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户外运动发展的历史及趋势

2017-04-13张勇王钰胡好薛保红张振霖闫林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户外运动运动发展

张勇,王钰,胡好,薛保红,张振霖,闫林

(1.安徽工程大学 体育学院 体验教育研究中心, 安徽 芜湖 241000; 2.安徽工程大学 外国语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



中国户外运动发展的历史及趋势

张勇1,王钰2,胡好1,薛保红1,张振霖1,闫林1

(1.安徽工程大学 体育学院 体验教育研究中心, 安徽 芜湖 241000; 2.安徽工程大学 外国语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

户外运动起源于欧洲探险与科考活动,二战之后由于其生存技能培训与综合素质教育的功能逐渐兴起.在中国的发展主要经历三大阶段:以“冒险”精神为标志的“挑战自然”、以提倡走进自然的绿色运动、以“亲近自然”为主旨的健康运动.未来中国户外运动主要趋势为市场进一步成熟促进产业化发展、教育功能逐渐凸显促进相关融合、中国化程度加深本土项目增多.

中国户外运动;发展历史;趋势

0 引 言

户外运动起源于欧洲早期探险与科考活动,二战期间为了符合特殊地形作战需求当时攀岩和野营得以很快发展,并最终形成了户外运动的技术雏形.二战后一项对战争时期海难调查发现多数生还者是年老富有经验的船员,并不是身体健壮的青年人,进一步研究发现心理成熟程度、多种生活经历、良好团队精神,不仅在面临重大灾难尤为重要,且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不可或缺.由此,户外运动以及相关的教育与培训在西方逐渐兴起,并在上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历经30多年的发展,从单纯运动项目发展为一项集体育、教育、素质拓展、休闲、旅行为一体的新兴运动,并在近几年教育部推动青少年素质教育以及校外素质拓展的进程中,彰显出势不可挡的休闲运动的魅力并在各大城市悄然兴起,形成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新行业.然而基本处于直接引入模式的户外运动,带来的理论研究与创新不足问题导致中国户外运动主要培育了户外器械与设备行业,而安全保障与法规建设、行业规章与人员管理、人才培育与技术标准等一系列支撑体系仍未形成中国特色,也就严重影响着户外运动的发展.因此,本文将梳理从户外运动的历史发展脉络,从而提供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基础,并结合现存的主要问题探讨中国户外运动发展战略.

1 户外运动的概念

户外运动(户外休闲,英文outdoor recreation, 也翻译为“户外游憩”)思想汇集中西方的休闲观,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的“休闲本身就是思考”,指出休闲活动是可以促进人们更加高效而富有创造力的工作.而户外运动所带来的休闲以及追求自由和全面素质发展的精神,逐渐成为一种美国文化和精神.Clayne R.Jensen编著《美国户外游憩》,介绍美国户外运动相关研究成果,并每隔几年会进行再版和内容更新.当然,西方的户外运动也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如户外运动的概念,一直处于不断修订与补充.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户外游憩资源审查委员会将户外运动归类为公共区域服务、森林服务管理类别,显然所从事的场所特征比较明显.其后,美国森林组织奖户外运动根据活动与资源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为:具备基本技能且不借助机械化装备的原始性户外运动、具备中等水平的户外技能且有装备和安全限制的中间性户外运动、在开发和管理区域进行且需要专业技能和装备的现代性户外运动三大类别.

户外运动的概念在国内一直未形成统一的说法,学者总体上分为两大类:一是广义上的“户外”环境下所有的运动门类,也就包括各种在户外进行的“球类、骑马、游泳、射箭、水上运动等”;一是狭义上的“以健身、休闲、娱乐为目的,通过参与者的努力而使身心得到锻炼,同时更能贴近自然、感受自然的运动”.[1]根据本研究所涉及的内容,我们采用狭义上的户外运动概念.

2 中国户外运动的发展阶段划分

2.1 “挑战自然”探险式阶段(20世纪50-90年代)

中国户外运动形式及其休闲活动思想早已有之,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户外运动项目的发展则较晚,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80、90年代逐渐出现户外运动组织(俱乐部)并召开全国性户外运动研讨会,是户外运动在我国发展的初期阶段,整体上呈现“挑战自然”的探险特征.早期户外运动来源于探险与科考,本身具有探求未知环境的“冒险”精神,因而远涉深山峻岭,在登高涉水的过程中彰显挑战自我的精神展现,因而在最初中国户外运动最主要的活动特征为“挑战自我”,以登山项目为主.[2]1957年,全国总工会登山队登上贡嗄山(7556 m),是第一次有组织的登山活动,具有历史意义.1958年4月正式成立“中国登山运动协会”也是户外运动划时代的重大事件.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由于具有丰富的山水资源也逐渐吸引国外户外运动爱好者前来开展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和促进了中国大众对户外运动了解和认识,开展的运动项目也不断增加,包括登山、攀岩、山地穿越、漂流、滑雪等运动项目.国内部分户外“探险旅游”爱好者大胆尝试成为一些户外运动的先驱实践者和推动者,在此形势下于1989年在昆明成立了第一家户外(野外)运动的民间组织,同年北京大学成立第一只专业登山队(北大山鹰社).[3]

2.2 “走进自然”绿色运动阶段(20世纪90年代-2003年)

这一阶段户外运动有高校专业登山运动完成到社会推广的转化,在城市的白领、学生等高学历和年轻人群体中逐渐形成一种都市休闲方式,即走进自然的户外休闲运动.但是参与户外运动的人数很有限,总体不到1%的城市人口体验过定向移动、山地徒步、野营等户外运动,且出现AA制自助户外旅游,这种在互联网上自由集结、各自平摊费用、临时组建团队进行户外的旅行形式,主要以山地穿越为主,期间会进行野营、篝火等活动.由于活动费用较低且有一定人数得到野外探索的年轻人的喜爱.但是临时组建的人员山地穿越的经验和能力差别很大,且可能在野外环境极其陌生的情况下贸然出行,一旦遇到无法确定方位以及山地求救困难时就可能发生意外.

在北大山鹰社之后,高校开始相继组建户外运动社团,并由此逐渐发展成为一项都市时尚运动.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开始出现户外运动俱乐部,各种媒体强力报道进一步推进户外运动的发展.1997年成立了北京三夫户外运动俱乐部,到2001年底有150多家户外运动俱乐部.

2.3 “亲近自然”大众休闲阶段(2004年至今)

2005年户外运动第一次成为国家体育总局承认的运动项目(隶属于登山项目),首次从体育管理部门的角度开始认定户外运动的合法地位,也从赛事审批和认定以及管理的各方面开始推进户外运动,首先是全国甚至国际比赛的不断举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专业团队的技术水平,也促进了该项运动的大众化.参与户外休闲运动的人群开始增加,加之旅游行业对于户外运动主题的重视,中小学研学旅行的试点与推行都促进大众对于户外运动以及户外教育的了解,每年国家体育总局审批全国户外体育活动营地(部分经费由体育彩票收入支出),越来越多人“走出去”旅游的同时更加注重体验和参与户外运动.

2004年教育部设立“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题,并逐步在全国部分高校进行实验,最终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成为体育课的选修科目.武汉地质大学体育学院在全国首个设立户外运动本科专业和硕士专业,并在户外运动教学与研究方面带领全国的方向.[4]

这一阶段户外运动市场开始出现明显的增长态势,虽然称之为“户外运动产业”还有些不太准确,但是相关的服务与设备的巨大需求被厂商发现,户外服装和用具市场几乎是在短时间内涌现在国内消费者眼前,加之国外品牌贴牌生产,已经和发展几十年的运动服装和器械呈现明显的竞争趋势.

3 中国户外运动的发展趋势

3.1 户外运动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户外运动的发展是先有市场后有产业,是消费者推动户外运动用具和其它服务行业的发展,且在户外环境下很多不确定因素更具有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养,是一个高门槛、专业性很强的行业.民间自行组建的俱乐部和体育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并没未捋顺,因而本是关系到每一个户外运动者安全的行业监管并不能直接到位,具有组织山地穿越的资格和能力鉴定管理是缺位的,时有户外远足的人员紧急救援甚至丧生事件提醒我们户外运动很多环节仍有需要完善,产业化发展程度将会进一步提高.

3.2 户外运动与教育结合的程度更加紧密

2014年教育部设立大学生户外生存与生活能力培养的课题,户外运动正式和教育开始结合,其后推行中小学校外素质拓展,提倡探索研学旅行的探索性和体验性学习,户外运动的教育功能将会在未来的几年发展中逐渐凸显出来,由一个都市休闲运动项目转化为特殊环境下的教育方式,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为自小学到大学整个教育体系过程中的素质教育提供一个全新的探索方向.

3.3 户外运动的中国本土项目将增多

几乎所有的户外运动项目都和人类基本生存能力有关,户外运动并非西方国家所独有,在中国登山、涉水、爬树、结绳都有渊源,但是至今户外运动在中国发展势头正劲,中国具有丰富的山水资源,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出中国特色的运动项目.户外运动项目将更加本土化和体现地域特征,传统龙舟和竹筏在户外运动领域中应该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4 结 语

中国的户外运动发展需要梳理中国户外运动的发展历史作为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究的基础,包括现今的体验教育、营地教育、素质拓展训练、综合实践活动在内的诸多户外运动形式都存在“实践先有理论”的现象,顺应了市场需要则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功,然而缺乏理论思考和系统设计是难以长远发展的.纵观中国现代体育发展史可以看出,西方的现代体育在中国生根发芽甚至成为全民喜爱的运动项目,西方户外运动在中国的传播也呈现相同的态势,一直作为精英阶层的体育高消费项目引领“绿色、环保、健康、自由”的新时尚,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中国龙舟、竹筏等户外运动也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时机,也将从一味的“项目移植”转变为“本土化”创新阶段.

[1]郭进辉.我国户外运动旅游产业发展评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05): 54-57.

[2]梁海燕,陈华.美国户外运动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01): 64-67.

[3]亓冉冉.我国户外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4]李红艳.户外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06.

[责任编辑:徐明忠]

The history and trend of Chinese outdoor sports development

ZHANG Yong1,WANG Yu2,HU Hao1,XUE Baohong1,ZHANG Zhenlin1,YAN Lin1

(1.Exper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of P.E.Inst.,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241000,China;2.Foreign Languages Inst.,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

outdoor sports originated from European adventure tour and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Due to the popularity of survival skills training and education of overall quality, it experienced the greatest boom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Concerning its development in China, three stages are mainly discussed as follows: first is Challenging Nature symbolized by adventurous spirit, next is Green Campaign promoted by bringing nature to people, and the last one is the Fitness Movement aimed at getting close to nature.In respect to the primary trend of the prospect of outdoor sports in China, it manifest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advanced by more matured market, the integration of related service promoted by increasingly prioritized educational function, as well as the growth of local projects featured by the deepening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hinese outdoor sports; history of development; trend

2016-05-30;

2016-06-12

张勇(1980—),男,安徽合肥人,安徽工程大学讲师,博士,在读博士后,主要从事武术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研究.

G895

A

1672-3600(2017)03-0088-03

猜你喜欢

户外运动运动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冬季户外运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不正经运动范
新西兰皇后镇的户外运动
数说户外运动行业前景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户外运动:做一个野孩子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