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前考官的批语可以笑一年

2017-04-14党霄羽

中外文摘 2017年6期
关键词:会试阎锡山罗素

□ 党霄羽

以前考官的批语可以笑一年

□ 党霄羽

许广平在上大学的时候,曾经写过一个考试作业,名字叫《罗素的话》,交给了她的老师鲁迅先生。

鲁迅审稿后批道:“《罗素的话》给九十分,其中给你五分(抄工三分,末尾的议论二分),其余的八十五分都给罗素。”不愧是鲁迅,或许,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说,我给了你八十八分的感情分哦。

自古至今,无论是烂到无敌的试卷,还是妙笔生花的美文,总能激发某些考官的创作欲。

清朝诗人张问陶在莱州主持考试,出了个题目让考生写“伯夷叔齐”。有个考生不知道伯夷、叔齐是两个人的名字,把四个字拆开写了篇文章,共分八个自然段。张问陶模仿戏文的语气在试卷下面批道:“我的儿啊!我只知你俩在首阳山上,做了饿杀鬼,谁知你俩被一个混账的东西,做成了一味吃不得的大炸八块。”伯夷、叔齐做的油炸单品,原料也是挺珍贵的。

明代成化年间,陈公甫、庄孔畅、章德懋三个人一起进京参加会试,结果发榜的时候,榜单上却独独没有陈公甫的名字。大家一起去查卷子,发现陈的文章开头是这样写的:“人各有其等,圣人等其等。”文章生硬的省略让人产生歧义。因此考官批写道:“若要中进士,还须等一等。”

由于文句不通造成考官无法理解的情况还不少。纪晓岚就曾经给难以理解的文章写批语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鸣翠柳,意思是说文章写的是鸟语,完全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意思是不知道你要让我理解到哪里去,该不是要上天吧?

康有为曾受阎锡山之托考县官,题目是“廉吏民表”。有个考生没读过包拯《乞不用赃吏》中的“廉者,民之表也”这句话,以为就是类似excel表之类的东西,因此写道:“盛矣哉,世界之表多也,有摄氏表,有华氏表,如今又有廉吏民表……”康有为批道:“今若题为‘阎锡山论’,尔必曰:‘盛矣哉,山西之山多也,有五台山,有中条山,如今又有阎锡山也……’”看来康有为很懂冷笑话。

还有威胁老师的学生。有的孩子答不出题,就在试卷上题诗一首:“未曾提笔泪涟涟,苦读寒窗十几年;考官若不把我取,回家一命归黄泉!”主考官的回复是:“未曾提笔泪涟涟——不必;苦读寒窗十几年——未必;考官若不把我取——势必;回家一命归黄泉——何必!”

清代的《坚瓠集》里记载一个故事,某次考试要考生围绕“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写篇文章。有个秀才写道:“一代一代又一代。”这是地地道道的白话文,形同儿戏。因此考官李宗师批道“二等二等再二等”,把该考生定为六等。按照明清的“六等黜陟法”,这秀才回到乡里也当不成秀才了。考试有风险,玩笑须谨慎!

考官若是觉得一份卷子好,也是不吝笔墨,极力夸赞,完全不顾考生可能会产生骄傲的情绪。一位姓彭的考官夸奖考生的文章写得好,把其他人的文章都比作虫子的嗡嗡声:“盖腰鼓百面, 以破蟋蟀之鸣、苍蝇之声者也。”不过这位考生也只得了十八名而已。不知道排在他前面的那些考生看了这句评语该做何感想。

还有更厉害的,梁启超会试的时候,考官李文田很欣赏他,而其他考官不喜欢他。李文田力争,在试卷上引用了张籍的“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这句诗作为批语,可见李文田对梁启超言辞有多么柔软了。

清朝时,阅卷老师特别注重考生的书法。龚自珍的字书写潦草,因此只在会试里面取得了三甲十九名的成绩。龚自珍看到这个分数很生气,就把女儿、老婆、小妾、婢女统统叫来,让她们做一件事——练字!别的字体不准练,就练科举考试用的那种馆阁体!从此之后,只要谈到科举,他就理直气壮地对朋友说:“吾家妇人无一不可入翰林。”

还有的考生给自己写评语,这恐怕是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考官杜黄裳请考生尹枢主持了考试,尹枢选了不少人,考生都心悦诚服。最后,还差一个状元没选。尹枢哈哈一笑,说:“状元非老夫不可。”其他人也都同意。就这样,尹枢成了历史上唯一一个把自己评为状元的考生,这种事也只有唐朝人办得出来。

(摘自《字媒体微信公众号》)

猜你喜欢

会试阎锡山罗素
罗素悖论
阎锡山接收日伪企业后的经营策略
古代科举考试,哪些情况会延期
明代《会试录序》的史料价值探析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从明朝会试看科举制
罗素的亲知理论解析
阎锡山与西安事变
阎锡山与晋军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