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教学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方法

2017-04-13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预设理论课教学法

(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一、叙事教学法的内涵

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中,人们通常认为叙事应用于文学领域,是一种写作方法,但是随着各大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碰撞,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叙事逐渐延伸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从其延伸的范围可以看出叙事在各学科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叙事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后现代主义叙事学家伯格认为:“叙事即讲故事,而故事讲述的是人、动物、宇宙空间的异类生命、昆虫等身上曾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1]这表明叙事中的事件有具体的发生时间,可能发生在较短的一段时间,也可能时间较长。

叙事教学是叙说与明理相结合的过程,叙事教学法是把故事当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战略、一个粉饰,将故事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叙述是基础,说理是核心,在叙述中传递价值理念。这里的故事不是虚构的故事,是正在发生或曾经发生过的故事、是经过教师精心筛选准备的故事、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故事、是可以传达价值理念与正能量故事,教师要学会灵活地运用所选的故事,通过语言、图像等方式,把故事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传递价值意义,最终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2]。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叙事教学法的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基层阵地,在教育的过程中承担着知识传授、价值传递的重任,力求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是现实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叙事教学法的运用则可以有效提高教学实效性,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一)促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其自身具有政治性、严肃性、较强的目的性等特点[3],一方面会带有国家意识形态色彩,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致使理论内容远离生活实际,使高深的理论知识更加空洞、枯燥、晦涩难懂,使知识难以融入学生思想中。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惯于照本宣科,把自己和学生局限于课本与大纲内容中,只是机械地把概念性、框架性的抽象知识教授于学生,结果即学生难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而叙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困境,一方面叙事的“事”是与生活相关之事,与教材内容相关之事,通过故事的表达、分析与阐述,将晦涩的理论知识简易化;另一方面叙事的语言是通俗易懂的,它可以有效地将教材语言转化为生活语言,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以生动具体的语言来表述,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也是可以学懂的课程,也是贴近生活的课程,并且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生活中去,在这样的知识储备基础上才可以达到邓小平所要求的“学马列要精,要管用”,所以教师将叙事这一方法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其重要的意义。[4]

(二)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目前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存在“满堂灌”的现象,教师自己在教学中唱独角戏[5],学生与教师似乎是陌生的关系,师生之间沟通互动较少,学生仍处于被动地位,而且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较低,学生来上课的主要原因是完成考勤、通过考试,并没有从内心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并没有理解这些课程开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学生只是课堂的旁听者,并没有融入课堂,所以难以将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内化于心,也就无法外化于实践活动。而叙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叙事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作为讲述者,也可以作为倾听者,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可以倾听老师的经历,也可以叙说自己的事,而且学生叙事更会引起共鸣,如此既可以调动课堂氛围,又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敦促教师反思教学内容

叙事不仅是对于故事的阐述,更重要的是价值传递,教师叙事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从故事的选择到表达有其逻辑体系,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叙事不仅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还存在于课堂之外,叙事所表达的价值意义会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中,并对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都会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教师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会敦促教师自省,反思其教学内容。其一,教师在叙事前会反思自己是否具备良好的状态,是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可以有条理的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其二,在叙事中师生之间还会交流讨论各自的观点,这一环节会敦促教师反思自己所选的故事是否恰当、是否被学生读懂并认可,并且灵活应变学生的课堂反应,从而思考如何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其三,叙事后教师会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是否达到自己所期望的效果,感悟并反思自己的工作生活,在反思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人格魅力,更好地传授知识,培养更多人才。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叙事教学法的具体方式

叙事教学法以其独特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理论知识,其具体运用方式从以下几点分析。

(一)找准叙事内容,叙述贴近生活之事

1、叙小事,讲道理。叙事的基础前提是事,故事的选择是否恰到好处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表达,所以要找准叙事内容,叙述贴近生活的平凡小事,避免走向宏大叙事,宏大叙事忽视人的内心世界的发展,忽视个体利益的存在,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叙小事从以下两方面分析。第一,平凡小事可以是发生在教师与学生身边的故事,身边的故事来源于直接的、感性的生活经验,贴近普通人的现实生活,与其自身利益也有某种联系,而且现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使广大学生也深受其影响,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思想蔓延,所以学生更加关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故事;第二,叙说之事可以是教师亲身体验,主要发生在课堂中、校园内以及教师生活中,亲身经历的故事更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教师可以分享自己学习生涯的故事,自己对于学习的感受等等,这些都会反映出教师独特的经历、体验和感受,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故事的真实性与可读性,触动学生内心,引起学生的共鸣。

2、叙热点,引兴趣。社会热点有其个性,这类事件不仅体现当今时代所关注的问题,而且往往体现了公众的利益,也是对于现实生活的反映,这类事件对于学生来说是新鲜的、是陌生的、是自己疑惑的,这类事件往往隐含着一定的问题,而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这种动力可以转化为兴趣,学生产生兴趣自然会从内心接受该课程,所以教师就要适时引入热点问题,比如在讲述“生态文明建设”主题时,就可以引入“雾霾”这一热点话题,网上甚至爆出“湖北小伙在北京吸雾霾做出一块砖”这样的新闻,这类事件都是在唤醒人们的防霾以及环保意识,并且教会学生保护坏境从个人做起。通过热点与理论知识的结合,纠正学生对于事件的碎片化认识,了解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而学会运用理论知识来看待现实问题,这样学生才会从内心认同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信服这一理论内容。

(二)运用叙事语言,讲活教学内容

1、生动幽默的语言讲故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源于生活实践,但又高于生活,所以理论语言必然具有抽象性,要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接受并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则须用叙事语言来解释政治性、学术性的语言,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学会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来讲故事[6]。通过语言的修饰,更好地阐释内容。语言是一种魔力,生动幽默的语言可以拉近师生的关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清故事的内容,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灵性,比如在讲述“家庭美德”主题时可以用“相亲相爱一家人”这一主题语言,在讲述“理想信念”时可以用“怒放的生命、飞得更高”来表达,类似这样激励性、感召性、启发性语言来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力量,将空洞的理论知识更加生活化、具体化,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恰当的网络语言引共鸣。网络语言具有双面性,使用得当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使用不当则会误导学生,所以教师要选择恰当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源于现实生活,90后大学生更加关注网络,教师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发展,寻找可以与学生拉近距离的点,所以教师利用网络这一平台来搜罗信息,并且学会恰当使用网络语言,可以给课堂增添一点别样的色彩,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比如在讲“法律”主题时,就可以引用“我爸是李刚”这一话语来警醒学生,告诫学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的权威是不容许任何人来挑战的,不论你是什么背景,只要触犯法律都要严惩。

(三)扩展叙事主体,调动学生参与叙事

1、敞开心扉,讲自己的事。叙事教学具有动态性,是一种行为与活动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有叙事主体,现代教育背景下则要求叙事主体由单一主体向多重主体转变,叙事主体扩展为教师与学生,学生要从以往的被动者转为主动者,积极参与叙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叙述自己的故事。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独特的,每个人身上所经历的故事也是不同的,学生叙事意味着他对教师和学生是有信任桥梁的,愿意敞开心扉讲述自己的受教育感受、经历、心路历程等,唤起其他学生的记忆,比如挑选有代表性的学生,讲述他是如何从厌学变为主动去学习这样的故事,可以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从而调动更多学生积极叙事。

2、搜集故事,讲别人的事。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更多的是引导,引导学生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调动学生叙事。叙事教学中师生之间处于平等地位,他们之间的交流是对话式的,在交流的过程中会出现更多有意义的想法,师生都会受益,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去搜集更多有意义的故事来与大家分享,分享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分享来启发自己。学生讲述他人故事的过程也是自我反思的过程,正面的故事会促进自己积极向上,反面的故事会警戒自己不要犯错,所以鼓励学生参与叙事,既扩展了叙事主体,又调动了课堂氛围,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

(四)变通叙事过程,协调情境预设与品德生成之关系

1、合理预设,统全局。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为人处世之道,故事总是服务于思想内容,一定的故事要传递相应的价值理念,所以教师必然会提前选择故事,预设教学情境,合理的情境预设必然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备好故事、备好学生、备好教材,树立全局眼光,系统的梳理叙事进程,体现预设的合理性,进而把故事带入课堂,把学生带入故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带入学生头脑。

2、变通预设,调关系。情境预设与品德生成之间在一定意义上是对立统一关系,预设相应的情境的会影响品德自然生成,但是没有情境的预设品德也难以生成,所以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要学会协调二者的关系。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其个性,课堂预设的情境也不尽相同,所以教师不能犯教条主义、形而上学的错误,机械的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情境来叙事,要在合理预设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预设与品德生成之间保持适度张力,而课堂讨论则是检验二者关系是否协调的试金石,教师要灵活设置讨论环节,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了解其接受情况,从而促成其良好品德的形成。

叙事教学法以其自身的优点来克服传统教学的缺陷,通过叙述贴近生活的真实故事,运用生动幽默的叙事语言,在轻松的氛围下进行知识传授、思想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理论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1](美)伯格.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M].姚媛译.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05.

[2]王怡.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价值认同及其实现策略[J].教育探索,2011(08):118-119.

[3]刘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泛娱乐化”现象批判与审察[J].广西社会科学,2015(09):209-212.

[4]朱翠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叙事研究.[J].亚太教育,2015(36):02.

[5]何毅.实效性视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6):102-104.

[6]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92.

猜你喜欢

预设理论课教学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