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陆德明和《经典释文》

2017-04-14张颖

文教资料 2016年35期
关键词:版本

张颖

摘 要: 陆德明历经三代,师承周弘正、张讥,学贯儒、释、道,是隋唐时期当之无愧的硕学鸿儒。其人著述丰富,惜惟《经典释文》一部三十卷流传于世。今存宋元递修本、通志堂经解本、抱经堂丛书本三个版本。唐以来,即开始利用《经典释文》进行训诂校勘,一时其他音义之书竟不再流传,至清代呈大兴之势,清儒争相考据研究。至今时,对《经典释文》进行多方研究,涉及语言学、文献学、学术史三个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颇丰。

关键词: 陆德明 《经典释文》 版本

一、陆德明

陆元朗,字德明,以字行,苏州吴人。受学于周弘正、张讥,习玄学儒理。仕宦历陈、隋、唐三代:陈太建中,德明刚及弱冠之年,即于承光殿中力抗国子祭酒徐孝克,后任始兴王国左常侍,又迁国子助教;隋大业年间,为国子助教,入越王殿中授经;唐入秦王文学馆学士,列“十八学士”,又补太学博士,后迁国子博士,封吴县男。德明学贯儒、道、释,曾一人抗辩博士徐文远、浮屠慧乘、道士刘进喜,可谓“博辩”。德明一生的著述,虽言论撰甚多,但唯一流传至今的惟有《经典释文》(以下简称《释文》)一部,三十卷。

关于德明的生卒年、家族世系、师承学风等方面,孙照海《陆德明考论》(以下简称《考论》)及文建刚《陆德明研究史略论》(以下简称《略论》)两文,论述较为全面翔实,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德明的生卒年,旧、新《唐书》皆未明言,学界历来亦没有一致的结论。《略论》一文中总结了四种说法,除了学界普遍采用的约公元550-630年之外,还有公元556-627年、公元552-622年、公元552-628年这三种说法。虽然这几种说法差距不大,但不乏各种论证来进一步精确。如《略论》据《旧唐书》中记载“德明年始弱冠”“力抗国子祭酒徐孝克”①,指出徐孝克于太建六年(公元574年)“除国子博士”“兼国子祭酒,寻为真”②,推断德明的生年不早于公元555年。故依第二种说法,即姜亮夫先生《历代人物年里碑传总表》中的提出的生年公元556年。再《考论》一文据《贞观政要》和《旧唐书》考证,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唐太宗接受黄门侍郎王珪的建议,从四个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儒学的地位,其中于国子、太学、四门、广文四馆增置生员、博士,依这一时间点猜测德明正是此时“迁国子博士”③,因此做出德明卒于628年的判断。说详参见两篇论文。可以说,德明生年约为556年,卒年约为628年,较为可信。

《考论》《略论》皆详细地论述了陆德明的家族世系,兹不赘述。其中《略论》一文中的表一,列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吴郡的陆姓名人44人,展示了陆姓家族文武兼修,务实进取的特点,有别于当时冲淡隐逸的玄学风气,这种家族气质对陆德明的为人著书也有明显的影响。《旧唐书》言德明“初受学于周弘正”①,《新唐书》言“受学于周弘正”④,一字之差可见德明很有可能受学于他人。《陈书·儒林·张讥》记载“(张讥)笃好玄言,受学于汝南周弘正……吴郡陆元朗、朱孟博、一乘寺沙门法才、法门寺沙门慧休、至真观道士姚绥,皆传其业。”⑤。周弘正与张讥皆是当时的名儒,均善言玄理,《陈书》记载张讥与弘正辩《周易》而使弘正屈。同时,这二人积极的入仕精神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德明。《略论》中的表二、表三详细记录并比较了周、张、陆三人的生平和著述情况:弘正年仅十五就招补国子生,独讲一经(《周易》);张讥著述丰富,涉及《易》《诗》《书》《老》《庄》等方面。故德明师承二位,而《易》类最为用力,《隋书·志》中记载了《周易并注音》七卷、《周易大义》二卷,《旧唐书·志》中记载了《周易文句义疏》二十四卷、《周易文外大义》二卷,惜皆亡佚不可得,惟有《经典释文》中《周易音义》可得管窥。仅此可见,周、张、陆三人儒玄双修,尤其是张讥,不仅著述全面,且传业的学生中还包括沙门、道士等人,可谓博学,恐对陆德明的影响更为深远。德明师、友兼容并蓄的风貌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交流融合的特点。在这样朴实正直、博学务实的家风、学风的影响下,德明才敢以区区国子助教的身份,拒绝王世充的束修礼,移病成皋,不可不谓有胆有识。

二、《经典释文》

(一)内容体例

《释文》除《序录》一卷外,计有《周易》一卷,《古文尚书》二卷,《毛诗》三卷,《周礼》二卷,《仪礼》一卷,《礼记》四卷,《春秋左氏》六卷,《公羊》一卷,《谷梁》一卷,《孝经》一卷,《论语》一卷,《老子》一卷,《庄子》三卷,《尔雅》二卷,共计三十卷。虽然汉代以来,经典的阐释与传注层出不穷,但是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战火兵乱,大部分的著作都随历次书祸散佚湮灭。目前保留下来的音义著作中,惟有《释文》堪称集大成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其“所采汉魏六朝音切凡二百六十余家,又兼载诸儒之训诂,证各本之异同。后来得以考见古义者,注疏以外,惟赖此书之存。真所谓残膏剩馥,沾溉无穷者也”⑥。

在《序录》中,陆德明对全书的体例作了阐释说明:一、既为十四种先秦经典的原文作注,同时也为注文作注。《序录》云:“先儒旧音,多不音注。然注既释经,经由注头,若读注不晓,则经义难明。”⑦二、主要采用“摘字为音”的方式。《序录》云:“摘字为音,虑有相乱,方复其录;唯《孝经》童蒙始学,《老子》眾本多乖,是以二书特纪全句。”⑦《释文》随文作注,并不是要给所有字注音,而是对需要注释或辨析音義的字才作注,注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确定或辨析被注字在该句中的读音和意义,帮助人们读懂经文及注文。注音仅仅是释义的手段,这是《释文》对传统传注的继承和发展。三、保留音之全貌。一字多音的情况,常音于前,偶有“或音”,保留异音。德明的初衷是“以俟来哲”,于今而言则是保留了南朝时期宝贵的音义材料。《释文》不仅广泛地收集了汉魏六朝百余家的注音及注释材料,同时校勘了各种版本的异同,保存了丰富的文字、声韵、训诂等方面的资料。

(二)成书年代

关于《释文》一书的成书年代,争议点集中于《序录》中德明提及的“癸卯之岁”。争论的“癸卯”之年有两个,一是南朝陈后主至德元年(公元583年),一是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时间相差六十年。因上文已经基本确定了德明的生卒年,故贞观十七年时德明应已逝世,并不成立。许宗彦先生《记南北学》、钱大昕先生《又跋经典释文》皆从《释文》所引音义材料不见北学大儒、不引周隋音疏为出发点,证明书创于至德元年,而成于陈未入隋时。又吴承仕先生《经典释文序录疏证》中提出了四点作为证据,较为充分。另王利器先生在吴先生的基础上,寻《册府元龟》卷九十七中所记与《玉海》合,二者相佐,《玉海》中所记载之事绝非孤例。然,始撰时间可以确定,那书成何时,因缺乏直接的材料,故而难以定论。许宗彦、钱大昕、吴承仕、黄焯等人认为是仕陈未入隋之前,孙玉文、王弘治等认为是隋未入唐之时。《释文》卷帙浩繁,旁征博引,成书绝非一朝一夕,必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这其中孙玉文先生《经典释文成书年代新论》一文,采取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即利用《释文》中提及的行政建制来考订成书年代,可谓新颖,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思路。但孙先生从引书、避讳的角度判断《释文》作于王世充僭位期间,言“从公元606年至公元621年,计十七年”,似有不妥之处。王弘治先生《〈经典释文〉成书年代释疑》针对孙先生的文章提出了他自己的观点,认为避讳、引书并不能证明《释文》作于王世充僭位期间,且孙先生所提王世充僭位时间也有疑问,论证并不充分。同时,王先生对孙先生的提出的行政建制的示例又做出几点补充,得出《释文》成书于仕隋时期的结论。

(三)版本流传

《释文》成书后以三种形式流传,一是附于各经书之后,二是附于各条经注之后,三是全书合刻刊行。单刊单行的《释文》流传复杂,卢万里先生《〈经典释文〉单刊单行考略》多方征引,翔实理清了《释文》单刊本的流传。附于各条经注之后的《释文》,以十三经注疏最为代表,便宜阅读。全书合刻刊行,现可见可得的有三种:北京国家图书馆所藏宋元递修本(简称“宋本”)、清徐干学通志堂经解本(简称“徐本”)、清卢文弨抱经堂丛书本(简称“卢本”)。宋本原藏于明文渊阁内,为海内孤本,后辗转藏于钱谦益绛云楼。明末,叶林宗请书工谢行甫影写。至绛云楼大火,惟赖叶本流传。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了此宋本,分上中下三册,嘉惠学林。清徐干学据叶林宗影抄本所刻,徐本一出,清儒段玉裁、臧庸堂、翁方纲、王筠等人纷纷对徐本进行精细的校勘,矫正甚多。今日得见之徐本,收于四部丛刊中,1983年中华书局影印。后卢文弨也据叶林宗影抄本刻《释文》,并撰写了《经典释文考证》三十卷,这是一本专门校勘考证《释文》的著作,校勘更正处颇多。卢本《释文》,1985年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至此,这三种版本的《释文》皆行于世。

唐以降,对《释文》的研究利用,主要集中于引用德明的音义材料作为研究资料,直至明清之际,始有学者挖掘《释文》的校勘、考据价值。《略论》一文整理了五代至宋元对德明的研究,又仔细分析了明清两代对德明的研究。尤其是清代部分,不仅从经典、小学、辑佚、校勘版本的角度分析,且以清儒顾炎武、陆陇其、全祖望、卢文弨、王鸣盛、钱大昕、段玉裁这七人对德明的研究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全面地展示了清代对德明及《释文》的研究面貌。今黄焯先生所编著《经典释文汇校》五十万言,历经数十载,删改多次。黄焯先生得知北图有珍贵的宋本,不顾花甲高龄,自费两次入京借阅,终于1977年76岁高龄时完书。由弟子贺镛先生以毛笔正楷誊写整理,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面世。黄先生以徐本为底本,参以宋本、卢本、唐石经、各家题跋,等宝贵的材料进行校勘整理,兼及黄侃先生所说,考校精良。1983年8月黄焯先生预撰《经典释文考异》一书,与《汇校》并行,鉴司马氏撰《通鉴》又著《通鉴考异》。然黄先生身体欠佳,饱受疾病折磨,虽日日不忘耕耘写作,然《释文略例》、《释文略例正误》因病常常辍笔。即便如此,黄先生仍于腰腿酸痛、延医生问疾的情况下,日强起写《略例》、《正误》一或数条,治学精神著实令人钦佩。

注释:

①[后晋].刘煦.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4944.

②[唐].姚思濂.陈书.北京:中华书局,1972:337.

③[后晋].刘煦.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4945.

④[北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5639.

⑤[唐]姚思濂.陈书.北京:中华书局,1972:444-445.

⑥[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65:270.

⑦[唐]陆德明.通志堂《经典释文》.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85.

参考文献:

[1]丁忱.黄焯文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211-264.

[2]王利器.曉传书斋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97:37.

[3]屈万里.《经典释文》单刊单行考略[C]//榆枋斋学术论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732.

[4]姜亮夫.历代人物年里碑传总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143.

[5]罗常培.《经典释文》之版本[C]//罗常培文集.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422.

[6]孙照海.陆德明考论[D].济南:山东大学,2005:11.

[7]文建刚.陆德明研究史略论[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5:9-11.

[8]孙玉文.《经典释文》成书年代新考[J].中国语文,1998(4):309.

[9]丁忱.论黄焯先生《经典释文》的研究及其成就[J].古汉语研究,1996.(3):81.

[10]王弘治.《经典释文》成书年代释疑[J].语言研究,2004(2):105.

猜你喜欢

版本
古籍版本鉴定
《体能训练》通用教材不同版本的历史溯源及其训练学比较研究
《辞赋标义》的编者、版本及其赋学观
《经效产宝》考证
《文心雕龙》版本概述
论《罗氏会约医镜》的版本流传与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