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践
2017-04-14张晓岚廖妍妍
张晓岚++廖妍妍
文章结合贺州市经济管理干部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际,从分析目前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国家相关职业标准和企业用人需求,构建了根据学生学情学力分班教学,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并重的“一个中心,两个方向,三个平台,四大模块”的课程体系。
国家职业标准企业需求会计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教学计划的核心部分,课程结构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必须基于对行业特点的分析,以满足地区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为宗旨,以工作岗位为导向,结合国家相关的职业能力内涵为依据改革课程体系。
一、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现状与重构方向
(一)当前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课程设置门类不够完整
学校现行会计课程较多集中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会计专业知识上,而忽略了对学生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教育,缺乏语文、科学、政治经济与社会等相关课程,过窄的专业教育和过重的功利导向导致学生在专业学习以外的基本素质比较弱。
(2)课程设置与国家职业标准、企业需求联系不够紧密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部分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学生对国家与会计相关的职业资格不关心,对企业需求和会计工作对象缺乏真实的了解,理论脱离实际,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不敢也不愿意从事会计相关的工作,或虽然从事会计相关工作但是与企业需求差距大,急需学习补充相关专业知识。
(3)课程内容不能满足学生就业需要
目前我国会计专业已经建立起了中专、高职、大学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会计人才培养体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要求越来越高。虽然我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具备记账、报账、算账等基本技能,但是对口就业率不高,大多学生毕业后从事非会计工作。学生就业需要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写作技能等职业技能不强,生活技能欠缺,就业和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4)课程设置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应用技能训练不足
由于缺乏成熟的实训基地,师资力量薄弱,办学资金不足等原因,导致会计专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完整的课程实训细则;结合地区实际的校本化教材不够成熟;实践课程的内容不够科学完整;考核方式落后。
因此,中職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应该结合国家职业标准,面向会计岗位群和学生实际学情,实现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齐头并重发展。
(二)国家职业标准及其选择
职业标准是指在职业分类基础上,根据职业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与会计专业相关的职业标准有会计从业资格、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审计师等。根据中职学生学情和就业定位,在进行教学开发时,主要锁定收银员和会计从业资格两个国家职业标准。
(三)企业需求的会计职业能力调查及分析
经过本校多年就业数据跟踪,发现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流向中小企业,甚至小微企业。通过走访调研贺州市本地大量中小企业,发现这些企业提供的会计专业岗位主要有以下两类:一是会计核算岗位,主要包括出纳、会计助理、库管、开单员、车间核算员等,要求学生具备基础的会计知识、文字写作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二是财务分析核算岗位,主要包括会计核算人员、税务会计,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财务分析核算、独立钻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岗位都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会计职业道德、财务核算分析、独立钻研精神、良好的沟通表达和协调能力。
二、基于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课程体系是基于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对所有课程进行合理组织和编排而形成的结构序列;其结构的合理与否就会决定着专业能力结构的合理性与实现程度。在对会计专业的国家职业标准进行选择和对企业需求的岗位工作能力进行分析之后,结合中职学生学情学力,构建了以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职业素养为导向搭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就业教育三大平台;以学生学力学情为标准,在二年级时分为商务文员和会计考证两个方向,形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素质教育课”四大模块的课程体系,积极推进课程模块化改革。
三、基于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是解决当前课程设置滞后于市场发展需求,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重复、偏难和陈旧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化素质,使学生具有较大的就业弹性和较强的适应性,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人才需求分析,会计专业培养的是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并掌握会计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既能用手工方法处理日常会计业务,又能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复合型实用人才,能胜任中小企业、行政与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和商务文员工作。
(二)基于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容
通过分析会计不同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企业需求的会计职业能力,得到设置会计专业课程的依据。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参照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构建包括综合素质类课程与职业能力类课程的“一个中心,两个方向,三个平台,四大模块”的课程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四、基于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的应用和效果评价
我校在2014级学生开始实行基于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设置的“一个中心,两个方向,三个平台,四大模块”的课程体系,充分考虑了学生就业和后续教育的需求。通过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训相融合,保证实践技能的系统化;通过综合会计实训、ERP沙盘模拟实训和顶岗实习培养了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学生就业质量也得到提升。
通过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2014级学生的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通过率达到50%,远高于改革前学生水平。在学生技能比赛方面,获得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会计无纸化比赛二等奖,会计技能三等奖;2016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ERP企业模拟经营沙盘比赛三等奖;2016年贺州市青年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会计无纸化项目包揽前五名等好成绩,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取得重大突破。
综上,中职学校应该积极推动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加快专业改革中的技能培养与职业资格标准的有效衔接工作,为经济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复合型职业技术能手,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杜俊娟.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应用型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商业会计,2012(11).
[2]邹永忠,谢新明.以就业需求为原则的中职课程设置研究[J].中国培训,2014(05).
[3]郭雪樱,董汝萍.给予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外企业,2015(29).
[4]赵晓洁.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5(12)
注:本论文为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主持的2014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基于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践》的结题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