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葛方言韵母系统初探
2017-04-14王秋霞
王秋霞
摘 要: 长葛位于河南省中部,长葛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区郑曹片,内部差异不大,语音系统跟普通话也没有太大的区别。正因如此,前人对其重视程度远低于闽方言、粤方言等保留古音成分比较多的、与普通话区别较大的方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讲述了长葛历史、韵母系统及演变规律,能使读者对现代长葛方言韵母系统一些主要特征及从中古到现代的演变规律有一个初步了解,也希望有幸能为今后的长葛方言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长葛方言 演变规律 比较
长葛市隶属河南省许昌市,辖石象、增福庙、官亭、董村、古桥、和尚桥、后河、坡胡、石固、老城、大周、南席等12个乡镇,县政府驻地和尚桥。总面积64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人。长葛,相传为上古葛天氏故址。据考古发现,境内有多处裴李岗文化遗址,早在7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先民已在这里繁衍生息,从事畜牧、农耕等生产活动。长葛其名,始见于《春秋·鲁隐公五年(公元前718年)》:“宋人伐郑围长葛”。战国魏建长社城于其南,秦行郡县制,置长社县,东魏武定七年改为颍川县,隋开皇六年置长葛县(在今老城镇),唐、宋、元、明、清、民国,长葛建置一直未变,1960年县城迁于和尚桥,1992年撤县改市,为长葛市。
长葛方言属北方话中原官话区郑曹片,不同地方内部语音差异不大,但也有少许的区别,比如我们石象乡读“热”为[?拮?尥?藜],大周镇读为[?拮?尥?藓]。受普通话影响,不同年龄阶段也表现出不同的语音差异,即新派和老派的差异,比如老一辈读“和尚”的“和”为[xuo],而我们这一代读为[x?奕]。长葛人一般把发音与自己不同的人称为“蛮子”,说他们讲的话“很蛮”。本文以自己的家人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描述了长葛方言的韵母系统及演变现象。
一、长葛方言韵母表
二、长葛方言韵母演变规律
《广韵》二百零六韵到现代长葛方言的韵母演变规律如下(举平以赅上去,祭泰夬废只有去声):
(一)长葛方言阳声韵演变规律
1.以?耷结尾的韵母
东韵:东韵合口一等今或读u?耷,如“东”;或读?藜?耷,如“熥”;或读u?藜?耷,如“翁”。合口三等今或读?藜?耷,如“梦”;或读u?耷,如“中”;或读y?耷,如“穷”。
冬韵:合口一等今读u?耷,如“农”。
钟韵:合口三等今或读u?耷,如“龙”;或读?藜?耷,如“捧”;或读y?耷,如“胸”。
江韵:开口二等今或读a?耷,如“棒”;或读ua?耷,如“窗”;或读ia?耷,如“讲”。
阳韵:开口三等今或读a?耷,如“张”;或读ua?耷,如“霜”;或读ia?耷,如“羊”。合口三等今或读a?耷,如“方”;或读ua?耷,如“王”。
唐韵:开口一等今读a?耷,如“狼”。合口一等今读ua?耷,如“黄”。
耕韵:开口二等今读?藜?耷,如“争”合口二等今读u?耷,如“宏”。
庚韵:开口二等今或读?藜?耷,如“硬”;或读a?耷,如“盲”,例外读a,如“打”。开口三等今读i?耷,如“京”。合口二等今读u?耷,如“觥”。合口三等今读y?耷,如“荣”。
清韵:开口三等今或读?藜?耷,如“声”;或读i?耷,如“轻”。合口三等今或读i?耷,如“顷”;或读y?耷,如“琼”。
青韵:合口四等今或读y?耷,如“炯”;或读i?耷,如“萤”。开口四等今读i?耷,如“零”。
蒸韵:开口三等今或读?藜?耷,如“剩”;或读i?耷,如“冰”;或读yn,如“孕”。
登韵:开口一等今读?藜?耷,如“等”,例外读?藜n,如“肯”。合口一等今读u?耷,如“弘”。
中古以?耷结尾的韵母发展到现代长葛方言和普通话,一般都保留?耷韵尾,例外如庚韵开口二等或失去韵尾读为a,如“打”字;蒸韵开口三等变为n韵尾,例如“孕”字。
2.以n结尾的韵母
真韵:开口三等今或读?藜n,如“人“;或读in,或读“信”。合口今读yn,如“陨”。
谆韵:合口三等今或读u?藜n,如“顺“;或读yn,如”均“。
臻韵:开口今读?藜n,如“榛”。
文韵:合口三等今或读?藜n,如“分”;或读yn,如“军”。
殷韵:今读in,如“斤”。
魂韵:合口一等今或读?藜n,如“本“;或读u?藜n,如“嫩”。
痕韵:开口一等今或读?藜n,如“根”;或读u?藜n,如“吞”。
山韵:开口二等今或读an,如“山“;或读ian,如“眼”。合口二等今读uan,如“幻”。
元韵:开口三等今读ian,如“掀”。合口三等今或读an,如“饭”;或读uan,如“晚”,或读yan,如“远”。
寒韻:开口一等今读an,如“岸”。
桓韵:合口一等今或读an,如“半”;或读uan,如“短”。
删韵:开口二等今或读an,如“慢”;或读ian,如“雁”。合口二等今读uan,如“关”。
先韵:开口四等今读ian,如“天”。合口四等今读yan,如“犬”。
仙韵:开口三等今读an,如“展”;或读ian,如“连”。合口三等今或读uan,如“船”;或读ian,如“铅”;或读yan,如“全”。
中古以n结尾的韵母发展到现代长葛方言和普通话完整地保留n韵尾。
3.以m结尾的韵尾
侵韵:开口三等今或读?藜n,如“森”;或读in,如“心”;或读yn,如“寻”。
覃韵:开口一等今读an,如“南”。
谈韵:开口一等今读an,如“三”。
咸韵:开口二等今或读ian,如“减”;或读an,如“蘸”。
衔韵:开口二等今或读an,如“衫”;或读ian,如“岩”。
盐韵:开口三等今或读an,如“闪”;或读ian,如“尖”。
添韵:开口四等今读ian,如“甜”。
严韵:开口三等今读ian,如“剑”。
凡韵:合口三等今读an,如“犯”。
中古以m结尾的韵母发展到现代长葛方言或普通话,都改变为n韵尾。
(二)长葛方言阴声韵演变规律
1.无韵尾的韵母
模韵:今读u,如“布”。
脂韵:开口三等今或读i,如“比”;或读ei,如“悲”;或读?尢,如“是“;或读?尥,如“池”;或读?謂,如“二”;合口三等今或读uei,如“泪”;或读uai,如“帅”;或读ei,如“谁”。
歌韵:今或读uo,如“多”;或读a,如“大”或读?奕,如“河”。
麻韵:开口二等今或读a,如“茶”;或读ia,如“下”。开口三等今或读i?藓,如“爹”;或读?尥?藜,如“遮”。合口二等今或读ua,如“瓜”;或读a,如“傻”。
中古无韵尾的阴声韵发展到现代长葛方言或普通话或者依旧无韵尾;或者增加韵尾,例如脂部合口三等增加韵尾。
2.有韵尾的韵母
支韵:开口三等今或读i,如“皮”;或读ei,如“被”;或读i,如“离”;或读?尢,如“刺”;或读?尥,如“池”。合口三等今或读uei,如“累”;或读uai,如“揣”。
之韵:开口三等今或读i,如“里”;或读?尢,如“诗?鬞;或读?尥,如“治”;或读?謂,如“耳”。
微母:开口三等今读i,如“气”;合口三等今或读uei,如“味”;或读i,如“飞”;或读ei,如“非”。
鱼韵:今或读u,如“猪”;或读y,如“驴”;或读uo,如“所”。
虞韵:今或读u,如“住”;或读y,如“缕”。
齐韵:开口三等今读i,如“米”;合口四等今读uei,如“桂”。
佳韵:开口二等今或读iai,如“鞋”;或读ai,如“矮”;或读ia,如“崖”。合口二等今或读uai,如“歪”;或读ua,如“画”。
皆韵:开口二等今或读iai,如“戒”;或读ai,如“埋”。合口二等今读uai,如“怪”。
灰韵:合口一等今或读ei,如“杯”;或读uei,如“内”。
咍韵:开口一等今或读ei,如“倍”;或读ai,如“菜”。
祭韵:开口三等今或读i,如“例”;或读?尥,如“世“;合口三等今读uei,如“跪”。
泰韵:合口一等今或读uai,如“外”;或读uei,如“腿”。开口一等今或读ei,如“贝”;或读ai,如“害”。
夬韵:开口二等今读ai,如“寨”;合口二等今读uai,如“快”。
废韵:开口三等今读i,如“刈”。合口三等今读i,如“肺”。
宵韵:开口三等今或读au,如“超”;或读iau,如“苗”。
萧韵:今读iau,如“料”。
肴韵:今或读iau,如“咬”;或读au,如“饱”。
豪韵:今读au,如“刀”。
戈韵:开口三等今读i?藓,如“茄”。合口一等今读o,如“破”;或读uo,如“课”;或读?奕,如“禾”。合口三等今读y?誻,如“瘸”。
幽韵:开口三等今或读iau,如“彪”;或读iou,如“幼”。
侯韵:开口一等今或读ou,如“头”;或读u,如“母”;或读au,如“茂”。
尤韵:开口三等今或读u,如“富”;或读ou,如“瘦”;或读iou,如“流”;或读au,如“矛”。
中古有韵尾的阴声韵或保留韵尾;或脱落韵尾,例如废韵开口三等“例”字,合口三等在长葛方言中脱落韵尾,在普通话中保留韵尾,例如“废”字。
(三)长葛方言入声韵演变规律
1.以k收尾的韵母
屋韵:合口一等今读u,如“木”;合口三等非敷奉明母今读u,如“目”,见系今读[y],如“菊”“育”;知章日母今读u,如“轴”。
沃韵:合口一等今或读u,如“毒”;或读uo,如“沃”。
觉韵:开口二等今或读o,如“握”;或读u,如“璞”;或读uo,如“浊”;或读?奕,如“壳”;或读yo,如“学”。
铎韵:开口一等今或读uo,如“落”;或读o,如“薄”;或读?奕,如“鹤”。合口一等今读uo,如“郭”。
药韵:开口三等今或读uo,如“勺”;或读yo,如“削”。合口三等今或读u,如“缚”
陌韵:开口二等今或读?藓,如“白”;或读o,如“帛”开口三等今读i,如“碧”。合口二等今读uo,如“虢”。
麦韻:开口二等今或读?藓,如“册”;或读o,如“擘”;合口二等今或读uo,如“获”;或读ua,如“划”。
昔韵:今或读i,如“席”;或读?尥,如“石”;或读ie,如“液”。合口三等今读i,如“役”。
锡韵:合口四等今读y,如“阒”。开口四等今读i,如“笛”。
德韵:今或读ei,如“墨”;或读?藓,如“克”。合口一等今读u?藓,如“国”。
职韵:今或读?藓,如“色”;或读i,如“力”;或读?尥,如“直”。合口三等今读y,如“域”。
2.以t收尾的韵母
质韵:开口三等今或读i,如“一”;或读?尥,如“日”。合口今读uai,如“蟀”。
没韵:合口一等今或读u,如“突”;或读o,如“勃”。
物韵:合口三等今或读o,如“佛”;或读u,如“物”。
术韵:合口三等今或读y,如“律”;或读u,如“卒”。
迄韵:开口三等今读i,如“乞”。
曷韵:开口一等今读a,如“擦”;或读?奕,如“渴”。
黠韵:开口二等今或读a,如“杀”;或读ia,如“轧”。合口二等今读ua,如“滑”。
鎋韵:开口二等今或读ia,如“瞎”;或读a,如“铡”。合口二等今读ua,如“刮”。
薛韵:开口三等今或读?尥?藜,如“热”;或读i?藓,如“灭”;或读?藓,如“裂”;或读y?藓,如“薛”。合口三等今或读uo,如“说”;或读y?藓,如“雪”。
月韵:开口三等今读i?藓,如“歇”。合口三等今或读a,如“罚”;或读ua,如“袜”;或读y?藓,如“月”。
屑韵:开口四等今读i?藓,如“铁”。合口四等今读y?藓,如“决”。
3.以p收尾的韵母
缉韵:开口三等今或读?尥,如“湿”;或读u,如“入”;或读i,如“吸”。
合韵:开口一等今读a,如“杂”;或读?奕,如“鸽”。
盍韻:开口一等今读a,如“塔”;或读?奕,如“盍”。
洽韵:开口二等今或读a,如“插”;或读ia,如“掐”。
狎韵:开口二等今读ia,如“鸭”。
叶韵:开口三等今读i?藓,如“叶”。
业韵:开口三等今读i?藓,如“怯”。
帖韵:开口四等今读i?藓,如“贴”,例外读ia,如“侠”。
乏韵:合口三等今读a,如“乏”。
中古以p、t、k、收尾的入声韵发展到现代长葛方言和普通话,韵尾全部脱落,因此现代长葛方言和普通话没有入声韵。
三、长葛方言与普通话韵母比较
从中古发展到现代,长葛方言韵母与普通话韵母演变规律较一致,入声韵都消失。长葛方言共有44个韵母,普通话有40个韵母(?尢和?尥算两个韵母,包括零声母),长葛方言比普通话多出了[?尥?藜]、[iai]、[u?藓]、[yo]四个韵母,发音没有太大区别。相对来说,长葛方言韵母发音都不到位,发音区域较窄,发音过程较短,而且舌尖前后音不分,舌尖前音突出,舌尖后音较少。具体韵母发音差异主要表现在:
(1)[?藓]韵在长葛方言内使用十分广泛,普通话中韵母为[ai]、[ei]、[o]、[ie]的一些字,例如“白”“黑”“伯”“别”,主要来自中古陌德祭韵入声字;还有[?奕]韵字,例如“涩”“胳”,这些主要来自中古铎缉韵入声字。普通话里一些韵母为[uo]的字如“国”“获”等在长葛方言中读[u?藓],这些来自中古曾摄德韵、宕摄铎韵。
(2)普通话一些韵母为[ie]的字“解”“鞋”“届”等在长葛方言中读为[iai],这些字来自中古蟹摄皆佳韵。
(3)普通话中韵母为[y?藓][iau]的一些字在长葛方言中读[yo],例如“学”“药”“脚”等,这些主要来自中古宕摄药韵和江摄觉韵。
(4)长葛方言声母f是可以和[i]相拼的,普通话中一些韵母为[ei]的字如“非”“飞”“费”在方言中读[i],这些来自蟹摄废韵、止摄微脂韵;普通话中一些韵母为[i][o]的字在长葛方言中读为[ei],例如“笔”“披”“墨”,主要来自臻摄质韵、蟹摄齐灰韵、曾摄德韵。
(5)普通话中韵母为[?奕]的一些字“课”“禾”和[?尬]韵中“数”“初”在方言区内读为[uo],前者主要来自中古果摄戈韵,后者来自中古遇摄虞鱼韵。
(6)普通话中韵母为[ei]的一些字“累”“雷”在方言区中韵母为[uei],主要来自中古曾摄蒸韵、蟹摄灰韵、止摄脂韵。
(7)普通话中韵母为[u?耷]的一些字如“荣”在方言区内韵母为[y?耷]。
语音是渐变的,长葛方言语音也不例外,从中古发展到现代,比较符合语音演变规律,当然也有例外的不规律演变情况。受普通话影响,长葛方音有新派和老派的区别,老派更完整地保留的长葛方言语音系统,新派比较接近普通话。笔者认为很有必要记录长葛韵母系统现状,让更多的人了解长葛方言,从而全面了解河南方言乃至中原官话。
参考文献:
[1]长葛县志编纂委员会.长葛县志[M].上海:三联书店,1991.
[2]陈彭年.宋本广韵(附韵镜七音略)[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丁声树,李荣.汉语音韵讲义[J].方言,1981(4).
[4]关伟华.长葛方言音系研究[D]汕头大学硕士论文,2005.
[5]卢甲文,胡曜汀,贾文.河南方言资料[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
[6]李荣.音韵存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7]李如龙.论汉语方言语言的演变[J].语言研究,1999.
[8]刘颂浩.襄城方言音系[J].方言,1993(4).
[9]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0]唐作藩.音韵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1]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2]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9.
[13]张启焕,陈天福,程颐.河南方音概况[M].河南师范大学研究处,1982.
[14]周庆生.郑州方言的声韵调[J].方言,19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