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应用类文书研究
2017-04-14俞华
俞华
摘 要: 张华是西晋著名政治家,现存张华的表、议、哀策文、诔、箴、铭等共11种文类,23篇应用文作品。在对它们进行赏析时,发现张华章表奏议类文书体约文畅、言贞义明,哀祭类文书辞约情丰、恭肃有节,铭箴类文书警言诫文、词温义正以及其他种类文书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 张华 应用文 研究
张华(公元232年—公元300年),西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所生活的时代从魏明帝太和六年到晋惠帝永康元年,处于魏晋之际政治最凶险复杂的时期,经历了多次重要的政治斗争。从入晋以前的司马氏和曹氏的夺权斗争,到晋武帝时期贾充党和任恺党的斗争,以及后来的晋惠帝时期贾后党和太子党的斗争,张华都是一位对时局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政治角色。然而在以往对张华的研究中,我们总是将目光聚集在他的文学作品上,忽视了对他的应用类文书作品的欣赏和探究。刘勰曾在《文心雕龙·章表》中指出:“逮晋初笔札,则张华为俊。其三让公封,理周辞要,引义比事,必得其偶,世珍鹪鹩,莫顾章表。”[1]因为《鹪鹩赋》的名气过大,人们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推崇,但如刘勰所言,张华的章表也非常出色。虽然目前遗留下来的张华的应用文作品并不多,但我们通过对仅存作品的研究,也许也能管窥一二。
一、应用类文书作品流传概况
张华生活的时代与我们相去甚远,大量作品散佚。明代张溥所辑《张茂先集》中,除诗赋以外的应用类文书作品共22篇。
清人严可均在《全晋文》中收录的张华作品共30篇,除去6篇赋和1篇《纵横篇》,应用类文书作品为23篇。比张溥辑本减少了《环材枕箴》与《暂西帖》两篇,增加了《答某书》、《席前左端铭》和《席前右端铭》三篇。张溥本《环材枕箴》一说三国张纮所作,唐欧阳询等编撰的《艺文类聚》卷七十有“张纮《环材枕箴》:彧彧其文,馥馥其芬,出自幽阻,升于毡茵……兴寝有节,适性和神。”[2]与张溥本中收录的张华的《环材枕箴》内容完全一致,因此不能贸然确定《环材枕箴》乃张华作品。此外,两辑本中个别文章的名称不一致,但内容一样,在此不做区分。
本文将以严可均辑本为具体蓝本,以今人马鸿雁校注为参考,具体分析张华除诗赋以外的应用类文书作品。
二、作品分类探究
本文要探讨的张华应用类文书作品包括表、议、哀策文、诔等共10种文体,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大致按照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中文体的分类将张华的24篇应用文书分为四类,分别是章表奏议类文书,哀祭类文书,铭箴类文书和书问赞序等其他类文书。
1.章表奏议类文书:体约文畅、言贞义明
《文心雕龙·章表》曰:“章表奏议,经国之枢机”,章表奏议类文书乃国家治理的关键文书,张华作为当时政坛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文书自然与国家事务息息相关,甚至对国家治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公元255年,张华为太常博士,作《移书太常荐成公绥》推荐处士成公绥,开篇即“窃见处士东郡成公绥,年二十五,字子安。”[3],短短十六字就交代了人物的姓名、年龄、住址、品性以及自己如何结识,文字精炼、陈述清楚。接着以“体珪璋之质,资不器之量……知深虑远……研思笃学……”来证明成公绥可以“敦风笃俗”“弘导世教”,乃“逸伦之殊俊”。文章多处使用对偶,却“要而非略,明而不浅”,做到了“繁约得正,华实相胜,唇吻不滞”。与之相比,张华后期所作的《上寿食举乐歌诗表》在句式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再拘泥于文句的对仗工整,“盖以依咏弦节,本有因循,而识乐知音,足以制声度曲,法用率非凡近所能改……”文章掺杂着四言、五言、六言等句式,侧重于表达事实,论证道理。不过如这篇表中所言:“二代三京,袭而不变,虽诗章词异,兴废随时,至其韵逗曲折,皆系于旧,有由然也。”句式不同,那是因为要“兴废随时”,而又“韵逗曲折”,写文章与做诗歌相似,万变不离其宗,句式可以变,但文章的根本没变,仍然文辞畅达、语言准确、意义明朗。
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封禅与议对被分为两种文体。由于封禅文使用情况的特殊性,具有鲜明的政治传承性,且不与一般的应用类文书相似,它多使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质。张华的这篇《封禅议》写于太康元年,西晋灭吴统一天下之时。开篇:“太康元年九月庚寅,尚书令……司空张华等奏曰……”,结尾:“是以不胜大愿,敢昧死以闻。请告太常具礼仪复上。”中间从“议一”到“议六”,历数古代帝王封禅立德之举,陈述晋国灭蜀吴、平天下之功,结构简洁、逻辑清晰。内容上则以唐虞禹舜为先鉴,祖业功德为依据,俯协民志为必要,极尽劝说晋武帝登封告成。这里所使用的手法与《废杨太后议》一致,《废杨太后议》一文有“今党其所亲,为不母于圣世,宜依汉废赵太后为孝成后故事,贬太后之号,还称武皇后,居异宫,以全贵终之恩。”同样也是以古说今,颇符合《文心雕龙·议对》中的“采故实于前代,观通变于当今”的写法。且两篇议文均首尾相应、层次分明,相比之下张华的《晋文王谥议》一文有所残缺则显而易见。
王夫之《古诗评选·荷诗》有言:“茂先绝技尤在短章,净而不促,舒而不溢。”[4]从张华的章表奏议类文书也可见一二,整体呈现出体约文畅、言贞义明的写作特点。
2.哀祭类文书:辞约情丰,恭肃有节
诔文和哀策文都是古人在死亡时需要用到的文体。诔,“累其德行,旌之不朽也。”即累计死者的德行,加以表彰,使他不朽。哀策文也是哀祭类文书中的一种,宣扬德行,更侧重于表达哀痛。两者有相似之处,却又不尽相同。
目前留存下來的张华的三篇诔文均不长,文辞精炼,四言为多。其中,《魏刘骠骑诔》作于公元250年,刘骠骑乃张华的岳父。“昔在殷周,惟伊惟吕。穆穆公侯,绍兹勋绪……志邈留侯,心迈二疏。”先精炼地介绍了刘骠骑的品性文采和政治生涯,多次使用叠词加深表述的情感。重点在末尾:“风凛凛以翼衡,云霏霏以承盖。旐联翩以飘飘,旌缤纷以菴霭。”变为非四言句式,移情于景,借寒风、沉云和旐旗渲染萧瑟的氛围,表达哀痛的心情。全文不过百字,却辞约情丰,哀恸之情浓烈,向“以悲哀为主”的哀策文靠拢。
而另外两篇诔文《章怀皇后诔》和《列文先生鲍玄泰诔》则全文四言,句式整饬,做到了刘勰所说的“促节四言,鲜有缓句”。可能由于作文对象的不同,这两篇诔文恭敬肃穆之情大于哀痛之情,尤其是《章怀皇后诔》,乃为皇室而作,恭敬肃穆尤甚。三篇诔文,细细读来,《刘骠骑诔》更情深意切,侧重于陈述哀情;后两者则侧重于累列功德。
张华的两篇哀策文《武帝哀策文》和《元皇后哀策文》雖然在文体上与诔文做了区分,但是在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上,与诔文非常相似。全文都是四言句式,从被哀悼者的生平作风到功德伟绩,极尽赞颂。《元皇后哀策文》中三个“呜呼哀哉”使得行文整饬有序,又增强了哀叹的意味。《武帝哀策文》以“仰诉皇穹,零泪屏营。云谁能忍,寄之我情。结心坟陇,永凭圣灵。”结尾,描绘出生者仰天流泪的形象,倾诉了生者沉痛悼念的情感,使全文在恭敬肃穆的描述后得到情感的升华。所以,我们将张华的哀祭类文书的艺术特点概括为“辞约情丰,恭肃有节”。
3.铭箴类文书:警言诫文,词温义正
《文心雕龙·铭箴》曰:“夫箴诵于官,铭题于器,名目虽异,而警戒实同。箴全御过,故文资确切;铭兼褒赞,故体贵弘润。”箴和铭都具有警戒的作用,不过铭还具有赞美的用途,张华铭箴类作品共7篇,其中一篇《杖箴》还是《杖铭》有争议,全文仅八个字:“杖道不正,陷坠倾危”[5](《百三家集》作“不正陷坠,不安倾危。”),此文张华以杖自喻,警戒自己要行正心安。从行文意义上来看,我们认为《杖箴》还是《杖铭》都是可以的。
另外三篇箴分别是《女史箴》《大司农箴》和《尚书令箴》,其中《女史箴》最为有名,乃张华讽谏贾后之作。陆云《与兄平原书》曰:“张公箴诔,自过五言诗耳。但云自不便五言诗,由己而言耳。《玄泰诔》自不及《士祚诔》,兄《丞相箴》小多,不如《女史》清约耳。”[6]时贾后专政,百官缄口,张华作此箴以女史之口言夫妇之道,暗谏贾后应当恪守妇道、谨言慎行,文辞温婉、文风含蓄又恭敬谨慎,“贾后虽凶妒,而知敬重华”[7],此文并没有引起贾后对张华的怒火,这是一篇清省悦泽中行警戒之意的良文,从敦厚温婉的文风亦可看到张华谦谦有礼却刚正不阿的作风。《大司农箴》和《尚书令箴》虽然和《女史箴》所言之事不同,但结构相同。先写劝诫之语,最后以“某敢言”收尾。从文书写作的角度来看,张华的箴是有着固定的格式的。
张华的三篇铭文和他的箴一样,都是起警戒作用的。《倚几铭》为物铭,强调为人应当明礼,使礼节完备;《席前左端铭》和《席前右端铭》分别只有四句十六字,劝诫为人应当行端居正。三篇铭文都是四言韵语,短小精悍,意义明确正直。
箴和铭的文体区分本就不十分明确,张华的箴和铭文都是警戒意味的,所以区分并不明显。文字上来说铭文要更加简洁些,可能因为“铭”乃刻于器物之上,所以简短义明。总体来说,张华铭箴类文书都是“警言诫文,词温义正”。
4.书问序赞等其他类文书
书,有书信的意思。张华的《报雷焕书》《与褚陶书》和《答某书》都取此意。三篇书信都不长,且没有固定的格式,大约因为只是私人书信,并没有那么讲究。其中,《报雷焕书》和《与褚陶书》均作于吴灭亡之后,《晋书·张华传》记载:“初,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道术者皆以吴方强盛,未可图也,惟华以为不然。及吴平之后,紫气愈明。”雷焕告诉张华紫气来自宝剑,张华便与雷焕共赴豫章丰城掘地取剑,果然剑取则紫气消。焕送一剑并土与华,华以南昌土不如华阴赤土,写下此《报雷焕书》。全文只有两句话,讲干将莫邪剑乃神物,终将合耳。文词简洁却颇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历史沧桑感。《与褚陶书》乃张华写给褚陶的书信,说南方除二陆、彦先之外还有褚陶这样的人才,表达得到褚陶这样的人才的欣喜之情,可见“华性好人物,诱进不倦,至于穷贱候门之士有一介之善者,便咨嗟称咏,为之延誉。”对于国家而言张华真可谓是难得的良臣。相较而言,《答某书》具体回复给谁并不清楚,创作年月也不详,文章似有残缺。
现存张华问、序、赞仅各一篇。张华的《甲乙问》类似于一种拟判,是根据安丰太守程谅的经历而写的一篇文章,逻辑清楚、文词简练。《博物志序》置于张华的地理博物类志怪小说《博物志》之前,是用来申明作因由的;《地理赞》则是置于《地理略》之后的一种总结评述性文字,意在说明国家广阔,要重德化民守山河。全文四言韵语,朗朗上口,意义深远。
三、总结
文学上,张华在魏晋时期的地位难以撼动,我们说他是太康文坛的领袖。然而,通过对以上张华应用类文书的欣赏和分析,结合张华的政治地位,我们可以大致了解走下文坛的生活中的张华是什么样的。我们常说文如其人,透过张华的表、议、箴、铭、诔等各种文体,云淡风轻的文字背后,总是能隐约看到一个博学多情却又温和谦逊、正直有节的张华。郑振铎说:“华诗实能以平淡不饰之笔,写真挚不隐之情……意未必曲折,辞未必绝工,语未必极新颖,句未必极秾丽,而其情思却终是很恳切坦白,使人感动的……”[8]诗如此,文亦如此。这样的张华,最后是因为贪恋权位而被杀,如何叫人相信?真相,难道没有隐藏在张华文字的背后吗?
参考文献:
[1]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附词语简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3:207.
[2][唐]欧阳询,等.艺文类聚[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499.
[3][清]严可均.全晋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791.
[4][清]王夫之.古诗评选[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179.
[5][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6][晋]陆云.陆云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8:143.
[7][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1072.
[8]郑振铎.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