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解题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2017-04-13大连市第六十二学116050
大连市第六十二学(116050) 孙 磊 ●
高中物理解题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大连市第六十二学(116050) 孙 磊 ●
现阶段,高中物理课程作为我国理学人才培养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因课程中的力学知识、光的折射与反射知识、电场磁场知识以及机械运动知识等都属于高等教育教学的基础,故其教学效果在高等教育中的意义重大.其中,强化高中物理教学期间的解题能力培养以及分析能力培养对学生素质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要重视教学策略的研究.本文就高中物理解题中的教学策略展开详细论述.
高中物理;解题;教学策略
从某种程度上讲,高中阶段的物理是非常难学的,主要表现在物理解题应用环节.不管是高中物理学生,还是高中物理教师都是深有体会.实质上,物理题目的有效构建是来源于日常生活与生产实践情境的,物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做到理论论证以及实践证明的统一,这种情况下,高中生就必须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以及综合解题能力.
一、高中物理解题中的解题思维培养教学
因高中物理课程学习在学生解题思维上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解题思维能力培养层面入手,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物理解题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讲,高中物理课程的解题思维是对最基础的高中物理定律的应用,同时也是在熟练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前提下,借助正向思维方法、反向思维方法、发散思维方法、隔离思维方法以及整体思维方法等对题目实施解答的综合化思维.目前,高中物理解题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针对性对各种解题思维方式的应用实施讲解,从而获取合理化的解题策略.
二、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审题建模教学
高中物理建模主要是指将实际问题逐渐简化,进而等效为理想对象参与的过程.现阶段,高中物理的常见模型包括两类,第一类是对象模型,例如弹簧振子、质点以及轻绳等;第二类是过程模型,例如匀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变速运动以及自由落体运动等.在高中物理解题的读题环节,需从大处着眼题目所叙述的相关情景,然后有意识的提炼出相关的对象模型、过程模型以及物理问题.具体来说,科学化的高中物理审题建模需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是应画好草图,使物理过程以及物理情景更加的形象化.画好草图作为物理问题分析期间的关键手段,可以使物理过程更为清晰化以及有序化,进而促进物理量间相互关系的建立,实现物理问题的具体化.其二,应善于运用传统形式的物理模型,把相对复杂的物理情境逐渐整合为比较常见的物理模型,把陌生的以及抽象化的模型转变为耳熟能详的模型.此外,针对高中物理解题期间的物理新情景、物理多物体以及多过程的题要静心阅读,尽量多阅读以及反复阅读,直到弄清楚题意为止.
三、高中物理解题中的解题步骤教学
高中物理解题过程中的步骤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到题目的准确化以及规范化.因此,我们应对高中物理解题步骤进行进一步分析,首先应认清高中物理解题目标,认清真正的解题障碍,明确并写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以及所要求得的相关物理量;必要情况下可以画出示意图,借助专业化的作图工具来画,例如高中物理力学模块解题中需要画出相应的示力图以及原点、正方向等;其次,克服障碍,在认清目标之后就要针对性的克服它,这种情况下,应制定出合理化的计划,重视战术的应用.解题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专业化的物理概念与物理原理等进行认真分析,其解题论证要做到清楚明了,并列出基本的方程式,进行规范化解题;再次,严格执行计划.通常情况下,高中生已经具备了最为基础的数学运算能力,有较强的执行计划能力.此外,要重视文字运算,获得所要求的物理量,并运用文字进行解答,最终针对文字解答实施合理化检查与分析,代入相关数据之后再计算出最终的数字结果,一般情况下,数字结果是选取三位有效数字,但是特殊情况下除外,比如量子物理中有很多情况是除外的;最后是检验,要重视解题过程的准确与否,不要太着急于最终结果的对错.具体来说,其一要运用定性关系来进行演算,其二应将物理问题的情境借助图或者是表的方式来呈现,其三是朝着最终答案的方向,坚持规范化的原则来组织答案,其四是借助一个模拟物或者是一系列模拟物来评估模拟模型所适用的范围.此外,高中生对于物理知识认知结构的掌握程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物理解题的科学性,合理化教导学生利用认知结构来区分物理问题类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解题.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高中物理解题策略以及解题步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在物理学科层面更好的从感性思维过渡到理性思维,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高中物理这门课程,提升物理课堂学习效率,还能够有效激发高中生自身的学习兴趣,突破物理教学重点以及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姜微.关于高中物理解题策略的方法训练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3:92.
[2]侯立宾.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的教学策略研究[J/OL].学周刊,2016(28).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8.026.html
[3]宋威葳.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矛盾及解决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10:97.
[4]郭伟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物理自主教学策略浅析[J/OL].学周刊,2016(20).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0.050.html
G632
B
1008-0333(2017)06-00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