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并购金融研究

2017-04-13邱文韬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供给金融改革

胡 涛 邱文韬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00)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并购金融研究

胡 涛 邱文韬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00)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我国经济发展状态也步入新阶段,股市发展情况也不容乐观,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产能过剩,经济结构不协调,中低端制造业产能过剩和高端制造业、服务业供给不足等问题,我国政府大力推动供给侧改革。在这种经济发展背景下,并购金融作为一个实现各产业升级、落后产能淘汰、国企改革得到推动的重要模式引来了新的发展高潮。我国政府积极推行的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就是为了实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为了实现这五大任务,我国各企业都采取了产业兼并重组、海外并购发展、国企改革重组和互联网生态并购四大发展新趋势。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国内企业对于并购金融需求大增。

供给侧改革;金融创新;并购金融;综合金融服务

0.前言

据统计,在2016年第一季度,海外并购的规模达到了1000亿美元以上,这个数据相当于2015年全年的海外并购规模。从这样的海外并购金融局势来看,足以证明我国并购金融发展趋势之强烈。参与并购金融的,并不乏一些知名企业,比如万达收购了美国传奇影业,海尔收购了美国通用的家电业务公司,中国化工集团收购了瑞士先正大等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深究这样并购金融背后的原因,为何会有如此之多的企业选择并购金融呢?其最大的原因就是,在我国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却有大量消费者选择到进口产品,导致了资本的大量流失。这足以说明,我国传统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我国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从源头上对企业产品和服务进行改革,以拉动企业的成长,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进行并购金融,是一个迅速获取先进技术、高等人才等优良资源的捷径,直接站在较高的高度开展新业务。

1.对供给侧改革的认识与理解

供给侧改革其实是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从一开始走到目前的状态,对我国经济现状的一个必然的结果。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如何坚持和推进市场化改革方面一直都存在着很多的争议和不同的观点。从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我国资源配置的错误导致了我国国内虽然有大量的需求,但大部分产业仍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进口商品来进行消费。因此我国政府采取供给侧改革的方式来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而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就是在改革,唯有改革才能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彻底推进市场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的导向作用十分必要。若想资源配置不再继续错下去,我们就必须实行供给侧改革,否则供给匹配会一直跟不上我国社会的需求。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来看,供给侧改革实际上为我们发出了市场化全面改革的信号。另一方面,积极推行供给侧改革也给股市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如何配合我国政府的政策实现供给侧改革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成为各个资产管理行业思考的关键问题。各个企业之间都应该考虑在投融资方面加大产品定制力度,利用发行一些能对接实体经济的基础性金融产品来支持改革。供给侧改革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让市场经济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这对经济结构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供给侧改革同样在科技、创新、消费升级还有国企改革等方面都可以带来很多不同的投资机遇。供给侧改革与投资相关联确实为很多行业的发展来了机遇和方向还有考验。

2.在供给改革背景下并购金融的优势

2.1 迅速实现规模的扩大

各个企业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竞争以及勾心斗角的掠夺,你在发展的同时,其他的企业同时也在谋求发展,因此在发展和经营的道路上,企业还要适时把握机会,尽可能在对手之前抢占先机,进行有效地安全地可以带动整个企业发展的并购,扩大规模。像是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了哥伦比亚影视公司之后,只用了一年时间,哥伦比亚公司就为可口可乐公司创造了九千万美元之多的利润,可口可乐公司对于哥伦比亚公司的并购不仅实现了规模的扩张,同时还创造了可观的利润。

2.2 突破行业局限和规模限制,有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发展

一个企业若想接触进入到另一个行业之中,如果通过自身的发展来实现这实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来突破技术、渠道、经验、人脉等问题和壁垒,而且这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失败几率极大。但是企业通过并购,就可以轻易地避开一些风险节约一些成本来实现对另一行业的管理和经营,这一方面能够控制好原有企业,另一方面也较为轻松地控制好新的事业,二者相互结合,发展空间更大更自由。

2.3 能够更为积极主动地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动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经济发展变动较大,波及范围较广,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有机会进入到国际环境进行发展,面对这样的发展形势,对国内企业而言,这既是一个较为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很多企业都会考虑并购来实现自身企业的价值。通过国外投资和非股权投资等方式企业可以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利用开发新市场、新行业以及生产要素优势等方式来建立有利的国际生产网,在当前我国市场需求下降,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企业可以迅速抢占市场先机,有效为供给侧改革做出贡献,有效地应对外界环境的波动。

2.4 企业并购后可以实现协同效应的发挥

在经营、管理、财务等方面,并购后的两个企业都可以发挥协同效应。首先在经营上,企业在并购后,可以利用原先企业的营销模式。节约一定的成本,而产品的研发则由更有经验的一方负责,或者二者共同合作实现产品研发的创新。其次是管理方面,并购时,若原先企业的管理资源较为充足且高效,可以选择那些资产状况良好只是在管理方面出现问题的企业进行并购,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另一方的有效资源,且充分发挥原先企业的管理能力,实现经济发展的共赢。最后是在财务方面发挥协同作用。并购后的两个企业可以对资金进行统一而有秩的调动,对两个企业相同职务的管理人员进行精简,节约一定的管理经费,有效增强公司资金的利用效果。由于并购后的企业规模增大,经济实力更强,企业在筹资方面的能力肯定也会有所加强,能够满足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需的周转资金的调动,另一方面,企业并购之后,还可以实现有效合理的避税。企业对另一方发展较为薄弱的企业进行并购时,若其存在未抵补亏损,收购企业可以利用其亏损减少一定份额的应纳税,从而获取税收的利益,提高企业利润。

2.5 企业并购后可提高自身对市场的把控

在某种意义上,企业在并购之后,从中可以获得并打通竞争对手的市场,并迅速占领竞争对手的市场,大大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市场竞争对手较少的情况下还减少了竞争对手,企业在市场上就会占有一定的话语权,具备了更高的议价能力,可以通过更低的成本价格获得更高的利润,实现企业的经济发展。

3.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并购金融要避免的错误

在我国大力推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都注意到了并购金融市场的诱惑,于是大量的企业前仆后继地选择并购,然而真正能够尝到并购金融带来的甜头的企业却只是少数,据统计,在我国企业并购的失败率是极高的,甚至高达百分之七十。在并购金融方面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陷阱和容易犯的错误需要各个想要参与并购为供给侧改革做出一份贡献的企业加以重视,从失败的案例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争取并购成功。

3.1 得意忘形,盲目乐观

从大部分的失败并购金融案例中,我们能够从中总结出他们最终的失败就是因为前期的并购,小小的企业从默默无闻,无人知晓的公司到得到的现成的技术、人力、物力一步步地变大变强,于是开始得意忘形,盲目乐观,甚至忘记最初的经营之道,就开始逐渐走下坡路,直至失败。的确,从以往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的企业都一心想要变强变大,规模更大也确实存在着很多优势,可以谋取更多的利益,人力、物力、财力都会更强,尤其是银行更希望规模越大越好,因为银行的规模更大也意味着其有更强的承受风险的能力,可以得到外界更多的认可和好评,拿到更好的债务评级,而且所需要的融资成本也更低一些。从另一方面来看,能够掌管更大更强的银行的公司首席执行官其前景更被外人所看好,更为德高望重,往往这个时候企业管理层、股东等方面都更容易被胜利、利益、荣耀冲昏头脑,以致发生并购金融的错误。

3.2 企业过于热衷并购金融

在我国积极推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并购金融的确为企业带来了很多利益及优势,可以帮助企业迅速扩大规模,突破行业壁垒和规模的限制更自由更快速的实现发展,提高经营利润。但是我们从以往的失败案例也可以看出,过于热衷并购的企业,热衷资本运作的公司普遍也是没有较好的下场的,这就像是一场赌注,企业应该是见好就收,而一旦上瘾,沉迷于并购金融中则很容易赔了夫人又折兵。我们可以通过以往失败案例了解到一些上市公司可以任意炒股票,任意筹资,任意发生关联交易,然而看看他们最终的下场:香港罗氏旗下的五家上市公司从总市值277.6亿到1998年的亏损100亿,再到现在的土崩瓦解;香港“佳宁神话”的终结;浮世大亨刘栾熊举枪华人置地后的失败;将道亨银行和恒隆银行纳入旗下的国浩集团现在也是表现平平,再无更大发展;荣智健接手中信泰富后的巨亏155亿,直到现在的一蹶不振;李泽楷在并购了市值几千亿的香港电讯之后,旗下的电讯盈科股价也是不断地下跌,毫无前途可言百富勤投资集团的倒闭了;昔日中国首富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的惨淡。这样热衷并购,之后企业发展并不乐观的案例也是不胜枚举。

3.3 企业之间存在着勾心斗角的掠夺

企业之间并不存在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利益才是各个企业之间相互追求的目标。企业之间的斗争、掠夺这些问题都是存在着的。因此在并购金融中企业必须要提高防范,是不能相信援助、救援之类的措辞,就算整个金融市场上都处于一种岌岌可危的状态,能够推动并购的原因永远都只有一个就是利益。

4.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供给侧改革具有改革的一般特质,本质依然是改革。我国现有的经济结构发展不完善,在改革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对宏观经济较大程度的影响,因此如何调整政策的实施力度,对宏观经济运行中核心的企业进行供给侧改革,就是学术界需要研究的方向。如果在供给侧改革中出现政策实施力度过大,那么改革势必将影响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所以如何调节政策力度就尤为关键了,其实不光是我国需要进行适当的改革,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中都会出现各类的经济改革,目的也都基本相同,就是为了适应最新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相较于西方国家而言已经回归到正常状态,但是宏观经济仍然面临着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在经济危机中,国际经济和贸易不断下滑,各国在外交和经济贸易领域都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这不仅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对我国的对外投资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在我国国情下,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下,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并购金融大势所趋,今后,相信我们会在钢铁、煤炭、房地产、土木工程建设等各个传统行业看到并购的现象时有发生,且愈演愈烈。这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去产能的有效方式,是一次产业升级、资源有效配置的难得的机遇,更是我国经济发展到此阶段的必然选择的结果。

[1]曹国华,刘睿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J].财经科学,2016,04:22-30.

[2]黄华,石梦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宏观经济调控的新特点和对策建议[J].改革与开放,2016,09:36-38.

[3]王英姿.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创新研究——以苏州市为例[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6,03:51-54.

[4]刘淮金.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路径探讨[J].现代金融,2016,05:6-7.

[5]李允尧,曾灵芝.“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企业战略转型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08:19-20.

[6]吕福强.企业并购问题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2009(4):77-81.

[7]陆岷峰,吴建平.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金融风险底线坚守研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6(5):23-30.

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27(2017)-06-0130-02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10378462),供给侧改革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影响研究。

胡涛(1997—),男,汉族,安徽安庆人,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在读,研究方向为金融学。邱文韬(1996—),男,汉族,安徽蚌埠人,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在读,研究方向为金融学。

猜你喜欢

供给金融改革
改革之路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改革备忘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二)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