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在毕业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研究
2017-04-13□赵凯李巍
□赵 凯 李 巍
(1.吉林农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2.吉林农业大学学生处 吉林 长春 130118)
信息网络在毕业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研究
□赵 凯1李 巍2
(1.吉林农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2.吉林农业大学学生处 吉林 长春 130118)
本课题结合网络信息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利用网络凭借信息传递速度快、空间距离影响小、成本低廉等优势,通过将毕业生与求职信息的整合建立毕业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与智能手机客户端应用程序,将在很大程度解决了上述问题,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的一种重要途径。
信息技术;毕业生;就业指导;作用
1 信息网络环境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目前,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网络基础设施的不完备,导致了已经建立起来的毕业生就业指导网站与实际需要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网络速度慢、数据传播途径狭窄、信息数量质量不达标等因素。
此外,现阶段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通常都由年级辅导员承担,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重要成员,但高校仍迫切地需要培训一支包括辅导员在内的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1.2 就业指导工作信息整合度不高,就业指导工作形式单一
各高校的就业指导信息网络平台都没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整合,从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到审核发布,各校都是独立完成的,没有能够实现信息的互通,导致了信息网络平台的资源利用率不高,信息也相对封闭。此外,由于信息整合度不高,常常会出现企业有用人需求,毕业生缺无人应聘或应聘不到合适的职位等情况,这都是毕业生、高校、用人单位、职能部门信息不能整合,信息网络的就业指导功能没有发挥出来所导致的。除了就业指导工作信息整合度不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形式目前主要课堂上的理论讲授为主,学生没有主动性学习的动力。
2 信息网络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应用探索
2.1 加强校园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力度
高校要加大对信息网络建设过程中需要资金、设备、人力等各方面的投入,以提高信息网络基础建设和技术建设。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目前已经开通的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包括就业信息网、QQ群、微信公众平台。我校的就业QQ群是按照学院、年级、班级分层次建立的,这样能够将就业指导工作由上至下延伸到各学院、各年级、各班级到个人。学校的每一名应届毕业生都可以通过登录就业信息网,关注QQ群、微信平台来获取相关就业信息。同时,就业信息网络平台不仅仅限于针对应届毕业生,低年级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平台提前了解企业信息,提早确定毕业后的就业去向。
2.2 建立毕业生就业指导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为了解决信息网络环境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个适合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管理系统PC客户端与手机客户端,可以同时开发学生版客户端与企业客户端,能够实现帮助毕业生和用人企业的双向选择,学校对所有发布的信息进行核实后发布,既能够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性,又能够大大地提高毕业生就业几率。同时,通过建立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管理系统,能够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全过程的指导、管理与服务工作。
2.3 信息网络平台严格审核发布信息
信息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和网络平台发布信息的安全性是高校就业指导信息网络平台面临的两大安全性问题。为了解决安全性的两大问题,一方面,高校必须加强对信息网络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审核力度,在保障发布信息真实性的同时,也保证了毕业生就业指导网络平台的运行安全。另一方面,高校要对企业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企业规模以、企业网址、企业地址等信息,帮助学生甄别真假就业信息。
高校要尽快建立起就业指导网站以及手机就业管理平台的开发与研究,发挥信息网络的作用,实现信息丰富、内容安全、功能完备,同时,为高校的辅导员和就业指导教师提供第一手资料,保证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时效性以及针对性。
2.4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完善与安全性
毕业生就业管理作为高校化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工作之一,建立毕业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至关重要。通过设计毕业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以下功能:毕业生可以在完善个人信息的同时,对自己职业能力、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分析与评估;可以参加网络就业培训。另一方面,毕业生信息也可以作为信息系统中可以导出的求职信息。毕业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以上信息的整合以实现为每个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和全程化的就业管理与服务。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能够与人才交流中心的对接,实现企业信息共享,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信息。
[1]郭岚峰,任建敏.信息网络在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的应用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1004-7026(2017)02-0109-01
:G647.38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02.082
项目资助: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项目资助(吉教科文合字【2015】第1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