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艾嘉电影中女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

2017-04-14宋亚辉

文教资料 2016年35期
关键词:女性视角张艾嘉女性形象

宋亚辉

摘 要: 丰富的人生经历加上勤奋又聪颖的才情,使得张艾嘉在电影作品中呈现出的女性视角,相较于其他女性导演有着自己独特的气质。在张艾嘉导演的电影中,她总是用自己与众不同的女性视角和细腻温润的表达方式,通过她平和的心态和淡然的情感更多的表现都市中产阶级女性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和迷茫的生活状态,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多为困扰在爱情、婚姻、理想之中的的中产阶级女性。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张艾嘉导演电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张艾嘉对于女性自主意识和女性个人立场的特殊理解。

关键词: 张艾嘉 女性视角 女性形象

从70年代到现在,张艾嘉穿梭于港台之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华语电影的变革。因为年幼时期父亲因空难过世,在没有父亲陪伴下长大的张艾嘉,性格中多了一些男人的刚强。这种不肯服输的性格也被带入到张艾嘉的电影作品中,使得她的作品有着浓郁的张氏风格烙印。正是由于个人丰富的人生经历,张艾嘉在电影中切入点的视角与众不同,她在电影中表现的女性形象不是饱受磨难的边缘人物形象,而是多表现不为物质所忧愁、重视精神层面的都市女性的感情成长经历。她擅长观察女性形象,可以细腻地在电影中表现出女性情感的微妙变化,在她的电影中她总是用感性的表达方式,展现出各个年龄段都市女性在各个阶段所遇到的感情问题,剖析女性情感心路,这些都是导演在自我经历生活的起伏和感情的挫折后的人生沉淀。

一、与众不同的女性视角

女性视角简单地说就是指从女性的视野出发观察事物,从而表达女性内心思维情感的方式。出于天生为女性的特质,女性导演所呈现的女性视角相较于男性导演所表现的女性视角会更加敏感且有韧性,女导演们总是在不自觉中就自然地流露出叙事的细腻温婉。女性视角引导观众脱离于常规男性视角的束缚,从女性的角度观看事物,从而展示出事物的另一面,使影像世界更为完整。

千百年来由于男权文化的主宰,在电影中表现女性形象的视角不自觉的多以男性视角为切入点,女性形象大多是以“花瓶”陪衬的作用依附在男性角色周围,男性导演塑造的女性形象在电影中更多是“欲望的表现”。直到女权主义盛行,女性经济开始独立,自我意识开始加强,很多女性导演开始关注女性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和情感经历,导致在女性电影中出现了各种面临困境受苦受难的悲情女性角色,比如许鞍华电影当中的女性形象多为处在社会底层阶层的悲情女性。“张艾嘉电影当中的女性角色不同于传统印象中,女性处于劣势,卑微隐忍的地位,反而是故事的主角和讲述者。”①

张艾嘉一直坚持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在张艾嘉的电影中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女权主义黑白分明的界线,只是运用平和淡然的态度讲述都市女性在经历爱情、理想迷茫之后,从青涩到成熟的心理转变。比如在《少女小渔》中,美国街头的繁华景象都是通过小渔仰视的视角进行拍摄,表现出漂泊在异国他乡的小渔,她内心的无奈和迷茫。这样温婉和感性的女性视角,容易引起当代女性的情感共鸣。身为女性导演张艾嘉对于女性的心理有着天生的敏感,张艾嘉的电影用平和冷静的视角表现都市中产阶级女性的生活经历,挖掘女性的内心世界。纵观张艾嘉导演的电影作品,其作品总是从女性的视角出发,引起观众对女性内心世界的关注。而同为女性的张艾嘉对女人的内心有着深入的了解,她所刻画的女性心理变化会更贴近女性本质的敏感、细腻、坚韧。

张艾嘉女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对于自己的感情生活有着自己的思想,其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对于爱情和理想充满了强烈的欲望。张艾嘉运用平实冷静的叙述角度,创作出很多敢爱敢恨的中产阶级女性形象。不论是《最爱》中的白芸,还是《203040》中的小洁、想想和Lily,不论是《心动》中的小柔,还是《梦醒时分》中的马莉,不论是《莎莎嘉嘉站起来》中的莎莎和嘉嘉,还是《少女小渔》中的小渔,女性形象在张艾嘉的电影中永远是她维护和表现的主体。这些女性形象或是在感情上面临背叛、或是在工作上不顺心,甚至迷失自己,但是在影片的最后,麻烦总会解决,人物总会让自己变的宽容,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二、女性视角下的独特女性形象

(一)经济和精神双重独立的女性形象

在张艾嘉的电影文本中,男性形象的地位在电影中是弱化的,为的是能够强化女性形象在电影当中所占的主导地位,这也就是女性导演构建女性镜像世界的主要表现方式。独立自主的中产阶级女性形象是张艾嘉在电影中的主要表现对象,她们游走在台湾、香港的大街小巷,穿梭在张艾嘉的镜像世界里。多元化的都市女性形象是張艾嘉在电影中的主要表现对象,这些形象大都是自主自强不为物质发愁的中产阶级女性,她们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层面,在追求思想独立的过程中她们经历失望、痛苦、挫折,但是最终总会自己解决困扰,直面自己的生活。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女性解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女性内心自主意识也发生剧烈的转变。传统的遵从三从四德、依赖男性的家庭女性形象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女性的心理期待,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论是在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现代都市女性都渴望独立。

《203040》中Lily就是典型的独立新女性形象。Lily是一家花店的老板娘,在发现丈夫出轨后,毅然决然的与丈夫离婚。在离婚后她没有将全部精神寄托放在女儿身上,她曾经也在镜子前拿着剃刀放弃自己,但是最终在与自己内心进行两次深入的对话后,她选择努力向上,追求自己渴望的爱情。当义工、积极锻炼身体,这种乐观向上的独立精神为她自己开创了新的生活状态。

《一个好爸爸》中母亲陈美宝呈现出别样的个性和解放意识。对于女儿和老公她有一套自己经营家庭的方式,为了女儿创造有爱的成长环境,让身为黑社会的老公照顾女儿,通过这种方式既对于女儿健康成长,又让黑社会老公的内心变的越来越柔软。刘若英饰演的陈美宝,在家庭中的地位可以说是整个家庭的灵魂人物,她对于家庭的经营有着自己的思想,充分体现出女性自主意识在家庭中的觉醒。

“不管是电影中的执着,还是歌曲中的特彻,或是生活中的平和淡然。没有一分矫饰,率真而豁达,时而理性,时而感性,我们清楚张艾嘉都在认真地阐迷着人生的道理。”②这么多年独自在娱乐圈打拼的张艾嘉,是新时代独立女性的代表人物,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虽然也曾经经历过事业和感情的挫折,正是由于丰富的人生经历,她刻画的女性形象都是在经济上独立的为感情和理想所困扰的中产阶级女性。

(二)理想和情感的双重追求的女性形象

“在张艾嘉的电影中,女性人物形象永远是她极力保护的对象。但这些女性形象不再是女性主义理论家劳拉·穆尔维所说的“男性的偷窥”,他们不再是男人的附属品,即使在感情的过程中受到伤害,他们依旧选择坚强地生活。”③在张艾嘉从影四十多年的时间里,金像奖、金马奖从未离开过她左右。她并非电影科班出身,却从一个演员一步一步成为著名的女导演,背后的努力可想而知。张艾嘉在接受访谈时曾经表示,爱情是她创作的基石,她始终相信爱情。正是由于她执着于事业和爱情的追求,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虽然遭遇前途的迷茫和爱情的困扰,但是经过个人内心的挣扎变化后,仍然相信未来和爱情会越来越好,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她电影作品中的女性可以为了爱情不顾一切,但是在个人理想和事业上也绝不松懈,最后都成为具有自我意识的独立女性。

由她执导的影片《梦醒时分》,片中女主人公马莉,一开始是追求物质生活,被富少包养的二奶,后来经过生活和爱情的磨砺,认识到自我的存在价值,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爱情期待有了全新的认识,选择与过去的生活再见,开始追求自我,成为一名热情的导游,开始了新的生活。《少女小渔》中的小渔是传统女性形象,贤惠又听话,男朋友怎么说她怎么做,全然在爱情当中迷失了自我。即使后来明明得知男友背叛,还是默默隐忍。直到马里奥生命垂危,她不得不做出选择,最终在经过内心的纠结后,她决定面对自我,留下来照顾马里奥,与男友决裂。《203040》中的小洁为梦想远离家乡,虽然在追逐唱歌梦想的过程中屡遭不测,并且影片最后迫于现实的无奈,小洁并没有实现音乐梦想,但是经过自身的蜕变,小洁仍然对未来充满期待。

张艾嘉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一直在追求,每个年龄段有着不同的追求,少女时期对爱情和理想的美好憧憬,中年时期对稳定婚姻的追求,在不同的时期女性内心都经历不同的蜕变,不断找寻自我。“试图描摹女性真实复杂的情感脉络,探索女性追求和选择情感的主动程度,敏锐透视精确性主体意识。”④

(三)淡如茉莉的视觉女性形象

从电影的兴起到现在,由于千百年来男权文化的影响,银幕上出现的影像大多是英雄救美或是表现男子的阳刚之气,即使是出现贤淑貌美的女性形象,也多为烘托男性形象。在主流电影中,女性视觉形象一般光鲜亮丽、美艳动人,“她们的外貌被编码成强烈的视觉和色情感染力”。为的是满足男性视觉的快感。直到女权主义盛行,经济独立的女性渐渐从“被看”转变为“看”的自主意识。女性作为影片主要的表现对象和主动表达者才渐渐多的参与到光影制作中来。张艾嘉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个性风格淡雅知性,绝对不是单纯的花瓶形象。在她的视角下表现更多的是女性自主意识和情感的的光芒。

张艾嘉年轻时在娱乐圈,没有人认为她是很美艳的明星。到了后来,大家慢慢被她身上特有的自信和超强的现代感所感染,都开始称赞她独有的美丽。张艾嘉丰富的人生经历使得她身上总有一种同龄女性所没有的知性和优雅,这种独特的气质让她影片中的大多女性形象像茉莉花一样发出淡淡的香气。在她感性女性视角下,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不同于男性导演作品中,满足男性视觉欲望的花瓶形象或是被可怜同情的弱者形象。纵观张艾嘉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她们身上没有发生跌宕起伏的情节冲突,没有华丽的衣饰和尊贵的身份,没有美艳动人的形象,都是都市生活中普通的一名独立女性,像沁人心脾的茉莉花,味道清新、视觉淡雅,韵味无穷,所以张艾嘉的电影给人平易近人的感觉,她现实主义的风格特色最真实自然的地反映了当代都市女性的内心情感生活,引起广大女性观众的共鸣。她擅长使用朴素自然的表现手法描写现实生活中处于情感纠结困境的女性形象。“在张艾嘉的电影中,不存在激烈的矛盾和冲突,有的只是女性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⑤

奶茶刘若英是女明星中淡雅知性的代表,刘若英的形象恰恰非常符合《少女小渔》中张艾嘉对于小渔性情柔弱内敛的定位,小渔在美国是一名非法移民,自己的精神支柱全部寄托在男友身上,对于生活逆来顺受,但是却热爱读书努力向上,最后因为美国人马里奥形象的出现,使得她敢于走出爱情的困境,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这也恰是张艾嘉所有影片中女性形象的共性,虽然是沧海一粟,外表普通没有特长,但是内心一定有正能量的追求。梁咏琪一直是娱乐圈中给人清爽感觉的玉女形象,梁咏琪在这部带有张艾嘉自传性质的电影中扮演年轻时期的张艾嘉,虽然在外形上与张艾嘉年轻时的长相不同,但是梁咏琪身上那种清纯的气质符合电影《心动》张艾嘉想给观众带来的初恋的感觉。在电影中梁咏琪扮演的小柔青春俏皮,为初恋不顾一切的形象,很容易把观众拉回到白衣飘飘的青葱岁月,带来虽有遗憾但更值得怀念的感觉。

结语

现实生活中的张艾嘉自信、坚强,她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也都有这种品质,摆脱困境最后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张艾嘉的别样女性视角就是柔性表现都市女性细腻情感变化和生活状态,在这种视角下的女性不仅仅有细腻多变的感情,还有相信自我救赎的独立精神。张艾嘉电影中的独特之处就是不会让人感到绝望。女性在遭遇人生困境的时候,通常在沉默和改变之中选择改变自我,实现自我的解放。通过张艾嘉电影中这些独立女性形象的解读,我们看到了现代都市女性觉醒的女性自主意识和独立的生存状况,挖掘到现代都市女性的内心纷繁复杂的情感世界。

注释:

①李文博,李亚琼.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浅析张艾嘉导演的叙事风格.青春岁月,2015(15).

②Lily.张艾嘉:光影的故事.WomenofChina(中文海外版),2003(3).

③张璐.浅析张艾嘉眼中的电影世界.安徽文学,2014(4).

④张燕.“看”与“被看——香港电影中的女性形象透视”.电影艺术,2003(2).

⑤于迎.张艾嘉电影的女性美.导演评述,2015.(9).

参考文献:

[1]赵坷.《20 30 40》:女人的爱与梦想[J].新闻周刊,2004(11).

[2]庄园.剃刀边缘的失婚女人——解读张艾嘉电影女性文本《20 30 40》[J].华文文学,2005(2).

[3]于宝娟.浅析《少女小渔》的语言风格[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2(4).

[4]阳羡.何以在香港打响—新同居时代[J].电影文学,1994(7).

[5]肖力.何谓“女性电影”[J].电影世界,1993(3).

[6]吴同.张艾嘉:我生命中扮演的若干角色[J].电影,2008(11).

[7]刘闻.心动——张艾嘉[J].大众电影,2009(1).

[8]李显杰,修惆.论电影叙事中的女性叙事和女性意识[J].当代电影,1994(6).

[9]戴锦华.可见的与不可见的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与女性的电影[J].当代电影,1994(6).

[10]吉尔·内姆斯.女性和电影[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1).

[11]張璐.浅析张艾嘉眼中的电影世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4).

[12]倪骏.当代中国女性导演及其电影研究[J].戏剧,2000(3).

[13]石琪.香港电影新浪潮[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14]王虹.女性电影文本——从男性主体中剥离与重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8).

[15]苗渲明.《一个好爸爸》:张艾嘉与温情黑帮[J].大众电影,2009(1).

猜你喜欢

女性视角张艾嘉女性形象
张艾嘉《相爱相亲》改档11·3
张艾嘉《相爱相亲》
当悲的水流经慈的河
《万象》杂志女性作家群体研究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张艾嘉的私人笔记:我是我,也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