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廉洁美德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的基本方法探讨

2017-04-13田旭明杨荣刚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美德德育传统

田旭明,杨荣刚

(1.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2.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实践过程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两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1]这意味着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需要将其融入教育。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体系中,廉洁美德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清廉无私、刚正不阿、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志气高洁、品行方正,是一种道德规范和价值尺度。自古以来,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普通百姓,都非常重视廉洁美德,都自觉将廉洁美德培养纳入治国理政、社会交往、为人处世或家庭教育等实践中。可以说,在传统社会,廉洁美德文化在修身、处世、齐家、治国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今天的高校德育实践中,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廉洁美德文化,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廉洁自律精神,提升他们的廉洁素养,培养他们的廉洁品行,既是贯彻立德树人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的要求,又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

一、传统廉德文化的内涵及融入高校德育的必要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治国安邦、修身处世、立身齐家的经验。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将中华文化中‘遵道厚德、义利兼顾、和而不同、勤俭自强、经世致用、天下为公’等精神发扬光大,并结合时代特征,丰富、升华中华文化的内涵,创新中华文化内容,全力打造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息和中国作风的文化体系,从而守护中国人的精神家园。”[2]在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廉洁美德文化是一项极具特色的内容。早在唐虞时代,尧舜选择继承人即以贤能为标准,并都留下了诲人律己的“铭言”和“戒言”,如禹有铭言“民无食也,则我弗能使也,功成而不利民,我弗能劝也”(《新书·修政语上》)。这些“戒言”都体现了原始的“奉公”意识。随着私有制和国家的产生,权力意识逐渐进入人们视野,廉洁文化也跟随着不断发展。作为一种政治伦理准则和政治品德考察标准,廉德在西周时期得到了普遍且正式的认可,如《周礼·天官》中就指出合格的好的官吏的标准就是“六廉”,即“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历经几千年发展,特别是随着倡导德性伦理的儒家文化成为主导思想后,廉洁美德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目标、价值尺度和道德规范。归纳起来,主要围绕修身、齐家、处世、治国展开,核心思想主要包括:勤政为民、公正廉明、勤俭节约、洁身自好、艰苦朴素、清白无污。如,在勤政为民方面,孔子提倡“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颜渊》);周公辅政,“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明代《初仕要览》要求“初仕以勤政为首务,政不勤则百事殆”。在勤俭节约方面,孔子重礼,但更强调俭德,“礼,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诸葛亮治蜀期间,在政务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生活上非常注重勤俭和俭朴,要求“蓄财无余,妾无副服”,并告诫官员“清心寡欲,约己爱民”;司马光在家庭教育中告诫子孙“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训俭示康》)。在公正廉明方面,《淮南子·修务训》中倡导“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北宋名臣包拯为官清廉公正,被后世称誉为“包青天”;明代名臣年富将“公生明,廉生威”作为自己的为官座右铭,要求自己始终做到清廉刚正。这些都是传统廉洁美德文化的真实体现。

总之,传统廉洁美德文化内容广泛,既有帝王将相治国理政经验,也有硕儒士绅语录教导的汇编,既有父母长辈教导子孙的训示和名言,也有名人和普通百姓的模范与感人事迹。作为一种政治伦理文化、社会价值文化和修身养性文化,传统廉洁美德文化是传统社会国家治理、社会风气优化、家庭教化、理想道德人格塑造的重要资源和精神,也是难得的宝贵德育资源。今天,我们需要立足于时代需求,坚持辩证抽取的原则,借鉴和运用传统廉洁美德文化,将其应用于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特别是在高校教育中,面对众多青年大学生,通过弘扬廉洁美德,将“爱国为民、勤廉节约、戒奢以俭、公正无私、敬业奉献、高风亮节”等廉洁精神内化为他们心中的道德准则,外化为现实行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廉洁观,并在校园中培育和形成“崇廉、敬廉、守廉、行廉”的浓厚氛围,对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德育都有益。

当前,各大高校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其中廉洁美德教育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多年的教育探索和实践,高校在廉德教育层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良好氛围,也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廉政教育模式和经验。但是,就总体而言,高校大学生廉德教育仍存在教育定位不准、形式枯燥单一、过程断断续续、协同合作不够、教育效果不佳等问题,廉德教育的有效性和覆盖面仍有待提高。而影响廉德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廉德教育方法。因此,探讨传统廉洁美德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的有效方法,既是连通廉洁教育与高校德育的桥梁,也是提升廉德教育效果的核心和关键。

二、传统廉洁美德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的方法探析

探索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德育方法是保证高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前提。同样,科学的廉德教育方法也是帮助大学生内化廉洁意识、提升廉洁素养的重要手段,因此,传统廉洁美德文化融入高校德育过程可遵循以下方法:

(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是德育实践中的惯常方法和路径。传统廉德文化要有效融入高校德育,发挥德育功能,也要遵循这种方法。显性教育就是通过直接的、直白的的课堂教育发挥教育功能,隐性教育就是通过不明显的、非强制化的手段进行潜移默化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往往是隐晦的、潜藏的、无声的、间接的。显性教育对受教育者进行直接管理、调控和指导,具有“面对面”传道和解惑的功能,往往效果快且明显,但往往也凸显出硬性灌输、刻板传播、忽视受众需求的缺陷。隐性教育的环境往往是轻松、无意、愉悦的,能让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教育内容,接受价值引导。这种教育的优势是感染力、亲和力更强,持续性更久,但劣势是缺乏系统的规划和安排,往往无法达到直接指导的效果。在现实实践中,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德育效果的持续性发挥,提升德育的实效。因此,在传统廉洁美德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的实践中,一定要借助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的方法,既要让受教育者在直接的课堂教学和教师的日常说教中了解廉洁的内涵和重要性,让他们懂得廉为美、贪为耻,又要让他们在校园文化、媒介传播、先进典型宣传等隐性教育中感受廉洁美德的魅力,自觉接受廉洁教育。通过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协同发力、同向发力,让廉洁美德文化融入高校课堂、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充分发挥廉洁文化的德育功能,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廉洁素养和品格。

(二)情感关怀和价值关怀相结合

德育实效的提升需要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在现实实践中,注重情感关怀和价值关怀是凸显人文关怀的重要方式。情感关怀主要体现在德育实践中,要自觉运用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以情感人、以情渲染、移情体验等方式,考察受教育者的情感接受和反应能力,分享他们的情感,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表现出浓烈的情感和人文关怀,让受教育者在愉悦、激情、感动等氛围中接受道德教育。价值关怀就是在德育实践中,秉持正确的价值立场和目标,运用价值体谅、价值澄清、价值辨析等方法,对受教育者的价值取向进行引导,及时矫正他们扭曲的价值取向,保证他们在科学、理性和正确的价值导向下接受价值观教育。情感与价值关怀是传统廉洁美德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的有力手段。它能在一种人本伦理关怀的氛围中帮助受教育者获得正确的廉洁价值判断,做出符合廉洁道德规范的行为。在具体实践中,要在德育课堂教学中,鼓励教师创设符合廉洁文化要求的情感氛围,运用富有激情和情感的语言,向学生传递廉洁美德内容与精神,让他们懂得廉为美,贪为耻;要对校园中存在的不廉洁行为进行耐心劝导和教育;要发掘学校和社会上感人的廉洁人物和事迹,并借助校园文化平台、党课教育平台、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等进行有感染力的宣传。通过充分发挥情感和价值关怀功能,让传统廉洁美德有效融入高校德育实践环节和过程,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廉洁品德。

(三)榜样示范和先进典型引领相结合

在道德教育实践中,榜样和典型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先进的榜样和典型作为正能量,代表着优良品质和美好事迹,反映着时代精神,体现着时代精神诉求,如同一面旗帜,能凭借其道德感染力、亲和力和影响力,不仅将受教育者的眼光和情感聚集到道德高尚点,激发他们崇德向善的动力,还极易在现实社会之中形成一种强烈的示范效应,于无形之中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激励人们积极向上,自觉向榜样看齐,学习榜样身上崇高的精神品质。可以说,榜样和先进典型所发挥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传递给人们的是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念,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个个体的行为实践,激励人们不断奋进,憧憬和追求美好事物。榜样示范和典型引领作为一种具体、可操作性强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可以使受教育者更直观更深刻地学习到榜样身上的感人事迹和优良品质。因此,这种方法在学校德育和家庭教育过程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廉德文化教育时,学校就应当充分运用榜样示范和典型引领相结合法,将廉政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和清正廉洁精神纳入到大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中,进行有针对性、感性、直观的榜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学习榜样身上的廉洁自律精神,以榜样为人生标杆,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实践,最大程度上发挥廉洁榜样对大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如,宣传时代先锋和道德模范,向学生介绍他们的廉洁事迹和品德,引导他们感受廉洁美德的魅力,促使他们自觉向廉洁看齐,并养成廉洁行为。

(四)社会参与和生活体验相结合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两张皮”现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往往流于枯燥空洞的说教,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少生命力和活力,导致学生“知之不深必行之不远”。要破解德育实践过程中的“两张皮”现象,必须要做到“顶天立地”,既要“顶天”,弘扬高尚道德,又要“立地”,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现实诉求。同样,廉德文化教育作为大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也应该摆脱传统的空洞说教方式,应该将廉洁价值观教育同大学生的生活、成长等生活体验紧密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在廉德教育过程中有更多的“获得感”,通过廉德文化的熏陶不断提升大学生自身的道德推理能力、评价能力、判断能力,不断强化自身的道德意志。在具体的教育实践过程中,一方面,要从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生活情境入手,通过情景设置,让大学生感受廉洁生活、品味廉洁生活,使他们在情境体验中认识到崇尚廉洁生活的快乐和高尚,以及违背廉洁行为的痛苦和耻辱;另一方面,通过社会参与不断提升道德评判能力。理论源于实践并最终服务于实践,大学生廉德文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廉洁素养,增强大学生的价值评判能力。而这一评判能力的提升单单依靠廉德价值的灌输和讲授是不行的,必须通过具体的问题实践。大学生只有在面对实际廉洁问题时才能不断内化廉洁意识,提升廉洁评判能力。因此,高校德育教师应该做好积极引导,让大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中明确是非曲直,学会分析选择,在价值判断中内化廉洁意识,形成正确的廉洁理念。

(五)全员化和全方位渗透相结合

传统廉洁美德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综合学校力量、社会力量和家庭力量,才能形成全员化和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就高校角度来说,应该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育人功能,协调配合,避免单个部门的“孤军奋战”,努力形成大学生廉德教育的合力。高校要努力做好顶层设计,从廉德文化教育的理念、机制、管理等方面出台可行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为切实落实廉德文化教育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在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具体实践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高校教师在讲授课程、培训和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应自觉融入传统廉洁文化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习得专业技能又能提升廉德素养。同时要积极利用校园学生会组织、社会实践团体、学生社团组织等有效载体,通过这些载体传播廉洁文化,使学生在组织活动中感受廉洁美德文化的魅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廉洁观和价值观。此外,高校要与社会、家庭通力合作,实现育人优势的合理配置。高校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主动邀请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廉洁模范、标兵走进校园,分享廉德故事,传播廉洁理念,不断增强大学生对传统廉洁文化的直观体验。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融入基层,深入社区、农村开展与传统廉洁文化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通过高校、社会及家庭的配合,使学生在课堂内和课堂外、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中都能时刻受到传统廉洁文化的熏陶,从而使传统廉洁文化渗透到大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

总之,传统廉洁美德文化融入高校德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任务。以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教育教学规律为切入口,探讨传统廉洁美德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的科学方法,对提升大学生廉洁素养,引导大学生廉洁做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1-26.

[2]田旭明.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60.

猜你喜欢

美德德育传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诚实是美德
《中国德育》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老传统当传承
她是自立自强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