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

2017-04-13高惠霞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育人政治

高惠霞 伊 龙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00)

一、引言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1]。大学生是我们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中的一项重要举措[2]。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二、高职学生思想现状

1.思想主流积极上进。当代高职学生通过不断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了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在重大问题和关键时刻,能表现出较高的政治敏锐性和立场坚定性。但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一些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甚至还有个别学生沉迷网络,不能自拔。

2.奋斗目标不够明确。大多数学生能够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有想成为大国工匠的意愿。但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理想和抱负,加之年龄较小,入学成绩较低,自制力较差,信心不足,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较差,时有迟到旷课现象。

3.价值取向多元化。90后青年与以往代际的青年相比,可谓求新立异的一代,由于自身的异质性,90后群体的价值观多元化程度更加明显,他们还没有形成一个群体性的价值观或完整的群体意识,在价值观的取向上更倾向于自我、更强调独立性,集体意识弱化,拜金主义较强。部分学生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人意识膨胀,狭隘自私,在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之间向个人本位倾斜,甚至出现心理扭曲。

三、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实践中我们采取模块化、项目化的教育方式,采取分步骤、分阶段,立主题、定方案的方法,提出以下对策: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教育对象对强制性的要求持反对态度,他们只愿意接受来自于自己心灵的观点。这就要求教育者尤其是高校辅导员,要做被教育者的朋友,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让学生明白教师的要求、标准也是他们自身发展应该努力达到的标准,这样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由此观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进行成功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2.提高校园文化软实力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它像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更像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精神振奋。提高校园文化软实力,能够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烘托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于优质院校的建设也是势在必行的措施。例如组织一次成人仪式,利用这些特殊的活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搞一次大型的艺术节活动,如书法、绘画、作文、体育活动、文艺表演等,学生可以尽情发扬个性,感受成才之乐、畅谈人生理想、憧憬美好未来。

3.培育大学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仅是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道德观教育和价值观教育,还应包括政治观教育和创造观教育等,大学精神蕴含着价值判断、思想方法、道德水平和行为方式等内容,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启迪和陶冶作用。

4.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抢占网络教育主动权。我们要扎实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管理,主动建好高校自己的新阵地,将网络新媒体带来的挑战转化为机遇。有效开展高校网络舆情工作,使思政工作更具主动性和前瞻性。创新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党建工作,发挥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稳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5.以人为本,坚持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活动是教育教学的延伸,也是寓教育与活动之中的有效结合。因此,学校要有计划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教育和影响学生。例如每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增强同学的荣誉感、责任感。其次还有班里的主题班会、心理安全教育、学生法制教育等活动都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措施。

实践育人是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途径,是开创高校学生工作的突破口。例如学校开展的大学生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高校可以通过健全实践育人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探索网络式立体化育人途径、建立科学的保障和评价体系推进实践育人工作深入有效地开展。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高校必须充分认识文化的重要育人价值,展开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如班级文化成果展示大赛、校园文化大赛等,让广大青年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得到滋养,增强底气,坚定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

四、结论

当代高职学生政治思想状况良好,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针对大学生的这些思想现状特点,高校应提高校园文化软实力及辅导员工作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育学生的大学精神,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抢占网络教育主动权,并以人为本,坚持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来加强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1]尹红领.加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新思路[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9).

[2]韩东亮.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浅析[J].河南农业,2008(8).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