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时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2017-04-14李文姣
李文姣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相继弱化了学生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在网络背景下的弱化表现主要有语言表达能力下降、人际适应能力减弱以及自主学习意识与应对挫折能力低下等。因此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本文主要针对网络时代环境下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网络时代 大学生 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生这一庞大的人群是网络社会的主力军,大学校园为学生开创了相对自由、宽松的网络环境。经过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沉浸在网络所营造出的虚拟世界里无法自拔,逐渐丧失了适应社会的能力。本文主要从网络的角度着重分析大学生当前社会适应能力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现状提出相应的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弱化的主要表现
(一)大学生人际适应能力减弱
大学生在网络环境背景下拓宽了人际交往的空间,学生在各大社交网站上的互相交流,逐渐提升了自身的网络人际适应能力。但是相应的也削弱了他们在现实中的人际适应能力,为此我们来逐一进行分析。首先,当前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基本上都是用微信、QQ、MSN等和周围的朋友进行交流和互动,甚至同寝室之间也出现很少交流的现象;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几乎都是带上耳机,打着游戏,自娱自乐;大部分大学生在假期中也几乎是足不出户,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与朋友进行交流。长此以往,学生之间现实交往的时间很少,逐渐弱化了现实中社会适应的能力。其次,当前大学生严重出现了现实人际交往错位的问题。大学生若长时间沉浸在网络人际交往当中,就会将“现实自我”与“网络自我”相混淆。他们在网络与现实中简直是判若两人,在网上侃侃而谈,回归到现实中又是沉默寡言,并相继在现实中出现行动迟缓、思维缓慢、人际角色定位混乱及沟通互相难以到位的现象,从而导致大学生难以平衡好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关系。
(二)自主学习能力下降、语言表达能力低下
由于当下网络资源丰富、查找便捷等优势为大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相继也弱化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一方面,网络世界里有太多诱人的游戏、影视等多种多样的资源,都在侵蚀着学生的意志力,学生只要稍不注意,就会沉浸在其中,耽误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大学生的自控学习能力偏低。学生将多数的课余时间都花在打游戏、看电视剧、淘宝等,甚至是通宵达旦、昼夜颠倒。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根本没有精力去高效学习,没有做到合理的掌控学习与放松时间,进而造成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大幅度的降低。除此之外,大学生普遍出现了一个“怪病”,只有在网络所营造出的虚拟环境下才能放松的进行交流,而回归到现实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时则会内心紧张、言不达意,部分学生在实际写作中也惯用网络语言,因此出现大量的错字、语句不通、甚至怪字造字层出不穷,语言结构松散、毫无逻辑现象。
二、提升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正确引导大学生使用网络方式
学校首先要针对上述现状专门开设以必修课、选修课,组织任教經验丰富的老师重点传授网络德育课、网络社交课等规范网络行为的内容,促使学生对网络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深刻认知网络设备只是一个学习、生活的辅助工具,并不是赖以生存、维系生活的重要设备。通过网络德育教育等课程的学习,从而让学生去正确的使用网络,合理的查找和支配网络资源,有效处理好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存在关系。其次,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多样式的网络教育活动,以网络宣传月、网路主题周为切入点,将发生在校园的真实案例加入到从宣传内容里,并以展板、海报的形式贴出,从而进一步的加深学生对现实网络教育的认知度。
(二)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
学校在进行内部教育改革中需要强化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引导教育,从而刺激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效提升。具体的做法有:首先,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要着重考虑到所培养的学生自身专业素养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学生的专业与未来的生涯发展是否有一定的关联度。其次,学校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要尽量留出更多让学生亲自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过多的社会接触,来逐步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最后,授课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引导学生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在教学的实践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促使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以此来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各类变化的能力。学生在这样教学氛围的不断熏陶下,能够潜移默化的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与习惯,知道怎样正确对待学习与上网的关系,进而能快速的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对长期在网络环境下养成的不良行为与习惯进行约束,最终达到教育的最佳目的。
(三)制定差异化不同年级社会适应力提升策略
现今普遍高校都针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开设了譬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基础理论及就业指导类的课程内容,并依据年段的不同而逐次开设。在制定生涯教育课程内容时要格外重视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培养,利用各种测评手段及工具让学生学会探索自我、超越自我,以采用不同训练活动、制作决策平衡单以及生命线等方式来强化学生社会适应力的控制训练。学校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群体的特征,所制定出的社会适应力的训练内容也要相应的有所区分,并有针对性、有层次的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继的开展。在校大学生通过学校所为其制定出的未来发展目标与行动计划,进而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为大学生即将进入社会对接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综上所述,网络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生活及学习上的便利,但同时也相继为学生增添了许多焦虑、彷徨和不安。因此学校在面临这样的问题时要引导学生提高对自身未来生涯规划的关注度,通过开设一系列课程内容和组织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控意识,进而锻炼学生以较高的社会适应力来积极应对未来社会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充分的发挥出自我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胡月芬,王秋凤.网络时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育研究
[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5(3):
273-274.
[2]张炳兰.论网络时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J].河南
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0(6):185-188.
基金项目:昆明理工大学“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能力“项目,项目编号: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