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性别认知与就业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2017-04-14郭萌朱丽君
郭萌++朱丽君
性别认知与大学生就业关系密切。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的性别认知与就业关系的调查,立足于大学生性别认知与就业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二者的现状及其成因,并为平等就业提供建设性的对策。
大学生性别认知就业
2007年3月,由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发布的《日惹原则——将国际人权法应用于性倾向和性别认同相关事务的原则》一文中,性别认知被定义为:“每个人对自己性别深切的内心感受和个人体验,包括对自己身体的个人感觉和其他通过衣着、言语和独特的行为举止等方式认识的性别观”,性别认知的概念第一次被明晰化。西方社会学者对其国内劳动力市场的歧视问题兴趣浓烈,国内研究也日益增多。基于此,明确当代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自身以及自身以外的性别认知情况,并开展大学生性别认知与就业关系的调查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大学生性别认知与就业关系的调查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来自西安的三所高校。其中,一所院校以理工科专业为重点,一所院校以文科专业为重点,还有一所院校为综合类院校。
1.调查性别及比例
本次调查中,男女大学生的人数比例分别为43.52%和56.48%。各年级学生的比例,大一学生为14.33%,大二学生为17.09%,大三学生为22.43%,大四学生为46.15%。大一到大四,各年级都占有一部分比例。其中,大四学生所占比例最大,这是结合大四学生更紧迫地面临就业问题的现实出发,以便更加真实、深入地了解和反映性别认知与就业之间的关系。
2.调查专业
问卷统计数据显示,本次调查对象的人文社科专业占46.39%,理科专业占37.69%,工科专业占15.92%。三校各自有侧重学科门类,有效的均衡了学科门类的差异,确保数据不会因专业门类的不同影响最后调查结果。
(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电子问卷、纸质问卷相互结合方法,使用自行设计和编制的《大学生性别认知与就业关系的调查问卷》,着重调查男女大学生性别差异及其对就业的影响。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有:被调查者的性别认知、就业观、就业现状及了解程度、原因分析等。
(三)调查结果
1、性别认知情况
大学生的性别认知可以分成两类认知情况,一方面是大学生对于自身的性别认知情况,另一方面则是大学生对于社会普遍的性别认知情况。通过调查获得丰富的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后,得出结论。
(1)大学生对自身的性别认知情况
根据调查得出,男女大学生在性别认知上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在男大学生对自身性别满意程度往往高于女大学生。值得注意的是,在自身性别认知上男女大学生有一部分对自身性别认知存在不清楚情况。
(2)大学生对自身以外的性别认知情况
根据调查得出,大学生对于自身以外的性别认知处于一个较低层次的认知状态,并且极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2、不同性别的就业情况
调查发现,女大学生对于自身就业情况的焦虑程度显著高于男生。34.10%的男性大学生对就业问题感到焦虑,而相对女生,65.89%的女性受访者感到焦虑。根据最终签约工作比例发现,女大学生签约率往往低于男大学生,在所调查的对象中,21.96%的女性受访者无签约,而男性受访者没有签约的比例则为17.61%。
二、大学生性别认知与就业关系的现状分析
对就业认知评价和就业焦虑的研究表明,女大学生对就业的威胁性评价显著高于男生,女大学生的就业焦虑显著高于男生。
(一)就业前的性别认知问题
就业前的性别认知问题,一是指用人单位性别认知存在的问题。受各个方面的影响,相对于男大学生而言,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可能受到一系列不公正的对待,如就业面窄、就业机会不平等、工资待遇不高等情况。二是指女大学生在求职期间对自身性别认知存在问题,如先入为主地认为女性不能满足某些岗位的要求。
(二)就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
就业过程中的性别认知问题。女大学生已经获得了就业机会,但在工作岗位中遭遇到了性别认知问题。这主要体现在用人单位一方。如女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中的性别歧视、晋升比男大学生慢等,这些问题造成的后果是女大学生在工作中不能拥有与男大学生相同的机会而必然处于劣势。
就业中的性别隔离。职业的性别隔离,是指女性就业层次处于低级的职业,而男性就业层次处于高级的职业。比如女性从事制造业、零售贸易、餐饮业等,这些行业大多具有社会地位不高、技术含量低、简单重复易操作等特点,较之电子、房地产等高科技复杂操作产业,女性所占的比例显然极低。
男女大学生同工不同酬现象。在整个就业环境中,男大学生的薪酬整体而言高于女大学生。而在就业结构中,不同行业间的男女两性在薪酬上仍然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三、为性别平等就业提供建设性的对策
(一)政府应明确职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遵循政府促进、市场调节、大学生自主择业的方针,各级政府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应尽的职责,严格监督用人单位是否存在性别歧视的问题。应充分考虑社会性别认知现状,根据当前女性就业的实际问题,进行适当的政策倾斜,从而保障女性包括女大学生的就业。
(二)构建和谐、高效的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应定期地对大学生就业市场进行监测、分析,主动向社会公开发布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保证男女平等就业。
(三)高校应完善性别教育课程
性别认知,是个体对于自身性别的观念和认识。大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和社会环境,可能使其形成传统的性别观念,也有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现代性别文化的影响。对于性别的认知,无论是两性之间还是个体自身,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高校的性别教育和引导就显得格外重要。
(四)大学生应该加强对自身性别认知的认识
当代大学生要明确自我性别认知,尤其是女大学生,应明确自我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在想象力、創造力、灵活运用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为自身的顺利就业和融入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总之,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作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性别认知理念,既对自身的性别有客观而正确的认知,又力争以自身的努力扭转社会对性别认知的不良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一个美好而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王蕾蕾.社会性别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影响[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10(1).
[2]于康平.教育过程公平的性别维度[J].教育学术月刊,2010(8).
[3]杨雪燕,李树茁.中国农村社会性别意识量表的发展与验证[J].中华女子学报,2008(4).
注:本文为西安科技大学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107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