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三位一体”架构的思考*
2017-04-13王纪平丁海奎
温 娟,王纪平,郝 峰,丁海奎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 太谷 030801)
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因子,传承、专注、勤奋、热情、真诚、细心、精细、品牌等都是工匠精神的核心意蕴。作为高校辅导员,秉持基本职业品德,胸怀饱满的职业情感,强化高端职业能力,才能不断适应新背景、新理念、新方针。工匠精神恰恰契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内涵和工作要求,为高校辅导员提升职业素养提供了新的启发和引导[1]。
一、工匠精神内涵在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中的体现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卓越的产品。
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43号令)中有明确规定,辅导员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有其独有的职业要求和职业特点。
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在辅导员职业素养方面的具体体现就是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职业精神、追求细致入微服务的职业情感和追求精益求精品质的职业能力。
(一)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职业精神
匠人靠手艺打造产品,工作本身就是根据自我意志,通过生产劳动实现自我认知外化于产品的过程。他们不断改进技艺,追求卓越品质并通过产品体现自我价值追求的职业精神;他们通过劳动赋予产品生命和价值,与个人荣辱紧密联系,他们打造的精品,使其获得自我满足感和较高价值感。这符合马斯洛“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需求的理论。高校辅导员为人师表,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的重任。他们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的目标,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可以说,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都倾注着辅导员的辛勤劳动;辅导员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我,而这恰恰是辅导员职业素养自我价值实现目标的体现[2]。
(二)追求细致入微服务的职业情感
匠人视质量为根本,视服务为信誉。他们在注重质量的同时,力求突出细节,突出服务。他们在“琢磨”一件产品时,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大量的心血和智慧,努力使产品更完美,以满足客户需求,这正是服务至上理念的体现,更是职业情感的表达和寄托。高校辅导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三贴近”工作原则,以高度的责任、细致入微的服务,以专心、耐心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待学生的每一件事。他们要密切关注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变化,以便及时给予引导;他们要及时帮助和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遇到的问题,给予耐心、细致的指导。他们在教育、管理、服务学生工作中,倾注了大量的情感和精力,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每一位学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追求精益求精品质的职业能力
匠人在生产和制造产品过程中,对每一个细微的工序,都进行精心的雕琢,追求产品的完美与极致。这突出体现了工匠追求精益求精品质的职业能力。这个过程不仅仅是执着专注、追求卓越的过程,更是追求突破、寻求革新的创新实践过程。高校辅导员担负着育人的责任和使命,针对的不是无生命的、冰冷的机器,而是具有个性化的、不同思想的生命体。要做好人的工作,辅导员就必须对其职业有敬畏之心,在育人的各项工作中追求优异、精益求精,把每项工作做得扎实、细致,充分发挥并努力提升职业能力。
二、工匠精神对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提升的价值意义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教党〔2013〕9号)精神,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能力标准体系,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高校辅导员的能力标准进行了规范与要求。工匠精神是各行各业人员职业素质的核心与灵魂,自然对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一)工匠精神是辅导员职业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
辅导员工匠精神的培育是提升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高校辅导员需要秉承工匠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突破僵化的思维格局,持续深入地进行实践与探索,自觉地按照工匠精神的实质内涵来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和精细化能力,将自己打造成为辅导员职业领域中的匠型人才。
(二)工匠精神是辅导员职业情感移入的隐性指引
工匠精神的核心动力在于对本职工作的价值认同和热爱,只有这样才能胸怀饱满的职业情感。高校辅导员在角色认同的基础上实现换位思考、对位育人,在人才培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细节,将最真诚的情感倾注到学生身上,关心、关爱、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按照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以精雕细琢的作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3]。
(三)工匠精神是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客观需要
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精神,更是一种技术和能力的体现。辅导员要发扬“德艺双磬”的工匠品质,积极主动地提升职业能力,创新工作方法与思路,将职业能力体现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要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按照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精细化地管理学生,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生价值实现的需求。
三、构建“三位一体”架构提升辅导员职业素养
“三位一体”架构,“三位”即:本位——辅导员自身职业素养建设,对位——学生成长的情感需求投入,旁位——工作方式的完善与创新。“一体”即通过加强“三位”架构的建设,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辅导员,创新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本位:秉持高尚的职业精神——升级自我
1.以专注创事业。现代社会,人力资源结构复杂,从业经济收益参差不齐,行业社会认可迥异。目前高校有部分辅导员行业归宿感淡然,本职成就感低下,事业发展线不清,甚至常存离职转岗之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支重要队伍,承载着重要的育人任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使命。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要树立明确而坚定的岗位意识,把工作当事业做,这也正是工匠精神的折射,“心无旁骛、一心盯紧自己的工作,要努力培养专注品质。专注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种百折不挠的毅力。一个具有专注品质的人,往往懂得珍惜时间、爱惜生命,总是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干事业,从而创造出非凡的业绩”[4]。
2.以勤奋成就自我。从1953年辅导员制度建立之后,辅导员就肩负着“双肩挑”的任务,即承担教学任务和负责学生生活、纪律、政治思想等的管理和教育任务。这种工作性质对辅导员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提升必备技能和修养。辅导员的立身之本是教师,所以要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要求,德才兼修,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师礼修养,加强对学生所学领域的了解和把握,清楚教学的发展规律和建设思路,明确教学的目的和本质[5]。其次,加强辅导员业务学习。辅导员面对着性格迥异、兴趣不同、目的差异的学生群体和学校不同职能部门的工作要求,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要熟悉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以便使工作得心应手。这些都要求辅导员要竭心尽力、兢兢业业,以工匠精神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职业精神来鞭策自己,让自己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成就自我。
(二)对位:胸怀深厚的职业情感——抚育学生
情感决定着人的态度,是人对外界的认可和评价,《论语》中所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此处“乐”就是说明人的情感问题。作为高校辅导员,改善情感投入方式,把握情感释放准出,对服务好学生,开展好工作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1.热情感化学生。热情是指人参与活动或对待别人所表现出来的热烈、积极、主动、友好的情感或态度。“爱上工作、投入情感、赋予激情、推崇服务是工匠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秘密武器;是其执着一生、精进一生、坚守一生的不竭法宝。”这种工匠精神启示高校辅导员,应该把“热情”放在工作整个过程,让自己的工作有情感动力和支撑[6]。
当前,由于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辅导员从业者也发生着诸多的变化,有的工作热情低下,情感淡漠,消极怠惰,给自身形象乃至教风带来不良的影响,给学生学习成长树立错误榜样,也致使教育管理教育在服务学生方面水平和质量不达标。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辅导员缺乏对本职工作的热情,干一行不能爱一行,缺乏对学生的关爱,致使学生和老师之间鲜有情感交流。这种情况迫切需要辅导员带着满腔的热情去工作,把爱撒到每个学生身上,从而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2.真诚感动学生。真诚即真实诚恳,真心实意,坦诚相待,以从心底感动他人而最后获得他人的信任。真实诚恳是为人的基本原则,同样也是辅导员的必备素质。
当前高校社会化步伐加快,开放程度更加深入,学生成熟步伐加快,眼界扩展加速,思维能力增强。高校辅导员如何在学生群体中树立威信,除自身能力之外,很重要的一个情感因素就是“真诚”。《庄子·渔父》所言“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揭示了“真诚”的重要性。所以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要以人为本,给学生人文关怀,切实从学生的利益出发,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不断革新工作模式,适应学生的志趣方向,引导学生发展,培养真正兼具丰富学识和深厚人文情感的学生。
(三)旁位:强化高端的职业能力——优化工作
1.传承积蓄力量。“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就是注重传扬前辈功底技术、行规修养,从而形成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当前高校辅导员也需要了解把握辅导员制度和队伍建设的历史变迁,认识并学习辅导员工作形成的基本规律,汲取历史养分。在辅导员工作的历史上,辅导员在学生的政治、思想、纪律、学风方面,重视程度大、分配精力多,取得了成效。这些方面的工作在改革深化、社会革新、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同样需要加强,特别在当下,加强高校大学生政治素质,树立“四个自信”,需要在汲取历史经验、遵循历史规律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这也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2.创新打造品牌。个人品牌是指个人拥有的外在形象或内在修养所传递的独特的、鲜明的、确定的、易被感知的信息集合体,能够展现出足以引起对群体消费认知及消费模式改变的力量,具有整体性、长期性、稳定性。由于辅导员面对不同的学校校情、工作机制、学科设置,所以必须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寻求适合自己、适应校情、配套学生的有效工作方法。品牌化是经过长期工作摸索的理论和经验总结,会有效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改善学校管理秩序,也有利于辅导员工作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3.全心实现精细。辅导员面对的学生群体,是一个有着不同性别、兴趣、德行、思想的综合体,这无形中给工作增加了管理难度,难免会形成管理盲区。工匠精神是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不管是从学生群体出发,还是从学生个体着眼,这种精雕细琢的精神值得我们践行[7]。
首先,精细管理。学生群体情况复杂,生活、学习、精神、情趣等方面异同不一。面对千人千面的对象,辅导员应该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教育手段,真正实现素质培养,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其次,精细呵护。辅导员的教育对象主体庞大,情况又千差万别,这就需要辅导员在工作中一方面要心存全局,另一方面又要突出重点。在实现管理均量化的前提下,辅导员要重视天平两端,要充分挖掘表现优异同学的潜力,全面打造,精心培养;要努力关照表现略差的学生的身心,积极鼓励,主动帮扶。精细呵护学生也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其实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
4.队伍职业化。辅导员专职化是辅导员取得长足发展的必经途径。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普遍存在兼职人员较多或岗位过渡现象。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打造一批优秀的专职辅导员队伍,实现辅导员专业化。这需要辅导员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体现工作特色,形成队伍合力,实现工作的不可替代性。实现专职化,首先要找到工作的着力点,辅导员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负责大学生在校身心健康及人身安全,辅导员要以此为抓手,取得成效和建立长效机制。其次,要加强辅导员工作领域研究,加强学术修养,探讨思政教育工作和发展规律,并把这些规律有机运用于工作中,推动辅导员制度不断完善和改进。
工匠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具体化,符合时代发展要求。辅导员要积极汲取其中的养分,弘扬工匠精神,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博采众长,敢于创新进取,敢于钻研探索,乐于奉献付出;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教育管理服务学生,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努力让自己成长为讲责任、有担当的辅导员。
[1] 冉秋月.发挥工匠精神 用心雕琢学生[J].北京教育(德育),2017(6):86-87.
[2] 丁笑生.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内涵建设的归宿[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6):152-155.
[3]庄西真.多维视角下的工匠精神:内涵剖析与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17(5):92-97.
[4] 李雅婷.以工匠精神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6(33):352.
[5] 任雅才.以工匠精神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5):96-97.
[6] 张苗苗.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49-52.
[7] 学习型员工素质建设工程教研中心.传承工匠精神,争做优秀员工[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6: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