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2017-04-13李盼盼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利益观利益马克思主义

李盼盼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福州 350108)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李盼盼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福州 350108)

全面深化改革开启改革新篇章,然而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并未过时,理论依然彰显魅力,对全面深化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增加利益对象有效供给,稳定改革基石;矫正认知偏差,凝聚改革共识;健全法律制度,疏通改革阻力;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形成改革合力。

利益对象;利己主义;法律制度;人民群众

我国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处于全面社会改革的“深水区”,改革涉及利益格局调整,面临多重阻力困难,中国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维护协调好各方利益,实现“中国梦”,透析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可以有所启示。

一、增加利益对象有效供给,稳定改革基石

物质利益是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核心范畴,追求利益是人类行动的根源。改革就是利益调整,利益冲突的经济协调要通过提高利益对象的有效供给实现,要通过劳动的实践方式把“自在之物”转换为“为我之物”做好利益蛋糕。自古以来弱国无尊严,落后就要挨打,为此,不断增加物质利益对象,解放经济领域,实现利益增量是人终将复归本质的首要实现方式,也是当前改革的根本任务。

改革最终还是以发展生产力为目的。当前社会利益主体分层化、多元化,利益诉求复杂化,利益矛盾激烈化,然而利益调整却不能动摇物质利益生产的基础,如果中国尚未达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阶段,利益冲突就一直存在。离开物质利益的实现,其他利益的实现与调整就只成为自欺欺人的幻想。我们应看到,一方面,我国虽然经济总量已达世界第二,但是人均数字还很低。另一方面,如今的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环境问题引发诘难,然而社会正常生产不能停止,创造新利益对象不可停止,否则社会就陷于停滞。因此,我们必须:其一,“绿色经济”“稳增长”是正解。其二,政府当让渡权利给市场,充分释放新常态下市场要素各方活力、创造力,推进供给侧多层面结构性改革增加利益对象有效供给,诸如已开始逐步推行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以此来夯实改革物质利益基础。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且提出五大发展理念需要群策群力共同奋力推进市场化改革,引领经济新常态。“当前阶段是要继续抓好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力优化发展要求改革优化经济关系,立足于六个“紧紧围绕”推进各方面改革。”[1]

当然,强调物质利益的有效供给,但要防范精神利益的缺失,力避物质利益的实现成为纯粹工具化过程。比如,某些企业为获得高效率生产,赚取高额利润,不惜强制损耗劳动者休息休假时间,为降低生产成本让劳动者在恶劣环境下工作,损害其身心健康。富士康连环跳楼悲剧发人省思:不管是在iPhone流水线上机械做工的劳动者还是维护日常道路环境的环卫工还是镁光灯下劲歌热舞的艺人等等,在为中国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要关注、维护其精神利益,避免个性扭曲等不良社会问题愈演愈烈动摇改革基石。

二、矫正认知偏差,凝聚改革共识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批判资本主义过分盲目追逐个人利益,承认追求个人利益自然必然性的同时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为谋求利益所谓简单的自我牺牲,强调共产主义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不是爱,不是自我牺牲,更不是利己主义,主张共产主义要破除个人利益绝对至上的、利益被提升为人的统治者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利己主义思想观念。

而今社会个人在金钱面前卑躬屈漆、权钱交易、钱色交易现象还很严重,个人利益观出现障碍,唯利是图,欲靠不当手段获利,狭隘而自私。如果能对利益主体的利益观念、逐利动机和求利价值取向进行规范化、合理化约束控制,便可趋利避害,正面引导人追求合法利益。目前社会主义市场背景下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充斥,网络暴力事件屡见不鲜,个人谋求自身利益,一味为人民币丧失自我,对社会依赖性减少,自由与独立性增强的同时却伤及他人。新职业如足疗师、按摩师等不断涌现,某些人为一己之私,破坏他人家庭,导致夫妻关系不和甚至有时会采取极端方式结束性命等事件层出不穷。此外,几千年来升官发财、一切向钱、权、名看齐的落后思想观念还根深蒂固,加之市场经济条件下唯利是图思想、利己主义观念蔓延滋长。“一个以名利权和赤裸裸的金钱利害关系为出发点、为轴心和导向的社会.....都必然要步步滑向腐朽堕落和罪恶!”[2]

为此,要使每个人的利益追求在行为和动机上与社会整体利益相一致,其一,利益观念出现偏差时,要对其进行调试,规避激烈的矛盾对抗,才能营建和谐合理的利益关系。其二,确保个人逐利动机及行为在合理限度内,主动用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化的道德破除个人陈旧、错误思想动机,克服不良情绪,凝聚改革共识:改革红利要惠及每个人,不是少数人肆意妄为的跑马场。

三、健全法律制度,疏通改革阻力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主张要完善法律制度,打破资产阶级私有制度。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利益打上不法的烙印,工人创造的利益不属于自己,却成为资本增殖的奴仆、附庸,成为机器人,法律维护、保障资产阶级私有财产、自由与平等,却与劳动者、无产阶级利益无关。真正健康健全的法律是保障个人利益实现、协调利益矛盾的平衡器,法律本身在协调利益纠纷,降低人的主观随意性具有优势。

当前改革要打破利益格局掣肘,破除体制机制弊端,需要法律的公平公正把关与保驾护航,简化法律条文以确保全体社会成员明晰法律并主动在法律框架内行事,疏通利益固化的阻力,以法律为强有力的手腕削权,忍痛割刀,扭转政策缺陷,缩小贫富差距,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当然以法律为依托也少不了社会舆论、道德微调和说服教育相辅助。事实上,利益冲突根源于社会制度缺陷,合理的法律制度是创造社会物质精神财富的力量源泉,因此必须改进相关法律,完善制度,真正让法律成为国家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树立法律威严,让法律公正严明协调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冲突,使国家不再是“虚幻的共同体”,而是“全体人的自由联合体”,用法治思维方式,通过依法行使法律协助找到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制衡点。

为此,应做到:其一,严格立法、执法,严厉打击极端的个人私欲膨胀犯罪案件,严肃处理破坏人类生态利益的事件,避免现在的“垃圾场”成为人类未来的“坟场”。其二,正确灵活调解多元化利益主体间矛盾纠葛,确保机会平等,顾及弱势群体,规避改革阻力造成诸多社会负面影响。“35年来,我国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3]真正要走出当代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生存困境与利益冲突,疏通改革阻力,根本途径是要弱化利益纷争,改变旧利益制度,建立新利益制度,健全利益疏导机制。共产主义制度就是既能使所有人利益得到全面实现,又使人类解决发展难题的新利益制度。在共产主义社会,改革没有阻力,每个人利益的实现合理合法,不受任何束缚或阻碍。“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4]

四、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形成改革合力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指出,共产主义的根本立场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6]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致胜法宝。

中国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方位、各层次的改革举措都要依靠人民群众参与。其一,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找准改革最大公约数,发挥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加强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群众疑难,防治破坏改革成果及群众利益的腐败行为,打“老虎”,拍“苍蝇”,畅通利益表达途径,齐心协力共画改革同心圆。“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为了人民干事创业,依靠人民干事创业。”[5]其二,顺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洪流,让个人奋斗的涓涓细流在改革这场伟大实践中尽情迸发,进而汇成整个国家奔向现代化的滚滚洪流。诸如,微商、代购等电子商务团体以及个体户创业雨后春笋般涌现,抓住改革机遇,搭乘改革便车,在发掘自身创业潜质增值财富的同时也为国家社会开辟新的资源市场导向。其三,政府对下岗失业等低收入人群万不可遏制或挫伤其实现自身价值的积极性反而要对其有效引导,使可以调动其活力、潜力和能力,尽量使全员都主动参与改革进程并为之不懈努力,而不是出现少数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部分人被排挤在改革进程边缘,要力争发挥每个人的自觉主观能动性,自食其力,自得其所,改善自身生存利益现状(住房、工作、物价、收入等)。不断提升群众主人翁意识,增强素质,改进质量,统一社会价值认同感,提高自我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党政工作人员为人民群众服务而不是为人民币服务的能力。这样一来,尊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释放全社会人力资源活力,通过个别劳动与普遍劳动的融通,实现共同利益契合,引导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相互磨合,缩小差距,人人都要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指引下不断推进改革的实践效果。

30年前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让中国人民吃得饱,带领中国富起来。如今全面深化改革由现实问题倒逼而生,当在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指导下,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引领下全面发展,凝心聚力,厘清各种利益关系,不再是单纯追逐灰色的冷冰冰的GDP数值,而是追求社会公平公正,关注、保障并实现人民群众利益,尊重并维护同时代和后代人利益的绿色的GDP以及人民生活的幸福满意度,从而使中国人民吃的开心,使中国更好起来,激励每个人努力奋斗实现自己心中的“中国梦”,进而是整个国家的“中国梦”,这是全民夙愿,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旨归。

[1]黄世坤.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利益集团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11).

[2]杨思基.论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与权利观——基于当代中国经济政治的省思[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3]习近平.关于三中全会《决定》的说明[EB/OL].新华网,2013-11-16.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5]习近平.必须坚持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干事创业[EB/OL].人民网,2014-10-01.

[责任编辑 王占峰]

Enlightenment of Marxist View of Interests on Deepening Reform

Li Panpan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Marxism,Fuzhou 350108)

Comprehensively deepen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s a new chapter in reform.Marxism benefit view is not out of date.The theory still reveals charm,which has the certain enlightenment and reference to comprehensively deepen reform,to increase the interest object effective supply,and to steady reform foundation.Correct the cognitive deviation,and build consensus;improve the legal system,dredge reform resistance;play the pioneering spirit of the people to form the resultant force of the reform.

object of interest;?egoism;?legal system;the masses

A811;D616

A

2095-0438(2017)08-0043-03

2017-02-18

李盼盼(1992-),女,河南漯河人,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利益观利益马克思主义
列宁教育强国论对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利益观教育路径的启示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毛泽东思想利益观的历史进程、核心内容和未来进路
从理性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利益观的形成理路研究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