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课堂问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探析
2017-04-13安徽省临泉县第一中学236400柳旭东
安徽省临泉县第一中学(236400) 柳旭东 ●
高中物理教学中课堂问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探析
安徽省临泉县第一中学(236400) 柳旭东 ●
在我国现代物理教育过程中,教师已经重视课堂问题教学设计,但是仍然存在着缺陷.可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学习物理,但是,相关的课堂教学设计内容是很少的.即使部分教师已经采用课堂问题教学设计教育思维,但是,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以问题为中心”的物理课堂.因此,本文主要从问题教学设计的概述以及高中物理教学中课堂问题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对策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高中物理教学;课堂问题教学;有效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得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是通过一定的语言而实现的,语言是“问题”的传播媒介,在新课程成改革中对高中物理教学就提出了几点要求:精心地创设物理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提出问题、重视学生科学探究意识的培养.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发挥课堂问题教学设计的作用.
一、问题教学设计的概述
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是我们一直遵循的学习理念.在古希腊就有“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都是以问题为中心促进学生学习的方式.人类实践过程中最普遍的活动就是思维,但思维现象与问题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设计适合学生并且有趣的问题.问题设计时可以不拘泥于问题的形式,不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让学生在思索问题中学习物理知识,提高自己的物理综合素质.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课堂问题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对策
1.创设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首先要设置一个能对学生起到认知冲突的问题.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程度上的疑问,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激起物理问题探究的兴趣.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入到问题情境中,展开有效的学习.一般来说,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上提出问题,这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充分地分析与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找到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相同点,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得物理教学更具针对性.
例如:在讲解“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首先,创设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师生间能够平等的对话与交流,使学生乐于探究式学习.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汽车转弯时翻车的视频给学生看.然后提问“同学们认为车子怎样转弯才不容易翻车?汽车转弯时做什么运动以及它受到什么力的作用”?总之通过这一系列的提问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然后引入本课内容的教学中.
2.利用实验法进行问题情境的设置
高中物理是一门具有实验趣味的学科,它主要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验趣味性.因此,教师可以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设置问题情境,在问题设置时要善于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思考,从而提出问题.在问题设计时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其与新学习的材料建立其非本质的联系,促进学生联想.
例如: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纸片或金属片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在同样的高度上将金属片与纸片同时释放的情况下,哪个先落地,并让学生思考原因.之后,教师将纸片弄成一个纸团,重复之前的操作,此时又是哪个先落地?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这样的实验演示的方法,有效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了,物理教学效果也会显著提高.
3.利用材料的对比创设问题情境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看待同一个问题,具有不同的思考方向与角度.同时,学生本身就具有差异性,遇到相同的问题时,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也会有所差异.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学生间的差异,留心观察,找到学生的闪光点,发挥学生的长处促使其发展.
例如:在讲解“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这一内容时,实验完成以后,收回学生在实验室写的实验报告,发现有些学生已经掌握了实验的重点,并且实验报告也完成得很好.但有部分报告做得不够理想,发现其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对数据的测量不准确,纸带上的计数点标错了,有隔三个标一个的,有隔6个标一下的,有计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求错了速度的数值等等.教师可以做好相应的记录,等到下一节课后,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问题重复讲解给学生听,让其他同学一起来发现这些错误,并且改正过来.展示的实验报告或作业中可以有做的好的或错的,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这样的问题创设方式促使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进行问题情境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物理知识,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堂问题情境教学的设计.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创设有效的物理问题情境,利用实验法以及学生作业的对比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中学会探究与思考,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物理知识的掌握.
[1]盛翠梅.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分析与探讨[D].云南师范大学,2009.
[2]张凤霞.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3]周亚萍.试论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探索[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3,11:35.
G632
B
1008-0333(2017)06-00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