算机自动化系统,计算机以其接近实时的查询、精准的统计、直观的图表分析显示、快速的反应速度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部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也已经开发出了部门内部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统,但是这些系统无一例外的局限于部门内部使用,而且完全不能利用现有的3S技术实现实时控制某一地块,实时显示某一地块的利用情况,实时管理某一地块的功能。因此推出一套整个国土资源系统内部共享信息共享数据的先进的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就势在必行了。
1.2 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必需性
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土地资源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需要数字化的信息。如土地资源调查所得数据、城镇地籍调查所得数据、县乡地籍调查所得数据以及大量的历史变动数据都需要数字化管理与接近实时的快速查询。传统的手工整理、手工存放、手工传递的方式难以实时更新数据、难以实现快速查询、无法进行快速统计、不能使整个系统共享信息,因此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土地资源管理的需要了。
2 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2.1 在土地管理复杂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系统具有针对复杂业务数据强大灵活的统计查询功能,可根据管理者、操作人员的不同需求将各类资料按照既定文档格式进行打印及输出。同时其具备综合的自动建立归档的档案管理功能,可将各类行政办公及业务审批构成的资料、文档、图形等重要的文件进行自动归档处理,并随时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的查询、调阅及统计处理。该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系统同时兼具对土地管理及城市规划各类图形、审批业务数据、局内信息的发布,为相关规划部门构建门户平台,创设动态新闻、服务指南、规章制度、办事规程等综合栏目,从而充分满足人们对各类信息浏览查询的丰富需求。
依据规划数据的相关建库规范及要求,我们可利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系统对各类规划图形及属性数据进行整理收集、综合应用,展开空间层面的信息统计、查询、浏览及分析编辑处理,对各项编制及研究起到科学辅助作用,并提供丰富的图形信息综合发布等优势功能。
2.2 在土地用户管理及任务管理中的应用
(1)在用户管理功能中包括了部门管理、用户管理等,与此同时用户部门可以进行不同级别的定义,来方便自己在管理中的工作,对信息进行的处理等。此外,用户管理功能的扩展性和实用性都要能够满足土地管理办公中的各项。
(2)计算机自动化办公系统完善的多任务管理功能在土地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自动化系统中的服务支持平台对工作任务进行合理部署,对其他土地管理任务能够进行统一管理。进行任务部署时,该办公系统对所执行的任务参数、信息以及数据进行设定和整理,管理和任务执行人员能够对所要进行的工作一目了然,进而有效提升任务执行效率和速度。
2.3 在土地管理跨地域、部门工作中的应用
在土地管理中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系统能够改变以往传统的包公模式,能够对土地管理进行跨区域、跨部门多方协作的模式进行。计算机自动化办公系统能够进行远程移动办公,可以给在外地工作的人员提供相关的资料和文献,帮助他们进行随时随地的进行文件处理,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为进行外地办公提供条件,实现远程办公。让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交流等,将土地管理办公的工作效率进行提升。
结束语
土地管理部门计算机自动化办公系统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会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而不断的向前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快土地管理办公自动化建设,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这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1]李宇薇.浅析土地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及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9):42-42.
[2]王利.浅析土地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及运用[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4):42-42.
1004-7026(2017)08-0052-01
F301;TP317.1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08.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