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高铁输出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17-04-14李佳昱

商情 2017年7期
关键词:高速铁路高铁铁路

李佳昱

我国国内的高铁网正在逐步有序的完善,在“一带一路”发展背景下中国高铁正逐渐扩大海外市场输出,但中国高铁的输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本文主要基于近期我国高铁发展动态来介绍中国高铁现状,根据实际案例深入探究中国高铁输出面临的问题,据此提出解决相应问题的建议及对策。

中国高铁输出问题对策

一、引言

铁路运输历来都与国民经济建设息息相关,作为新型经济产业的高速铁路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基础建设,有着“国民经济大动脉”之称。城市交通通过高铁得到了非凡的改善,人们选择便捷的高铁出行不仅对人口及城市空间结构起到调整作用,也整合了社会资源,坚持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道。高速铁路大大缩短人们的出行周期,因此促进了相应的商业和文化活动,使各个城市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总之,高铁建设改变的不仅是速度,而是一个地方的经济结构,从而推动农产品、旅游、新能源、物流等多种产业商贸的繁荣。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国高铁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号召,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加大对向海外市场的输出。

二、中国高铁现状

2015年是铁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00亿元人民币,其中投入较大比重到高速铁路领域。2015年,“四纵四横”高铁主骨架基本建成,在区际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铁建设是“十二五”期间亮点,高铁营业里程达到1.9万公里,“十二五”期间复合增速达到23.55%。2011-2015年,我国高铁营业里程增加1.39万公里。中国自2008年开通高铁,高铁在铁路营业里程的占比不到1%,截至2015年我国高铁占铁路营业里程15.7%,由此可见高铁建设发展非常迅速。

2016年是“十三五”的起点,全年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超过2.2万公里,同时我国把2008年提出的“四纵四横”高铁网升级到了“八纵八横”的高铁主通道,相邻大中城市有望实现1-4小时交通圈。“十三五”期间我国高速铁路仍将保持快速发展,根据规划,到2020年,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

三、中国高铁输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面临的问题

(1)安全问题。2011年发生的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造成40人死亡,多人受伤以及国家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后导致高铁全面降速、乘车率下降、国外高速铁路订单急剧下滑等多种并发影响,中国高铁的形象严重受损。此次事故不仅暴露了铁路部门管理的缺失,同时也显现了高铁的设计研发存在缺陷。

(2)行业竞争力大。在中国异军突起前的高铁行业拥有以高安全性著称的日本新干线、有先进技术和强大研发能力的德国西门子、创造无数铁路的速度记录的法国TGV,中国高铁作为后来者,是他们的学生,大多数潜在顾客对中国高铁并了解不多,想要与他们竞争订单并不容易。

(3)研发能力薄弱。严格意义上讲,我国还没有完全自主研发的高铁,我国从2004年开始广泛从加拿大、日本、德国等国引进各项技术,然后在这样的一个技术平台上上建立一个自己的系统技术集成平台,然后在已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面去创新。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不仅是中国高铁起步晚,缺少科研人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4)竞标前期工作准备不足。中国高铁真正进入行业竞争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年,所以对国外的行业规则了解不够深入,导致我们不能很好的融入海外市场;不仅如此,竞标前没有对出口国政治形态进行透彻的分析也造成我们竞标失败,中国和泰国的“高铁换大米”项目被迫叫停给我们的教训极为深刻。

(5)知识产权面临挑战。我国高铁近年来在关键技术和核心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并贮存了一批有价值的专利,但主要是在国内专利申请,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基本没有专利部署,海外高铁企业在欧美日韩等国的专利数量却远超我国。在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川崎重工等日本公司公开反对中国高铁企业申请专利,日本媒体也曾称中国高铁是“盗版新干线”,我国高铁知识产权保护面临严峻挑战。

(二)建议及对策

(1)加强铁路部门管理,深化部门内改革,颁布科学的管理办法,完善监管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坚持安全第一原则,杜绝悲剧再次发生。吸取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教训,建立铁路预警系统,制定完善的铁路应急预案,定期進行演练,防患于未然。

(2)深化与其他友好国家的合作,我国目前已与土耳其、俄罗斯、巴西与美国等20余个国家展开高铁合作洽谈,南车北车的合并进一步壮大了高铁产业海外竞争实力。所以深化合作将使中国更有底气与国际市场上的庞巴迪、川崎重工以及西门子等竞争高铁订单。

(3)大力扶持高铁高职院校,在高校中投入师资力量对富有创造力的人才进行培养,抓紧建设人才队伍,争取尽快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研发型人才,成立技术研发小组,投入专项资金支持自主研发。除了研发型人才,我们还应顺应高铁国际化趋势,培养精通外语、掌握海外政治形势、能和国外企业与政府沟通谈判的综合型人才。

(4)重视我国高铁的宣传推广,在目标市场国家投放宣传片,让更多潜在顾客有机会深入了解年轻的中国高铁。面对抹黑中国高铁的虚假消息,我们要及时发现并澄清,必要情况下采取法律措施维护自身权益,以免造成形象损失,丢失重要订单。

(5)科学布局海外目标市场专利申请,对于我国已经研发出的高铁新技术,力求做到100%的专利申请率,其次要提高对高铁技术专利信息利用率,便与我国及时了解高铁技术发展的新动态,规避侵权风险。

综上所述,我国正处于高速铁路快速发展阶段,国内高铁网正在逐步完善,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我国高铁开始加大向海外输出,尽管中国高铁起步较晚,面临多种多样的问题,但在科学的规划和完善的应对措施下未来仍有机会超越海外高铁企业,成为高铁输出强国。

参考文献:

[1]李毅,梦生.日本在中国高铁海外输出进程中的影响.东北亚论坛,2016(5):16-27.

[2]袁玉青.“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中国高铁外交探析.南京大学,2016.

[3]陈安娜.中国高铁对实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作用.商业经济研究,2015(9):4-6.

[4]徐飞.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主旨·方略·举措.中国工程科学,2015(4):4-8.

[5]张晓通,陈佳怡.中国高铁“走出去”:成绩、问题与对策.国际经济合作,2014(11):26-29.

[6]黄贤涛.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知识产权机遇和挑战.中国发明与专利,2011(8):20-22.ICT2.

猜你喜欢

高速铁路高铁铁路
中国高铁再创世界纪录
市政道路下穿高速铁路技术简述及应用
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铁路运输的影响
2017年铁路暑运创新高
高速铁路明确仅运行动车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