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插柳柳成荫
2017-04-14王西梅
◇王西梅
场景再现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课上,我出示题目(如图1)。
图1
师:通过计算每组上下两题,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每组中两个式子的结果都一样,大家同意我的意见吗?谁还有补充?
生2:我同意你的意见。我还发现每组中两个式子的第一个数都一样。大家同意我的意见吗?谁还有什么问题?
师:同学们,我不明白为什么每组中上下两个式子不一样,结果却一样,谁能解释一下?
生3:老师,我知道。您看,第一题的16在下面的算式里被分成了4×4,不还是16吗?结果肯定不变。
师:哦,原来如此,两位数被分成两个一位数相乘了。第二组又该怎么解释呢?
生4:第二组中的21被分成20和1了,34×20再加1个34不就是34×21吗?
生5:老师,我不明白。
师:谁能说得更明白些?
生 6:34×21 表示求 21 个 34 是多少,34×20却只表示20个34,还少了1个34,所以后面加了1个 34。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看来大家真的明白了第二组的上下两个式子的结果为什么相等)
生7:第三组也是这个道理,只不过是29个13被看成了30个13,多了1个13,所以后面要减去1个13。
师:大家都同意上面几位同学的观点吗?
生:(齐)同意。
师:那我可要试试你们的本事了,45×29可以怎么算?
生 8:45×30-45。
生 9:45×28+45。
生 10:45×25+45×4。
生 11:40×29+5×29。
……
如此之难的乘法分配律(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学生竟然在三年级的一节练习课中提前掌握了。这可真应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俗语呀!
感悟
我的助学课堂实验进行到了第四周,学生的发言越来越积极了,数学课上笑声不断,争论声不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助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书让他们自己读,话让他们自己说,课让他们自己上,题让他们自己做,这既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拓宽了解题思路,这样的课堂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切实让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