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车辆行业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培养与实践
2017-04-13郭宗和李瑞先
郭宗和, 李瑞先
(山东理工大学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山东 淄博 255000)
面向车辆行业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培养与实践
郭宗和, 李瑞先
(山东理工大学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山东 淄博 255000)
从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分析了目前国内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优化培养方案和质量评价体系、坚持做好3个结合和落实4项保障等措施,提高面向车辆行业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基本达到了具有较扎实理论基础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
车辆行业; 全日制专业硕士; 实践能力培养
2009年,教育部进行学位制度改革,转变研究生培养理念,全日制专业硕士开始面向应届生招生,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1];培养目标是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授予学位的标准要反映该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要求[2]。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由此可以看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面向具体的职业领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1 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现状
1.1 特色不明显
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产生了重要影响。含有39种专业硕士门类,涉及经济管理、理工、法律、社会、农医等多个学科和方向,涵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各个方面[3]。特别是2009年以来,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生源的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规模迅速扩大,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学术型学位的弊端日益凸显,如实践能力不强、缺少职业技能、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4-6]。因为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基本上就是科学硕士的复制品,即“大苹果”和“小苹果”的关系。尽管就数量来讲增加很快,但在职业、实践、技能和应用等方面的培养特色不明显。
1.2 缺乏职业背景和职业能力
专业学位是和职业实践紧密联系的,和技能、应用密切相关。关于专业学位,国务院学位办曾提出:“一些发达国家把这种学位叫职业学位,作为从事某种职业的必备条件。由于我国学位制度实施时间不长,学位的作用主要是对学位获得者学术水平的认可,在人事制度方面还没有规定某种学位是从事某项职业的必备条件。因此,把这种学位叫‘专业学位’更切合我国国情。”这也说明了专业学位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7]。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类别也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划分设置的,具有职业领域性。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致力于使学生获得高水平的职业技能,以满足社会特定职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由于人们对专业硕士教育培养目标认识上的不同,培养方案的制订上忽略实践环节较多、培养方式上单一、导师职业能力欠缺、评价指标没有体现职业性的特点等原因,导致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培养缺乏职业背景,多与行业技能的需求脱节。
1.3 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足
在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后的几年中,由于培养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的惯性,导致从学术型硕士到专业硕士按“大苹果”和“小苹果”的模式培养的情况较多。理论讲授多,实践性教学少,应用导向不明确[8]。主要原因是培养过程中很少引入和使用社会导师,校内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在招生复试中仍然沿用学术型硕士标准,忽视对职业和实践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再加上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所需的硬件和软件投入大、教育经费不足,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足,与专业硕士强调实践性的目标和定位不符,这是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教育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也必然导致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2 职业背景下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是专业学位教育的核心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有明显的3个特性:一是培养目标具有显著的职业性,二是培养过程具有显著的实践性,三是培养内容具有显著的领域性[9-11]。第一个特性就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特殊需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研究生的实践包括在课堂、校内场地及实践基地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以及通过一系列活动和团队合作解决具体问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所学理论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并在对现实存在的不断否定和持续改造中强化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 不断归纳、总结经验和教训,在这种不断发展的实践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架构和完善自身理论体系, 并以此指导现实。
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当前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要求,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来源。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等方面,都有独特的重要意义[12]。在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中,从一开始就面向职业建立一个创新教育的环境,通过有效培养模式的建立,最终造就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硕士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
3 车辆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培养
围绕车辆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通过优化培养方案和质量评价方案,坚持校企、学位论文和企业实际、校内导师、企业导师3方面的结合,落实保障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多样性、保障导师队伍的积极性、保障制度建设的引领作用和保障质量监控的反馈作用等措施实现培养目标,提高车辆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教育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培养人才和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体现了人才培养的整体思路和目标定位,对人才培养方向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我校车辆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为:
(1)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2) 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3) 掌握车辆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1 优化培养方案和质量评价体系
3.1.1 优化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优化的重点是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和必修的培养环节优化。课程设置的优化要充分反映车辆工程职业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满足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将行业组织、培养单位和个人职业发展要求有机结合起来。优化后的课程结构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总学分为27,在1学年内完成。必修课分为公共必修课(22.2%)和学科平台必修课(50%);选修课分为方向选修课(20%)和素养选修课(7.8%)。具体的特点如下:
(1) 课程设置。选修课中增加了“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专利申请写法”和“汽车行业分类标准和职业资格”,并规定为选修课中的必选课,为面向职业的创新能力培养打好基础。增加方向选修课由2014年以前的16门增加到现在的19门。
(2) 教学方式方法。除数理统计外的18门方向选修课全部采用案例教学法或情境模拟法等教学, 占方向选修课的94.7%,教学方法不改不能开课。教学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本、以职业导向为本;重视运用系内教学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之前的方案中没作硬性要求。
(3) 必修的培养环节。重点包括学术交流、实践环节、开题、中期检查和学位论文。学术交流要求听取学术报告或参加学术会议不少于6次,其中1次为专利写作经验报告,公开做学术报告不少于1次。实践环节要求在第1年内完成课程的有关实验、实习,第2年内完成校内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工作站)实习,其中集中在校外实践基地(工作站)实习的时间不少于6个月。开题于第3学期末以前进行,由本学科(方向)5人以上具有硕士研究生指导资格的专家(校外导师至少1人)组成评审小组,对学生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评审结论为“暂缓通过”的比例不得少于开题小组实际开题人数的10%;每位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多有2次开题的机会,2次开题的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2次开题均未通过者按学校相关规定终止学籍。中期筛选在第4学期进行,考核成绩为“不合格”的研究生终止学籍,做肄业处理。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核通过一年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送审、答辩,论文全部外送盲审。
3.1.2 质量评价体系
重点考查评价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组织管理能力。
(1)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评价。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评价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校内实践课程成绩,二是案例教学或项目研讨式教学课的参与度及体现出解决问题能力的潜力,三是学生在校外实践基地(工作站)实习的表现,四是日常的科研成果(如发明专利),五是学位论文成果。
(2) 创新能力的评价。主要包含感知的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变通的能力、不拘于定理沟通的能力、前瞻的能力、诊断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的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
(3) 组织管理能力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在工程实践和导师的科研项目研究中的表现、技能训练课程体现出的合作精神及组织能力,以及组织其他活动中的表现。利用综合权重赋值法确定各项的权重值。
3.2 做好3个结合
(1) 校企结合。企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中心环节,是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根本的区别,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提高实践能力和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校企联合,建设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工作站),是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保障。我校在培养全日制车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中,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时风集团等企业及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具有实质性合作的研究生工作站(或实践基地)4个。基地建设中,学校、企业、学院都有相应的投入。在研究生培养中,联合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培养方案、管理、开题、成立答辩委员会。
(2) 学位论文和企业实际相结合。实践是研究生实践训练的最重要环节,也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特色之一,企业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工作站)、企业研发中心是研究生的主要实践基地,这些基地为研究生提供长期稳定的专业实践训练场所,实现企业与高校的双赢。要求全日制专业硕士在工作站集中实践时间为6个月以上,研究生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必须来自车辆工程领域研究生工作站或联合培养基地或学校与企业联合申报的有关课题,例如淄博市校城融合项目、工业技术研究院项目等。
(3) 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结合。充分调动企业导师的积极性,增强其人才培养责任意识、协调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关系。通过联合研发项目和成果共享等形式,充分发挥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优势,建立企业、导师、研究生共赢的人才培养双导师合作关系。企业导师每月向学院报告一次研究生企业实习月度工作报告表,包括岗位、完成区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业绩评定、工作效率和科室负责人等。
3.3 落实4项保障
(1) 保障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多样性。突出全日制专业硕士教学的应用性、实践性、多样性,避免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与学术硕士同质化的现象。我校车辆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要求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要求运用团队教学、案例分析、现场教学、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注重培养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增长实际工作经验,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
(2) 保障导师队伍的积极性。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在研究生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师队伍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组成。企业导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聘任并颁发证书。明确导师责、权、利,双方导师应该能够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各司其职,该是校内导师完成的学术任务由校内导师指导,涉及到技术、产品、实践的操作等由校外的企业导师给予指导。明确企业导师在学校和企业应享受的物质待遇,招生数量跟校内导师相同,以保障导师队伍的积极性。同时鼓励校内外导师加强合作和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不断总结经验,共同提高指导水平。
(3) 保障制度建设的引领作用。车辆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除了严格遵守学校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常规制度外,针对车辆工程专业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的特点,专门增加学生企业实习考核节点,比如增加实习月报、实习总结报告以及实习综合评价等考核环节,制定了“优秀研究生高水平论文和专利奖励办法”“五个一”素质提升计划、企业导师参与评价和论文答辩环节的管理办法等。
(4) 保障质量监控的反馈作用。注重校内外反馈的信息,及时采取措施,更好地保障面向车辆工程职业领域具有较扎实理论基础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校外的反馈主要是通过建立毕业生跟踪和用人单位调查制度来落实。校内信息反馈主要是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教学信息评价反馈制度和学生评教制度来反馈等。
4 结语
近4年以来,我校在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上达成了共识,抓住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分析目前国内,特别是我校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和建立质量评价系统,坚持做好学校和企业、学位论文和企业实际、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相结合,确保4项保障措施的落实,大胆探讨,总结出了提高车辆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措施,并取得的了较好的成绩:学生以申请人第一位申请到发明专利1项、第二位22项;获第三届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1人;获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奖3项;获批淄博市校城融合项目4项;就业率100%;获1个省级优秀实践基地等;培养的学生得到车辆行业的广泛认可。
References)
[1] 陈培冲.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3):136-137.
[2] 古巧珍,刘海斌,苏美琼,等.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2016(22):201-205.
[3] 黄锐.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研究,2014(11):88-94.
[4] 吴瑾,赵新铭.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2):23-25.
[5] 唐欣.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33,44.
[6] 贝绍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6(21):19-21.
[7] 朱爱憎.专业学位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1(2):62
[8] 刘敏.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31(2):32-35.
[9] 栗长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若干核心问题的思考[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6,19(1):24-27.
[10] 张乐平,朱敏,王应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特性及矛盾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29(8):5-9.
[11] 刘化君,李先允.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属性及途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30(4):16-21.
[12] 曹洁,张小玲,武文洁.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36(1):60-63.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of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for vehicle industry
Guo Zonghe, Li Ruixian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and Vehicle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uo 255000, China)
According to the training target of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education, the curr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full-time Master degree education in China are analyzed, and the optimized training program and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are put forward. By adhering to the three combination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our assurance measures, the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students’ ability for the vehicle industry is improved, and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for the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he practical ability to solve engineering problems, the innovative ability and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 are basically achieved.
vehicle industry;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ability
10.16791/j.cnki.sjg.2017.08.039
2017-03-10
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面向汽车行业职业能力的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SDYY15092);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的实施和管理研究”(SDYY16039)
郭宗和(1961—),男,山东高密,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研究方向为机构学、现代教育管理.E-mail:guozonghe@sdut.edu.cn
G642.0
A
1002-4956(2017)08-015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