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石湾人物陶塑脊饰对现代插画创作的启发

2017-04-13梁子倩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陶塑插画

梁子倩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清代石湾人物陶塑脊饰对现代插画创作的启发

梁子倩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原创插画在现代设计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当今插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研究优秀的民间叙事性艺术中得到解决,如清代石湾人物陶塑脊饰就具有叙事感强、造型生动等艺术特点,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利用画面元素布局安排进行视觉引导和叙事、利用连续动作的糅合表现内在张力、借助外轮廓特征体现角色性格、基于受众视角的设计理念等具体的设计方法。传承民间艺术中对插画设计有用的核心元素,结合当代的技法和艺术语言进行灵活运用,才能设计出更加“接地气”的作品,提升作品内涵之余,也满足当代受众的心理和审美需求。

石湾陶塑脊饰;现代插画;叙事感;视觉引导

1.现代插画的广泛应用与存在问题

从古老的宗教经文配图直到今天,插画的基本功能都不曾改变,即以视觉图像形象而启发性地表达一个特定的主题,帮助读者更直观而迅速地领会相关文本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正是插画的英文单词“Illustration”的字根“照亮”的引申含义。当今,插画的应用早已超出了书报杂志配图的初始功能,广告、影视游戏美术、UI、包装、产品、吉祥物、服装服饰等许多设计领域都使用原创插画来实现产品的艺术美化和强调,如心相印纸巾包装上的几米插画、深圳地铁2号线侨香站请插画师南瓜子创作《开往春天的地铁》作为墙面装饰、越来越多的景区开始采用手绘插画地图等。但无论现代插画的技法、风格如何变化,其“照亮”载体的核心功能仍然不变。然而在国内越来越随处可见的现代插画中存在一定问题,如造型风格普遍无法摆脱西洋或东洋的影响、缺乏本土内核、叙事性不强等。其实在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中,不乏具备现代插画要求和特点的艺术形式,清代岭南地区宗祠建筑专用的石湾人物陶塑脊饰就是很好的代表。笔者以为,不妨对其进行艺术特征分析,将有用的设计元素融入现代插画创作,从中汲取养分,提升现代插画创作的品质。

2.石湾人物陶塑脊饰的艺术特征

顾名思义,陶塑脊饰是安装在屋脊上的陶制建筑装饰,这是多雨、日光猛烈的岭南地区实用的建筑构件,其中又以石湾窑所产最为著名。广东佛山石湾窑自唐宋起就是岭南最重要的民窑,明末清初,其烧制的陶塑花鸟脊饰已有盛名。自清嘉庆年间出现人物陶塑脊饰至道光年间,这种人物脊饰发展成熟,最长可达三十米,人物数量可多达百余,配有楼阁花鸟背景;人物向前倾斜,让人们仰视时恰成平面对视,内容以岭南粤剧或民间传说故事为主,专用于祠庙建筑。其构图之大、造型之生动、戏剧感之强,在岭南民间艺术中并不多见,有“岭南建筑装饰的代表”之美称,不仅在广东,也在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盛行一时。其艺术特征主要有:

2.1 注重戏剧感的构图

由于石湾陶塑脊饰本身描绘的就是戏曲故事,故特别注重戏剧感的塑造,民间艺人会抓住故事中冲突最强的场面为表现内容。如广州陈氏书院后进西厅屋脊上的《刘庆伏狼驹》,完整剧情为北宋大将刘庆将西夏使者为挑衅而献上的烈马“狼驹”制服,扬宋国威、震慑番邦。脊饰中展现的正是刘庆将狼驹马击倒、西夏使者目瞪口呆,众人叫好的场面,是整个故事中最激动人心的一幕。两位主角动态夸张,地上的白马引人注目,构图中心和主要角色十分明显。而背景房屋楼阁的高低疏密构成了起伏变化的天际线,衬托前台众多戏装人物,达到多而不乱的整体效果,抬头看去极有连台大戏的气氛。

2.2 造型的准确性和概括性

民间艺术普遍具有高度概括性,而石湾人物陶塑脊饰中的人物造型则在概括基础上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在这件脊饰的中心部分,男主角刘庆的外形虽概括简练,甚至连五官都没有精细刻画,但其两侧肩峰、乳头、髂脊因动作而形成的放射线关系符合艺用人体结构学中躯干的运动规律,将三大体块的关系交代得非常准确,其左臂肘关节处还塑造出了隆起的肱桡肌。主角两旁那两位老者端坐回头的动态、手部的拈须动作都塑造得十分精准。纵观整个脊饰中的三十多个人物,动作无一重复,都表现出准确的概括性,甚至连小楼上的看客等“龙套”角色也不例外。

2.3 动态的夸张表现

石湾陶塑脊饰中的人物形象非常注重动态的表现,不仅因为本身表现的就是运动中的戏剧场景,也是因为地面上的观者只能从大体动态去判断人像的角色和故事情节。如刘庆踏马斥责的动作和西夏使者张牙舞爪的动态,以及狼驹马翻到在地、四腿朝天的动态都非常夸张而生动,远视也能一目了然,最大程度起到了交代剧情的作用。

2.4 有限色彩的巧妙利用

作为民间建筑装饰的石湾陶塑脊饰,用色并不自由:第一,陶塑色彩直接受到釉料的限制;第二,岭南日光猛烈,不宜用刺目的大红色,否则会妨碍观众欣赏;第三,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皇朝,明黄等贵色亦不可用。在上述限制、大众对粤剧舞台缤纷色彩的爱好和建筑构件的实用性之间,石湾陶塑艺人找到了巧妙的平衡:人像皮肤部分刻意露出素胎,服饰和建筑釉色均使用色相鲜明而纯度略低的深蓝、中绿、流黄、绛等色,这些润泽的釉色和素胎的哑光暖灰色通过重复、错落等方式构成主色调,加上若干小面积白色或米色的点缀,如白马、白胡须或部分背景建筑等,达到了层次分明、冷暖搭配的色彩效果,晴天看时璀璨光鲜,雨天则含蓄而不失鲜明,色彩效果极佳。

3.石湾陶塑脊饰可供现代插画借鉴的元素

3.1 通过视觉引导实现静帧画面的叙事效果

石湾陶塑脊饰只能远视,却能迅速将观众视线集中到 “舞台”中央,并有很强的叙事性。究其根源,其实是利用画面上的造型元素引导了观众的视线,让观众随着故事的发展去观看画面。在灰色调的方形、柱形为主的群像构图中如出现亮色、饱满的圆形物体,将会成为画面焦点,如在《刘庆伏狼驹》中,地上弯曲成U字形的白色狼驹马形成了颜色最亮的曲线形体,一下子就能抓住人们的视线,成为视线迁移的起始点。接下来,马臀部和后腿的圆滑曲线会引导人们的视线自然上移看向刘庆,再顺着刘庆头部的方向看向骑楼建筑的米色花型穹顶,再沿着穹顶方向往左看到西夏国使者。当观众完成这一轮视线迁移后,会继续转向旁边的蓝衣捻须老者,再被老者上方建筑的圆窗所吸引,沿建筑上的三角花饰而上,看到几位围观、呐喊的看客,再顺着右边圆窗而下落到绿衣捻须老者身上,完成第二轮视线迁移。在这两轮视线迁移中,观众已能明白所要表现的全部故事内容——刘庆制服了狼驹马,使西夏国使者大惊失色,而周围的官员和平民看客们则十分欣喜。这种构图方式不仅引导了人们的视线,还能引导观众进入故事情节,随着角色的喜怒哀乐感受到当时的气氛,跨越时空进入叙事者的世界。在现代插画设计中,为了增加作品的叙事性,吸引观者对画面背后的故事展开联想,可对其上物体的位置、形状、色彩和明度关系进行精心设计和巧妙的安排,使它们之间产生串联关系,从而实线视觉牵引作用,凸显构图中心,也使重要角色和核心情节在视觉上更加突出。

3.2 重视内部张力的表现

在现代插画创作中,对造型进行准确的概括处理、塑造富有张力的画面同样十分重要。当今快节奏生活下的观者其实是无暇去留意到地铁广告或商品包装盒上那些现代插画作品的细节的,除非在他们匆匆浏览的一刹那间,这些插画就能迅速抓住他们的吸引力、使他们感受到图像背后似乎有更深层的东西等待他们去发现,他们才会停下来欣赏这件作品。根据完形心理学的理论,观者首先看到到的是作品的整体,其次才是细节;且人视觉的“完形”意志会驱使观者特别关注那些不完整或不规则的刺激,如正在进行中、未完成的动作,或带缺口的圆等富有张力和动感的元素。为了表现动作的张力,石湾陶塑脊饰中的人像动态大都是“二合一”,即前后相继的两个动作糅合起来、同时表现。如主要角色之一的西夏使者,上半身后倾、举起左臂,表现的是此人看到挑衅失败后的震惊、难以置信;而左腿抬起,却是震惊之后“捶胸顿足”的下半身动作。这个动作在现实中其实是难以做出的,因为一般人不会同时抬起左臂和左腿。而恰恰是这种“表达从这一姿态到另一姿态的过程”,使人物动态“可以识辨出已成过去的部分,也可以看见将要发生的部分”的高超处理,使得角色动作将做未做、将完未完,充满内在的张力和动感,也使静止的角色造型传达出更多不同时间段的信息,增强了作品的叙事感,值得现代插画师借鉴学习。

3.3 通过外形特征塑造角色个性

石湾陶塑脊饰中的人物外轮廓能够体现角色身份和心理状态,如刘庆双臂的动态恰好形成稳定的金字塔形外轮廓,表现出一种威严感,明显是大义凛然的英雄角色。而西夏使者举手顿足的动作形成了侵略性的不规则五角形,表现出震惊和畏惧的心理状态,明显被塑造成了“反派”。即使初次观看此作品的人不知戏曲情节,也能从人物外轮廓辨出角色忠奸,明白其中有故事,产生进一步细细品赏的欲望。这种通过几何外形塑造角色性格、展现叙事性的手法与现今的动画角色设计如出一辙,如动画电影《凯尔经的秘密》中保守的老院长有着长方形身体,流露出稳定而执着的气质,而反派维京强盗则戴着三尖八角的头盔,其凶残冷酷一目了然。在静态的插画作品中,同样能够通过外形对角色个性和心理进行直观的展现,对叙事性的形成将有显著的效果。

3.4 基于受众视角的设计理念

为了让地上的观者能欣赏到高处的脊饰,石湾陶塑艺人特地改变了人像的长度比例、使塑像以一定角度前倾,这样仰视时恰能看到比例合宜的完整人像。人物裸露肌肤部分保持素胎、服饰和背景施釉,不用日光下刺目的釉色,这样不仅能更加突出人物形象,还能使人物看起来更真实、更有亲和力。同时,为了迎合当时大众对粤剧的爱好,人物都按照当时各种粤剧行当、台步、扮相进行塑造,表现内容也都是老少皆知的粤剧情节或民间传说。这种脊饰之所以盛行于岭南并出口东南亚,与作品内容符合当时的流行趋势、表现手法亲民易懂有直接关系。同为实用性设计的现代插画创作,难免受到传播媒介、载体、目标群体的爱好以及作者本人艺术追求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从实用角度而言,插画师要立足于当下,基于受众视角进行设计,了解载体目标受众的心理需求和审美趣味,进行准确的创作定位,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也要予以满足,才能与受众产生共鸣,获得受众的认可。如腾讯游戏原画师刘远所绘的网游角色CG插画作品,风格唯美细腻,色彩柔和,服饰装备等细节刻画细致深入而又整体,体积和质感表现准确,又在写实基础上进行了理想化和美化。他笔下的女性形象轻盈柔媚又性格各异,一颦一笑皆可牵动人心,能满足追求视觉享受、想在游戏虚拟世界中寻求完美的男性青少年玩家的心理需求,毕竟大型网游玩家还是以男性为主。

4.总结

石湾人物陶塑脊饰概括而生动的人物造型、主次分明的色彩、视觉中心显著的构图,归根结底都是为叙事性服务的。通过在构图中巧妙利用形状、线条、色彩、人物动态塑造等多种画面因素,能有效引导观者视线、使静态作品能传达更大的信息量、达到叙事功能,并塑造出个性鲜明的角色。这些艺术特色、设计手法,以及基于受众视角的设计理念,都值得现代插画设计师学习并有机应用在自己的设计中。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充分研究和开发有益的本土文化,传承民间艺术中对插画设计有用的核心元素,结合当代的技法和艺术语言进行灵活运用,才能设计出更加“接地气”的作品,提升作品内涵之余,也满足当代受众的心理和审美需求。

[1]梁子倩.石湾陶塑脊饰戏剧感分析[J].艺海,2010(1):106-108.

[2]王树村.广东民间美术[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6:196-197.

[3]梁亚广.石湾陶塑脊饰作品《穆桂英下山》的色彩特征[J].艺海,2012(9):235-236.

[4][法]罗丹.罗丹艺术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36-37.

J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27(2017)-06-0181-02

梁子倩(1984—),汉族,山西和顺人,硕士研究生,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数字艺术与动漫。

猜你喜欢

陶塑插画
虎啸山林,傲骨嶙嶙
——陶塑《虎啸山林》的外貌形态及内涵分析
就要紧紧粘住你
汉代陶塑审美特征对中国现代陶艺创作的启示探讨
插画
治愈系插画:艺术中的幽默
黄河流域彩陶人形及相关陶塑研究
陶塑
无脸小插画
何籽❘插画
岭南传统建筑装饰中广府陶塑与潮汕嵌瓷的初探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