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理论对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启示
2017-04-13林高标卢镜
林高标 卢镜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罗定527200)
强化理论对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启示
林高标 卢镜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罗定527200)
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党员在学校生活中的各种表现,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以“三关”工程、院系的交流活动、情感和实践体验等途径来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
先进性教育;新路径;大学生党员
一、强化理论与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
习近平同志去年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的讲话提出对青年的五点希望,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最具代表的部分,大学生党员更是大学生中的精英和骨干分子。他们的加入,激发了党组织新的生命力和活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相当部分大学生党员中存在薄弱的党的理论知识、淡薄的先进性意识、欠缺的社会实践经验、表率作用不够力度等。因此,如何运用强化理论来深化大学生党员对于先进性教育的认识,在大学生群体中树立较好的榜样作用,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党建课题。
强化理论主要研究人的行为发生变化后与行为后果之间将会产生怎样的联系,研究结果认为,当人认为行为后果对自身有利时,个体就会在日后重复出现该行为;反之,不利时,就会减少或取缔该行为。所以,人的行为变化的实质就是强化作用的结果,学习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也在于强化。根据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大学生党员在进行先进性教育的理论学习时,如果能够强化他们在关于先进性教育的内容方面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并把这种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把理性认识升华内化为个人的情感觉悟,那么,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党的先进性教育将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我国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党员在学习活动中的先进性体现不足
大学生党员首先是学生,其次是党员,然后才是大学生中的党员。因而,大学生党员首先要践行学生的本份,学生的本份是学习,大学生党员要紧紧围绕促进学习这个中心,牢牢抓住成才的主线,带领同学,服务同学,作同学的学习表率。但现实中却有部分大学生党员在学习活动方面的先进性体现不足,如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动机不强烈、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成绩不理想等,无法在学习上给周围的同学起到很好的榜样效应,产生强大的辐射作用,甚至有些较为严重的还带来了负面的效应和恶劣的影响。
(二)在思想政治中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较为薄弱
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各种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诸多的挑战,这种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格局使得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培养和塑造使得尤为重要。但现实中有些大学生党员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先进性表现较为薄弱,一方面,他们在理论认知上“搞不清楚”党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等,且在各种政治理论学习上又不认真阅读和研磨,领会其中的精神和精髓;另一方面,他们在各种需要党员起表率作用的实践行动中“树不好形象”。所以,上述现象表明,部分大学生党员是不可能把党的理论等相关内容内化为党性素质,更不可能在个人行为上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在社会实践生活中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较为欠缺
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在社会实践生活中应体现为严格遵守群众路线的原则,一切要以群众的利益作为衡量自己为人处事的标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应成为一句停留在大学生党员口头上的言语,而应主动关心社会,养成公共精神,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尽自己所能回馈社会。但在现实的社会实践生活中却有部分大学生党员不能按照党章的要求去行动,不能按照党员的身份来严格要求自己,而是严以律人,宽以待己。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不积极主动地为同学们办事,而是斤斤计较于个人的利益,最终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使个人的形象受损,更使大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的形象蒙尘落垢。
(四)在党的各项建设中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缺乏主动
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优秀代表,大学生党员理应积极主动地关心党的建设,责无旁贷地完成党交付的各项任务,活跃参与党支部开展的各项活动,并积极地向同学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维护与同学的关系,关心周围同学的各种需要,如情感需要、学习需要与人际交往需要等。但现实的情境却是部分大学生党员在入党前后的反应完全不一致,有的甚至呈现出天渊之别。如有的大学生党员在入党前在各个方面都会严格要求自己,每个月会积极主动递交思想汇报,主动参与学校的各项集体活动,热心关爱同学等等,使自己早日向党组织靠拢。但在入党后却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行动上执行“两个标准”:即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各种社团活动就踊跃参与,但对党支部的各种活动和建设却不热心积极,丝毫体现不出一个党员应具备的觉悟和素质。
三、强化理论对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启示
根据大学生党员在各种学校生活中先进性教育存在的问题,运用强化理论加强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以“三关”工程为依托,强化大学生党员对先进性的感性认识。
党的文件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力量和作用,主要地不是取决于党员的数量,而是取决于党员的质量,取决于他们执行党的路线的坚定性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2]。因此,党的生存和发展,关键要素在于党员的素质,所以党的十八以后,习近平同志在发展党员方面提出了“要控制数量,提高质量”的建议。为此,在提高党员素质,发展大学生党员时要注意把握好“三关”工程。
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⑴严控“入口关”。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要对他们开展党的教育,可以以理论宣传、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增强学生对党的认识和了解,营造良好的入党氛围,从而做到早发掘、早培养,打牢思想基础;对正式确认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学生,在系和学院张贴栏进行为期七天公示,接受师生的监督,把控好入党的第一关。⑵抓好“培养关”。在这一阶段通过学院党校集中授课培训,系党部支组织专题讨论、观看模范党员录像、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入党介绍人诫勉谈话,个人撰写反思和体会,征求师生意见,促使入党积极分子深化对党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⑶提高“转正关”。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实行量化与质性相结合、党内和党外相结合、党支部和党总支部相结合等方法;此外,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学期初可以先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细化为具体指标,学期末再根据其表现结合大学生综合测评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定逐一进行衡量对比;还可以通过转正答辩制的形式,由答辩组成人员对其答辩结果进行无记名投票决定是否通过转正,并张贴公示,真正把优秀大学生发展到党组织队伍中。上述“三关”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展开对学生党员素质的塑造。
(二)以院系交流活动为纽带,强化大学生党员对先进性的理性认识。
“话不说不清,理不辨不明”,在改革开放各种体制完善的过程中,难以完全杜绝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而且互联网的普及,也会对大学生党员思想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进而影响其党性修养。因此,在大学生党员之间多开展各种交流活动,能引发大学生党员对当前党内理论、现实发展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和沟通,从讨论和沟通中坚定理论信念,明辨是非,凝聚共识。如同杜威所言:“一切沟通(因而也就是一切真正的社会生活)都具有教育性。一个人分享别人所想到的和所感到的东西,他自己的态度也就或多或少有所改变。”[3]
大学生党员对党的先进性的感性认识只是浅层次的、表面的,因而对党的方针政策、政治理论、政治立场的认识体会不深刻。但如果把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多开展院系之内以及院系之间的交流活动,那么相互之间的沟通将会有助于大学生党员逐渐厘清对各种社会现象的认识,理清对党的认识误区,端正对党的态度,并逐渐确立对党的先进性的理性认识,构筑起对党的忠诚的牢固思想防线。
(三)以情感和实践体验为抓手,强化大学生党员对先进性的感受感悟。
情感和实践体验是指让大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通过亲身经历、实践活动获得真实感受的过程。其意义在于“只有体验的东西,才能内在于人的生命之中,融化为生命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体验是进入生命的唯一通道。”[4]可见,体验就是一种学生通过动态的自我教育过程逐渐实现自身的知识内化、感悟深化和情感升华。有了深刻的情感和实践体验,学生就能主动内化党的理论要求。但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持之以恒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我,必须进一步强化其党的思想理论和行为,否则就会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
在对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中,我系从大学新生入学至培养其成为正式党员都没有放松党的理论教育,近年来以情感和实践体验为抓手更是取得显著实效。在情感体验方面: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党员观看了《基石》等教育片,让大学生的情感近距离接触和感受一名真正党员的风范;在实践体验方面:组织大学生党员参观蔡廷锴故居、李济深故居、战斗纪念公园,利用周末到农家田野劳作,寒假发动大学生党员开展“我的中国梦——大学生党员访问万家”活动。这些根据大学生兴趣特点开展的活动极大地激发和增强了学生党员履行党员义务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性,强化对党的理论、方针、路线等的理解。
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沿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感性到理性的方向,循序渐进地来展开对大学生的先进性教育,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而在实践中更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
[1]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的讲话[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
[2]中共中央文件选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417
[3][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0.
[4]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86.
责任编校:于吉瑞
审稿专家:陈云玲
G40-052.2
A
1009-8534(2016)02-0011-02
本文系广东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研究会2016年党建研究课题立项项目(2016GZYB43)阶段性研究成果。
林高标,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卢镜,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