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经济学研究
2017-04-14金相权
□邵 华 金相权
(韩国新罗大学 辽宁 丹东 118000)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经济学研究
□邵 华 金相权
(韩国新罗大学 辽宁 丹东 118000)
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就是国有企业,我国也一直在致力于国有企业的经济方面的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会的逐步建立和国企改革的深化,在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矛盾,国有企业面临着很多复杂的问题和挑战,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创新相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价值等方面来研究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经济学。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企业价值;经济学
我国国有企业的传统治理结构存在一系列问题,企业没有足够的自主经营权利,工人们在集体行动中普遍懒散,造成了企业内部不能很好的激励员工,缺乏技术创新,生产效率也得不到提高。因此,国有企业必须有所改变,首先是权利下放,放权让利可以有效的使国有企业的效益增加,同时,这种方法也是经济学上典型的内部人控制。
1 从经济学方面研究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
内部人控制是经济学上的一种典型的国有企业结构创新的方法。我国国企改革走向内部人控制有以下原因:第一,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变迁最初就是选择适当下放权力,沿着这个方向改革更容易发展;第二,放权让利使得企业的工作人员更加有拼劲,利益的诱惑会让企业增加压力,会让企业的决策人员从新考虑企业的资源配置问题,巩固和扩大他们应得的利益;第三,民营企业和非国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给国有企业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示范,同时也给国有企业带来了压力,从而激励他们向前发展。内部人控制是一种经济制度上的安排,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和看待这一问题,内部人控制对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影响。大量实际的案例证明,国有企业在这种内部人控制制度下有效的增强了活力,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国有资产增值明显,职工收入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传统的国有企业坚持股东主权的逻辑,也就是政府主权,这在某些方面不够合理。现代社会中大部分的企业都偏离股东主权的逻辑,因为股权大不代表他拥有强的决策能力。企业的本质是参与者之间缔结一整套契约,每个不同的产权主体向企业投入不同额度的资产,组成这个企业的物质基础,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仅仅是依靠这些股东,还有经营者和职工。现代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其生存和发展主要依赖人力,依赖员工的素质,而不是人力以外的外部因素。因此,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首先要重视员工,员工才是第一生产力,内部人控制非常重要。
2 从公司治理结构方面探索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
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是如何安排企业的所有权,也可以说是如何安排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公司治理结构首要的是安排某个或某些人索取剩余利益,并且获得控制权,成为企业的所有者,承担公司的剩余风险。在治理的层次结构上,剩余索取权主要是指财产收益分配中的最后索取者,也就是在除去公司的一切开支和支付所有员工工资后所剩下的收益,这种收益为风险收益,可能是盈利的收益,也可能是损失的收益。剩余控制权也就是决策权,企业的高效运转离不开正确的决策权。因此,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应该是对应的,承担整个公司风险的人理应享有公司的表决权。一个企业除了拥有所有者或者决策者之外,还有股东、债权人、职工等,这些角色也要有一个合理的结构安排。企业的治理结构一个重要方面是考虑好投入要素和员工的可控性,这关系到企业的发展趋势。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一个方法是:分类治理国有企业。例如:政府企业,这类企业并不属于商业性的企业,而是以为大众提供一些公共商品和服务为主,这类企业不能独立的承担自负盈亏,需要财政上给予相应的支持;特殊法人企业,这类企业不是按公司法来设立法人代表,而是受特殊法人的有关法律规定的法人代表,类似于烟草类企业法人和铁路企业法人,针对这个类型的企业,应该要政企分开,属于国家但也要独立的核算,仿照标准的公司治理结构,做到商业性和非商业性的统一;普通法人企业,主要是指国有经济和政府参股或控股,依照公司法运作,实行政企分开。这三类企业要根据不同的性质来做具体的治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发展。
3 从企业价值方面来研究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
根据国有企业的不同类型和不同价值来研究创新,例如:商业性强的国有企业应该坚持向民营企业人的经营模式学习,而服务性强的国有企业应该追求更好的服务人民大众,根据这个来进行改革创新。
结束语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经济学研究的步伐不能停止,要不断的是实践中探索创新。
[1]杨继国.现代公司制度概论[J].经济学科,2011,(45): 178-180.
1004-7026(2017)08-0039-01
F276.1
A
邵华(1980.4-),女,满族,辽宁丹东,韩国新罗大学博士,研究方向:经济学。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08.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