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别山区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2017-04-14韩然然赵子青孙晓静许紫璇

商情 2017年7期
关键词:贫困户精准工作

韩然然++赵子青++孙晓静++许紫璇

大别山区贫困状况复杂,贫困程度较深,因此实现全面脱贫任重道远,不仅要提出一系列创新的扶贫模式,还应联合各方制定保障措施。笔者从组织,人才和技术,资本,法律等四个方面分别提出了保障措施,其中组织方面尤其要强调基层组织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人才和技术要充分借助中央实施的“雨露计划”和“阳光工程”,资本方面包含金融、税收、产业等各种措施,努力实现发展经济与消除贫困同步进行,而法律保障是最为根本的措施,因此首要的任务是要逐渐建立系统的精准扶贫法律保障机制。通过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和创新的扶贫方式相互协调,大别山区的全面脱贫必然实现。

大别山区精准扶贫保障措施基层组织

一、大别山精准扶贫基本情况

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区,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也是扶贫攻坚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更是中部发展的一大“顽疾”。大别山区的发展状况受到来自党中央国务院,鄂、豫、皖三省省政府,当地基层政府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目前大别山区的精准扶贫政策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大别山区的定点扶贫工作主要通过人才培育、技术引进、产业扶持、项目推动等多种方式,持续的大力度的扶贫工作已获得明显的成效。

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大别山区主要指标的预期发展情况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大于10%;人均教育、卫生、社保和就业支出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高于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也要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于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大于9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10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不超过38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不少于35%。

虽然各方面的精准扶贫工作在稳步施行,但是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现实难题和阻碍,为顺利实现预期发展目标,打好大别山区扶贫攻坚战役,在2020年之前全面脱贫奔小康,我们不但需要行之有效、具有创新性的精准扶贫路径和相关战略,同时做好各方面保障措施更是一切工作必要前提。

二、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组织的协调性和有效性是精准扶贫工作中首要的保障措施。首先要保障区域内行政级别的协调,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责,并且单独设立监督部门对扶贫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其次,部门分工明确,职责范围囊括扶贫工作的方方面面,有效地避免相互推脱和服务漏洞,尤其对于医疗、教育和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是最为基础的工作还应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定期对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进行抽查。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交流和合作,目标统一,齐心协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其中基层组织的力量不能忽视,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坚持村民自治,加强扶贫事务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做到村级扶贫组织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特别要响应国家“三支一扶”等政策,为基层扶贫组织注入新的活力,对青年村官的创新举措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而且对于基层组织要开展扶贫工作培训,增加基层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效率,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组织应当结合当地实际,立足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发展资源,吸引发展资金,找准致富路子,确定主导产业,鼓励朝阳产业,拓展特色产业链,形成完整稳固的产业格局。因地制宜,壮大基层集体经济,辐射和带动贫困户自主致富。同时,采用多种扶贫方式并存,实施异地迁移扶贫、生态扶贫、社会保障扶贫等扶贫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户自主脱贫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另外由于大别山区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的特殊性,保证三省之间的协调具有重要意义,三省之间要多加强合作与交流,定期召开研讨会对区域内重大问题进行讨论解决,不仅如此,由于三省的实际状况有差异,因此扶贫政策应当符合省内贫困程度,善于发掘省内社会力量,做到以群众为主力,社会合力,同时政府发挥推力,以扶贫规划为拉力,多力齐发,实现自主“造血”。

(二)人才和技术保障

精准扶贫要有“精准”的人才和技术保障,这一点不容置疑,高素质的精准扶贫人才队伍和能够适应大别山区具体扶贫工作的技术,是落实好“精准”的重点。在进行扶贫政策规划时和具体扶贫措施落实前,要明确大别山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技术才能保障精准扶贫工作的展开,从哪里能够获取必须的人力和技术,如何获取的过程最简、成本最低。

精准扶贫的人才保障,首要的是加強公共服务专业扶贫队伍和贫困乡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其次,加强以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扶贫志愿者队伍建设,重视高校的调研活动,吸取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其三,为了实现从“输血”到“造血”,从教育投入、教育资源均衡化、职业培训等多方面开展人才培养活动;最后,由政府牵头,联合大中小型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农业、工业、服务业技术,同时大力推广农林技术、开发生态产品和科技服务平台。

另外积极开展“阳光工程”,借助政府公共财政支持,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组织,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由于大别山区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于这类人群,应该加强职业素养的培训,开展农村专项计划,提高当地居民的职业技能,职业技能培训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三)资本保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大别山区的扶贫工作中,资金的保障必不可少,应当增加政府的转移支付额度,设立扶贫专项资金,充分利用社会保障类资金。大别山区的财政资金要向生态脆弱区适当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中央的投资要向扶贫项目和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补偿等方向倾斜,使得资金最大化地惠及全体贫困户。除了财政资金,拓宽贫困户的自营资金也刻不容缓,深入推进实施“金扶工程”,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评级授信,鼓励金融机构为贫困户提供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积极推进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创新,加大对扶贫贴息贷款的投放力度,努力满足贫困户的生产生活以及发展资金需求。同时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引导中小企业和特色重点产业发展。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密布金融网点,彻底消除大别山区的金融空白区。建立小额保险补贴扶贫机制,构建全覆盖保险网络,鼓励商业保险参与扶贫体制建设。对于符合国家条件的片区企业依法享受“三免三减半”税收优惠,对企业的公益性捐赠支出按规定给予扣除。

资金的使用也要进行合理的规划,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挥资金的“再生”能力。对于大别山区来说,资金用于产业扶持虽然见效周期较长,但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对于不同的产业类型要采取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对于关系居民生活的产业优先发展,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国家重点项目、新兴产业和地区特色产业,制定产业转移优惠政策,积极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承接的同时要考虑到大别山区的生态承载能力。另外,对低碳环保产业加大投资,例如清洁能源产业,支持、引导、鼓励中小企业和集体合作经济形式,利用土地、技术等一切可用的生产要素,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加快建设产业示范园区,明确产业定位及其发展方向,完善企业竞争机制,发挥规模经济效益。产业要在发展中不断增强自身的劳动力吸纳能力,解决农村剩余贫困劳动力问题,做到发展经济与消除贫困同步进行。

(四)法律保障

保障是在全社会的文明和财富逐步的增加和法治建设逐步完善中实现的。在精准扶贫要求下推进大别山区扶贫工作,由于扶贫开发任务的重要性与长期性,特别需要法治保障。另外扶贫开发主体的地位及行为需要法律和行政法规等予以规范和明确,扶贫开发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同样要靠法治途径,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精准扶贫的法律保障机制也是一切问题的保障。

由国家力量主导大别山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具有常规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毫无疑问,各级政府力量是法律上明确规定的主持扶贫工作的主体,是扶贫攻坚过程中的架海金梁,要充分发挥国家在扶贫工作当中多种职能。

在法律保障的具体建设上,首先通过建档立卡,全面掌握并实时更新大别山区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法律机构的建设和服务情况等相关资料;其次,司法行政部门协同法律服务机构定期为大别山区困难群众无偿提供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服务;同时制作法律宣传册、宣传展板,到群众中开展普法,为中小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法律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晓.让农业保险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保障[J].农村金融时报,2015(12):003.

[2]谭正航.论我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立法完善—以缩小区域收入差距为视角[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9.

[3]李俊杰.集中連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1-13.

[4]左常升.国际减贫理论与前沿问题[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155-156.

注:本文属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创新项目(201610378372)研究成果,指导老师:朱道才。

猜你喜欢

贫困户精准工作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不工作,爽飞了?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选工作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