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近十年来中国知网(CNKI)中的文献分析

2017-04-13孙会王辉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特校学术论文选题

孙会 王辉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8)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近十年来中国知网(CNKI)中的文献分析

孙会 王辉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8)

近年来,随着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不断推进,特校教师越来越重视科研活动及论文发表。文章通过搜索中国知网(CNKI)近十年来刊发的特校教师的文章为样本,通过分析、归纳概括其稿件的质量和特征,从中发现特校教师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选题不当、学术性和创新性不足、行文缺乏规范性等同质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相应提出了提升特校教师科研论文写作水平的策略。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论文写作;问题;策略

一、引言

特殊教育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师资,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是特殊教育领域一直在努力和推进的重要事项。近年来,随着教育部相关政策文件的颁布,各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特殊教育学校亦已意识到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性,在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过程中,本着“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通过评价机制、奖惩制度等各种方式鼓励教师参与到科研工作中,试图通过科研课题研究、学术论文撰写等途径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近些年来,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以下简称“特校教师”)的论文犹如井喷般涌现,通过各级各类论文征集评选、内刊交流、公开刊物发表等途径,特校教师的论文写作、发表呈现一片繁荣景象。然而,仔细研读这类论文就不难发现热闹繁荣背后所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近十年来刊发的特校教师的文章为样本,通过分析、归纳概括其稿件的质量和特征,从中发现特校教师论文写作中存在的同质性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出解决策略。

二、研究样本的选择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理论性。[1]本文是基于学术论文的规范标准,运用内容分析法,在中国知网(CNKI)中以“工作单位”为检索项,分别以“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中心”“聋校”“盲校”“培智学校”为检索词,检索2006—2015年第一作者为特校教师的论文,共检索出文章3277篇。除去教学随感、札记、访谈、散文小品、信息动态、广告宣传等明显不属于论文范畴的文章(670篇),以及除去中文核心期刊、CSSCI收录期刊(180篇),作为样本分析的文章共2427篇。

需要说明的是,样本检索中,存在特殊教育学校概括不全的现象,因其学校名称不具有典型性,超出了设定的几个检索项,但也是极少量的,故不计。除去180篇核心期刊和CSSCI收录期刊,考虑到这些期刊所发文章质量相对较高,且数量较小,不能代表特校教师论文写作的平均水平。因而,只选取普通期刊作为分析样本,较能代表和反映出基层特校教师论文写作中的原生态问题。

三、问题与分析

(一)选题不当。选题,即确定论文“写什么”,是对通篇论文研究方向的确立。只有准确地选定方向,才能进行标题的确定、论证角度的选择、材料的取舍以及篇章内容的组织安排,只有确定“写什么”,才能确定“怎么写”。因而,恰当准确的选题是论文写作的重要前提。从样本分析中可见,特校教师在论文写作中,对选题的把握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选题大小适度问题、选题新旧适宜问题、难易擅长问题等。

1.选题较宽泛。很多特校教师的论文选题存在过大的现象,选题过于宽泛,致使文章架子大,内容空洞,与自身工作不符,致使论述难以集中。如,《聋校语文教学创新研究》《以信息化带动特殊教育的现代化》《浅谈理想化的特殊教育》等等。这些选题都较为宽泛,空洞不实,没有问题意识,因而,论述难以深入细致,均沦为泛泛而谈,缺乏实质的内容。

2.选题较陈旧。选题陈旧是特校教师论文写作中非常突出的现象。如,关于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有效性的问题:《走进‘有效’的培智数学课堂》《如何提高聋校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创建高效聋校语文课堂》;关于信息化手段在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中运用的问题:《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助推器》《活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品质》《浅谈信息技术在培智课堂中的应用》;关于聋生阅读和写作的问题:《发展阅读能力提高聋生书面语能力》《聋校语文阅读教学应植根于生活之中》。这些都是特校教师论文写作中老生常谈的几类问题,也是在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中切实存在的问题,尽管一再被关注和论述,却鲜有新观点、新见解出现。事实上,提倡选题新颖,并非是一味地追赶潮流热点,选择自己一知半解或没有条件和能力研究的问题,而是基于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选择前人没有发现和研究的问题。当然,很多“老题”也值得被关注,但选“老题”需“新作”,尽管是老题目,能从中发现新问题,采用新的角度论证,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的选题也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

3.选题非自己擅长的领域。论文的选题还需要与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专业所长相吻合,若选择了非自己擅长的领域,超出了自身所能掌控的范围,往往导致论述流于表面。如:《突破跨越发展——关于特殊教育发展的建议》《聋教育与培智教育均衡化发展初探》等。从选题上看,这些均为特殊教育领域较为宏观的、政策性的问题,可以作为特殊教育管理者或高校研究学者的科研项目。作为特校教师来说,显然超出了他们的研究视野和写作能力范围。因而,论文中的论述也仅仅是浮于表面的泛泛而谈。

(二)学术性、创新性不足。创新性是学术论文价值的最重要、最核心体现。国家标准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中明确提出: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旧作。[1]这充分表明学术论文的研究内容重在创新。

1.文献资料搜集不足,缺乏对已有研究现状的了解。由于专业书籍以及期刊资料的匮乏,很多特校教师对当前特殊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了解得不够全面和深入,且对怎样收集资料并不了解,缺乏文献检索的途径和方法,仅知道通过网络搜索,很少使用专业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在样本分析中发现,大多数教师的论文中看不到文献综述的影子,在其论文写作的构思过程中,文章所搭建的理论框架和纲要往往只是本学科领域的常识性内容与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产生了某种契合,加上自己的理解和领悟而成文。由于不了解已有的研究现状,既不知前人已做了什么,也不清楚本学科领域的研究展望,以及还有哪些问题有待继续探讨。这样的文章,并未有新的角度,更没有突破和创新。

2.专业理论储备不足,缺乏理论提升。学术论文话语的高度抽象方式、叙述结构模式、论点论据的严密逻辑等,是大部分特校教师非常缺乏的知识。从样本中可见,大部分特校教师的论文写作,普遍存在缺乏理论立足点,大都为经验总结式,有课堂实录,有基于教案修改成文,有工作报告式的,也有讲话稿等等。也有一些教师有意识地运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教育理论和概念术语,往往流于表面,缺乏深入地理解和分析,造成很多特殊教育专门术语应用的肤浅化,甚至出现概念性的错误,以及对一些理论、原理、观点的片面理解等现象。对特校教师而言,日常的教学经验和感受很宝贵,可以作为科研的起点,以此作为论文写作的切入点,运用扎实的理论素养,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提出问题或假设,通过资料搜集、阅读思考进行严谨的思辨,对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可以引出更深入的思考。

3.缺乏研究方法,不了解特殊教育研究过程。特殊教育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特殊教育研究更加讲求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在特校教师的论文写作中,缺乏研究方法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从样本分析中可见,76.8%的特校教师论文为经验总结式的阐述,仅有21.2%的论文中明确使用何种研究方法,多为个案研究。这表明,特校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面对各种各样的特殊教育现象,很多教师不知该如何探究其内在规律,不知使用何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即便有很好的选题和写作素材,由于缺乏理论提升和研究方法,最终沦为经验总结和思想汇报。由于特殊儿童教育研究中的变量众多,关系错综复杂,因此,应依其特殊性,采用一些更加适合其特点的研究方法。对于不同群体间或相同群体之间差异的比较研究,可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于同一群体内的个体之间的比较研究,可采用个案研究法。其中,实验研究方法、单一被试实验法、质的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是在特殊教育研究中经常被采用的方法。[3]

(三)行文缺乏规范性。论文作为记录研究过程、发布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重要信息载体,其必然有特定的、严格的规范。因此,学术论文无论是内容表述还是形式呈现,都应体现出严谨性和规范性。从论文样本中可以看出大多数特校教师在论文写作中规范性严重缺失。主要表现在:

1.表述能力欠缺,缺乏学术语言。

(1)大量使用口语化语言,不能很好地使用书面语言。如,论文中经常使用“老师”“相当的”“可以说”等,甚至有的文中还夹杂方言词汇。

(2)缺乏严谨的思辨性,行文的随意性过大。如,很多教师的论文写作主观性很强,缺乏事实和理论依据,常常以“我认为……”“我深深地感到……”“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等之类的语言来表述。如此随意性的表述方式,完全是印象型的,全凭感觉和经验使用,缺乏学术语言。

(3)学术语言与文学语言混为一谈。论文的学术语言既要符合准确、简明、清晰、逻辑性等科学语言所具有的共性特征,也要符合单一性、稳定性、中立性等科学语言的个性特征。[3]而特校教师几乎不了解科研论文的语言特征,常将学术语言和文学语言混为一谈。在论文写作中,往往认为表达得越生动越好,通常采用描写、修辞等手法,追求华丽辞藻的堆砌,随意主观抒情等。同时,人称表述也不规范,很多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表述方式,以“我”的叙述视角来写。而学术论文的表述一般为第三人称全称视角,不出现人称,作者只是一个客观的叙述者。

(4)引用诸多名人名家的“名言”。在特校教师的论文写作中,这是一种相当普遍常见的现象。如:“孔子说……”“陶行知说过……”“叶圣陶说……”“苏霍姆林斯基说……”,以及XX大学XX教授怎么说,等等。常常通篇文章变成了名人与名人之间、理论与理论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完全失去了自我主体的声音,丧失了自我的话语模式,变成了他人观点的拼盘和堆砌。因此,在特校教师的论文中,论文话语的高度抽象方式、叙述结构的特定模式、论点论据的逻辑性等严重缺失。

2.体例格式不规范。学术论文体例规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符合首先引出问题,再进行论证、推理、分析,进而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的逻辑顺序关系;其次是包括题名、署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参考文献等在内的内容构成要素都不可缺少,且构成要素应按照内在逻辑结构排列,做到体例规范。[3]

(1)体例杂乱无章,逻辑混乱无序。通过分析文章样本发现,超过60%的论文存在条理不清、思维混乱的问题。没有问题意识,通篇文章常常变成材料的堆砌或案例列举;没有做到对问题进行论证、推理的分析过程。大部分论文存在“观点+例子”的模式,即引出一些理论观点,有些甚至是盲目引用,再找出几个教育教学实践的案例加以证实,最后文章末尾写一段“结束语”的文字。

(2)格式不符,基本构成要素缺失。在对样本中2427篇文章统计分析中发现,有678篇文章存在格式不完整的现象,即缺少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要素。占总数的28%,通过访谈一些期刊的编辑、作者得知,一方面,特校教师不知道如何撰写摘要、关键词,引用文献内容及观点毫无标注及标识参考文献的意识;另一方面,与部分刊物自身的要求和规范相关,在此不作讨论。根据访谈编辑得知,在一些期刊的来稿中发现,约80%的来稿都存在格式不规范现象。刊发的文章尽管格式规范,均是经过编辑和作者反复沟通修改而成。在来稿中,同样存在无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格式不符合规范的现象,比例约占65%。部分稿件尽管格式构成要素齐备,但摘要和关键词的撰写能力非常薄弱,大部分摘要也只是文中部分内容的重复表述,且存在陈述冗长、不能完整准确地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等问题,关键词不能反映出论文主题概念。

(3)标题不符合学术论文规范。学术论文的标题应简明、具体、平实、准确、逻辑性强,能概括文章的实质内容。通过对样本文章抽样分析发现,仅有42.6%的论文标题相对较为规范。通过访谈编辑得知,大部分刊发出的论文标题都是经过编辑修改而成。尽管如此,刊稿中依然可以发现特校教师的论文标题存在拟定不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标题的专指性不强,题不达意。学术论文的专指性指的是标题在概括文章内容时揭示内容的深度和准确度。[4]特校教师的论文标题撰写中,大都存在措词不严谨、修饰成分较多的现象,如,《多备几把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这是一篇关于智障学生个别化教学的文章,但从标题上完全看不出文章要论述的是什么,明显的题不符文;《寻找失落的道德情感》,这是一篇关于论述聋生道德情感缺失的文章,从聋生道德情感缺失的表现、成因及弥补的策略三个方面展开,很显然,这一标题没有概括出文章的实质内容,更适合于文学随笔,若改成《聋生道德情感缺失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更加具有专指性。因此,加强论文标题的专指性,必须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须加强标题语言的锤炼,慎重选择标题中的字词,尽量少用或不用无关紧要的修饰词,措词必须严谨科学。②标题的语法不当。如,《探索一条有利于生命持续发展之路》《让更多的聋生接收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加强新时期聋校教育教学管理》《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等等,这一类型标题往往采用的动宾结构,这种结构的标题常常带有号召、提倡的语气,有政论文的风格,不适合用于学术论文。③盲目使用正副标题。如,《旧瓶也能装新酒——浅谈聋校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创新》《不只是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对特殊教育五个基本问题的思考》《教师,做一棵善思的树吧——让数学教师在反思中成长》《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关于聋儿英语教学的个案研究》,从这些标题中可见,特校教师盲目使用正副标题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往往是正标题采用感性的文学性语言,副标题作补充说明。这一现象表明,特校教师对学术论文的规范和标准知之甚少,对论文标题的理解还停留在教学随笔、札记散文撰写的层面。这种充满修饰性的感召话语,不符合论文严谨的表达方式。在学术论文格式的国家标准GB7713-87中明确规定,学术论文采用副题名主要是:题名语意未尽,用副题名补充说明报告论文中的特定内容;或是分阶段的研究成果,可用不同副题名区别其特定内容;其他有必要用副题名作为引伸或说明者。[1]

四、提升策略

(一)加强专业理论学习,优化教师知识结构。缺乏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知识结构不合理,已然是当前特校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大部分特校教师的知识结构呈现封闭性特征,即知识内容不变或基本不变,且存在着知识陈旧、老化和局限的问题。特殊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特校教师不断进行专业知识提升和更新。因而,特校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呈现出开放性和综合性,即实现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综合、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知识的综合以及专业基础和专业方向知识的综合,不断接纳和吸收新的知识,以此提升知识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特校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感悟,由于理论知识薄弱,造成所写的论文中普遍存在理论缺失的现象,因而,加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在论文写作中,能够做到将理论还原、迁移到具体情境实践中,能够将自己的观点从情境实践中提炼剥离出来,同时,能够对自己形成的观点进行分层、分类组织和细化。

(二)规范学术论文的评审制度。当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论文写作、评奖、发表的现象,不只是因为特校教师具有教育研究的自觉性,更多的是源于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的推动和导向。在基层教师没有具备足够的能力去进行论文写作时,这样的制度体系并不会真正起到健康引领的作用,反而促生了更为功利性的追求,造成了教师大批量的“被论文”现象。作为拥有话语权和决策权的上层管理者,应该规范学术论文的评审制度,明确学术论文的具体范式,同时也要严禁造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对于真正质优的学术论文给予肯定的奖励性评价,对于相对较弱的论文给予正面的引领式指导,以此让上层的制度和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和引导的作用。

(三)加强论文写作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科研方法和论文写作都有其固定的规范和要求,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培训,是很难自我摸索出来的。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职前教育中,大部分师范院校开设了教育科研方法类课程,但不够系统、课时不足;而在他们的职后教育中,也很少有教师接受过规范、系统的科研训练。因而,高等师范院校职前的人才培养计划需要完善并合理化职前培养的课程;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特校教师的职后培训制度更需要进一步改革和优化,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在当前培训市场化的机制下,培训课程的设置、培训方式的选择、培训有效性的评估等方面并没有对特校教师产生直接有效的指导。因而,在特校教师的在职培训中,可推行校本培训,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把教师送出去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以及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指导等途径,培训论文写作的规范和技巧,促使教师把论文写作和教育教学理念更新相结合,培养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进行思考、探索和专业成长。同时,行政管理者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培训模式,培训部门或机构可根据培训对象开设个性化指导课程,切实有效地提升特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

(四)发挥专业期刊引领及指导作用。特殊教育专业期刊作为特校教师自主学习,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专业引领和指导作用尤为重要;而作为学术论文的刊载媒介,特殊教育专业期刊对特校教师的论文写作更加具有指导和范本性。一方面,特殊教育期刊可以为特校教师的自主学习提供内容广泛、信息前沿的专业知识,学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大都通过论文的形式在期刊上发表。因而,阅读特殊教育专业期刊是特校教师自主学习、提升专业水平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另一方面,特殊教育专业期刊可以为特校教师的科研论文写作提供直观、有效的范式和模板。通常,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均经过严格的审稿流程,以及编辑和作者的精心锤炼修改而成。因而,不管是格式体例的科学、规范性,还是具体内容的理论、学术性,都对特校教师具有范本式的指导作用。因而,作为特殊教育专业期刊,须充分发挥专业期刊的引领作用,而不是一味地迎合特校教师在评价体制中的功利性需求;须不断提升刊物质量,努力为特校教师搭建平台,真正发挥专业期刊的核心价值。

[1]国家标准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Z].GB7713-87,2010.

[2]杜晓新,宋永宁.特殊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6.

[3]侯新毅,刘晓堪.论学术论文的特征及其内涵[J].学会,2009(6):53.

[4]徐雪芹.试论学术论文的标题[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3(1):55.

[责任编辑 靳开宇]

Problem sand Strategiesin ThesisW riting for TeachersofSpecialSchool ---An analysisBased on theArticlesof Ten Years from CNK I

Sun Hui Wamg Hui

(Nanjing NormalUniversity of Special Education,Nanjing,Jiangsu 210038)

In recent years,w 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profession,the teachers in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are keen on w riting and publication.This study chose the articles published on CNKIand analyzed the quality and features of the articles.Our results show there aremany problems including inappropriate topics, inadequate academ ic and creativity and outof paradigm.Then itmad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w riting quality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eaching in specialeducation school;thesisw riting;problem;strategy

G760

A

2095-0438(2017)01-0105-05

2016-08-30

孙会(1982-),女,江苏灌南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特殊教育管理;王辉(1967-),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特殊儿童评估、特殊儿童情绪与行为管理、智力/发展障碍儿童的课程与教育康复、特殊教育师资培养。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2015年度院级青年教师专项课题“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科研现状的调查研究”研究成果之一;2015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青年项目)“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研究——基于心理资本视角”(EHA150397)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特校学术论文选题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创特色品质特校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通知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在科研支持下的特校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索
浅谈听障儿童的融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