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

2017-04-13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层次性理想信念理想

刘 隆

(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5)



当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

刘 隆

(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5)

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不仅对青年自身成长成才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在理想信念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只有把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结合起来,目的与手段结合起来,现实与理想结合起来,总体性和层次性结合起来,积极应对非主流社会思潮的冲击,才能让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更好地彰显和体现。

当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现实意义;时代价值;教育效果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但国际竞争与冲突仍然存在。这种竞争与冲突不仅有经济领域的,也有意识形态领域的。意识形态领域的竞争与冲突反映在国内,就是泛起了多种社会思潮和思想流派。这些社会思潮和思想流派明里暗里同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着激烈较量。由于青年的特殊性,这个群体自然就成为各种势力争夺的焦点,这场不见硝烟的“青年争夺战”究竟谁胜谁负将直接关系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挑战、赢得未来。而要赢得青年则离不开成功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意义重大,从促进青年自身发展角度来看,它对于青年的成长成才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促进国家社会进步角度而言,它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理想信念教育对于青年成长成才的现实意义

对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需要聚焦它对于青年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意义。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在青年的成长成才过程中,理想信念发挥着引导、激励和支撑作用。确立怎样的理想信念,直接关系青年确立什么样的人生目的,从根本上决定着青年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一)理想信念教育能为青年自身发展提供内在精神动力

个体内在的精神动力,包括理智动力、情感动力和意志动力。“理智动力处于最高层次,对情感动力和意志动力起制导作用,并决定着精神动力内在结构的性质、方向和效应。”[1]理想信念是理智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信念是在一定思想、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是理性化和体系化的奋斗目标。理想信念一经形成,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和引导人们的行为实践。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促进人的成长和事业发展。高尔基在《论文学》中曾这样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的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2]理想信念要发挥作用,还要进一步转化为情感动力和意志动力。马克思不仅重视理性的力量,还充分肯定情感的力量。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3]当然情感活动毕竟是一种非理性的活动,要让情感稳定发挥作用,就必须用理智控制情感。除了情感的力量,理想要想变为现实,还要有顽强的意志,意志也是人的行为的重要动力,没有为达成目标迎难而上的坚定意志,人们的事业是很难取得成功的;而意志又是受理性支配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意志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作出决定的那种能力。……而犹豫不决是以不知为基础的。”[4]当前,一些青年,胸无大志,理想信念动摇,追求庸俗情感,缺乏顽强意志,这些阻碍和干扰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帮助青年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促使理智动力、情感动力和意志动力良性结合,立志向、明是非、重情感、强意志,才能有力地促进青年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二)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青年筑牢自己的精神家园

人不单需要物质满足,也需要精神支撑,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自然家园建设,也离不开精神家园建设。精神家园包括民族精神家园和个体精神家园。民族精神家园建立在个体精神家园基础上,是对个体精神家园的凝炼和升华,民族精神家园制约引导着个体精神家园。一个没有精神家园感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建立在精神荒漠上的民族是不可能崛起的;一个没有精神家园感的个人是孤独的个人,必然走向迷失。理想信念的正确树立可以让精神家园更加完善,也可以对人们现实行为做出更加有效的指引。社会转型期容易出现精神意识困惑,当代中国同样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却出现了信仰危机、人性迷失、道德滑坡,这在青年一代中也有明显的表现:躲避崇高,追求享受,利己拜金,彷徨迷茫,消极颓废。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引领青年精神家园建设,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可以提升青年个人的精神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可以帮助青年完善自己的精神家园。

(三) 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青年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对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能够帮助青年正确认识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引导青年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结合起来,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一方面,社会理想制约着个人理想,这是人所共知的。俄国19世纪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告诉我们:“在人类活动的所有方面,只有那些和社会的要求保持活的联系的倾向,才能获得辉煌的发展。”也就是说只有和社会理想相联系和契合的个人理想才能取得成功。另一方面,个人理想又是社会理想的基础,社会理想只有在一个个具体的个人理想实现中才能最终成为现实。当前,一些青年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割裂开来,在生活理想上,追求物质享受,感官享受,追求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在职业理想上,贪恋安逸,重视待遇,希望稳定,不愿创业;在道德理想上,利己为私,道德标准低。这样的个人理想脱离社会理想,不仅对社会发展有害,也不利于青年个人的成长成才。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年处理好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理性追求个人的合理利益,帮助青年把个人理想融入崇高的社会理想之中,团结起来为增进共同理想努力,在实现共同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理想,引导青年立足本职工作,为实现共同理想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理想信念教育对于青年自身全面发展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由于受多元文化和其他因素影响,部分青年理想信念模糊、没有明确方向、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甚至还有极少数青年认同“共产主义渺茫论”“社会主义失败论”,这种情况任其发展下去极其危险。因此,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非常必要,理应受到高度重视。

二、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价值

当前,我们正处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不仅对青年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它的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坚持中国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能够增强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认同、道路自觉和道路自信。

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帮助青年形成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能够增强青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有着强大的理论说服力。对广大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掌握青年、用科学理性的力量说服青年,能够让青年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产生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经过了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有鲜明的理论特色和独特的理论魅力,同样具有强大的理论说服力。对青年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意义不言而喻,它能让青年更好地理解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

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帮助青年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能够增强青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对当代青年进行历史教育,帮助青年树立正确历史观意义重大。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前80年中华民族的苦难屈辱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95年的团结奋进的历史对比中,能够让青年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前的落后挨打历史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扬眉吐气的历史对比中,能够让青年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后30年的历史对比中,能够让青年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说“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总之,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才能让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智慧和力量成为一种自觉。

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帮助青年准确把握国情,能够增强青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想是以现实为基础的,确立奋斗目标必须先要认清现实,正如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开出的著名诊断:“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5]要激发当代青年奋斗热情,先要帮助青年认清国情,认清自己努力奋斗的现实舞台。对当代青年进行基本国情教育,一方面,能让青年清醒认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必须继续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另一方面,能让青年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们用短短六十多年的时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大缩小了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这样的鲜明事实中,让青年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自信。

(二)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伟大的理想,需要伟大的精神支撑,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把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渗透在爱国主义教育和改革创新教育中,有助于凝聚人心,团结奋进。

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将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有助于夯实中国精神的根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以后,爱国主义就与社会主义密不可分。把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当代,衡量青年是否真正爱国,就要看是否能将爱国与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有些人非要将爱国和爱社会主义割裂开来,散布“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的荒唐论调。针对这样的论调,邓小平曾严厉地诘问:“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爱什么呢?”[6]显然抽掉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甚至用爱国主义去对抗社会主义,必然动摇国之根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激发青年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推动青年自觉维护祖国统一,用实际行动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

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起来,有助于滋养中国精神的灵魂。一个民族的核心精神需要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积淀,也需要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它既要有民族特点,也要有时代气息;当前,在思想文化领域仍然存在激烈斗争,一些人固步自封,主张文化复古,凡事到故纸堆中找依据,湮灭文化的时代气息;一些人否定传统,主张全盘西化,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贬低文化的中国特点,这些主张都是极端错误的,会损害我们的精神之魂。要消除这些主张的危害,必须将理想信念教育渗透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培育之中,一方面,教育青年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树报国情怀,立宏图伟志,养浩然正气,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另一方面,教育青年紧跟时代步伐,追求和弘扬时代精神,存开放包容心态,树民主法治理念,强效率竞争意识,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尊重科学。只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融相生,中国精神才能真正成为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三)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就是要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伟大的事业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群策群力来完成。要团结奋进,需要人们具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帮助青年树立大局意识。大局意识,就是善于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观察形势,分析问题,善于围绕党和国家的大事认识和把握大局,自觉地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做好本职工作。当前,少数青年看待问题欠缺全局视角,站位不高,眼光短浅,视野狭窄,容易受局部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左右,认识问题容易出现偏差,辨别是非能力受到影响。通过理想信念教育,能够帮助青年更好地认识大局,自觉地服务大局,主动地维护大局;能够帮助青年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定青年政治立场;能够帮助青年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帮助青年树立责任意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的宏伟目标,也是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要求青年必须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前,一些青年逃避责任,追求轻松潇洒;一些青年把责任视为束缚,追求所谓的“自由”,这样的潇洒和自由的人生,其实是浑浑噩噩、毫无意义的。通过理想信念教育,能够帮助青年明确责任,主动承担责任,自觉践行责任;能够引导青年奉献社会,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正当利益;能够帮助青年摆脱把责任视为限制自由的思想误区,深刻理解责任是一种发展自我的机遇,是一种发展自我的手段。

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帮助青年树立服务意识。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应该树立的人生目的,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在为人民服务中推进的。为人民服务实质上是人民相互服务,所以服务他人,其实也是服务自己。当前,少数青年缺乏服务意识,只谈索取,不谈奉献;只讲享受,不讲牺牲;只见自己,不见他人,利己主义严重。这样的境界,格局不高、胸怀有限,严重侵蚀青年身心健康。通过理想信念教育,能够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奉献和索取的关系,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能够引导青年自觉把聪明才智运用到为社会、为他人的服务中去;能够开阔和提高青年的格局和境界,激发青年创造潜能和劳动热情。

三、关于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几点思考

前文所述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只是初步回答了为什么要对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这个问题。在此基础上,还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如何进行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才能够使它的现实意义、时代价值最大程度地彰显和体现。在这里,抛开细节操作不言,笔者认为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实践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一)深入认识和正确处理好几对关系

1.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对于青年自身成长成才的意义则可以看作是其个体价值,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可以看作是其社会价值,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虽然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有差异,但并不是彼此孤立,毫无联系的。一般来说,个体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个体价值的累积社会价值也无从体现;社会价值则是个体价值的衡量尺度,不符合社会要求的个体价值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同和肯定,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当前,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重视社会价值,轻视个体价值,喜欢“宏大叙事”,缺少“微观关照”,个体价值缺位,社会价值的实现没有依托。这样的教育对青年吸引力明显不足,容易陷入出力不讨好的境地。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既要“高大上”,又要“接地气”。一方面,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重视青年自身发展,努力塑造青年理想人格,通过理想人格的塑造,激发青年积极进取的内在动力,体现其“接地气”的一面;另一方面,要有宏观意识、大局意识,重视社会价值对个体价值的引领导向作用,体现其“高大上”的一面。只有让理想信念教育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融合共进、良性互动,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2.目的性价值与工具性价值的关系。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对于青年自身成长成才的意义则可以看作是其目的性价值,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可以看作是其工具性价值。目的性价值是工具性价值的基础,工具性价值根本上需要人这个主体来实现,只有塑造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能巩固阶级统治;工具性价值制约着目的性价值,对人的培养和塑造不是随意的,一个社会所推崇的理想人格实质上是对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最为有利的人格。当前对于理想信念教育目的性和工具性的理解存在两个极端:一是工具化的偏执,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工具性、政治性、阶级性的一面,而忽视理想信念教育提升人性,促进人自身发展的一面;二是目的性的极端,在人们反思工具化倾向时,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有的人否认理想信念教育的阶级性,主张去政治化、无意识形态化,用所谓“人的教育”取代思想政治教育[7]。这两种极端的危害是显然的。因此,在对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必须正视目的性和工具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处理好“刚性”和“柔情”的关系。一方面,要重视发挥理想信念教育在青年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青年服务,体现其“柔情”的一面;另一方面,要重视发挥理想信念教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服务,体现其“刚性”的一面。

3.现实价值与理想价值的关系。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对于青年自身成长成才的意义则可以看作是其现实价值,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可以看作是其理想价值。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现实价值是理想价值的基础,理想价值是现实价值的积累,理想价值反过来又吸引和激励现实价值。总之,理想价值中包含有现实价值的因素,现实价值则是实现理想价值的必由之路[8]。当前,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割裂理想价值和现实价值的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重实际价值,忽视理想价值,只看眼前,忽视长远,起不到提升青年思想境界、促进青年长远发展的作用;一种是只重理想价值,而忽视现实价值,脱离现实,好高骛远,拔苗助长,这种错误危害明显。由于理想价值和现实价值对立统一的特点,要求我们既要“务虚”,也要“务实”:一方面,必须立足青年实际,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渗透于解决青年各种现实问题之中,推动青年成长成才,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价值,体现其“务实”的一面;另一方面,必须超越青年实际,要着眼于长远,在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下功夫,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体现其“务虚”的一面。

(二)必须坚持总体性和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

青年作为一个群体,有着许多共同特征,这是毋庸置疑的,这就决定了在理想信念教育实践中可以把青年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深入剖析其总体性特征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青年的个体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他们的认知水平、觉悟程度、气质能力,还是需要层次、道德水准都是存在差异的,这就决定了在理想信念教育实践中必须坚持层次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只讲总体性,或者只讲层次性都是错误的。在实践中,绝对不能割裂总体性和层次性,在理想信念教育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坚持总体性和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

首先,在了解青年思想动态阶段,必须坚持总体性和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掌握青年思想动态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前提。在调查研究中,一方面,要把握青年这一群体思想动态的总体状况,总体状况的把握能为确立理想信念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事实依据;另一方面,更需要了解青年群体的阶段性和层次性特征,在青年不同时间段、时间节点上的思想差异,以及不同青年群体(如青年工人、青年农民、青年学生)的思想差异。差异性的了解有助于提高教育针对性,能为确立理想信念教育的具体目标提供坚实依据。

其次,在确立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目标时,必须坚持总体性和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目标应该有一个完整科学的体系。既要有体现青年总体性的总体目标,也要有体现青年层次性的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是对青年这一群体的总的要求,它对明确教育性质、方向意义重大,因此是绝对不能缺失的,不能以层次性为理由排斥总体目标,否则就有可能使教育迷失方向。具体目标则是从青年差异性出发,是对青年不同阶段、不同群体的具体要求,它有利于提升教育针对性,同样是不能缺失的,不能以总体性为理由排斥具体目标,否则容易使理想信念教育流于空洞和虚无。

再次,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选择上,也应该坚持总体性和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在选择教育内容时,一方面,从青年群体总体特征出发,教育内容要有总体性和覆盖性,理论教育和情感教育兼顾,促进认知和推动践行并行;另一方面,从青年个体差异性出发,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必须区别对待。在教育实践中,针对青年不同阶段、不同群体,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应该进行具体调整。

最后,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评估上,也应该坚持总体性和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评估教育效果时,既要考察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总体效果,也要考察青年不同阶段、不同群体理想信念教育的具体效果。效果评估为下一步新的目标确定提供依据。对总体效果的考察直接关系到新的总体目标的设定,对具体效果的考察则关系到新的具体目标的设定,因此二者是必不可少的。只看总体效果,不关心具体效果,就如“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不注重鲜活的个体效果的研究,容易让教育流于形式和表面;只看具体效果,不关心总体效果,又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注意总体效果的把握,不了解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容易让教育盲目化和“失焦”化。

(三) 积极应对非主流社会思潮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冲击

非主流社会思潮,这里是相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而言的。当前,我国主要的非主流社会思潮有诸如: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左派、新儒家、历史虚无主义等等。它们的主张大多与马克思主义相背离,其中一些社会思潮还隐晦地表达着反社会主义和反党的立场。由于大多数青年思想还不成熟,尚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这些社会思潮经过包装,极容易“俘获”一些青年,影响青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展开积极的思想斗争,应对非主流社会思潮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冲击。

一方面,要对青年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正面教育,结合中国实际,用事实说话,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我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有比较才有鉴别”,用理论的力量和事实的力量说服当代青年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让青年真正学“马”、懂“马”、信“马”、用“马”,就要改变马克思主义在一些地方被边缘化的尴尬现状。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质,要具备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透、讲深和讲明白的能力,要树立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敢于直面问题,特别是对一些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不能回避,这些问题往往是青年关注的和容易产生困惑的问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消除青年的思想困惑。

另一方面,要勇于进行坚决的思想斗争,帮助青年认识非主流社会思潮的实质,消除其负面影响。当前,非主流社会思潮的出现和蔓延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这些社会思潮往往能契合一部分人的心理图式,特别是转型期的不确定性,也为这些社会思潮滋生提供了土壤和环境。正确认识非主流社会思潮的实质,对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尤为重要。要深入剖析和揭露非主流社会思潮的危害,尤其是对一些反党、反社会主义社会思潮要敢于作坚决的斗争。在同错误思想斗争中,可以进一步帮助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

总之,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中,如果只有民族复兴的“宏大叙事”,没有具体而微的个体关照,这样的理想信念教育必然如空中楼阁,虚无缥缈,难有实效;如果只关注个体意义,而没有宏观方向的指引,这样的理想信念教育必然如堕烟海,目光短浅,甚至会有背离正确方向的负作用。总之,只有把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结合起来,目的与手段结合起来,现实与理想结合起来,总体性和层次性结合起来,积极应对非主流社会思潮的冲击,才能让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更好地彰显和体现。

[1] 骆郁廷.精神动力论[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75.

[2] 高尔基.论文学[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340.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69.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25.

[5]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5.

[6]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92.

[7] 李合亮.思想政治教育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00-213.

[8] 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96.

Th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and Times Value of Education of Ideal and Faith for Contemporary youth

LIU Long

(SchoolofMarxism,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

Youth is the main for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o carry out ambitious goals without the contemporary youth. the ideal faith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s future.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ideal and faith for the youth has not only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ir growth, but also the important times value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concrete practice of the ideal and faith education, only by way of combining the individual development with social progress, purpose with means, reality with ideal, and gradation with totality, and actively coping with the impact of the non-mainstream social thoughts, can the realistic meaning and times value of ideal and faith education for the youth be revealed and reflected better.

the contemporary youth; ideal and faith education;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imes value; educational effects

2017-04-11

刘 隆(1976-),男,山西沁县人,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10.16396/j.cnki.sxgxskxb.2017.07.017

G41

A

1008-6285(2017)07-0073-06

猜你喜欢

层次性理想信念理想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小学数学层次性问题设计初探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探析辨证论治的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