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货币演变的内在逻辑

2017-04-14郑培江

商情 2017年7期
关键词:纸币货币世界

郑培江

从历史和逻辑角度分析货币发展历程,可归纳出货币在货币特性、货币存量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均衡以及货币管理机制三个方面存在内在的演变逻辑,总结货币的发展规律,有利于分析实际经济中产生的货币现象。

演变逻辑货币特性货币存量管理机制

一、货币演变历程概述

按恩格斯关于历史的划分,在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的初级阶段,人类生产力低下,尚未形成有效的社会分工。野蛮时代的中级阶段,游牧部落从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物物交换出现,货币起源,这段时期牲畜、盐、贝壳、宝石、沙金等不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充当货币使用。在野蛮时代高级阶段和文明时代初期,随着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以及商人阶级的出现,之前作为货币使用的物品不能满足商品大量交换的需求,因此逐渐被金属货币所取代。货币金属最初是贱金属,主要代表为铜,但后来由于铜的大量开采导致其价值降低,货币金属逐渐向贵金属银和金过渡。早期的金属货币是块状的,测量标准是金属的成色与重量,后来人们开始铸造成色和重量统一的硬币,金属货币才从称量货币过渡到铸币。

在野蛮时代高级阶段和文明时代初期,世界经济体系尚未形成,金属货币虽具有世界货币的特质,但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直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国际贸易得到进一步發展,以金银为代表的金属货币才成为世界货币。此后金属货币发生了几次演变,先后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和金本位制,其中金本位制又先后经历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金本位制下的金币本位制仍属于实物货币,但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中,银行券或纸币代替金币流通,并以金币作为对应储备,因此区别于实物货币和信用货币。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由于金币数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各国相继制定法律赋予银行券或纸币的无限法偿能力,转而发行信用货币。

金属本位制下各国货币虽外带“民族服装”,但由于金银自身的金属属性,各国货币都可用于国际贸易,而在信用货币体制下,各国的货币脱离了金属载体,各国信用货币直接用于国际贸易便缺乏内在的价值尺度。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其他各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才形成了后来美元主导的汇率体系,但这一机制存在特里芬难题,随着美国在七十年代贸易逆差的持续扩大,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瓦解。随后国际达成“牙买加协议”,推行黄金非货币化,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这一货币体系一直沿用至今。

二、货币演变的内在逻辑

1、货币使用的便利性与排他性

早期作为货币使用的牲畜以及内在价值低从而需要大量携带的金属给交易造成诸多不便,不利于日常商品交换,因此货币首先需具备的一个特质就是使用的便利性。从货币演变的历程可以看出,从盐、牲畜等自然物货币发展到金属货币,从称量货币到铸币,从铸币到后来的纸币及电子货币,都体现了这一逻辑。另外,单个经济体内流通多种货币会造成货币间的价值比例产生波动,比如在金银复本位制中金银的价值关系就容易发生变动,这是因为多种货币同时流通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导致市场动荡,因此单个经济体内只能流通一种货币。

2、货币存量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均衡

货币历次演变的背后都体现了货币存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人类发展早期,盐、贝壳等不易大量获取的物品充当货币,但随着获取数量增多,这些物品的数量超越了当时商品交换需求,因此被抛弃。十九世纪初,因银矿的大量开采,白银数量大幅增加后白银价值降低,不能满足巨额交易需求,白银被淘汰。另一方面,四十年代由于黄金数量增幅较小,不能满足当时的国际需求,黄金逐渐被银行券或纸币取代。虽然信用货币解决了金属货币数量不足的问题,但依然存在货币存量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均衡问题,这是因为一国每年所能通用的货币量,取决于每年在国内流通的消费品的价值。从短期来看,一国货币当期流通数量需与当期国内消费流通的需求匹配,从长期来看,一国货币的数量增减需与该国经济发展的形势相统一。

3、货币管理机制的改进

中国北宋时期曾出现现代纸币雏形——交子,但当时缺乏科学的货币管理机制。当时的统治者发行官方纸币沿着有本金到少本金直至滥发无度演进。最终导致交子因数量过多以致迅速贬值后未得以延续。十九世纪实行纸币流通后,各国也缺乏货币发行的约束机制,当时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因货币发行过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特别是在二战期间情形更为严重。七十年代西方国家欲采用凯恩斯主义政策促进经济增长,但却遭遇“滞胀”问题。在此之后,各国对货币管理机制进行调整,货币发行不再受政府意图支配,而是根据货币流通规律制定。同时,货币调控策略也变得合理,央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使货币调控更为有效,即使遭遇经济危机,货币价值的波动幅度也相对较小。

三、货币发展的新趋势

1、货币电子化与虚拟化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手机移动端的发展普及,电子货币的使用已初具规模,二维码扫描支付技术使日常的支付变得更加便捷,未来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开发完善后,货币使用将更为便利。另外,新近诞生的比特币,没有中央银行与实物载体,整个网络完全由用户组成,呈现出一种虚拟化态势。

2、区域性货币一体化与世界货币多极化

黄金作为世界货币退出历史舞台后,各国信用货币的兑换便缺失稳定的价值尺度,而联系各国信用货币的兑换标准——汇率,易受到各国自身及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美元作为单一的世界货币,又易受到美国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欧盟和非洲、南美洲等地的一些国家尝试实行区域货币一体化政策,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协调,为其增加了不少困难,特别是当前的欧债危机更是为货币一体化蒙上一层阴影。与此相反,世界货币呈现多极化态势,随着世界经济多极化,英镑、欧元、日元成为世界货币改变了美元一家独大的局面,2016年10月人民币加入SDR,世界货币多极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商务印书馆,2009.321.

[2]李琳莎.论中国早期纸币的盛行及衰落——北宋交子在货币史上的短暂一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9(3):65-68.

猜你喜欢

纸币货币世界
带了多少钱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猜纸币
Value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