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族地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

2017-04-14和永锋

商情 2017年7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少数民族民族

和永锋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迫切要求加快民族地区文化发展步伐,加快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使文化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使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民族地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问题路径选择

1民族地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1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发展滞后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要求改善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设备。但是对照国家设施建设标准来看,我国文化场馆面积达标率普遍偏低,特别是地市级图书馆,达标率仅为25%,就是以“文化立市”的丽江在2015年才建成了市级图书馆。因为公共文化事业经费投入有限,民族地区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设备建设更为滞后,成为当地公共文化工作的巨大阻碍。

1.2公共文化需求表达机制不健全

群众的公共文化需求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依据,公共文化的发展要重视公民的文化权利,以人民的公共需求为依据,尊重他们对公共文化需求的表达,让公民参与到公共文化选择的决策中去。少数民族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者是少数民族大众,少数民族公共文化的需求状况受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基础、生活水平、生产方式和民俗习惯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少数民族公共文化需求是具有特殊性和多样性的。

1.3公共文化管理及运行机制的相对滞后

当前,一个地区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规划和建设工作由市、县文化部门组织实施,而具体的群众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工作一般由乡镇政府负责,而直接组织管理群众公共文化服务的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因各方面因素的限制,造成职能上的错位和缺失,加上乡镇文化干部的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测试不能实现常态化,使他们在工作中缺乏激励,不利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

1.4缺乏优秀文化、教育人才

以丽江市为例,玉龙和宁蒗是民族自治县,有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而这些文化的传承和开发目前不约而同遇到缺少优秀的文化人才的问题。当地民俗、民族歌舞、传说、民间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有待开发和弘扬,以此带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民族文化发展做出贡献。然而,宁蒗县大部和玉龙县的东部地区,因地处于高海拔艰边地区,生活条件艰苦,经济发展落后。大多数文化干部身在基层,工作条件艰苦,工作内容相对单调,因晋级难、评职称难,对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所以很难吸引到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2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

2.1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方式

一是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相对落后,面临公共文化设施投入资金不足及后续运作资金的缺乏,这影响了公共文化产品的使用效率,导致公共文化活动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二是构建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坚持政府主导,由政府提供最基本、必要的的公共文化服务;突出社会参与,通过纯粹消费供给、政府出资、政府外包、政府补贴等方式推动市场参与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鼓励非政府组织志愿供给,由非政府组織能够调动社会资源,筹集相关配备,自己组织生产文化相关产品,提供相关文化服务;支持基层社区自给式供给,以民俗文化和生产生活经验为主要文化资源进行创作创新,完成社区文化创作。

2.2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建设

一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建设辅助公众的文化生活质量和文化福利水平的提高,尽可能公平社会文化资源的分配,限制对公共文化利益的侵害行为。二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指标,也是保障少数民族群众享受文化权利的基本前提。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地方公共财政能力严重不足,文化基础建设困难的现实,要适当集中财力加以调节,平衡区域财政差距。三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普遍存在基层文化服务人员结构编排不合理、专业文人才匮乏、缺少引入人才政策和人员激励制度等问题。要通过制定人才鼓励政策、加强文化从业人员培训、壮大教师队伍等形式,为公共文化从业者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鼓励文化从业者在工作中积极创新的政策支持和用人制度,形成一套有序、科学的人才体系。

2.3改进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方式

一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和监督机制。依据指标体系的绩效考核结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使用、公共文化服务人员工作、公共服务质量等真正使公众受益,使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以良性运作。二是文化事业单位引入企业化管理理念。从管理方行为上进行改变,增强文化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和人员活力。三是改变政府传统行政管制行为。把生产经营等市场能做的事情交给市场,政府主要负责文化发展战略方向、文化政策法规、提供文化发展信息、合理分配和使用国家文化资源投入等组织、管理、监督的工作,实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从真正意义上转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四是建立“自下而上”的内需表达机制。强调基层民众通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通道向政府和社会表达一定的诉求,让政府行为建立在民众意愿的基础之上。

2.4加快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一是制定鼓励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制定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政策,引导文艺工作者、高收入群体、企业家将其财力投入到少数民族图书出版发行、民族文化影视音像、民族歌舞、民族特色食品加工、民族服饰生产等行业,带动当地民族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二是着重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将文化旅游产业定位为地区战略支柱产业,努力使旅游业成为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断加快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打造民族品牌文化,扩大少数民族文化影响力。

3结语

民族地区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关系着我国各族少数民族群众基本文化权利的实现,关系着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与进步,更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优化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供给方式,大力发展民族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构建科学、系统的公共文化管理体制,产业化开发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发展文化生产力,是构建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路径选择。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少数民族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多元协同视角下宿迁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传承 民族 文化
快递企业在高校快递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大连成为首批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