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地区区域性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

2017-04-14余新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7年2期
关键词:遵义市基础教育发展方向

余新

摘 要:遵义市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等方面与中东部发达地区存在显著差异。本文通过对遵义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全面调查,重点了解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情况等两大方面,并通过调查进行数据解读,为遵义市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遵义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发展方向;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3-0055-04

遵义市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土地面积30762平方公里,辖14个县、区(市)和1个新区,总人口780万。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975 所,在校生135.9万余人;其中,中专学校5所,普通中学446所,职高19所,普通小学1321所,幼儿园1167所,特殊教育学校14所,工读学校3所。全市中小学教职工8.8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7.77万人。

遵义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在“十二五”期间发展很快,下辖15个县(区、市)在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下,投入约10个亿的资金,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并开展多钟形式的教育教学应用,加大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力度,实现了遵义市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大幅提升,对遵义市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我们对遵义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并积极探索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及应对策略,借助教育部下发的 “三通”統计表,并制定遵义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问卷》,采用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相结合、数据分析与各县、区(市)基础调研报告相印证的方式,通过统计分析形成调研报告。

一、统计表、调查问卷基本情况说明

教育部下发的“三通”统计表包括《 省(区/市)“宽带网络校校通”统计表》、《 省(区/市)“优质资源班班通”统计表》、《 省(区/市)“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统计表》[1]等三个统计表。此表统计范围包括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完全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按城市和农村两类统计(参照《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口径,城市指城区,农村指镇区和乡村),教学点单列(不重复计算);不具备建设条件学校是指不具备宽带网络接入的地理环境及安装多媒体设备的校舍安全环境等外部条件的学校;具备建设条件学校数=学校总数-不具备建设条件学校;校内网络设施齐备是指所有普通教室、教师备课室和行政办公用房已接入宽带网络;教职工办公和备课用计算机数不包括各类教室配备的计算机。以上三表以县(区、市)为单位统计,统计数据截止2016年4月30日前。

我们设计的遵义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问卷》主要涉及管理、应用两大板块内容。分教育局卷和学校卷发布在问卷星网站上,调查对象通过网上填报提交。教育局卷(http://www.sojump.hk/jq/8058796.aspx)调查对象是15个县(区、市)教育局,发出问卷15份,收回问卷15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5份,有效率100% 。学校卷(http://www.sojump.hk/jq/8050364.aspx)1调查对象是部分中小学校,15个县(区、市)分别选取2所高中、10所初中、20所小学;其中,红花岗区、汇川区城区初中与乡镇初中按3:2的比例,城区小学与乡镇小学按1:1的比例发放;其余县(区、市)城区初中与乡镇初中按1:4的比例,城区小学、乡镇小学、乡镇以下小学按2:5:3的比例发放。发出问卷592份,收回问卷592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590份,有效率99.7%。

二、发展现状

1.环境建设及资源建设发展现状

根据教育部下发的“三通”统计数据表明,“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截止统计之日,已接入宽带网络学校数1524所,约占学校总数的77.68%,乡镇以上中小学全部接入互联网,部分乡镇以下学校也接入互联网,大部分学校带宽在10(M)以下,随着学校信息化设施设备的不断完善,现有带宽将不能满足学校应用需求;配备多媒体设备教室总数15561个,约占班级总数的70.5%;教职工办公和备课用计算机台数21906台,约占教职工总数的37.51%。“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截止统计之日,在已配备多媒体设备的15561个班级里,全部班级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学校数545所,其余学校部分班级使用数字教育资源;使用网络备课的教师比例达50%的学校数219所,使用网络备课的教师比例达30%的学校数191所,建设有校本资源的学校数126所。“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截止统计之日,有102所学校开通学校空间,158所学校开通学生空间,108所学校开通教师空间,50所学校开通家长空间;约8975名教师、92232名学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还需要加大推进力度。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按照教育部“两级建设、五级应用”指导思想,我市正依托国家、省级两平台开展应用,并积极规划本地资源平台建设;“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已完成全市272个项目校建设工作,正在推进该项目的教育教学应用。

2.教育教学应用现状

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始终坚持以“课题”为引领,以“活动”为载体,以“培训”为抓手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应用。2014年市级组织申报了央馆“十二五”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数字教育资源在教学点学科教学(科学、音乐、英语、美术)中的应用研究”和“基于‘班班通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科学、语文、信息技术)有效策略研究”;并向央馆申请开通了子课题申报通道,指导各县(区、市)子课题组开展相关实验。组织开展了“遵义市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优秀论文、优质课及优秀课件优质课(三优)大赛”、“遵义市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优质课大赛、 “遵义市班班通教育教学应用优质课大赛”等十余项活动。在设备设施建设的同时开展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的培训,培训人员包括教育管理干部和学科教师等两大类,培训内容涉及教育信息化理念更新层面和技术操作层面等两个层面,并将培训内容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范畴;到目前为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送培到县”的方式,市级直接受训人员1200余人次,各县、区(市)开展相应的二级培训。

从遵义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问卷》(教育局卷)统计数据分析,各县、区(市)在推动应用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定期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教研活动的县、区(市)有86.67%,县教育局组织教育信息化应用竞赛情况也比较好,见图1。

综合以上情况分析,教师使用班班通教学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0-40岁的教师,占 92.23%的比例,说明使用频繁的教师既熟悉教育教学,又有比较娴熟的信息技术能力。常使用班班通设备的教学环节主要是课堂教学,占95.27%,说明目前教师主要将信息化手段应用于教学的课堂环节,其他环节应用不够。教师教学使用的主要数字资源类型是PPT类教学课件,占90.03%;教师教学主要使用的班班通设备功能是教学演示功能,占90.88%;从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出我市教师使用信息化设备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未能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教师经常使用班班通设备上课的前4门学科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音乐,分别占比95.61%、94.09%、91.22%、63.01%,说明信息化手段的学科覆盖面还不够。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普及还需要一个过程,教师掌握信息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保障机制现状

在重视程度方面,此次调查发现,25.2%的学校领导十分关注教育信息化建设;而45.5%的学校领导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关注度一般;19.8%的学校领导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关注不够。由此可见,學校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较低。部分学校之所以招考数量充足的专职信息技术教师,是让他们在上课之余承担教务、教研、后勤、人事、办公室等需要计算机技术的简单事务性工作,未能真正发挥他们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上作用。个别学校因担心学生上网不把网络接入教室。

制度建设方面。调查结果表明,有13.33%的县、区(市)教育局制定有相应的政策或制度来保障信息化的应用,46.67%的县、区(市)教育局虽有制度但不能保障,只有40%的县、区(市)教育局制定有相应的政策或制度来保障信息化的应用。

队伍建设方面。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不齐,播州区、绥阳县、赤水市已将管理机构撤掉,合并到教研或师训等部门;市级管理部门2人,县级管理部门1-4人,或未按编制配齐,或在编人员不在本岗位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负责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不齐,计算机相关专业特别是全日制本科以上教师严重匮乏;调查发现,72%的学校没有专门的信息技术设施管理及维护人员,仅有28%的学校配备了专门负责技术管理与维护的人员;部分配有信息技术设施管理及维护人员的学校,其技术管理人员与维护人员的专业技能较低。

三、问题分析

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理解认识不够。国家将教育信息化提升到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高度,教育管理者和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2]的认识跟不上“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认为完成硬件建设就实现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两张皮”现象严重阻碍了信息化建设发挥效益。

二是政策保障空间不足。当前教育信息化工作面临诸多问题,如建用脱离、系统分散、数据孤立、设备落后老化等现状严重阻碍了信息化建设发挥效益,教育内部和外部在政策保障、资金投入、人才保证和社会资源整合等方面合作不够,未能建立推进“互联网+”教育的体制机制保障空间。

三是区域校际差距较大。由于受到地方经济发展和投入不均衡等因素影响,我市教育信息化整体投入水平相较全国发达地区仍处于落后地位,区域、城乡和校际差距较大且有扩大趋势,各县在经费投入、基础环境、资源使用、应用整合、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发展不均衡。

四是应用未能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核心是教学实践。目前还停留在单一抓硬件平台、软件系统、教师培训、资源建设等思维模式上,未能形成新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态势。

四、对策建议

教育信息化对教学质量提升、教育公平促进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已初步显现,[3]因此,针对本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新技术逐步广泛应用,经济社会各行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社会整体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4]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及社会各界需要进一步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了解教育行业信息化不同于其他行业信息化的特点,提升信息化领导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采取多种形式,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具备条件的教学点实现宽带网络接入;有效提升各类学校和教学点出口带宽,满足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全面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努力建成本市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人人通”的广泛、深度应用进一步体现“校校通”、“班班通”的综合效能。积极推进本市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基本完善教育基础数据库,提升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支撑教育业务管理、决策支持、监测评价和公共服务的水平。巩固深化“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成果,推广该项目资源在小学阶段1-3年级的常态化应用。

3.进一步推进融合创新

充分借助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推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深入、广泛应用;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师生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持信息化教学应用制度化和常态化,逐步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层次。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及过关考核,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

4.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

强化政府职能。各级政府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责任主体,市教育局负责统筹指导全市信息化工作,在市场原则下,选择优势明显的网络建设和维护企业合作,制定规划方案,指导各县(市、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在市教育局的统筹下具体组织实施。各级各类学校是教育信息化的具体落实和使用者。

理顺机构职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部门,配齐配足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整合督导、教研、师训、电教、等部门的力量,并利用相关企业专业化服务的优势,形成合力,为学校、师生等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确保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科学规划、规范管理、有效应用和可持续发展。

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市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管理、运行及维护经费投入并纳入财政预算。各县(市、区)政府要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学校终端设备、购买服务费、网络使用费、教师培训费、资源应用服务费等信息化经常性支出纳入财政预算。鼓励采取“政企结合”,“校企合作”等多种模式信息化建设经费和运维经费问题。加强资金管理和验收审计,确保经费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益。

抓好队伍建设。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列入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计划,培养各学科信息化应用骨干,造就一支高素质教育信息化管理、研究和技术人才队伍。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要成立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专门机构,保证教育信息化工作正常运转。人事部门要制定相关标准,将信息化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体系。

落实检查考核。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政府教育督导考核内容,制定学校和教师教育信息化考核评估办法。实行年度目标管理和年度绩效考核,加强过程指导和督促检查,设立激励机制和奖惩办法,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健康顺利的推进。

加强网络监管。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誰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4]采取切实有效的监管措施,建立全方位教育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教育管理、教学和服务等信息系统安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报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现状和推进计划的通知[DB/OL].http://www.moe.gov.cn/s78/A16/s5886/s5892/201305/t20130510_151780.html.2013-05-09.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RMw-E_dleBc-01CzwGQ78nSlNUnTOTMFQlFB3-knutF2Umr LizRMdadPw4kAG_RINrjv6fhE6AD6ORfA3Pp-GQq,2010-07-29.

[3]汪丞.论我国教育信息化深度推进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技术.2012(11).

[4]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DB/OL].2016-06-07.

(编辑:王晓明)

猜你喜欢

遵义市基础教育发展方向
我为旗帜增辉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老年大学校歌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喜迎新年
——遵义市春节联欢晚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