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邮驿文化及其对“一带一路”信息传递的启迪

2017-04-13谭兴梅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江苏225000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高邮驿站一带一路

谭兴梅(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225000)

文化建设

邮驿文化及其对“一带一路”信息传递的启迪

谭兴梅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225000)

人类社会从古至今需要传播信息进行物资交流,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了驿站。驿站在古代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投递公文、传递信息、商务往来等。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信息上,而且在军事经济上都有很大用途。大运河不仅具有人流物流功能,而且具有信息传递功能。运河边上的高邮是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惟一以“邮”命名的城市,盂城驿在古代丝绸之路的信息传递上起过重大作用,现已被联合国列为大运河世界遗产节点。党中央、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而盂城驿正在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上,其所积累的邮驿文化更是中国信息传递史的见证,需要进一步认识和开发,以提升高邮以至扬州的城市竞争力。特别是运河申遗成功后,应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加强人们对邮驿文化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把盂城驿开发建设得更加美好。

驿站;盂城驿; 丝绸之路;信息传递

一、古代邮驿文化的信息传播历程

人类社会从古至今需要传播信息,进行物资交流,因而在途中建立了很多马站。后来,过往官员和商人需要吃饭休息,马站又演变成为驿站。驿,指古时候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整顿、更换马匹的地方,也指用来传递公文的马。驿站在古代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投递公文、传递信息、军事城堡、商务往来等。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信息上,而且在军事经济上都有很大用途。一般来说,它可以被用作转达政府的命令。在战争时代,则被作为军队之间沟通军情和作战方案的有力渠道。当遇到重大的灾害和一些突发事故时,它又会成为政府机关采取特殊措施和处理特殊事故的必备工具。所以,邮驿既是我国古时候的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也被历代政府作为有效统治的工具。目前我国现存的两大驿站,一是建于明朝洪武八年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驿站盂城驿,一是位于河北省怀来县建于明代的鸡鸣驿。这是两处格局完整的驿站遗存。

邮驿源于原始社会由群体走向个体、我们的祖先采用结绳记事法和契刻法来进行交流时。早在数千年前母系社会时候的古人类,就拥有了简单的通信方法。我国进入奴隶制社会后,交通和通信业与之前相比更加方便。社会生产的逐渐发展是在商朝盘庚迁殷以后,与之同时交通也随之发展起来。据甲骨文记载,商朝在四通八达的道路沿线开设了很多休息和住宿的地方,之后就演变成当时最初的邮驿制度。“商人”一词的由来就足以说明商朝经济的繁荣。而商业之所以如此繁荣,得益于当时发达便捷的交通业。商朝时,道路的交通就被严格地管理着。

交通业在西周的时候,不仅非常发达,而且很便捷。据《周礼》记载:“周的邮驿制度已经初具雏形”,那时出现了一种“声光”通信相结合的通信方式,就是烽隧大鼓,在传递边疆紧急军情的过程中被使用。有一则非常出名的故事,名为“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从中可以看出,那时就已经将烽火作为通信方式了。烽火通信具有规定完整的信号,高度的严密性,不允许在传令通信时出现任何差错。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传命。”这一时期传递信息不仅仅有驿骑和传车等方式,军事中也出现了阴符和阴书。秦国于公元前221年扫平六国,统一全国。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王朝。秦始皇建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政治体制,实行郡县制度,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币,修筑了万里长城和驰道、直道。秦朝制定的这些邮传制度不仅被后世各朝沿用,还为奠定中国封建邮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00多年来,邮驿虽有不少变化与发展,但总体的框架和主要结构还是在秦朝的基础上创立。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宋《五经总要》中提起唐代驿站:“因受东百八十里,九递至燕郡城,自燕郡城东行,经汝罗守捉,渡辽河十七驿至安东都护府约五百里。”隋朝在秦朝之后再一次开创了全国统一的新局面,数百年分裂割据的情况告一段落,结束了混乱的割据时代。在唐朝时驿站终于变为一体,它的构造一共分为七部分。唐朝驿站在中央机制中被分配给兵部进行管理,而在地方上则由州县级的官员派人管理。它不仅有严密的管理,还有一套自上而下的监察和监督邮驿事务的程序,邮驿法规《永徽律》的制定就是为了确保邮驿通讯能够正常、准确和安全。另外,官员利用邮驿互通私信是唐朝在通信方面的改革之一,这是前朝没有过的事。

960年北宋建立后,为了巩固君主的统治加强皇权的威严,进行一系列政策改变,邮驿也作为其中的部分做出了重要的改革。元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之中版图开拓最大的王朝,统治者比以往的朝代更加重视邮驿的建设。为了进一步加强统治,在全国各地遍设驿站,驿站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也成为元朝巩固政权的重要手段。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亲眼所见当时驿站盛况十分惊讶,称之为奇观,说“难以用言辞进行形容”。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明代对邮驿的重视程度在建国之初就有体现。明洪武元年颁布诏令设置马站及递运所、急递铺。明统治者不仅注重发展边疆地区的邮驿,而且非常重视与海外的联系。派郑和的七次远航,对沟通东西方交通、信息、经济文化,促进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起了非常大的作用。1644年清军入关,政治、经济、文化在封建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辽阔的国土板块内,中国进一步加强各民族的统一,同时邮驿制度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余年间的发展达到了高峰。

二、高邮邮驿文化在历史上的作用

元末张士诚据高邮称王,建国号大周。高邮兴起在秦朝,秦王嬴政在二十四年(前223 年)灭掉楚国以后,曾在这里搭建了高台,开设邮亭,设名“高邮”,别名“秦邮”。秦为何在这地方筑高台建设邮亭呢?主要原因和高邮的地理形势有关。高邮为江淮要冲,控下河而引入长江,襟皖东带苏北。明朝是它发展的鼎盛时期。明代任高邮知州赵来亨的《公馆记》中说到:“高邮地当广陵、涟水交衢,两京通津,郡国之输将,华裔之朝贡,使命之巡行,咸取道焉。”明、清设州。民国时设县。中华人民共和国仍设为县。我国2000 多个县市之中,以“邮”字命名的唯有江苏省中部历史文化名城“高邮”。高邮的周围是低洼的沼泽地,唯有此处地势高。秦少游在描写高邮地理环境时提到,“吾乡如覆盂,地处扬楚脊,环以万顷湖,天粘四无壁”,因而高邮又有了“盂城”的别名。此后历代的建制,高邮虽有县、路、军、州、府、市之别,但是高邮这个称呼一直沿用到现在。

高邮城南门外馆驿巷内发现的盂城驿是全国尚存的驿站中保存最好的、也同时是规模最大的一座,堪称中国驿站的缩影。据文献记载,孟城驿开设于明洪武八年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毁于倭火,隆庆二年(1737年)知州赵来亨重建。清嘉庆、道光年间重修。孟城驿原规模宏大,有马神殿及马房数十间。驿站西南不远,临运河堤有饯宾客的皇华厅。驿旁是秦邮公馆,驿北有驿丞宅1所。清末公文改归邮局投递。现存正厅屋4间(89.14平方米)、后厅屋(103平方米)、秦邮公馆门楼1座(21.3平方米)。有东宅门厅、官厅、皂厅、前厅、后厅、驿丞宅等100余房间,驿站有马夫、水夫、旱夫200 多个人,马骡有100多匹。驿站驿丞的设置,只有全省的个别州县才会有。明朝时期,盂城驿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住宿膳食功能,类似于现代的招待所或宾馆。按官阶高低对持有“驿关”的官员及仆从可以免费享受驿站提供的膳食、住宿、马匹、舟车。二是投递公文。驿站为来往的车船供应膳食,给传递文书的人员以及过境的官员使用。盂城驿的北面有驿丞宅,驿站南面有能供应百匹马同时饮水的饮圹,可以想象当时的送往迎来、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盂城驿对于研究我国古时候的邮政历史、交通史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此外,它还具有多处保存比较完好的古代民居。盂城驿的存在不仅显示它传送公文、飞报军情的重大功能,同时也覆盖了交通、通信、接待、司法、运输等方面功能底蕴,体现了它跨越时空的气势和永恒的历史价值,迸发出灿烂的文化光辉。

三、运河入遗后盂城驿开发现状评估

盂城驿是明代横穿南北的大动脉(京杭运河)上的一处重要的驿站。经过修建,被誉为全国唯一的“邮驿博物馆”。1993—1995年期间在国家邮电部、江苏省政府支持下,盂城驿得到修复,在这个基础上建成了中国唯一的邮驿博物馆。1995年8月,中国社科院的历史所、中国明史学会以及邮电部文史中心在高邮召开了邮驿文化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后,邮电部发行了《古代驿站·盂城驿》特种邮票,并举行了首发仪式。盂城驿成为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目前,盂城驿周围的区域现状大多为低层建筑,盂城驿的保护以及周围相关风貌的改造具有实际性和迫切性。

隋朝万千民工修筑驰道和运河,京杭大运河成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它的功能主要是通过驿站运输粮食、运送食盐,使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更加方便,对信息交流条件的改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运河成功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盂城驿作为我国古代南北的大动脉,是江苏段22个遗产点中的一处重要的遗产点,京杭大运河上的一处重要驿站,它担负着南北漕运的任务。邮驿文化的本质是传递信息以及沟通联系,它是维护阶级统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盂城驿是横穿南北的大动脉京杭大运河上一处重要的证明,大运河担负着“漕运通道”的使命,是一条重要的经济命脉。虽然申遗成功,但如何以合理的方式保护利用这些遗产点,这才是申遗成功后的责任和义务。其所积累的邮驿文化更是中国信息传递史的见证,需要进一步认识和开发,以提升高邮以至扬州的城市竞争力。

四、丝绸之路上的古代驿站

(一)丝绸之路历史

中国西汉(公元前 138年)汉武帝继位初期制定了远交近攻策略。匈奴是其最大的敌人。汉武帝为了联合大月氏等国形成军事同盟以“断匈奴右臂”的战略共同抵抗匈奴,故派张骞出使西域四国:大宛国、大夏国、康居国、大月氏国。几经周折,张骞联合军事同盟未能达成,历经13年的艰辛,于公元前 126 年返回了长安,张骞的真诚勇敢诚信赢得了西域诸国的信任。他们都想与汉交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无形之中打开了一条丝绸之路。这条道路以长安为起点,途中经过甘肃西北,于黎山以西,乌鞘岭以北,新疆边界以南,贯穿天山南北,通往中南亚等地区,与地中海沿岸城市的各个陆上通道相连接。最先提出“丝绸之路”一词的人应归功于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他编著的《中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依据的研究》写道:“公元前 114 -公元127年,存在一条从洛阳、长安到中亚的重要商道,横贯亚欧大陆的交通大动脉和商业贸易路线,连接亚欧大陆,东西宽度约一万公里,南北辐射约三千公里。”由于当时的输出物品主要是丝绸,由此把这条商道名为“丝绸之路”。此后“丝绸之路”一词被后世广为流传,丝绸之路的开拓对发展西北边疆以及沿线国家丝绸贸易起到了巨大作用,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

(二) 丝绸之路上的古代驿站

驿站虽然不是两汉才开始实行的管理边疆区域的措施,但在贸易往来过程中,西域驿站的地位愈发突显,分布在丝路南北道上的西域一些国家受惠于整个丝绸之路沿线,这极大地方便了长安的汉朝统治者收集信息管理边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干道——楼兰道,位于丝路南道的精绝小国,因丝路的楼兰道始终是西汉通西域的唯一交通干线,其正式贯通的标志是丝绸之路的出现。两汉时期,丝绸之路沿线的驿站制度比之前更加严密,有利于汉朝统治者维持丝绸之路通畅从而保障国家政令沿丝绸之路传递到各个绿洲属国。此外,西北边疆的一些信息通过丝绸之路驿站上传到中央,确保了整个西北边境安宁,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写了《馆驿使壁记》,唐代的驿站制度比以往更加完善。唐朝长安是重要的道路中心,从长安横贯西北的规模宏大的驿道即“丝绸之路”为当时全国驿道之首。七条重要驿道呈放射状分布在唐朝,邮差从这些通道去往全国各地。由此可以看出,唐朝驿站的实际情况,在宽敞的路上经常可见到“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的场面。由此推断,从中央的政令发出开始计算的话,差不多两月之内就可以推行到全国各地。唐朝对外还有若干国际性的驿道。

(三)丝绸之路上古驿站经济文化功能

1.驿站加强物产的流通

从商品贸易交易来看, 公元前126 年张骞出使西域以来,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不断通过丝绸之路向西方运输。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四大发明”是中国领先于世界的科技,也从丝绸之路传往西方以至世界各地,促进了西方文明的发展。我国的水利技术成为西域沙漠之地的主要灌溉技术,同时也随西汉时丝绸之路的发展传入中亚。与此同时,西方的天文历法、建筑工艺、制糖法、酿酒术等技艺也向中国输入。在长期的经济贸易的往来和文明传播的过程中,西方国家的教育事业,也因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得到了发展。

丝绸之路成为衔接中国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的茶叶带到世界各地,来自中东地区的香料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传入中国。许多带有“胡”字的物品和农作物,其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这一举动不仅推动了沿途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使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提高。

2.驿站加强贸易的畅通

从古至今,从中外文化交流史中我们了解到,丝绸之路最先是一条贸易交流路线,再后来又成为文化交流路线。“China”这个英语单词不仅代表“中国”,同时也具有另外一个意义,即瓷器。由此可以看出,古代各国将中国理解为丝绸、瓷器的国度,丝绸和瓷器成为了古代中国的标志以及代名词。古代中国瓷器经海陆两条线路运到伊朗,丝绸之路对中国物质文化成果传播至各国起了巨大的作用。丝绸之路为古代中国海外贸易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商人历来是文化交流的先驱,为了利益,古阿拉伯人不畏艰险往返于中国与西亚、欧洲、北非等地。世界之所以可以从物质方面认识并理解中国,是因为世人认识中国物质文化的主要途径是贸易经济。海外贸易不仅是物质文化传播的传统路径,也是重要路径。

3.驿站加强文化的交流

丝绸之路把东西方各地域,各国家的各种文化类型联系在一起。从某种程度上说,丝绸之路的开拓就如同后来发现新航路,两者都是世界性的与文明交往有关的发现,也都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里程碑。文化的融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13世纪有一位旅行家名叫马可波罗,他所著的《马可波罗游记》中有一篇提到“东方遍地是黄金”,由此全世界认识了中国,而西方地理学家也得以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早期的“世界地图”。不但古中国、古罗马、古伊斯兰和古印度等世界主要的文明体系是由丝绸之路联通传播,甚至连西方的基督教、伊斯兰教,南亚等地的宗教如景教、袄教、摩尼教等也是由丝绸之路传入的。而东方文化也因此得以传播到西方,并且推动了人类文明交流的融合与发展。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也经由丝绸之路传播到了西域各国。“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外文化的贡献还不仅如此。中国的皮影戏、潮剧随着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东南亚的印尼、泰国。汉朝各种杂技传入中国。中国沿海地区的妈祖信仰在东南亚一带流传甚广,而印度的瑜伽在中国也得以风靡。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亚非各国就不会拥有如此繁盛的文化交流,各地文化也不可能像这样进行融合发展。

五、邮驿文化开发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接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中唐地理学家贾耽《记四夷入贡道里》记载唐朝的交往线,不仅有国内的,也有七条国际西域道。那时的车、马、人,可以通过这些水陆通道通往朝鲜、日本、中亚、印度和东南亚等各国。海陆丝绸之路是我国同东南亚、中亚、南亚、东非、西亚、欧洲等贸易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

党中央、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而盂城驿正在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上,应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把盂城驿的开发建设和邮驿文化的弘扬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现盂城驿虽已作为旅游景点开放,但列为世界遗产后如何进一步保护并提升其功能,已成为一个严峻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不能满足于多收若干门票,更应将其重视和传递商业信息的理念运用于当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同时认真学习习主席的治国理政思想,充分理解国家“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思想,同具体实证研究结合起来。

[1]徐堇.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国港口经济的影响[J].企业导报,2014(7).

[2]朱显平,孙绪.创新开放理念,深化共赢格局,建设好东北亚丝绸之路[J].东北亚论坛,2014(2).

[3]谭秀杰,周茂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J].国际贸易问题,2015(2).

[4]刘欢,姜建斌.“丝绸之路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经济视野,2015(14).

[5]党建伟.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沿线重要节点城市未来发展的影响[J].特别报道,2月上半月刊.

[6]胡鞍钢,马伟,鄢一龙.“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报,2014(2).

[7]施秀萍,李欣瑶.弘扬华夏文明精髓,复兴丝绸之路文化[N].甘肃日报,2013-10-12(4).

[8]胡一楠.两汉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对经济,文化的影响[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6(5).

[9]陈霞.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对新疆历史的影响[J].历史教学问题,2016(1).

[10]张俊英,刘艳丽.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影响与当代价值研究[J].历史教学问题,2016(1).

[11]汪鸣.“一带一路”背景下物流业需冷思考[N].现代物流报,2015-05-12(1).

[12]潘跃.让丝绸之路成为充满活力的经济大走廊[N].人民日报,2014-04-23(3).

[13]徐黎丽,古力努尔.丝绸之路在西汉“贯通”对中国西北边疆经略的影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5).

[14]白永秀,王颂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纵深背景与地缘战略[J].区域经济,2014(3).

[15]陆璐,南方丝绸之路对大理的影响及当前的对策[J].大理学院学报,2015(3).

(责任编辑:孙建华)

PostCultureandItsEnlightenmentto"OneBeltandOneRoad"Information

TAN Xingmei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Tourism, Yangzhou, Jiangsu 225000, China)

Throughout history, human society needs to spread information exchange. On this situation arises the station, and station in the ancien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such as the delivery documents, information, commerce, and so on. This effect is not only exemplified on the information, but also on military and economic purposes.The grand canal not only has the flow of people logistics, but also has the information transfer function.On the side of the canal in Gaoyou is the nation, the only one named after the "post" among more than 2000 counties and cities. Yuchengyi in the ancient silk road city played a major role i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the grand canal has been the United Nations UNESCO heritage node.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chairman Xi's "one belt one road" great strategy is put forward, and Yuchengyi are important nodes in the ancient silk road. Its accumulated Youyi culture, the witness of history of China's information need to be further understanding and the development, to improve the urban competitiveness of Gaoyou and Yangzhou, especially after the success of the canal in support,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is opportunity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Youyi culture consciousness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turn Youyi to be a better place through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post station; Yuchengyi; the silk road; information transference

F618

A

1671-4385(2017)05-0095-05

2017-08-30

谭兴梅(1979- ),女 ,江苏扬州人, 讲师,旅游管理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猜你喜欢

高邮驿站一带一路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建立应急管理六大体系的高邮实践
好歌好酒好高邮
看千帆竞渡,数高邮风流
——高邮博物馆精华演绎
高邮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