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时代大学生就业观应有之变

2017-04-13石芳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时代智能

石芳娟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2016年被誉为机器智能历史上具有纪念意义的年份,无人驾驶汽车正式上路,谷歌语音技术Wavenet重磅发布,Facebook、谷歌、亚马逊、微软等科技巨头成立AI联盟等新闻不断占据着头条。其中尤以谷歌围棋计算机AlphaGo成为首个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机器人为代表,标志着一个新时代——智能时代的来临。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增长率达到43.3%,突破100亿元,2017年达到152.1亿元,预计2019年增长至344.3亿元。人工智能也被写入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迎来快速发展契机[1]。目前,人工智能正在各行业崭露头角,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产业形态,产业将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带来了产业链的协同开放创新,诸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将层出不穷。智能工厂多数制造流程都将实现全自动化,只有少部分人参与智能机器的研发和制造。智能时代对生产者在知识结构、思维意识、技术能力和整体素质等方面都将会有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拥有者大学生,必须对智能时代的社会职业有客观理性的认识,形成科学合宜的择业观,并据此不断提升素质、完善自我,以适应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重新洗牌,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一、注重知识结构更新,形成跨学科思维模式

现代几乎所有的新发明、新技术都是在跨学科背景下诞生的。量子力学创始人沃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曾说:人类最富有的成果常常是发生在两种完全不同思维路线的交叉点上[2]。进入智能时代,知识体量继续增大,更迭的迅猛程度超乎想象,知识老化速度不断加快,学科间的界限一再被打破,相互渗透、融合和跨学科研究已成为常态,大量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涌现,可以说我们已经身处一个“跨界”的世界。对于企业而言,员工不应该仅仅是熟练型的单一技术者,而应该是知识型的复合技术者。 例如,近年来兴起的智能硬件开发行业,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日益突显出巨大的市场增长潜力和广阔的价值空间,该行业的从业者需要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兼备,同时更要具备非凡的创意。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主动优化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具备深厚的知识功底、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还要“专”“博”并重,以博促专,以专促博,充分利用高校及社会提供的资源,以所学专业为中心,持续向其他专业辐射,不断拓宽知识面、开拓视野,努力成为符合时代需求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在复合型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思维模式起着关键作用。在学科交叉中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学科交叉融合了不同学科的内容、思路和方法,通过相关理论、观点、技术和方法的碰撞、渗透、重组,突破了单一学科领域的思维模式框架,更易激发灵感、形成发散思维,带来创新和突破。因而,大学生应勤于思考、勇于思考、善于思考,打破思维定势、扩大思维广度和深度,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增强职场竞争力,成长为复合型人才。

二、转变固定职业思维定势,重塑新的职业价值观

过去的择业观更偏重职业的形式、或多或少地忽略了职业的内容,大学生容易形成某种思维定势,主观地认为自己只适合某个行业或某种职业,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禁锢,不敢去尝试其他行业或职业。而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引发的产业革命,不同于过去的产业革命,其所带来的冲击是全方面的,不是将第一、第二产业转化为第三产业这么简单。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云平台、互联网、物联网以及机器人等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崭露头角,已渐渐从制造业渗入到家庭、娱乐、教育、军事等领域,并进一步占据了医疗、金融、保险、律师等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地位。目前人工智能正在逐步取代普通工人,许多工种甚至行业将实现全部智能化,某些过去不认为能被机器所取代的依赖智力的职业,如医生、律师、新闻记者和金融分析师等也有人工智能尝试进入。人工智能甚至已进入了蕴含艺术性、创造性工作,如绘画、作曲、写作等。人工智能正在全方位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美国著名新闻机构CNN多年前就曾报道说:在21世纪,我们将处在一个无固定化职业的社会。即使会有新的行业出现,但由于人工智能的影响,所需要的新行业从业者数量与过去相比也会大大减少,且不能提供置换就业岗位,因此将会有一批人面临失业和再次择业。为了更好地应对以上种种变化,大学生要彻底转变在对口专业就业的陈旧观念,将视野跳脱出某一行业或职业,密切关注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着眼于全局,形成新的职业价值观。在观念更新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动态,正确进行自我定位,密切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提高就业质量。需要指出的是,智能时代的大学毕业生即使完成了初次就业,仍然需要根据工作环境和自我认知不断进行生涯规划的反馈修正,根据社会经济需求真正实现终身学习,具备灵活的思辨能力和科学的择业观,既要爱岗敬业,最大限度施展能力、发挥潜能,也要随时做好重新择业或创业的准备,适时而变,为自己在就业市场始终争得一席之地,寻找机会实现个人价值。

三、拓宽就业区域选择,树立服务基层意识

古人云:“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同理,基层就业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极小部分毕业生赴基层就业。如:选调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方式,开启了自己的职业道路。但基层就业所属地区多数是经济欠发达或不发达地区,工作环境较艰苦,待遇较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意愿并不高,每年去基层就业的总体比例也较低,多数大学生均认为经济发达地区和产业密集区域能提供更多的岗位选择和职位流动性,更可能实现人力资本价值。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这一现状有望发生改变。依托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智慧农村”建设将逐步由概念成为现实。“智慧农村”由智能农业、智能农村电网、智能农村交通、智能农村家居等四大主要业务组成,旨在提高农村整体规划和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从而建设一个全新的农村[3]。可以说,中国农村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基层工作者提供更多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到基层工作对于大学生而言将大有可为。

因而,大学生应更新观念,找准定位,通过聆听典型事迹报告会、参观体验、挂职实习等多种形式了解国家政策、认识基层工作、培养基层情怀,树立正确的“基层就业观”,以积极的心态面向基层就业,把握潜在机会,将其视为成才起点。大学生在完成好学业的同时,应努力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应变决策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基层工作必备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努力达到人职匹配,为施展才华争取更广阔的舞台。

四、根植创新创业理念,激发创新创业激情

创新精神不是智能时代独有的,但在智能时代其作用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成败和个人的发展。目前,整个产业面临着结构调整和升级。例如,制造业,正在向“智造”升级。在智能互联网的推动下,工厂会从数字化、自动化进一步向智能化迈进,不单纯是引进更多机器人,而是产品从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全生命周期都被智能网络串联起来,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为目的,更精准地进行产品设计开发,组织生产,提供服务。这就要求车间里必须进行集成式的服务创新和开放式的技术创新,同时也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4]。

智能时代创业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时间和空间概念的变化使得资源共享、客户共享成为现实,市场容量激增,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业平台和较低的准入门槛。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校也在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催生了不少创业团体,但多数存在盲目跟风、简单模仿甚至复制的现象,在商业模式、生产形态、产品、技术等方面创新不足,最终会被市场淘汰。智能时代“消费互联网”模式正在转向“产业互联网”模式,创新成为大学生创业者的生命源泉和核心竞争力。只有以创新思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创新产品和创新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获得超过预期的用户体验满意度,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先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作为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应该抓住智能时代为创新创业提供的时代机遇,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计算机、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创业兴趣、树立创业理想、增强创业环境分析意识和机会识别意识、形成不断创新的战略性思维。大学生不仅要将创业作为一种职业理想,更要作为一种职业选择、一种生活方式,真正实现“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五、拓展社会资本,提升人力资本

智能时代,社会网络的封闭性减弱,社交圈的建立不再需要面对面的群体聚集,而是转向移动终端上的各种社交网络、APP,素昧平生的个体可能由于某种共通性联系起来,交汇成社会网络,增大社会资本的积累量和共享性。而社会资本对于大学生就业来说,其积极作用已得到诸多的研究证实。合理利用社会资本可以有效地降低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一方面帮助大学生在就业中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有助于用人单位降低用人成本。

然而目前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社会成本的利用度并不高,对社会资本的理解也存在偏颇。一部分大学生将社会资本的作用无限夸大,甚至盲目崇拜,认为“干什么都得有关系,没有关系寸步难行”;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学识和自身能力找到的工作才能真正体现个人价值,对于利用社会资本颇为不耻。显然,这些对于社会资本的片面理解是不合时宜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就业。身处信息流动性大大加强、更新速度超乎想象的智能时代的大学生,应积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通过人际关系的效应来提升社会资本,实现社会资本的增值。

对于大学生而言,拓展社会资本除了利用好包括虚拟网络在内的各种平台,主动建立并经营社交网络外,更关键的是提升自身人力资本。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通常教育背景较好、人力资本较多的个体往往能够进入较高层次的社会群体或社交圈中,从而获得更广阔的社会关系网络,拥有对就业更有利的社会资源。所以说,人力资本的提高、良好人际关系网络的建立依靠的是个人优秀的综合素质,如想单纯依靠社会资本,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社会资本就会沦为一门“关系学”[5],无法起到其应有之用。因而,大学生要通过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能力、陶冶情操、塑造品格,打造出色的人力资本,进而提升社会资本,助力高质量就业。

任何一次技术革命,最初受益的都是发展它、使用它的人,而远离它、拒绝接受它的人,在很长的时间里都将成为迷茫的一代[6]。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应与时俱进,在日常学习实践中注重更新知识结构、形成跨学科思维模式,逐步转变固定职业思维、重塑职业价值观,拓宽就业区域选择、树立服务基层意识,努力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业激情,并有意识地拓展社会资本、提升人力资本,不断熔炼意志、砥砺德行,提升综合素质,真正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助力中国完成产业结构变革,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在智能时代经济社会大变革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1] 人民网. 人工智能时代来临 中国或领跑世界[EB/OL](2017-05-31)[2017-06-06].http:∥cnews.chinadaily.com.cn/2017-05/31/content_29561799.htm.

[2] 王牧华,袁金茹.交叉学科培养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的机制创新与体制变革[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6-72.

[3] 周广竹.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智慧农村”建设[J].人民论坛 ,2015(11):130-132.

[4] 杨元庆.联想杨元庆:互联网进入智能互联网时代[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6(11):21.

[5] 张微,张想明.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当代大学生就业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7(1):101-103.

[6] 吴军.智能时代[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369.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时代智能
2019:人工智能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