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体育课程改革行动研究①

2017-04-14黎明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工程施工中职建筑

黎明

(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 广东广州 510403)

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体育课程改革行动研究①

黎明

(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 广东广州 510403)

中职体育课程改革应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应该体现学生的未来职业特点,中职体育的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应当始终处于主动适应的位置,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该文结合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职业特性,通过对试验对象的三轮行动研究,论述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并对行动研究实施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为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体育课程的合理设置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以期对体育教学改革及课程开发提供参考。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 体育课程 三轮行动研究 实施 评价

中职体育课程改革应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应该体现学生的未来职业特点,中职体育的教学内容及其目标要求应当始终处于主动适应的位置,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因此,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加速中职体育课程的改革。下面以笔者所在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体育课程的行动研究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1 研究目的

中职教育与普通中学教育同属于基础教育体系,但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中职体育课程体系的独特性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方面体现,只有从中职教育的课程目标和课程设计的特点出发,对现行的中职体育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才能使中职体育课程真正融入中职课程体系。行动研究则应更好地结合中职教育的独特性,以达到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目的。

表1 第一轮行动研究计划表

表2 第二轮行动研究计划表

表3 第三轮行动研究计划表

表4 男子1 000 m成绩对比表

2 行动研究定义与对象

2.1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由教师、校长、学校辅导员或其他教学相关人员主持的,收集学校的管理体制、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方面的信息。收集这些信息的目的在于增长见识、促进反思实践、改进学校环境(或教育实践)以及提高学生的成绩,进而改善他们的学习环境。

2.2 研究对象

该研究以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2013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1302班(A校区)与1310班(B校区)作为研究对象,于2014学年第二学期分别进行实验课与常规课的教学。通过三轮行动研究,在三轮的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中,探索出一类适用于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体育课程。

3 行动研究的实施

3.1 准备阶段

3.1.1 研究样本的选择

试验对象是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学生。为了保证实验对象原有水平相似,该研究采用等组的方法,在教学之前,对2013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1302班和1310班共90名学生进行测试,该次测试作为学生的前测成绩。1302班作为实验班, 1310班作为对照班,每班各45人(全部为男生),由于选取的两个班分别位于A校区(三元里校区)和B校区(江高校区),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两个研究样本的干扰,测试的任务是以个人为单位,对学生的耐力、速度、力量进行统一的测试。

3.1.2 研究内容的选择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和繁重的工作强度。根据身体素质方面的需要,他们需要有较好的耐力、力量与速度的能力,因此,该学期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安排了一些相应的耐力、力量和速度训练。

3.1.3 行动研究方案的设计

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体育课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并依据行动研究的步骤,设计三轮行动方案。

3.2 具体行动研究阶段

3.2.1 第一轮行动研究

(1)目标与计划。

①试验对象。

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2013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1302班(A校区)。

②研究准备。

设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体育课程。

③研究目标。

第一,初步验证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有效性。

第二,通过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第二轮行动计划的修改奠定基础。

④具体计划(见表1)。

(2)行动与观察。

学生对教师呈现的实践新课程设计内容普遍感到有兴趣,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他们也表示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及参与运动实践的动力,为教师顺利组织教学活动打下良好基础。在体能恢复、身体素质训练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克服以往的懒散状态,精神面貌良好,整体学习自觉性比以往有很大的提高。根据观察和测试显示,学生的速度和爆发力总体情况良好;但耐力、臂力和腰力方面就稍为逊色;长跑和引体向上项目成绩较差。

(3)反思。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体育课程设计是合理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教师今后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技术性的指导,使成绩有更大的提高。速度、耐力、臂力和腰力对于该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当中颇为重要,教师要特别针对学生呈现出来的薄弱环节,加强技术指导,更为重要的是应制定目标,要求学生课后坚持锻炼,从而也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表5 男子10m×4往返跑成绩对比表

表6 男子引体向上成绩对比表

3.2.2 第二轮行动研究

(1)目标与计划。

①研究目标。

第一,增加结合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特色的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第二,进一步验证该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第三,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第三轮行动计划的修改奠定基础。

②具体计划(见表2)。

(2)行动与观察。

此阶段重点是增加了具有专业特色内容。 如3×100m接力跑、持器械跑、爬竿等项目,它们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学生要参加的测量技能比赛或者他们的职业需求有直接联系,会大大促进同学们的专业技能的提高,由于具有较强的实效性,教师观察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特别是经过针对性强的体能训练,同学们对具有专业特色内容的项目能以较高的质量完成。

(3)反思。

具有职业特质的课程内容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体育课程特色,比以往的常规课程更利于学生接受,教学质量明显比对照班级要好,从而进一步证明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尚未能得以有效地解决,此外,特色项目的设置还可以更细化、多样化,更具创新性,以满足学生将来职业的实际需要。

3.2.3 第三轮行动研究

(1)目标与计划。

①研究目标。

第一,继续加强完善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

第二,验证该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第三,通过测试和数据分析,对行动研究计划作总结。

②具体计划(见表3)。

(2)行动与观察。

学生比前两轮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对新增加的特色项目, 如持测量器械、建筑材料跑步,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耐力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小组形式和强化训练相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明显减少。不少原来运动基础差的学生成绩进步很大,从讨厌上体育课转变到喜欢上体育课。教师在此轮行动计划中,对学生进行实验后的运动成绩测试并进行数据分析。

(3)反思。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他们的反馈意见,总结得出该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体育课程的内容确有一定的实效性,学生易于接受,对提高中职学生专业技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根据实验后的运动成绩测试进行数据分析,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了,运动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性的教学,为验证该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体育课程内容对提高中职学生技能的效果作出有益的尝试。

3.3 实施结果分析

根据专业的特点主要测试了以下几个项目:1000m跑、10m×4往返跑、引体向上。此次测试成绩依据1989年原国家体委制定并颁布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评分表》进行评定。从速度、力量、耐力和协调等方面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并加以分析。

实验班实验课和对照班常规课教学前后体育运动成绩对比分析,详见表4。

由表4可知,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学前后优秀率分别提高了4.4%和2.3%;良好率分别提高了11.1%和2.2%;及格率分别提高了17.8%和2.2%。

由表5可知,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学前后优秀率分别提高了8.9%和0%;良好率分别提高了13.3%和2.2%;及格率分别提高了15.6%和0.5%。

由表6可知,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学前后优秀率分别提高了8.9%和2.2%;良好率分别提高了8.8%和4.5%;及格率分别提高了37.8%和13.3%。

4 行动研究评价

4.1 实施结果评价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可知,实验班学生采用新的教学内容后身体素质变化与对照班学生采用常规教学后的身体素质变化,成绩变化十分显著。实验班大部分学生的运动成绩都有所提高且提高幅度较大;而对照班的学生普遍都没有提高,只有少数提高且提高幅度很小。这除了与学生自身的身体状况有关外,主要是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且内容缺乏针对性,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因此只有基于职业特质的针对性教学内容,才能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课堂中去,进而提高相应的身体素质和各项综合能力。

4.2 对学生的评价

4.2.1 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实验班的学生对新课程的学习普遍有较高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具有职业特质的运动项目,学生的投入度更较高,大部分同学能按照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都有显著的提高,总体教学效果良好;但也有个别同学由于存在畏难情绪,缺乏进取精神,成绩不甚理想。

4.2.2 专业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2015年6月学生实操课结束后,对实操课的指导教师进行调查,教师普遍反映:对照班的部分学生,在实操课上的学习态度比较散漫,组织纪律性不强,动手能力相对薄弱,未能按时按质完成实操的目标任务;而实验班的大部分学生,对待实操的态度尤为积极,专心观察老师的示范,在实操过程中踏踏实实地做好相应的项目,动手能力明显较强,动作利落,工作效率较高,表现得非常自信,在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都比对照班的学生明显有提升。

4.2.3 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评价

2015年12月对实习单位进行了电话访谈,实习指导师傅和单位负责人都一致认为:对照班学生的表现相对差一些,部分学生体能较差,持续工作时间较短,注意力不太集中,有偷懒现象,达不到施工的基本要求,工作效率不高;而实验班的同学能积极认真参与实习工作,谦虚向师傅请教问题,认真学习建筑施工的实际经验,虚心接受实习指导师傅的批评意见与建议,遇事也能与他人相处和睦,融洽沟通,能较快地适应实习工作环境,有敬业精神,责任心很强,能按时到岗,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身体素质较好,持续工作能力较强,在自我表现力、对待工作的态度以及工作的效率上都表现出一个合格中专生应该具备的素质。

4.3 行动研究与新课程改革关系的评价

前面提及学生在行动研究过程中,专业教师和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也给与较高的评价,这进一步验证了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实效性。 新课程的内容设置为行动研究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而三轮行动研究的结果则是对新课程改革的肯定验证。也就是说,由于新课程的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的需要,才使得行动研究能够有效开展;而行动研究则是根据新课程改革内容要求不断改进完善,力求达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4.4 行动研究操作性评价

该行动研究结合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职业特质,循序渐进地设置行动研究的步骤和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环紧扣一环地进行递进式的操作,严格按照每一轮的计划实施行动研究,并且对每一轮的行动进行认真地观察及反思,针对出现的问题完善下一轮的课程设计及行动研究,由于该行动研究目标明确、切合实际,学生乐于接受,教师得以高质量地完成该行动研究的操作,从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

4.5 行动研究推广性评价

如果该行动研究只可能对实验班级产生效果,那么该行动研究就失去其推广的可行性,从而失去新课程改革的意义。此次行动研究的实验对象,只是一个普通班级,并没有经过刻意挑选,因而具有代表性,在理论上说在该班能够实施的行动研究具有推广到本校或同类学校同专业的其他班级的可行性。此次的行动研究方案,得到相关专业老师和实习单位的全力支持,同类学校的体育老师的也认为此行动研究具有推广的价值。

4.6 行动研究存在问题的评价

此次行动研究由于初次实验,时间也有些仓促,再加上条件所限,没能在学校的更多班级进行试验,也没有同类学校同一专业作为参照,使其在数据说服力方面打了折扣,很多地方也有待于进一步修改与完善。例如第一轮的活动内容与传统教学的内容差异性不大,如果在项目内容上再有所创新,强化监督学生课后运动的进行情况,相信会有更好的实效性。第二轮的行动研究中,针对学生呈现出来的个体差异状况,在行动研究中虽采取了一些手段,如个别辅导和小组活动的形式,但由于班级人数较多的缘故,尚未能做到使每一学生都能取得进步,应该要更好地考虑到学生的个体情况。至于第三轮对于具有职业特质的内容,还是显得单薄,应该说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体育教师要多与专业教师和学生的用人单位多做沟通,调查职业从业者所需专业身心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开发更多的具有职业特质的体育项目,促进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职业人才素质的提升。

5 结论与反思

(1)实验表明: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实验班学生采用新设置的体育课程内容进行授课后,学生在身体素质及自我表现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尤其是对专业技能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考虑与其专业特点、专业发展需要相结合是非常必要的。

(2)从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学前后测试的数据分析可知:实验班学生各项运动成绩的提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班,说明新设置的体育课程内容对学生更有实效性与专业的针对性,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特质合理设置的体育课程内容,不但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体育与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相关联知识的进一步学习,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及职业技能水平。

(3)该研究的实验与访谈,为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体育课程的合理设置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因此,在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要重视根据各专业的职业特点与职业发展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

(4)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促进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而且对学生将来的深造学习或踏入工作岗位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结合学生的职业特质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必将是今后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方向和重点。

6 结语

该文对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行动研究,对体育教学改革及体育课程开发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今后还需要不断的实践检验,使其更具有实效性、典范性和可迁移性,从而形成严谨的科学体系,使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体育课程开发更加完善,并为其他专业的体育课程开发积累经验。

[1]沈泉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新思路[J].体育研究与教育,2009,24(S1):62-63.

[2]魏四成.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研究——武汉工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7(8):207-208.

[3]曾永忠,董伦红,赵苏喆.高职体育课程内容体系设计与实施构想[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4(4):331-334.

[4]曾永忠,董伦红.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与建构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钟秉枢.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与创新——北京体育大学2008—2009年度教学成果汇编[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6]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与锻炼指导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7](美)杰夫·米尔斯(Geoffrey E.Mills),著.教师行动研究指南[M].潘新民,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G633.96

A

2095-2813(2017)01(a)-0133-05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1.133

黎明(1982,8—),男,汉,湖南汨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工程施工中职建筑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施工工艺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教材《燃气工程施工》于2022年1月出版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探讨自来水管道工程施工的通病与防治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