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保心丸联合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患者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17-04-13俞芽法
俞芽法
麝香保心丸联合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患者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俞芽法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西 抚州 344000)
目的 探讨分析临床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予以麝香保心丸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方案的效果及血液流变学受到的影响。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0例患者予以稳心颗粒口服治疗,为对照组;另50例患者予以麝香保心丸联合稳心颗粒治疗,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如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等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予以麝香保心丸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方案,疗效显著,且一定程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临床运用和推广价值。
麝香保心丸;稳心颗粒;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液流变学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临床上该病发病较急、进展迅速,若未得到及时治疗,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巨大损害,引起社会性的关注[1]。研究表明[2],临床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予以麝香保心丸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方案,能够取得理想疗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减轻患者痛苦。为实现指导临床的目的,本研究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探讨分析临床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予以这一治疗方案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在本院确诊不稳定型心绞痛并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选取符合条件的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52.12±8.98)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6.78±3.52)年;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4~70岁,平均年龄(53.31±9.21)岁,病程4~14年,平均病程(7.12±3.86)年。将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3]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心绞痛发作次数为每周4次以上;过去6个月内未发生心肌梗死;患者均阅读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4]排除急性心肌梗死者;排除有心肝肺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者及严重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排除神经系统及精神疾病患者。
1.3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常规予以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并以抗血小板聚集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予以辅助治疗,若患者急性发病则予以硝酸甘油舌下含服。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予以稳心颗粒口服治疗,每次服用1袋,每天服用3次,该药物购买自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为每袋9 g。
1.3.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上予以麝香保心丸口服联合治疗,每次2粒,每天服用3次,该药物购买自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规格为每粒22.5 mg。
所有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如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等;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疗效评价标准[5]:若患者心绞痛程度显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发作频率降低80%以上,且心电图检查提示基本正常,则评价为显效;若患者未有心前区疼痛出现或者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或发作频率降低50%以上,心电图检查提示ST段回升0.05 mV以上,则评价为有效;若患者未出现心绞痛症状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未改善,心电图检查提示未出现改善甚至加重,则评价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如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等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对比 观察组50例患者治疗后27例表现为显效,21例表现为有效,2例表现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20例表现为显效,16例表现为有效,14例表现为无效,总有效率为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4,P<0.05)。
3 讨论
不稳定心绞痛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血流瘀滞、血栓的形成等具有密切关联,其介于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性心绞痛之间,常由于心肌缺氧缺血而引发主要表现为心前区压榨样疼痛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6]。稳心颗粒的主要成分为党参、三七、甘松、琥珀等,具有多重效果如益气养心、宁心复脉、活血化瘀等,在控制治疗心律失常早搏中具有显著疗效[7]。麝香保心丸的主要成分为麝香、人参提取物、牛黄、肉桂、苏合香等,在扩张血管、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收缩力方面具有明显疗效,有研究表明[8];麝香保心丸能够更好地保护血管内皮,扩张动脉及使血液黏稠度下降,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更加活跃,加强血管再生。本研究采取对照的研究方法,建立予以稳心颗粒治疗的对照组和稳心颗粒及麝香保心丸联合治疗的观察组,并控制性别比、年龄、病程等无关因素使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保持一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如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等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00%)与对照组(72.00%)进行比较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认为临床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予以麝香保心丸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方案,疗效显著,且一定程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随着今后研究的不断开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 景强强,白峥嵘,贺继忠.麝香保心丸联合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34-38.
[2] 王雷,刘洁.麝香保心丸联合常规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药师,2014,17(7):1166-1170.
[3] 范冬梅,任晓英,张明,等.稳心颗粒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7):115-119.
[4] 夏晓君.稳心颗粒联合阿托伐他丁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90例疗效评价[J].中国药业,2015,24(17):44-47.
[5] 李薇.银杏达莫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6):100-104.
[6] 林能波.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4):10-14.
[7] 张英杰.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治疗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44例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2):2675-2678.
[8] 方裕.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5例[J].中国药业,2012,21(4):80-8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6.076