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新政对高校女教师职业生涯的影响探析
2017-04-13施阳
施 阳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济南 250103)
·生育新政专题研究·
生育新政对高校女教师职业生涯的影响探析
施 阳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济南 250103)
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使得高校女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亦面临着生育决策的选择。在描述高校女教师群体职业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她们生育决策的因素,从晋升空间被压缩、自我提升机会被减少、研究项目申请资格被限制三方面进一步探讨生育新政对高校女教师职业生涯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打破上述瓶颈,需要社会、高校和家庭多种力量的共同支持。
全面二孩政策;高校女教师;生育决策;职业生涯;影响
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背景
自2012年以来,我国社会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力人口逐年减少,为此,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即允许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两个孩子,并于2014年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施。据国家计生委和相关专家预测,该政策实施后,2015年全年出生人数可能会达到甚至超过1800万。但是据统计,2015年全年出生人口仅为1655万,比2014年减少了32万[1]。生育小高峰并未如期而至,单独二孩政策对新生人口数量的增加效应并不明显,而育龄妇女人数的减少以及对生肖的选择或成为造成该局面的重要原因。鉴于此,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至此,全面二孩政策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二、高校女教师群体的职业特殊性
受我国传统思想影响,教育界自古没有“女先生”,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男女地位逐渐平等,女性从事教育职业的优势显而易见。面对不同的学生个体,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耐心和爱心,需细心观察学生个体的特点,以便因材施教,在这些方面女性比男性更具有天然的优势。而高校女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有着区别于其他职业女性的特殊性。
(一)时间相对自由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硬软件资源普遍相对匮乏,加之大部分高校师生比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故高校教师没有全天在校办公的条件,这有别于中小学教师。除了学校的行政人员以外,高校女教师课后可以自行安排时间,在照顾家庭方面具有时间上的优势,而这一职业优势在婚恋市场表现得较为明显。
(二)学历和收入相对较高
要教书育人,教师的知识素养必须过硬,而学历可以作为知识素养的一个重要参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绝大多数高校在引进人才方面首要的门槛便是学历。目前高校教师学历的起点基本为研究生,大部分专业要求有博士学位。高校女教师也不例外,这使得她们的学历普遍较高。随着我国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教师群体的收入也随之有所提高,这也成为高校女教师在面临二次生育选择时的一个有利条件。
(三)职业壁垒较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同角色或职业之间的转换开始成为职场人职业生涯中的一种常态,这意味着无边界职业时代的来临。无边界职业生涯,其基本内涵指雇员在不同单位就业的职业生涯,或是超越单个组织边界的一系列工作机会。无边界职业生涯区别于传统职业生涯的最大特点在于职场人需要拥有终身就业的能力,而不是获得一份稳定工作[2]。而对于从事高等教育的女教师来说,除了志趣外,更看重的是该职业的稳定性。此处的稳定性,不仅指工作的稳定性,更是指职业的稳定性。因此即便是工作环境差强人意,高校女教师大多也会顾及高等教育的职业稳定性,而少有跳槽或更换职业的行为。除此之外,高校女教师接触的环境相对单纯,除了教学和科研,社会关系相对简单。如若更换职业,极有可能需要重新学习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多年的教学经验却无用武之地,这使得她们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高校之外的工作环境,即教育行业的职业壁垒较高。故高校女教师大多对于单位或者职业的忠诚度较高,因此她们遭遇职业生涯发展瓶颈的几率会更大,而这些都不利于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高校女教师的个人发展。
三、高校女教师生育决策的选择
随着现代人思想观念的转变,许多女性不再拘泥于家庭的束缚,希望拥有同男性一样在职场拼搏的权利,但生育仍然是现代女性无法回避的社会责任。而高校女教师由于学历和收入相对较高,更是集知识性、母性和职业性为一体的相对优质的生育主体[3]。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于教师的学历要求是博士研究生,按照现行学制,博士毕业大概30岁左右,如果高校女教师博士毕业前后步入婚姻,考虑到身体素质等生理因素,她们大多会选择在婚后头几年生育,而在生育后初期,育儿是其重心。等一孩三岁左右时,她们便可以考虑二次生育了。对于刚工作几年已经生有一个孩子的高校女教师而言,全面二孩政策使得她们再次面临生育决策的选择。
(一)家庭养育子女数量的决定
在经济尚不发达的阶段,孩子更易被当作未来承担生产活动的主体而受到重视,当作增加家庭收入的一种投资对象而被认同,或者被期望成为家业继承和发展的人才。父母在决定拥有子女数量的同时,还要尽量提高他们的质量。如果只能支付一定的费用、时间,人们就面临着是增加子女的数量,抑或是提高子女质量的抉择。如果是母亲负责育儿,那么父亲工资率的上升,会使家庭收入增加,通过收入效应导致对孩子的数与质两个方面需求的扩大。但是,必须育儿的母亲在工资率上升时,因不能参加工作加大了机会成本,此时通过替代效应使人们选择少生育子女。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两种效应此消彼长,决定着家庭养育子女的数量[4]。对于高校女教师而言,由于该群体的工资率较高,因此替代效应发挥着比收入效应更大的作用,从该角度看,她们生育二孩的意愿并不强烈。但是现代社会的托儿、外部教育服务和家政服务等越来越发达,加之高校女教师的时间相对自由,这些又会从另外的角度影响她们的生育决策,从而共同决定家庭养育子女的数量。
(二)高校女教师生育决策的影响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的支持尤其是丈夫的支持对高校女教师生育二孩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选择二次生育时女教师大都已经35岁左右,身体素质开始下滑。一旦生育二孩,加之一孩年龄尚小,育儿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占据其生活重心,这意味着她们事业上可能会出现一个上升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阶段,而此阶段却是她们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故此时生育二孩的机会成本较大。若丈夫和夫妻双方的家庭能从各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将有助于她们从家庭琐事中解放出来,此种情况下高校女教师才会有二次生育的意愿。
2.经济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养育子女的数量虽然大为减少,但对子女的培养教育重视程度却逐年提高,家庭用于培养教育孩子的时间甚至超过多子女时代,随之而来的花费也在逐年提高。子女从出生再到成长过程,各项花费逐年累积下来也是家庭的一笔较大开支。虽然近年来教师职业的工资率有所提高,但除非配偶的经济实力较强,否则大部分家庭都有房贷和车贷,再加上日常开支,使得经济条件必然成为高校女教师在面临二次生育选择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3.生理因素。据统计,女性生育的最佳年龄是23~30岁。但高校女教师步入婚姻普遍较晚,往往初育时已经超出这个年龄范围,而育儿更是占用了她们产后大部分的精力,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其产后身体亦需要一个较长的恢复期。故面临二次生育选择时,高校女教师必须考虑身体状况是否适合再孕再育[5]。再次生产后育儿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也是她们面临生育决策时必须慎重考虑的因素。
四、生育新政下高校女教师面临的职业生涯发展瓶颈
(一)晋升空间被压缩
高校女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可能会遇到职称晋升中的“玻璃天花板”[6],但家庭角色占用了其较多时间和精力亦会使之错过事业的上升期。职称晋升是每个教师必须面临的问题,近年来职称晋升的条件越来越高,教师必须有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才能获得晋升高级职称的资格,而高水平的成果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和钻研。高校女教师生育后,普遍1到3年内不会有突出的成果,如若二次生育,更有甚者5年之内都不会有高水平科研成果,此时她们大多已经38岁左右,而30到39岁是职业女性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对于教师而言亦是职称晋升的关键时期。若生育二胎,高校女教师由于精力有限,事业家庭难以兼顾,从而导致晋升空间被压缩。
(二)自我提升机会被减少
近年来,高校教师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虽然每节课的时间很短,但是备课的工作量要远远超过课堂的几十分钟。除了教学和科研,教师还需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各级各类的专业比赛,而提升教师自身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参加各种交流学习和培训,或者出国访学。通过访学和培训,教师能够接触到国内甚至国际上的先进教学理念和前沿理论研究,这对于其自身教学科研素养的提高大有裨益[7]。而高校女教师生育后的初期育儿是首位,这使得她们不得不放弃诸如访学或者培训等提高自身素养的机会。而许多访学的申请有年龄限制,一旦错过就再也无法申请,这也是高校女教师生育后面临的职业发展瓶颈之一。
(三)研究项目的申请资格被限制
许多项目申请均有年龄限制,例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公告中规定:“青年项目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年龄均不超过35周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中亦明确规定:申请者申请基金当年1月1日“男性未满35周岁,女性未满40周岁”。除了国家级的项目以外,省部级和地市级的项目对于青年项目的申请也有明确的年龄限制。这均是项目申请资格的硬性条件,一旦超出年龄限制,就只能申请重大项目、一般项目或者面上项目,而这些项目的申请难度一般都大大超过青年项目。对于生育二孩的高校女教师而言,精力在生育后的一段时间内必然会向家庭倾斜,但是申请研究项目需要多年的积累和沉淀,而寻找研究方向和组建研究团队都需要时间,这必然会使之陷入事业家庭难以两全的尴尬境地。当她们从家庭角色中转换过来时,往往已经超出了许多项目申请的年龄限制,这对高校女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会产生难以估计的后续影响。
五、对策和建议
为打破高校女教师二次生育后面临的职业生涯发展瓶颈,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传统观念的转变
自古“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一直把女性定位为家庭事务的主要承担者,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女性职业生涯的发展。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男女地位渐趋平等,但更多的是形式上的平等,而非实质上的平等。现代职业女性有着同男性一样在职场上拼搏的权利,但却承担了大部分照顾家庭的义务,故从本质上讲,男女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要想从家庭事务中解放出来,就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婚姻是男女双方的结合,在家庭事务和育儿方面丈夫也理应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尤其是当女方二次生育后,男方应该主动承担起部分家务和养育子女的责任。虽然高校女教师时间相对自由,但是在养育子女方面,夫妻双方应合理分工,共同照顾家庭和子女。而现代家政、托儿服务的发展,也为高校女教师从家庭事务中解放出来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只有尽快转变观念,合理分配时间,才能更好地解决事业家庭的冲突,高校女教师才能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前文提到,部分项目的申请资格有年龄限制,但男女在生理和心理上有着与生俱来的差别。对于政府或相关主管部门而言,应该承认这种差别的存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一些项目申请的年龄限制可以实行男女差别管理,从法律法规层面为高校女教师创造两性平等的发展环境。繁衍后代是女性的社会责任,所以生育后尤其是二次生育后高校女教师群体的职业发展应该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关注。
(三)高校的人文关怀
高校可以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根据女教师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为她们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8]。例如对于30岁以内尚未生育的女教师,可以多为其提供培训交流的机会,鼓励其参与项目的研究,提升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对于30~39岁已生育的特别是已生育二胎的女教师,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工作时间弹性管理,以方便她们有时间育儿和照顾家庭。而对于40岁以上的女教师,应该尽力消除“玻璃天花板”效应,制定较为公平的职称晋升机制,为其保证公平的晋升环境。
[1] 朱昌俊.提升生育率从来不是简单事[N].中国青年报,2016-01-21(02).
[2] 黄海艳,陈松,李乾文.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研发人员的就业能力[J].财贸研究,2010,(4):124.
[3] 叶文振.生育新政:高校女教师的挑战与应对[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6,(1):1-2.
[4] 杨河清.劳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79.
[5] 苏津津,李婕.生育对职业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5):62.
[6] 邓子鹃.近10年国内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研究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13,(3):116.
[7] 陈丽琴.高校青年女教师职业发展的挑战及对策分析[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2,(3):16.
[8] 程芳,周二华.我国高校女教师的职业发展研究——基于10种管理期刊的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0,(2):57.
(责任编辑 赵莉萍)
The Influence of Female College Teachers’ Career under the New Family Policy
SHI Yang
(Shandong Youth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Jinan 250103,China)
Female college teachers are faced with decision-making about fertility in the middle of their career under the implementing of universal two-child policy.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group career characteristics of female college teachers, this article analyzes influence factors of female college teachers’ fertility decision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compressed promotion space, reduced self-improvement opportunities and restricted research project eligibility. We need the support from society, college and family to break through these bottlenecks.
universal two-child policy; female college teachers; fertility decision; career; influence
2017-02-27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职业化进程中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项目编号:J13SY80) 作者简介:施阳(1983—),女,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劳动经济学、经济学理论等研究。
C913.68
A
1008-6838(2017)03-004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