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及其运行成效
——以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2017-04-13季舒鸿
季舒鸿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 合肥 230011)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及其运行成效
——以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季舒鸿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 合肥 230011)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文章对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其运行成效进行了全面分析,旨在总结经验,厘清思路,加强管理,提高质量,提供借鉴。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成效
近年来,伴随着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规模的扩大,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在招生、收费、资源引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日常管理和实习就业等方面。因此,对中外合作项目进行规范管理,构建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已成为相关院校的当务之急。从安徽省来看,截止2016年9月为止,共有近二十所高职院校举办中外合作项目。然而,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综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多数学校尚未建立科学而又完善的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在办学理念、师资配备、课程体系、日常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为了保障和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依据科学合理的标准,针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采用特定的管理模式对办学质量实施全面保障的具体措施。建立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目的在于加强常规管理,提高办学质量。
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下文简称“学院”)是安徽省最早举办中外合作项目的高职院校,贯彻“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中外合作办学方针,通过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近十几年来,学院在强化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1.以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为基础
1.1 政府立法
政府的保障职能主要体现在制订和完善与中外合作办学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规范性和可靠性保驾护航。法律法规是保障手段,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具有强大的教育、保护和威慑作用。自2003年以来,我国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陆续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等多项涉及中外合作办学管理的法律法规。
1.2 行政干预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的通知》强调,中外合作办学评估的目的在于督促主办机构坚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原则和导向,维护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推动合作办学机构形成自律、社会监督与政府监管三方结合的管理机制,建立具有良好的社会公信力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是行政管理的责任主体,安徽省教育厅定期对全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行全面检查。
1.3 社会监督
第三方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行全面的规范性评估,充分考虑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学生成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诉求,主要采用满意度调查、实地考查等评估方式,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满足市场对高质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需求,完善中外合作办学利益相关者参与构建质量保障体系的制度。
2.以内部运行质量保障体系为重点
2.1 机构保障
学院按照有关法规要求分级建立了项目管理机构并逐步完善,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担任主任的专门机构——国际交流中心,负责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外事办负责项目的洽谈、实施以及涉外事务管理,教务处和督导室代表学院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国际商务系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教研室(项目办)是项目管理的最基层单位。健全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能的充分发挥,强化了中外合作办学在学校的地位,有效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维护了项目的严肃性和稳定性,促进了项目的健康发展,形成了有效的交流与管理机制。
2.2 条件保障
学院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建有计算机、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国际贸易、会计模拟、商务英语等二十多间实训室,还建有数十个空调多媒体教室、四间语音室(含一间合作办学专用电脑教室)和外国文化体验中心等,所有的教室和宿舍都已安装空调。学生采用小班编制,安排专职辅导员全程管理,并为每位学生配备了学业导师,全面指导学生的课程学习与职业规划。学院在引进人才方面予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适度倾斜,分年度从兄弟院校、海外名校引进了一批高水平人才;同时选送一批专业功底扎实而且外语基础较好的教师到境外合作院校参加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执教从外方引进的课程;还从外资企业聘请了少量兼课教师,作为对校内师资的补充。
2.3 过程保障
为了切实保证并不断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学院采取多种措施对合作项目的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督。严格执行《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教学管理规定》、《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办法》等二十多项教学管理制度,形成了包括“三期”(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行政人员听课、同行听课、督导组检查、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等举措在内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澳方合作院校也定期审核项目的课程、教材、教师等教学资源,对教学质量与效果进行评估与监控。严格有序的过程管理是保障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关键,中外双方教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明确教学任务,针对每项教学任务制定具体明确的教学文件,如教学计划、教学标准、实训标准等。
3.以资源引进质量保障体系特色
3.1 优质性保障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TAFE)是全球最成功、最具特色的教育体系之一,其专业和课程设置依据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具体教学内容由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和教育部门联合制定,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情况适时修订。TAFE体系的教学重点放在训练学生面向特定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能力上,课程注重实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行业关系紧密,而且灵活性强,部分课程可与大学学位课程转换和衔接,从而为学生提供学历提升、学分积累以及技能培养等多功能合一的立体发展平台。
3.2 实质性保障
(1)形成了有效的交流与管理机制。国际交流中心在院长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宏观管理,外事办、国际商务系负责具体事务,教务处、财务处、招生办、学生处协助其他工作。澳方也成立了由院长、项目主管、项目助理组成的项目组。双方主管领导和关涉部门不定期举行工作会谈,就项目运作各层面的问题进行沟通和协商,双方项目主管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常年保持密切联系。从合作办学走过的历程来看,双方都能很好地履行协议,本着友好合作的原则,对办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协商的态度认真面对,消除分歧,寻求解决方法。
(2)引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第一,引进理念。倡导小组学习(Group Study),辅之以课程作业(Course Work)和报告(Presentation)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和交流能力,实现“知识导向型”教学模式向“能力导向型”的转变。第二,引进课程。引进课程数不少于8门,双方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保持常态沟通,不断优化课程设置。第三,引进师资。根据合作双方的协议,澳方合作院校需要承担三分之一课程的教学任务。澳方教师在授课期间,全程参与教学管理,共同组织学生答疑,定期开展教学经验交流和学术研讨活动。
(3)建立了完善的保障体系。教学条件良好,生活及体育设施齐备。教学管理规范,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障与信息反馈机制,利用校园网,定期向社会公布办学性质、招生规模、培养方案、收费标准等,保证信息公开透明。认真执行国家对大学生的奖助政策,对家庭困难学生及时予以经济上的资助。
3.3 有效性保障
合作项目以澳洲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成熟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以及新颖的教学方法带动专业建设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强化,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减少“灌输式”,增加“启发式”和“讨论式”,营造互动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根据课程的章节内容特点,综合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主要采取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在教学手段上,提倡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教学。
4.运行成效
4.1 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合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学习和借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先进教学思想和理念,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构建了“以商务(Business)为背景、以英语(English)为平台,以能力(Competence)为主线,以职业技能实践(Practice)为核心”的BECP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以能力(英语交际能力、岗位操作能力)为本位,以知识和素质为两翼”的人才培养思路。 在具体实施环节,兼顾学生就业与升学需求、力求英语能力和岗位实操能力同步提升。
4.2 有效地促进了专业建设
依托学院长期办学形成的资源优势,根据专业方向,按照“岗课一致”(即基于工作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与开设课程对应)、“课证融合”的原则,构建特色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团队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三驾马车”,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以团队建设为抓手、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构建了“三位一体、融通中澳”的专业特色。2012年11月,合作专业的建设成果“三位一体、融通中澳”被评为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对接未来工作岗位需求,注重实用,学用一致;澳方专业课坚持在适当降低难度的前提下选用原版教材,全部由外教授课,目的在于培养知识能力与国际化需求接轨的技能型人才;建立具有“中澳”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综合运用Panel Job(分组活动)、Case Study(案例教学)、Role Play(角色扮演)、Presentation(归纳报告)和Survey and Research(调研)等教学方法。师资选聘一直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组建中外教师联合授课的国际化教学团队。
4.3 教学团队建设成绩显著
经过10多年的发展,依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院建立了一支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强、专兼结合的“国际化”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9人,外籍教师3人(皆具有“双师素质”);“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0%以上,半数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超过80%的老师有硕士学位,半数以上的老师具有海外学习或培训经历。根据高职“双师结构”教学团建设队的要求,还聘请了3位涉外企业专家指导专业建设、参与理论和实践教学。近三年来,承担了省级以上教科研课题10项,校级教科研项目20多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0多篇;有2位教师在全国性教学技能竞赛、5位教师在省级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奖;1位教师被评为省级专业带头人,1位教师当选为省级优秀教师,1位教师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还有2位教师被推选为省级教坛新秀。
[1]汪源浩,季舒鸿.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职特色专业建设与探索[J].教育探索,2013,(2):54-56.
[2]唐振福.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江苏高教,2013,(2):28-30.
[3]王联晓.高职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成人教育,2013,(2):40-43.
G465
A
2095-7327(2017)-12-0085-02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应用”,项目编号为2014sk282。
季舒鸿(1968—),安徽舒城人,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师发展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