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地铁不再提倡“左行右立”

2017-04-14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自动扶梯标语文明礼仪

在很多市民看来,乘坐自动扶梯“左行右立”是一种文明礼仪,也早已形成了习惯。但据媒体2017年1月3日报道,近日南京地铁出于安全考虑不再提倡“左行右立”的消息,卻让这一行为成为了争议话题。

此前,南京地铁官方微博称:“约95%的自动扶梯右侧磨损严重,不再提倡‘左行右立,站稳扶好更重要!”南京地铁曾在2010年至2011年间,推广过自动扶梯“左行右立”,并将此作为文明礼仪来宣传。但南京地铁部门后来发现,常有乘客因在电梯上跑动而摔倒。考虑到乘客的人身安全,南京地铁随后进行了冷处理。这两年开始,则明确不再提倡这一行为。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广东、上海等地。

中国电梯协会副秘书长张乐祥表示,自动扶梯与普通楼梯不同,普通楼梯的台阶高度在16到17厘米左右,而自动扶梯的台阶高度一般在24厘米左右,远远高于正常行走的楼梯台阶高度,所以自动扶梯并不适合行走。他认为:“‘左行右立是一种‘道德绑架,在扶梯上走动才是更不文明的行为。”

地铁“左行右立”是危险的字面文明

就在“左行右立”在多地被取消的时候,“靠右站稳”这一固有思维却似乎难以磨灭。从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始,“左行右立”被官方当作一种文明出行的典范大力提倡。可是,被打上“文明”“素质”标签的“左行右立”这一行为模板是否真的合理安全呢?

“左行右立”很明显是一句外行话,它没有考虑到这一适用于固定楼梯的标语是否适合手扶电梯这一运输工具,没有考虑到电梯右侧板的磨损问题,没有考虑到在客流量大的地方在手扶电梯单侧站立是否会让效率更低,也没有考虑到在高速运行的手扶电梯上快走、奔跑本来就很危险。着急赶路的话完全可以走楼梯,为什么要抢那几十秒去跑狭窄的电梯呢?

标语口号使得词句简洁有力,朗朗上口,容易记住。然而,正如徐贲在他的文章《过度运用口号和标语妨碍公共理性》中的论述一样,标语口号常常是一种肤浅、粗糙、程式、空洞的表述,是一种非常单一的主观宣泄,而不是理性周详的思考表达。外行讲话没关系,有人讲外行话也没问题。问题是,在一些观点、意见被标语化后,接受这些观点的人们也通常很少去反思其背后的道理和逻辑,而去追求一种“字面的文明”,这是非常危险的。

公共议题需要更多公众讨论

目前,加拿大、美国、日本已经相继取消了在电梯上“左行右立”的规范。在国内,像广州、上海也开始陆续取消这个规范。对此,反对者认为,公众早已经习惯了“左行右立”,对突然取消很不适应。而且“左行右立”也是一种秩序,没有秩序就更谈不上安全。如果左边不留出走的地方,有些乘客赶时间非要走,也可能出现矛盾和推搡。

当安全问题、公共设施磨损与效率之间产生矛盾时,该怎样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当民众意见不统一时,如何消弭差异、达成共识,不是简单的事。如果说,电梯“左行右立”的确如媒体调查所言,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那么废除还是宜早不宜迟。在这个问题上,没必要被舆论绑架,以为在电梯上不“左行右立”,就是没素质的表现。但是,到底该不该废除这项已经在很多城市执行了很多年的规则,也要慎重。要想民众心服口服,不妨提供具体的数据,比如实行“左行右立”之后,电梯的磨损情况如何、每年会造成多少安全事故等等。

技术在进步,文明也要与时俱进,自动扶梯“左行右立”是否该废止的讨论,本身就是社会文明在纷争和妥协中走向进步的过程,或许将来我们还可以形成“禁止在扶梯上行走”的新共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继续完善公共场所的服务设施,尽力兼顾安全、便捷与文明。

猜你喜欢

自动扶梯标语文明礼仪
标语变变变
标语变变变
“滥挂标语”
由一起自动扶梯制动器失效而引发的思考
如何安全乘坐自动扶梯
提倡文明礼仪 弘扬社会公德
自动扶梯楼层板周边环境的安全防护
你会正确乘坐自动扶梯吗?
不懂礼节
文明礼仪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