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评价的评标专家考评管理机制研究
2017-04-14朱红方文李青王忠
朱 红 方 文 李 青 王 忠
(1.2.3.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湖北 武汉 430071;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 武汉 430074)
基于模糊评价的评标专家考评管理机制研究
朱 红1方 文2李 青3王 忠4
(1.2.3.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湖北 武汉 430071;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 武汉 430074)
本文基于模糊算法和层次分析法,将指标体系、考评模型、算法以及组织运行机制的优化,作为评标专家考评管理机制推广运用的核心,结合评标专家考评管理的属性特征,建立了评标专家考评的模糊评价模型。
评标专家 模糊评价 招标投标 公共资源
一、问题的提出
评标专家考评机制是影响招评标公平性和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决定着公共资源交易的质量。加强对评标专家的考评管理,对确保评标结果的公平公正、维护招投标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学术界对评标专家考评管理问题的研究相对有限,主要集中在评标方法、评标监督、专家库管理等方面。如,Martin Besfamille(2003)认为信息不对称是影响招标投标公正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从招投标外部环境来说,要降低招投标过程中产生的道德风险,关键在于使信息不对称的影响降到最低。[1]在评标指标体系设计上,卡特和詹宁斯(2004)构建了一套包括十四级指标的可持续性评价系统,以用于公共资源采购的评标决策,并将这十四级指标划分为五个类别,即自然环境、多样性、人权、慈善、雇佣安全。对于公共采购的评标活动,Stephen Brammer(2012)认为公共采购政策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透明、竞争、责任、效率、合法以及一体化,其宗旨在于实现公共采购的最优化价值目标,并以最优的成本与质量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实现社会目标、环境目标与公共采购目标的均衡。[2]
在评标专家的评价方法与考评准则方面,贾瑞娟、吴华伟(2003)以不确定性数学基础,分析了专家意见的不确定性量化方法。[3]张燕(2013)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评标专家管理系统设计方法,认为现行专家抽取采取的随机抽取方式得到的专家集合可能并不是最优解,因为随机解不具有针对性,这些专家可能并不了解项目实施的条件、技术要求以及投标人的实力。[4]在评标专家评价方面,杨正超(2013)分别从倾向度、离散度、偏离度、稳定度和偏好度五个方面,提出了评标专家的工作质量评价模型,以对专家评分分布的合理性进行分析。[5]
在评标诚信方面,郑磊(2012)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以诚信基础、评标诚信和诚信环境三方面构建了评标专家诚信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实例描述了ANP赋权的诚信模糊综合评价过程。[6]徐林生(2010)研究了评审专家可信度评价模型及应用,探讨了多属性评价活动中评审专家可信度的评价准则,并建立了专家的评价排序和三种建模分类方法,为评审专家选择、调整提供了依据。[7]另外,周延年(2012)研究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多属性决策专家权重的调整算法。[8]
从这些研究来看,现有成果对公共采购的评标方法、专家考评方法、专家库管理等提出了一些简略的指导性意见,但并不系统,且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招投标监管体制与评标模式与我国现行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的制度设计与管理实践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本文旨在结合现有制度、法规和地区实践,基于模糊评价模型的设计与运用,对评标专家考评管理机制提出一些具体化的考评建议,以促进地区评标专家考评管理的机制创新。
二、评标专家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
评价指标是构成综合评价体系的基石,指标选取是构建综合评价体系的重要环节。评价指标的选择与设计,应避免信息交叉、重叠,以便于在实施考评时,能对评标专家进行有效的“一专家一标一评”考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湖北省评标专家考评办法(试行)》以及各地评标专家考核标准,我们从内容维度将评标专家的考评指标划分为能力评价、评标表现评价和信用评价三个方面,以此体现某方面信息的重要性(如表1)。其中每一指标最高分为100分,当出现减分项时,须依据减分规则进行扣减。指数数据来源包括评标专家入库申请时提供的相关信息、相关主管部门的考核(含评标现场考核)、处罚信息、其他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
表1 评标专家考评指标体系(内容维度)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标识单位能力评价胜任力(B1)职称、业务能力或专业化水平B11等级相关领域工作年限≥8年B12等级熟悉招标投标法律法规和工作流程B13等级接受评标培训B14次/年通勤能力和工作响应能力B15等级身体健康,能够承担评审工作B16等级评标表现职责履行(B2)评标结果(B3)依照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独立、认真评审B21等级能够廉洁、公正地履行职责B22等级无影响、干预其他评委成员评审意见;未影响评审委员会正常工作及结论B23等级未向招标人征询确定中标人意向,未接受任何单位或个人暗示或倾向性意见B24等级评分过程客观、公正,对投标人无暗示或诱导性行为B25等级接受评标项目咨询B26次/标评分结果客观、公正、合理,评分无畸高、畸低等现象,无评分倾向B31等级对招标文件不合理地方提出合理化建议B32次/标对评标中的违法、违规或不正当行为向相关部门提供线索B33次/标受投诉次数B34次/标受暂停评审处罚次数B35次信用评价诚信水平(B4)资格诚信记录不实(履历、证明材料)B41次/件缺席而未告之,0分;迟到一次扣10分B42次/标无不良信用记录B43次无应回避而未回避、委托或代替代他人评标等行为B44等级无因不正当理由影响评标正常进行的行为B45等级遵守工作纪律,保守秘密,无擅离职守,未私下接触相关投标人或接受好处B46等级无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B47次
从指标体系来看,在评标表现方面,主要考核评标专家的工作投入和评标结果,包括评标专家的选拔、抽取、工作投入,以及评标行为所带来的直接结果。另外,评标专家的诚信水平将直接影响评标质量和评标结果,如果评标专家不遵守评标纪律,发生不诚信行为,将大大降低招投标质量,扰乱公共资源交易的市场秩序。
三、模糊评价模型的设计与运用
评标专家考评指标体系中的很多指标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例如廉洁、诚信、遵守纪律等等,这些模糊概念之间都存在一个过渡的过程,比如“客观”与“认真”之间要经历“较为客观”、“较为认真”的过渡。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某些指标分值只能在某一取值范围内进行模糊处理,这就需要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来求解评标专家考评的灰色系统问题。
我们假定对三位评标专家(A1,A2,A3)的考评包括胜任力评价、职责履行、评标结果、诚信水平四个方面,评判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影响因素的权重为Wij。假设邀请10名评价人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评标专家进行评价。对A1胜任力的评价有6位认为优秀,2位认为良好,1位认为合格。(见表2)
表2 A1胜任力评价权重及评价尺度
评价指标职称工作年限熟悉法规接受培训响应能力身体健康权重(W)0.20.10.10.30.150.15优秀652323良好234445一般213222不合格011120
(1)根据表2得A1的模糊评判矩阵为:
(2)进行单因素评价:
依此类推,同样可得到
(3)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得出最终评价结果。
假定胜任力、职责履行、评标结果、诚信水平在模型中的评价权重为:
计算可得:
从结果可以看出,10位评价主体中对评标专家“胜任力、职责履行、评标结果、诚信水平”四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为“优秀”的占33.5%,“良好”占34.2%,“一般”占24%,8%评价为“不合格”。因此, 总体评价为“优良率”占67.7%。
四、现行考评机制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公共资源交易的评标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影响评标公平、公正以及效率的问题。其一,依据《评标委员会和评标办法暂行规定》(2013修订),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或者其委托的具备资格的招标代理机构负责组建,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熟悉相关业务的代表,以及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五人以上的单数。在实际评标过程中,评标委员会的非专家代表(招标人代表)则可能会利用招标方的优势地位和信息优势,影响其他评标专家的评标活动,致使评标委员会违背“客观、公正履行职责,遵守职业道德”的要求。
其二,评标专家的抽取与选择存在不确定性。根据《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评标专家要具备“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工作满八年并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同等专业水平,熟悉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并具有与招标项目相关的实践经验”。但在实践中多数招标代理机构在专家准入上,只注重对职称、学历、经验等专业水平的评审,缺乏对相关法律法规掌握情况、职业道德水平及评标历史表现的考量,致使一些专业水平高,但职业道德水平低的不良专家进入评标专家库。
其三,我国评标专家的监督与评价机制也有待健全。在评标专家的监管方面,目前我国招投标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规定了行政监督的相关内容,没有关于其他监督机制如当事人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等的具体规定,不能覆盖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其他监督机制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开展情况不一。
五、评标专家考评管理机制的设计与优化
“科学评价”与“规范管理”是评标专家考评管理机制建设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前述分析和现有的制度、法规,我们对评标专家考评管理机制的设计与优化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专家考评机制的建设,应尽可能涵盖专家准入、权利义务、抽取程序、考评标准、结果评定等方面,注重组织设计、考评方法以及结果运用等的完善。评标专家和专家库管理,应以建设统一规范的评标专家考评管理机制为目标,实现多行业、多部门的分散管理向集中、统一的综合监督转变,建立起权责清晰的日常考核机制、定期考评机制、结果运用机制和组织运行机制。
第二,合理确定考评主体,组建有效的专家考评工作小组。参与考评的主体应坚持“部门考核”与“社会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其成员可由日常管理部门人员、评标组织单位代表、招标人代表、投标人代表、跟标服务人员代表等组成,并推荐一名考评小组长。考评方式一般采用“一标一评”的办法,由考评小组在评标结束后,对评标专家的评标实绩结合评价模型算法进行汇总,以形成日常考评的结果。
第三,在考评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可尝试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着重从能力维度、技术维度、业绩维度以及信誉维度四个方面,对评标专家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但是,基于考评效度和考评信度的考虑,专家考评结果的评定宜采用定性等级评定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以可提高考评结果的效度。
第四,应注重考评流程的科学规范。强调“绩效优化”、“过程规范”是评标专家考评机制建设的核心要义,这与组织管理中的结果导向和过程导向是一致的。所以,评标考评机制的建设宜从组织管理、专家准入、评标质量、信息反馈等方面设计好考评的组织、标准制订、日常考评、定期考评、接受申诉、考评复核、结果反馈、责任追究、专家库动态调整等一系列考评流程,实现“综合考评”与“流程控制”的有机结合。
[1]MartinBesfamille.Localpublicworksandintergovernmentaltransfersunderasymmetricinformation[J].Journalofpubliceconomics,2004,88(1-2).
[2]HelenWalker,StephenBrammer.Therelationshipbetweensustainableprocurementande-procurementinthepublicsector[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 2012,140(1).
[3]贾瑞娟,徐春霞.专家意见的可信度与综合可信度[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2003,(04).
[4]张燕.基于遗传算法的评标专家管理系统开发与研究[D].天津大学, 2013.
[5]杨正超,林琳,王毅. 评标专家工作质量评价模型[J].招标采购管理, 2013,(03).
[6]郑磊,张亚静,彭胜男. 评标专家诚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12,(08).
[7]徐林生,王执铨,戴跃伟. 评审专家可信度评价模型及应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8]周延年,朱怡安.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多属性群决策专家权重的调整算法[J].控制与决策, 2012, (07).
责任编辑:梁世峰
2016-11-24
1.朱红(1968— ),女,湖北武汉人,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指导协调处处长;2.方文(1980— ),女,湖北武汉人,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干部;3.李青(1985— ),女,湖北武汉人,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干部;4.王忠(1979— ),男,湖北武汉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F284
A
1671-2803(2017)01-009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